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血液安全隐患问题的建议-防范安全隐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范血液安全隐患问题的建议-防范安全隐患.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防范血液安全隐患问题的建议:防范安全隐患 摘要目前,随着人们对血液平安意识的不断提高,国家对血液质量管理日趋严格,血站系统已普遍运用ISO9001、2000和GMP等管理体系,使输血质量管理标准化、过程化、文件化。但采供血流程仍存在薄弱环节,给血液平安带来了潜在的隐患,本文就此抓关键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力求将输血风险最小化,从而进一步提高血液质量和保证输血平安。 关键词血液质量;平安隐患;防范 血液质量是血站系统的生命,是输血事业永恒的主题。广义上的质量除产品质量外还应包含过程质量、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然而,输血是一项包括产品质量及供、受血者平安与服务的困难过程,它涉及从献血者血
2、管到受血者血管的全部环节,其中任何一环节发生质量差错都将对病人造成严峻甚至致命的后果。因此,必需将输血风险最小化,主动防范和加强预防来全面提高质量意识。 1血液来源 血液制品是治病救人的特别医疗用品,在其替代品尚未出现之前,血液唯一的来源是健康人体,健康的献血者是保证临床用血平安的首要环节。早在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便推出了完全自愿性无偿献血的政策,中国在促进无偿献血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从19982005年,我国完全自愿性无偿献血者的比例已从22上升到94.5。虽然完全自愿性无偿献血者通常不会隐瞒自己的病情和病史,有利于保障血液供应的平安,但实际工作中也不免出现一些
3、漏洞,如冒名顶替、献血间隔时间不够或体检不合格者再次献血等,给输血平安带来隐患。计算机指纹识别系统将遏制不符合献血要求者无偿献血,杜绝血液质量隐患,为确保血液平安供应了科学保障。 2血液制品 有文献报道,献血者中有15%的HCV可能处于窗口期而不易被发觉1,这是因为在病毒感染的初期,人体尚未产生相应抗体或相应抗体水平甚低(窗口期感染),以及受试验方法、试剂的敏感性和精确性限制,人为差错等方面的影响,使一些低水平的肝炎、HIV携带者或抗体效价低于检测阈值的早期传染病献血者的血液难以检出。目前,世界上任何先进的检测设备和试剂,都不行能完全避开输血传播病毒的危急。 2.1白细胞滤除现代输血学探讨表明
4、,输血不良反应中有90%以上是与输入异体血液的白细胞相关。白细胞导致的输血反应主要有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HLA同种免疫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等2,同时,白细胞还是巨细胞病毒(MCV)、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嗜白细胞病毒的载体,因此,血液中非治疗性成分白细胞就成为一种“污染物质”,我们在储存血液及血液成分前将白细胞滤除,将削减病毒经血液传播的机会,使患者避开很多不良反应的发生,对输血平安及临床治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病毒灭活血浆病毒灭活的方法有许多,其中亚甲蓝+可见光照耀(MB-P)破坏
5、病毒核酸及病毒包膜法,达到了国际公认的血浆病毒灭活有效性指标,进行了病毒灭活的血浆总蛋白回收率平均达90%,各项凝血因子活性保有率均70%,其中凝血因子平均保有率70%。既保证了血浆蛋白的免疫原性,又削减了血源性疾病感染的机会,降低了输血风险。 2.3射线辐照预防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最有效地方法是血液辐照。射线辐照能有效地灭活血液中免疫活性淋巴细胞的增殖实力。试验证明,白细胞滤除与射线辐照联合应用是预防TAGVHD最有效、牢靠的方法。 美国、日本等很多发达国家,早在10年前就已应用白细胞滤除技术,目前已有95%以上的血液及血液制品进行滤白和辐照处理;病毒灭活血浆在欧共体国家也已广泛得到应用。
6、 3临床用血 输血事实上是一个组织移植过程,同种异体移植会产生一系列的免疫反应,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是保障血液平安的又一重要环节。现代输血管理模式已由传统的业务单一的血库,转变为输血管理委员会指导和监督下开展多项诊疗业务的专业科室。 成分输血是当前输血技术发展的总趋势,已作为衡量医疗技术水平和现代输血医学的标记之一。成分血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经提纯得到的高纯度、高效价、容量小的血液制品,由于全血成分困难,目前尚不能既对全血做病毒灭活处理又保持其中各有效成分的功能,但对某些成分制品则完全能够进行病毒灭活处理。采纳成分输血,可避开输入不必要的血液成分所致的输血反应,削减了感染病毒的机会,既节约了珍贵的血
7、液又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加强临床用血同血站备血之间的信息互通:质量管理体系是指把影响质量的技术、管理、人员、资源等诸多因素综合在一起,相互协作而达成一个共同的目标。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在保证血液质量的同时也要向临床用血管理方面延长,否则从血管到血管的这一采供血过程将得不到全程监控,临床和血站的相关工作人员之间缺乏互动沟通,血液质量信息得不到有效反馈,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增加了临床输血风险。血液质量的要求不仅局限于血站工作的范围内,还应协作医院输血科建立相应的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如输血科要收集临床供应的输血反应回报单,按月统报医务科及当地血站,刚好反映血液质量状况,对出现严峻输血反应的,应立刻帮助调查,是否由于特别血型及抗体或其他输血并发症等缘由所引起。医院与血站进行良好的沟通,建立和谐、互动、双赢关系,是现代输血医学的需求,有助于持续改进血液制品质量,为输血医学的发展供应牢靠的临床依据。 参考文献: 1蓝海丽.重视临床危急因素确保输血平安.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增刊):24. 2 Legler TJ, Fishei I, Dittmann J, et al. Ann Hematol, 1997,74: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