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内能教学设计和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内能教学设计和说课稿.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九年级物理内能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孙 晓 勇【教学内容】:九年级第十二章第一节 温度与内能 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热现象之后,进一步探究热现象本质的开始篇,由此开始了解内能,了解热的本质.所以本节课在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课程标准中。本节温度只要求学生能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温度,知道常见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认识物理与社会的关系,从热岛效应让学生了解环境温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尝试对环境温度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分析:温度是一切热过程的表观表现,又是生活中的最熟悉的物理现象或物理量之一,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即已接触过关于温度的概念,了解了常用温度单位及其标定方法。同时学生通过初二
2、物理的学习,也已具备了一定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的能力,加之对水之旅的学习和来自生活中的众多经验和体验,学生可以比较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学设计:关于温度学生有很多来自于生活的经验和体验,这对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基础,同时也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面对已“见多识广”的学生如何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将课上得有激情、有成效 ;二是如何使学生从现有知识中得到升华,从生活到物理,同时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基于以上几点我在课的设计上力求有新意,采用了看电影谈感想模式;真真假假、找错误等游戏模式;小实验模式;温室效应大讨论模式,在素材选择上力求有新意,引入大量时尚现代
3、视频和丰富资料。 最终通过教师的穿针引线,在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使学生心灵受到一定的震撼,认识到环境温度对人类的影响,体会到物理对社会的作用。 这一节教材可分为两个部分,帮助学生建立内能的概念,了解改变内能的方法。 教材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分子动理论的知识,通过与宏观世界中的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被举高的物体具有势能比较,推论微观世界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相互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分子也具有动能和势能.让学生体验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这一科学方法。接着教材结合实例用分子动理论推论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物体具有的内能越多,为学生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
4、方法及判断内能的改变打基础。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 ,教材用两个以不同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启发,让学生用身边的两个物体做实验,探究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通过归纳、概括、总结出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学情分析】:学生对内能一无所知,本节首先通过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做功的能量来源问题引入新课,然后通过与机械能的类比,建立内能的概念,再结合分子动理论说明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最后通过学生活动展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思路比较顺畅,有助于学生逐步建立内能的概念,通过类比的方法使学生更形象的认识和理解内能。【教学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2)
5、 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3) 知道内能和热量的单位。(4)通过类比,分析实例,用推理的方法认识分子由于热运动具有动能和势能。(5)通过物体在温度高时表现出的做功本领比温度低时强的事例,认识内能与温度的关系。(6)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7)从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内能的概念与改变方法是本节的重点。教学重点:1、内能的概念。2、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教学难点:1、用推理的方法认识分子由于热运动具有动能和势能。2、了解内能概念。教学方法: 以讨论与实验为主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模式。教学器材::1.教师演示器材:一些常规燃
6、料的样本、火柴铁丝、润滑油等。2.学生分组实验器材:铁丝。教学过程:一、什么是内能1、复习(1)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2)动能和势能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2、引发学生思考(1)通过课本图14-1(a)展示的运动的篮球具有动能,让学生联想大量做热运动的分子是否也具有动能 。同样通过课本图14-1(b)展示的苹果和地球互相吸引具有势能,让学生联想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是否也具有势能。 (2)举例让学生思考、交流,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7、。未装满开水的暖水瓶有时能把瓶盖弹起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 讨论:暖瓶没有运动,所以不是机械能。外界没有提供能量,是暖瓶内热水提供的能量,使瓶内空气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具有的能量增加,对瓶盖做功,把瓶盖弹起来。由此看来物体内部大量做热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冬天,装在瓶子里的水结冰时会把瓶子胀破,胀破瓶子的能量来自哪里? 讨论:瓶子里的水没有做机械运动,也没有外界提供能量,是水结冰体积增大对瓶子做功,把瓶子胀破。由此看来物体内部相互作用的分子具有势能。(3)教师总结 以上两个事例说明物体内部的分子由于热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具有能量。以上的认识过程是利用已知的宏观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8、规律来认识微观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这种将已知事物和未知事物进行比较,根据他们的相同或相似,推知未知事物也可能有某种属性,这是科学认识的一种重要的方法。3、在初步认识物体内部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基础上,定义物体的内能。告诉学生: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4、认识内能与温度的关系(1)联系装着开水的热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起来的事例,认可等量热水的具有的内能比冷水的内能多;引导学生从通电灯丝会发热,发光角度认可炽热的灯丝具有的内能比未通电的灯丝的内能多。(2)结论: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多;反之,温度越低,内能越少.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这一结论:温
9、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也就越多,分子具有的内能就越多.(3)引导学生继续推理:物体的分子在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总是存在的,因此,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二、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 让学生思考:物体的温度变化,它的内能就发生了变化,要改变物体的内能,有哪些办法 ?1、探究: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 (1)取一根粗铁丝,让学生想办法使粗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看看谁的办法多。 有很多办法大致分两类:一是通过热传递。另一是通过做功。教师先不要进行分类,也不进行具体指导,鼓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想办法,比如:来回弯折铁丝,把铁丝放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来回摩
10、擦。用火直接加热铁丝,放在太阳下晒,放在热水中烫等等。(2)看课文图人用力钻木,使物体温度升高和图饮料与冰块放在一起,使饮料的温度降低,分别是通过什么途径来改变物体的内能的。(3)还可以让学生用文具盒中的橡皮,直尺等探究怎样改变他们的内能。(4)引导学生分析,交流,并加以归类。来回弯折铁丝,把铁丝放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来回摩擦,用力钻木等这是通过做功的途径使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用火直接加热铁丝,放在太阳下晒,放在热水中烫等是通过加热的途径使铁丝内能增加,温度升高;饮料与冰块放在一起,是通过冷却的途径使饮料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的。 教师提示:加热和冷却的方式又称之为热传递的方式,补充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和发生热传递的条件。2.让学生概括总结,得出结论.。结论: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是:做功和热传递。三、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四、小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能的概念,温度和内能的关系,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五、布置作业:1.课本第1、2题 2、达标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