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石、石墨、C60说课稿.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62444279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刚石、石墨、C60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金刚石、石墨、C60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刚石、石墨、C60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刚石、石墨、C60说课稿.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金刚石 、石墨 和C60(第一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 、石墨 和C60。本节内容共2课时,下面我从以下六方面对本课题第一课时进行说课。一、首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总体来看:本节课是在学生分别学习了元素、单质等基本化学概念和用微粒的观点来看物质的基本化学技能之后,运用这两部分知识深入、细致地研究碳的单质。使学生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所特有的一些物理性质,进一步认识元素和单质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这充分体现了对化学知识学习的螺旋上升。具体来看:在课程标准中,碳的单质体现在两个二级主题里,既是物质构成的奥秘中化学物

2、质的多样性的典型实例;又是认识化学元素中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碳的单质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教材内容的时代感、反映了化学学科的发展性,还能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为学生后续阶段化学的学习打下基础。主要化学思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意识。是本节内容包含的主要化学思想。 因此本节课除了了解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等陈述性知识,背后还承载着认识物质的科学思想和方法的工具性功能和价值。二、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分组讨论经验,整体水平一般。在知识面上多数学生知道认识物质要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等方面进行研

3、究。具有一定的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这为本节课的探究打下了良好基础。但也不难发现,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还不同程度的欠缺主动运用意识,解题速度也有待提高,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会注重在这方面的技能训练。 三、教学目标:结合本课的地位、作用、内容特征、课标要求并结合学情,我把三维目标结合在一起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目标1:通过认识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初步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感知化学美;目标2: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相关的用途,并知道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初步建立性质决定用途、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目标3:通过木炭(或活性炭)吸附作用实验的

4、对比探究,让学生知道对比实验是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目标4:通过对C60、碳钠米管的发现及研究的介绍,初步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的重、难点 1、根据学情和目标,本课的重点是: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相关的用途2、难点是:初步建立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想,初步学会设计对比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四、教法与学法教法:引导发现法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所以单纯的讲已经不能让学生所接受。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学习能力,借助多媒体提供丰富的感观素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注重面向

5、全体,力求做到“三让”:能让学生想的、做的、说的。都尽量请学生去想、去做、去说,并适当引导启发,有效进行“双主共学”。学法: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五、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共设计了六个环节。接下来我具体说一说。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情境导入:(媒体展示石墨、钻石的对比图片)提问:你相信坚硬美丽的钻石和松软灰黑的石墨,都是纯净的碳构成的吗?学生表示无法接受。 接着我播放钻石燃烧视频,这一视频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此情景意在引导学生将金刚石和石墨迅速联系起来,同时又与学生已有知识相冲突,形成“怎么钻石和石墨一样是普通的碳元素组成的?”这一疑惑。从而激发学生迫切想知其为何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如此巨大的强

6、烈探知欲望。也为后续探究活动拉开序幕。环节二合作学习,获得新知此环节是本节课的基础环节。共安排两个学生活动。活动一:独立思考完成问题串一问题串一:1、 金刚石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石墨是煤、木炭等的主要成分。你能推测金刚石、石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吗?2、 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吗?3、 金刚石和石墨混在一起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以上三问是本节内容最基本的部分,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加以领会,达成目标一。有效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让他们对引入活动中所形成的疑惑得到解决,初尝成功的喜悦。二三两问意在帮助学生明白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但不是一种物质,它们混在一起属于混合物,有效渗入

7、物质的发展性和多样性思想。活动二:前后四人一小组合作完成问题串二。我会给学生提供了视频资料金刚石、石墨简介,其中有金刚石、石墨的微观结构动画,以及它们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时长2分多钟。问题串二:1、 通过课文、生活常识、视频资料等信息了解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并完成下表: 提示:表格可以不填满。碳单质结构(原子排列方式)物理性质用途金刚石紧密的网状结构石墨可滑动的层状结构2、 结合金刚石、石墨的性质和用途,小组讨论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3、 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是因为它们的_不同。此问题串比问题串一更具实践性,学生会积极主动收集各种信息完成表格,并在组内交流讨论

8、。在这一过程中我会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猜想、验证、交流、达成共识。与此同时我会参与部分学生的研讨,对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辅导。待学生完成表格内容后抽取学生填写的表格用视频展台展示,并提醒学生及时完善自己表格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一。之后我将以抽问的方式请小组代表发言。要求说明小组研讨情况,以及每一个组员在研讨中所起的作用和观点,以使小组研讨落到实处。并请学生在教材中的相关位置记下笔记,并在重点的位置作出重点的记号。通过抽问、归纳,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体现化学学习的条理化。在学生参与一系列活动过程中,初步达成目标二,突出本课教学重点。环节:对比实验,再探新知此环节是本节课的

9、重点环节,基于环节二的铺垫,此环节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自主探究,具体分工是这样的小组分工:1、2人按书P107实验6-1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在书中表格作好记录。2、2人用课前自制的装置进行实验,并作好记录。3、4人共同观察两个实验现象比较红墨水的颜色,比比哪个效果更好。你知道原因吗?4、设计实验证明不是棉花使水中红色褪去的。在学习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这一环节时,我增设了学生分组实验“除掉红墨水中的色素”。在前面学习“水的净化”时学生知道了活性炭具有吸附能力,所以学生在课前用棉花、木炭自制装置并不困难,大多数学生会依据简易净水器的原理,设计出用一饮料瓶去底,倒置,在瓶

10、口先放一团棉花,然后再在棉花上铺木炭的装置。设立问题4有两个目的:首先培养学生设计实验,验证结论得出结论,从而让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其次不同小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尽相同,但得到的结论却是相同的,让学生相信自己经探究所得的结论是正确的、是可靠的。同时也对学生有效地渗透了对比实验这一探究方法。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吸附性原理,播放动画利用多媒体模拟化宏观为微观,化抽象为具体。在学生参与一系列活动过程中,初步达成目标三,并突破本课教学难点。接下来我会请学生自学教材并归纳木炭、活性炭的用途,再次引领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为了使学生深刻感受化学科技的氛围,了解碳单质的发展前景,我设计第四环节:学以致用,拓

11、展新知环节:学以致用,拓展新知 关于C60 的教学,我先让学生看C60的结构模型,让学生运用刚刚建立的结构、性质、用途间的关系,猜想C60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和用途,让学生学会运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一化学思想,同时也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介绍碳单质的研究进展,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碳单质的一些新形态有可能会被发现,碳单质的用途也将不断扩大,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碳单质。同时也使学生认识物质组成的多样性。介绍完毕之后,课堂就来到环节五环节五:课堂练习,检测反馈此环节我呈现填空、选择等多种形式的题目让学生抢答,充分调动学生答题的积极主动性,也有效促进解题速度的提高,弥补前边学习的不

12、足。在学生竞争当中,快乐当中无形中也再一次感受了化学学习的快乐。特别说明在以上练习中如果我的学生能顺利解答那么我将进入下一个环节,如果解答不够顺利,那么我会对前面的知识进行一次梳理,并让学生对产生困难的地方进行再练习,以达到较高的通过率。环节六: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在课堂临近尾声之时,我将组织学生对本课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从化学知识,化学方法和化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之上,我将做适当的补充和完善。作业布置 1、教材P112 第1、2、3题 2、预习单质碳的化学性质,阅读教材P110-111页内容。特别说明:结束以上六个环节之后,若课堂还有剩余时间,那么我准备了一个教学备案以供学生思考,发散思维,拓展延伸。如果没有剩余时间,那么我就请学生课后去思考。教学备案:海绵能吸收大量的水,它也有吸附性吗?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六、板书设计最后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便于突出本课知识重、难点,和化学思想方法。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