《2022古诗四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古诗四首教案.docx(5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古诗四首教案古诗四首教案1一、课型定位:重点课二、本课分析:四首诗都是唐代诗人的作品,都是写景抒情诗。学生可以通过课件上重点词语的说明来理解全诗的意思。要求学生知道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会生字,驾驭敏捷翻译诗句的实力、自学的实力。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看法、价值观的培育。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妙,让学生在详细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让学生在“读、想、悟、背”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主动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蕴,品尝古诗的物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运用多媒体创设了学习情境,利用直观的观赏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情境,身临
2、其境地去感受,就不至于令学生感到味同嚼蜡,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古诗的含义。我利用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让他们在情境中发挥想像,练习说话,体会诗人去感自然的美和他的内心情感。三、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学会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直、疑、坐、晚、于、对、孤独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进而理解诗句的意思。(2)、培育学生敏捷翻译诗句的实力、自学的实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古诗背诵竞赛调动学生学习的爱好;(2)、通过对字、词的分析理解把握全诗的内容;(3)、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悟出意境并背诵。3、情感看法价值观:使学生领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视察画面,吟诵
3、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望庐山瀑布和山行这两首诗都是通过写景来抒发作者对大自然漂亮景色的赞美之情。教学中,我的教学力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采纳教扶放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课件上重点词语的说明来理解全诗的意思。通过朗读示范来读好古诗,驾驭停顿,还可以了解一些与本诗有关的相关信息。并总结出学习方法。通过按按按媒体对学习进行检测和巩固。 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纳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宏伟壮美,可以说是一幅气概恢弘的写意山水图。山行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中通
4、过对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的描写,勾画出了一幅绚烂的山林秋色图。教学的过程中,我在识字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理解诗句,从中体会到诗人那不同一般的情感,让学生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朝气,感受到这是一首秋的赞歌。在当前的古诗教学中,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索、发挥想象的空间。我以视察图片入手,先让学生背诵写春天的古诗,引出课题,学习关于秋天的古诗,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接着让学生视察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秋天景色,远处的高山,漂移的白云,半山腰的几户人家,火红的枫叶和观赏风景的诗人等等,(引导学生说时,留意向古诗靠拢,特殊是古诗所描绘的几个
5、画面,意境,要让学生充分感受,领悟,充分表达。)在教学山行时,学习“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话,首先理解句子的意思。他们分析出了秋天的霜叶更加的漂亮红艳。所以比二月花更家的吸引人。让作者流连忘返。就势出示按点题:这句话运用( )写作手法?1、比方 2、对比、3、夸张让学生思索运用对比的方法,说明诗人热忱地赞美秋天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赞美了秋天枫树的生命力比春天鲜花的生命力还旺盛。充溢了活力。学生在探讨思索、沟通倾听、检测反馈中,真正的感受到了诗句语言的魅力。接着读古诗,将古诗读通读顺。并联想回忆刚才的插图画面来说说你理解了哪句古诗的意思。(由于有前面视察的铺垫,学生理解的透彻,老师适当点拨个
6、别重点词句。因此理解诗句这一环节学生驾驭的较好,渐渐进入诗词意境。)最终在老师引导下入情入境地有感情读古诗,由于在自说自悟的基础上,这节课教学任务完成的较圆满。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看法、价值观的培育。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妙,让学生在详细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让学生在“读、想、悟、背”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主动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蕴,品尝古诗的物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在学习的拓展环节中,让他们在积累并背诵诗人的其他诗句。帮助他们更多的感受到祖国的文化的源远流长。讲江雪一诗,让学生在了解了柳宗元的生平以及一些主要的事迹后,
7、对于他的孤寂的心情能够有所体会。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看法、价值观的培育。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妙,让学生在详细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让学生在“读、想、悟、背”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主动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蕴,品尝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1、以互文构建广袤的“对话场”。有人说,“诗不是锁在文句之内,而是进出历史、空间里的一种交谈”。这话指出,想要与诗交谈必需先得做到能够“进出历史、空间”。学生相应的学问、阅历的储备成为他们能否与诗对话,走进诗歌意境的关键。因而,老师应当依据古诗文本,去唤起或开掘学生隐藏着的文字文本或阅历文本,构
8、建广袤的“对话场”,在沟通碰撞、相互作用中加深诗意的理解。2、以想象催动心灵的对话。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主要元素,体悟诗意肯定不能回避意象。意象就是饱含着诗人思想情感色调的形象,透过这些形象营造的情境进入诗人的心灵世界,就是由“象”而得“意”的过程,这一切必需借助想象。想象是学生与诗人、与文本对话的桥梁。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联系阅历,寻言明象。语言背后形象的唤起,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学生已有学问阅历的催化。在读诗时,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学问阅历加以扩展,想象连缀成画面,便能获得深刻的形象感染。(2)创设情境,连类万象。所谓情境实质上就是一个富有形象感,充溢感情色调的场景
9、或氛围。在情境的催化下,想象被激活了,枯燥的文字转化成了丰富的形象,丰富的形象又生发出更为多彩的画面,使静态的阅读注入了动态的生成,使隐含的诗歌意境渐渐显现,渐渐展示出它的漂亮与动人。古诗四首教案2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3、细心品尝喜闻乐见的千古名句。重点难点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教学时数二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春望泊秦淮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
10、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建出不同的诗篇。今日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踪迹,推想名人心情,观赏名作之境界。二、学习第一首诗春望1、听配乐朗诵。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3、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4、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译诗参考:国都残缺,山河照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忧而搔头,白发一每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长的簪针。5、学生齐读全诗。6、品尝全诗。本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据,唐玄宗带着杨贵
11、妃逃往四川。诗人目睹破裂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明确: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长安城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的破坏。叛军焚烧军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破山河在”,山河照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城春草木深”。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烽火连三月”,烽火连天,杀伐不断,诗人远离家眷,由于战事惊慌
12、,音信隔绝,更觉“家书抵万金”,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岁月,一封一般的家书是多么难得、多么宝贵啊!诗的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诗人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这一细微环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本诗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来抒发的?明确:全诗触景伤怀,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三、学习其次首诗泊秦淮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著有樊川诗集。此诗是作者有感于秦淮河地区浮糜豪奢的世象而作。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并背诵下来。3、思索:最终二句作者是斥责歌女吗?为什么?“犹唱”一词有何含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3、?明确: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子不懂亡国之恨,事实上,歌女献唱,是须要有人听赏的,那些不顾国家安危,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演唱的人,才是真正的罪人。泊秦淮中多年积蓄心头的兴亡感慨喷涌而出,而艺术表现上却委婉含蓄,借景以抒情,让人悟到言外之意和象外之旨,被誉之为绝唱。4、当堂背诵诗歌。四、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一、二其次教时一、 学习第三首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朗读,留意字音、字形。2、释题讲解并描述:陆游罢官居住家乡山阴(绍兴),抗金收复失地是他不能忘怀的事。他因风雨大作而思绪万千,既想到南宋王朝在风雨中飘摇,奄奄一息的现实,又浮起到前线作战挽救国家危亡的企望。于是,在风雨
14、声中入梦,梦境是在前线作战。风雨声就把他所处的现实同所存的希望联系起来了。3、理解诗意指名朗读,讲解并描述,然后把意思贯串:年老力衰,只能在荒僻的小村里僵卧着,但是壮怀犹在,还希望为国家到边疆去效力呢。夜深了,大风雨的声音,激起无限的思绪,为了挽救国家,连梦境也是骑着铁马奔向北方去啊。全诗写出作者至老不衰的爱国豪情。4、朗读。5、明确诗歌主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忱,也饱含壮志难酬的痛切愁思。这首诗语言朴实明快、豪放流畅、通俗平易;表现方法上采纳“寄情于梦”。二、学习第四首诗过零丁洋1、解题。文天祥,字宋瑞,庐陵人。宋理宗时中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紧急时,他奉命至元营议
15、和,因据理抗争而被拘,后脱险逃出,并率兵抗元,兵败而被俘。在拘囚中,经敌人多方熬煎,百般诱降,但临死不屈,终被元军杀害。他是宏大的民族英雄,也是宋末闻名的爱国诗人。2、老师范读后指导学生朗读。3、学生比照注释理解诗意,提出质疑。4、结合学生质疑疏通诗意。5、品析鉴赏。这首诗重在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可引导学生就以下问题绽开探讨:诗人怎样表达国家面临危亡的沉痛心情?怎样把个人的遭际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通过探讨使学生明确:诗人以“山河破裂”感叹国家的危亡,“风飘絮”表现出自己心已破裂;而“身世浮沉”则将个人艰难困厄的遭际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浮沉”与“破裂”,“雨”和“风”等两相呼应。古
16、诗四首教案3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领会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2.了解诗人的身世、创作背景等,精确把握诗中的真正情感。3.有感情地朗诵四首古诗并加以背诵。学习重点:理解诗歌内涵,精确把握诗中的爱国深情。能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教学设想:这四首诗都表达了每位诗人剧烈的爱国情感。学习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自主的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诗中的爱国深情。课前学习:1.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疑难,熟读诗歌。2.四人一小组,组长安排任务。利用图书馆或上网查阅并收集有关诗人及创作背景的相关资料。教具打算:录音机(配乐朗诵)教学流程:一.新课切入1.出示话题“爱国”,围绕这一话题,自由发言,说自己想
17、说的话。2.爱国,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爱国更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秀传统。(由此导出诗人及诗题)二.听诗中的深情1.播放四首古诗的配乐朗诵,感受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听两遍:第一次留意正字正音、节奏等,要求学生边听边作好标记;其次次重在感受诗的情感气概。2.谈听后初感,确定每首诗的感情基调:春望(悲伤)、泊秦淮(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悲怆豪壮)、过零丁洋(慷慨悲壮、正气凛然)3.自由朗读,加以体会。4.齐读感受。三.说诗的故事古诗四首教案4教学目标了解诗词有关学问。品尝语言,体会诗词意境。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娴熟地背诵。启发学生酷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品尝语
18、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课前打算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珍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课前让学生再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累。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观沧海曹操一、导入新课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退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假如再以优势兵力去歼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
19、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安静。他将自己雄伟的理想、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古代诗歌四首学问重点学问重点观沧海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绚丽,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一、作者简介曹操(155一220),字孟德,沛国谯(qio)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其诗作以慷慨悲壮见称,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二、背景与主题观沧海是曹操率军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
20、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美的诗篇。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通过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美景象,表现了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和开阔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三、诗歌赏析1.参考译文(我)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欣赏那苍茫的大海。海面浩渺,水波荡漾,海中山岛排列,高耸挺立。(山岛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着,各种草的长势也很旺盛。秋风飒飒吹来,树木簌簌作响,巨大的波涛不断涌起。日月的升降起落,似乎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银河辉煌绚丽,仿佛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幸运得很,好
21、极了,就用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向。2.品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句诗。此句是写观沧海时所见的全景。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屹立,是静态。这两句相互衬托,动静结合,显示出大海的宽阔和威历。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绚丽,若出其里。”这两句诗在写法上有何突出的特色?试分析。这两句写的是虚景,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更加雄伟的境界。寥寥十六字将天连水,水连天,浩浩荡荡、无穷无尽的沧海之景描绘得蔚为壮丽。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合理的夸张,呈现了一个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不仅表现了大海有包涵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与远大的政治理想。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
22、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作者简介李白(701一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其诗作想象新颖,构思奇妙,感情剧烈,意境奇伟奇丽,语言清爽明快,气概雄浑,风格豪迈潇洒,达到了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其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有李太白集传世。二、背景与主题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洪江西,当时很荒芜。据新唐书文艺传记载,大约在天宝八年,王昌龄因为“不护细行”(即生活中不拘小节)被贬为龙标尉。李白当时身在扬州,听闻好友不幸的遭受后特地写下这首诗寄给他,以表达自己友人的关怀和
23、思念之情。诗作中诗人选取了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以奇妙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听说友人被贬时的惆怅与怜悯,并赐予友人关切与劝慰。三、诗歌赏析1.参考译文树上柳絮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我)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流。让我把为你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希望能始终陪着你到夜郎以西。2.品析“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这句是景物描写,杨花飘落、子规啼鸣,点明时令。景物独取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既含有飘舞之感、离别之恨,切合当时情事,又融情于景,表现出诗人对好友的关切和怜悯。3.请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紧
24、承上文,集中抒发了诗人对好友被贬的怜悯和挂念。诗人发挥想象,把明月想象成寄予“愁心”的载体,将自己的感情给予客观事物,明月成为自己的化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起到边远荒芜的地方去,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真挚而剧烈的感情。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一、作者简介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现存诗不多,最闻名的是这首次北固山下,另有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等。二、背景与主题王湾的诗追求壮丽的意境,具有北方诗派的风格。但由于他“尝往来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
25、,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本诗就是其中的名篇。本诗写舟行江中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描写长江雄奇壮阔的风景,抒发了旅途之中的思乡之情。三、诗歌赏析1.参考译文旅人前行的路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逐浪向前。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非常宽敞,顺风行船恰好把船帆高悬。夜色还没有褪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家书什么时间才能送到啊,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2.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炼字讲究,意境开阔。“平”“阔”“正”“悬”四个字用的极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敞,“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春潮涌涨,江水浩渺,风帆鼓吹
26、,船上人的视野也因此开阔,诗的意境也由此显得恢弘壮大。3.请赏析“海上生明月,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的时候,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升起;旧年还未逝去,江面上已经显露出春意。这两句中,诗人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妙事物的象征,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真实,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旧事物终将被新事物取代。这两句诗给人以乐观、主动向上的力气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际。一、作者简介马致远(约1251一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
27、曲四大家”。著作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等。二、背景与主题马致远仕途不顺,长期漂泊,总有与自己心上人聚散依依的哀婉,而这种哀婉又与他对朝廷的哀伤结合在一起。这首小令就是他旅途漂泊时的作品之一,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这首小令的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氛围,具有肯定的社会意义。天净沙秋思寓情于景,通过描绘一幅苍茫萧瑟的夕照秋景图,表现了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凄苦、惆怅之情。三、诗歌赏析1.参考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的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慢慢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
28、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2.这首小令前三句写了哪些景物?你认为这样写有何好处?前三句共写了藤、树、鸦、小桥、流水、人家、道、风、马这九种景物,景物名称之前冠以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它们带上了显明的特性。一系列名词组合又使原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覆盖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这些景物,极力渲染了悲凉的气氛,烘托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之人的惆怅之情和内心的悲戚之感。3.天净沙秋思中作者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在写景时运用白描的手法,不尚华丽,务求朴实,将九个意象构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尽管全作者不着一个“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显露无疑。古代诗
29、歌四首教学反思这几年,始终想在语文教学上有所突破。鉴于现在部编版教材对学生阅读量的增加,阅读实力的重视,于是,很想在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后来,看了王君老师的更美的语文课,对群文教学充溢了一种期盼。虽然尝试着上了杜甫群诗教学,但那都是小打小闹,我想让群文阅读成为一种常态化,因此确定以语文课本为载体,以单元教学为蓝本,打通课内与课外,接通单篇和整本,开启语文教学新探究。群文教学的关键是聚焦。很明显,在这个方面我才刚刚起步。第一单元的单元学习要求“留意揣摩和品尝语言,体会比方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聚焦这一学习目标,我把这几篇现代文学习定位在了“体会比方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上,确定主题
30、为“这样的表达很精彩”。上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了朱自清先生春的语言表达之美,然后结合学问短文,让学生理解比方拟人的表达效果,接下来引导着他们在济南的冬天和雨的四季中进一步进行学习和体会,最终设计微写作训练,让学生运用比方拟人的修辞,进行景物描写。这样的定位不知道是不是太低了,聚焦的点是不是太浅了,我很怀疑,在群文教学的路上,我还须要太多的学习与实践。古代诗歌四首所选的四首古诗,都是借景抒情的诗歌,预习提示中要求“朗读本课诗歌,想象诗中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所以,我把聚焦放在了“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一点上,教学中重点以课堂活动“我为景物代言”绽开教学。在设计这一教学活动时,我给了学生三个段落
31、,固定格式,重点在于让学生用文字描绘诗中景物,并且用上比方拟人的修辞。描绘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就是想象的过程,就是运用学问写作的过程,就是全体同学都要参加的过程,也是学生体会诗人感情的过程。这一活动的设计很好地把握住了预习提示中的学习要求。但是在其次课时的展示环节中,七年级的孩子倾听的实力还是不够,共享的同学很专心,但听课的孩子却心不在焉,这是感觉比较失败的地方。如何在共享的过程中也能让全体学生动起来,想起来,说起来,是以后须要留意的地方。第一单元的教学,或许是刚开学事太多,对课文的研读根本不够深化,对学生基础的训练也还欠扎实,希望以后能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不管如何,在单元整体教学,群文阅读
32、的路上,我最终迈开了脚步。只要走出了第一步,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也终会走到头的。如何让聚焦更贴近语文的核心素养和语文的核心学科学问,让学生真正在这样的课堂上扩大阅读量,提升思维品质,真正得到思维的发展,是我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既然选择了远方,我就要风雨兼程,只为看到语文教学更多更美的好风景。古诗四首教案5教学目标:通过预习课文学会自学生字新词,借助字典或注释了解每首诗的意思。从课文中选择自己喜爱的诗背诵。绽开想象,感受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课外积累苏轼、杜甫、龚自珍、林升的诗。教学重点:了解每首诗的意思。教学难点:感受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33、一、导入唐诗宋词千古流传,你知道那些唐代大诗人?他写了哪些诗,背一背。二、作者简介:苏轼、杜甫、龚自珍、林升三、自学古诗1、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自学生字。2、借助字典或注释了解每首诗的意思。3、小组沟通诗意饮湖上初晴后雨题临安邸江南逢李龟年乙亥杂诗四、进一步理解古诗1、理解诗意,指生讲解古诗的意思,老师对于疑难的问题适当进行点拨。2、指导朗读古诗。3、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4、指名朗读古诗。5、练习背诵。五、作业:背诵古诗,积累古诗课后反思:学生能借助已有方法自学古诗,有些同学还能通过查找资料理解,有了初步的自学实力。但对乙亥杂诗还不能理解作者当时的情感。 在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时,教学中,我对诗
34、句不作过多的讲解,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另外,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对诗中所描写的景象进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在教学中,我特殊重视学生的朗读。但不是“为朗读而朗读,漫无目的地读”而是每一次的读都有明确的要求,让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体现了“以读带讲、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内容和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上。我奇妙而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对诗中所描写的景象进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比如在体会雨中西湖的“奇”时,先让学生找出诗中带“水”的字,然后引出描写雨中西湖的句子“山色空蒙雨亦奇”并让孩子们在老师的描述中闭上眼睛想象雨中西湖的“奇异”,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所以就
35、有了孩子们的“到处都是朦朦胧胧的看不清,很美!”“我仿佛进入到仙境一般。”的感受。再亲自感受西湖雨中的“奇”(课件:诗句意境)在无形中,孩子对这一句诗的体会已经特别的深刻了。然后,再通过各种方式的诵读,孩子们的情感在诵读中得以深华。在引导学生质疑上也体现了“实”。在学生汇报了读懂描写西湖“晴”的诗句后,引出最终两句,并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质疑,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水平。如“西子是谁?”“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我并没有急于解决,而是把问题转向了学生:“西子是谁呢?谁知道?”“是啊,作者为什么要把西湖比作西子呢?”很奇妙地把“球”又传给了学生。古诗四首教案6教学目标第一课时:学会春日、游园
36、不值中的4个生字;能借助注释说说春日、游园不值的意思,并熟读这两首诗;感受这两首诗所描绘的自然美第一课时一、揭题。二、出示第一首古诗的题目,齐读题目。1、看注解(1)了解作者。2、自渎课文,要求:(1)自学生字。(2)读通诗句。3理解诗意。(1)读诗。(2)读注解26。(3)指名逐条讲注解。(4)指名连起来说说第1、2句诗的意思,集体评议,补充或矫正。(5)老师针对学生试讲中的问题进行指引。这两举诗写的是诗人春游时看到的景色: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诗人沿着泗水河边去找寻漂亮的景色,看那无穷无尽的风光景物,一下子都换上了新装。(6)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这两句诗。(7)指名连起来说说第3、4句的意思
37、,评议,矫正。(8)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引。这两句诗写的是诗人抒发的感受:在春游中那么简单的就看到了春风的面容,百花吐艳,万紫千红,原来就是春天漂亮的化身!(9)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全诗。三、出示其次首古诗的题目,读题目。1、看注释(1)了解作者。2、自渎课文,要求:(1)自学3个生字。(2)读通诗句。3、释题。借助注释(1)理解题目的意思。指名试讲题目的意思。(作者去游园,而主子不在,没有能进到园里去。)4、理解诗意。(1)读诗。(2)读注释24。(3)提出不懂的字词,探讨它的意思。(4)指名连起来说说第1、2句意思。评议,矫正。(5)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引。(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也许是园主子疼惜园
38、内小径上的苍苔,怕人家进去时木鞋把它踩坏,尽管诗人轻轻地敲那柴门,敲了好久,也没有人来开门。)(6)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这两句诗。(7)指名连起来说说第3、4句的意思,评议、矫正。(8)老师有针对性地指引。(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来。这两句从露出墙头的一枝红杏,联想到满园的美妙春色,形象的反映了春天万物勃勃的朝气,并蕴涵着一个道理:一切富于朝气的东西是关闭不住、禁止不了的,它能冲破束缚,强壮成长。这一句因而成为千古名句。)(9)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全诗。4、作业(1)熟读古诗。(2)做作业本上第3、4(1)题。古诗四首教案7教学内容:古诗四首目标:学问:正确、
39、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相识4个生字。实力:背诵四首古诗。情感: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想象诗中描绘的美丽诗境。重点:朗读背诵四首古诗。难点:想象诗中描绘的自然美景。教法:读中领悟。 学法:自主探究。教具:挂图、课件、资料。流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二、读熟诗句:1、读准字音。2、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3、让学生体会怎样才是读诗,为下一步诵诗奠定基础。三、读懂诗意:1、让学生自己比照时候的注释,想一想每句诗的也许意思,在想想哪些词语的意思还不理解。2、小组学习,向同学和老师请教。3、老师对学生的提问予以点拨后,要求学生把各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四、体会诗境: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自
40、己喜爱的方式来学习。2、在读的基础上,绽开丰富的想象,并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语言描绘出来。其次课时一、组织教学二、朗读抒情:1、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用自己的朗读把诗人的感情表达出来。2、配乐朗读,在朗读中加深体会,获得审美感受。3、在朗读中自然成熟。三、观赏解读:请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一首古诗,从诗的感情、意境、语言等方面谈自己的理解。四、拓展诵读。五、积累内化:1、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背诵四首古诗。2、阅读其他描绘自然风光的古诗。板书:晚日晚春江情寄友人 远山 晚景绮丽春草 怀恋家乡望乡古诗四首教案8教学设想:诗歌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感悟作者通
41、过外在的客观物象所表达出来的内在的思想情感,观赏他们为创设美妙意境、抒发内心哀乐所运用的高度凝炼的语言,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从而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育文学趣味。诵读是教学诗歌的一种很好的方法。那种擅长倾注剧烈感情的诵读既能让我们体会“无地沙鸥”的凄凉落魄;又能使我们回味苏轼李白的豪放不羁初二学生具有肯定的形象思维的实力,他们的学问储备,生活阅历都较以前大大变更。因此,在教学这四首诗时,本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的原则,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中的爱国深情,培育他们品尝语言
42、鉴赏诗歌的实力,以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爱国名人名言或事迹。教学目标:学问与实力:深化理解名句,培育学生品尝语言鉴赏诗歌的实力。过程与方法: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沟通的良好习惯。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反复朗诵诗歌,领会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涵,精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2深化理解名句,培育学生品尝语言鉴赏诗歌的实力。教学难点:1 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2 对名句的深化理解。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方法:探讨沟通 品读感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及重点:1 反复诵读四首诗,结合对诗人身世、写作背景的了解,精确理解诗中深厚的爱国情感。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3、。教学难点: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历史上有很多的文人墨客,不仅有满腹的经纶,更有为国家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豪情。你知道他们留下的爱国名言名句吗?听说过有关他们的感人事迹吗?请大家说一说。学生举手发言。PPT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深化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二、感知品读:1师范读 ,要求学生思索:四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1)多媒体画面、诗文、配乐朗诵。(2)学生活动:静静地观赏,并正音正字,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思索老师提出的问题。2小组探讨沟通:(1)PPT展示问题:四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
44、2)学生活动:4人一组,各抒己见,并努力使对方接受。如对方不接受,则应竭力反对。留意:陈述理由或反对看法要有依据。提示:可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探究诗中意境,体会真情实感。参考:春望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苦痛心情;泊秦淮抒发诗人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剧烈愿望;过零丁洋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至死不屈的坚毅决心。3组织班级沟通(1) 学生活动:每小组举荐一名代表在班级发言。(2) 老师适时点评,加以引导。在沟通中穿插幻灯投影,介绍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正确理解诗歌内涵。资料: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据,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诗人目睹破裂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著有樊川诗集。此诗是作者有感于秦淮河地区浮糜豪奢的世象而作。陆游罢官居住家乡山阴(绍兴),抗金收复失地是他不能忘怀的事。他因风雨大作而思绪万千,既想到南宋王朝在风雨中飘摇,奄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