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为什么是素质教育 [接力: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为什么是素质教育 [接力: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 .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福建为什么是素质教育 接力: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 全面贯彻党的教化方针,以培育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根本宗旨,以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为重点,接着全面实施素养教化。 摘自20032007年教化振兴行动安排 新世纪素养教化发展的蓝图就“新世纪素养教化工程”访教化部有关负责人 国务院最近批转了教化部2003-2007年教化振兴行动安排。在这一安排中,提出要实施“新世纪素养教化工程”。它勾画了包括德育、课程改革、考试评价制度以及幼儿教化、特别教化、学校体、卫、艺等方面的发展蓝图。在新振兴安排颁布之际,记者就“新世纪素养教化工程”问题,采访了教化部基础教化司有关负责人。 记者:新世纪我国实
2、施素养教化的根本宗旨是什么?它与“跨世纪素养工程”是什么关系? 答:全面推动素养教化,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化方针、深化教化改革的根本性任务,近年来摆到了广阔教化工作者面前。素养教化思想正逐步深化人心,广阔教化工作者推动素养教化的自觉性不断增加,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仔细的探究,教化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但是从总体看,素养教化的成效还不够明显,有待进一步加强。在2000年的教化振兴安排中,就提出了实施“跨世纪素养教化工程”。我们应当看到,素养教化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须要不懈的探究和不断的努力。新的教化振兴安排再次提出实施“新世纪素养教化工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提高全民族素养的高度重视和坚毅决心。在新世纪里
3、,素养教化要“承上启下”,面对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继承以往成果的基础上创新创优,做实做好。 记者:“新世纪素养教化工程”中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德育的重要任务,请谈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 答: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特殊是2000年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后,各地在提高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方面做了主动探究,取得了可喜成果。主要表现在: 主动开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化和思想道德教化,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公民道德素养在不断提高; 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工作初见成效,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得到加强。2000年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后,修订并颁布
4、了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此外,心理健康教化、法制教化和禁毒教化工作普遍加强。 记者:目前德育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您能详细谈谈吗? 答:中小学德育工作在适应社会发展、应对困难的社会环境和挑战方面还存在差距,与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中小学德育的期望还存在距离。主要表现在: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没有得到遏制;学生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意识还没有普遍树立;形成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育人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和工作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记者:2004年初召开了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
5、议,会后德育工作有什么新的动向? 答:这次会议后,教化部部署了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化为重点、大力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后将主要落实3项详细工作,一是颁发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化实施纲要、关于在中小学进一步开展诚信教化的通知和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二是重点抓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化、诚信教化和新守则、规范的实行工作;三是将德育工作作为今年督导检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做好对各地的督促检查工作。特殊须要指出的是,中国共产党中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看法发表后,教化部正在部署各项贯彻事宜。 记者:新世纪素养教化工程中,新一轮基础教化
6、课程改革是个重头戏和核心环节。课程改革被显明地提到了促进素养教化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位置上。请您谈谈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状况。 答:1999年,经国务院批转的面对21世纪教化振兴行动安排中提出了“实施跨世纪素养教化工程”、“改革课程体系和评价制度,争取经过10年左右的试验,在全国推行21世纪基础教化课程教材体系”的任务。国家财政为此实际投入6000万元。 2001年,在国务院的干脆指导和前期探讨工作的基础上,教化部相继颁布了以下一系列有关新课程的国家政策和文件,基本形成了新一轮基础教化课程改革的政策框架。到2003年9月,试验规模已扩大到1642个县(区、市)(新增试验区1072个),全国有350
7、0多万中小学生运用了新课程。 从两年多来基础教化课程改革的初步收获看,试验区中小学主动参加课程改革,其预期效果逐步呈现,并正在发生着深刻、喜人的改变。如: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培育的教学行为正在逐步形成,课堂呈现出勃勃朝气;有利于老师成长的教研、培训活动广泛开展,蔚成风气。广阔试验区正在主动探究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并作为促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各地教化部门课程改革的组织实力和课程建设实力显著提高。 根据基础教化课程改革试验推广的工作部署,2003年秋季,在两年多试验的基础上,组织修订义务教化阶段课程设置方案、各学科课程标准等有关文件;2004年秋季,仔细总结国家和省两级基
8、础教化课程改革试验区的阅历,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广泛的沟通。在此基础上,正式颁布义务教化阶段课程设置方案、各学科课程标准以及其他相关文件,义务教化阶段新课程将进入全面推广阶段。 记者:“新世纪素养教化工程”涉及了基础教化方方面面的问题,请就其他重点问题做些介绍。 答:新世纪素养教化工程还提到了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素养和艺术素养问题,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优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应用环境问题,等等。这些都是素养教化在实施过程中要面对的问题,新的振兴安排对这些工作做了说明和部署。行动安排关于素养教化工程的内容比较翔实,同志们可结合实际仔细学习领悟。(本报记者苏婷) 在新课改中全面实施素养教化 作为全
9、面实施素养教化的核心环节,基础教化新课程改革全新登场,正在各地有序铺开。课程改革为基础教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各地在改革过程中,有探究,也遇到了问题;有欣喜,也有困惑。 加强老师培训,努力创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师资队伍是新课改成败的关键。为保证老师顺当进入新课程,全国有1.6万余人参与了教化部组织的国家级培训,有200多万人参与了地方各级教化行政部门组织的新课程培训,还为372个“国贫县”组织了有数十万老师参与的新课程培训。基本实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 随着课程改革的步步深化和发展,一次性的岗前培训已远远不能满意老师学习的须要。帮助老师刚好解决在课程改革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10、,以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必需要有新的思路和新的制度保障。现在提出的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其核心要求是:注意老师在实践中的学习与反思;建立在中小学校内部和校际间老师合作开展教学探讨的机制;组织高师院校、教科研部门、各级中小学教研室的专业探讨人员深化中小学,与老师共同探讨课程改革实际问题,发挥专业引领和指导服务的作用,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的组织,成为老师成长的摇篮。目前,广阔试验区正在主动探究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并作为促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 主动推动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 为贯彻经国务院同意印发的教化部关于主动推动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各试验区正在主动推动评价与考试的
11、改革。 日常评价改革。各试验区正在变更仅用学业成果评价学生的做法,探究对学生进行综合素养评价。在学业考试方面,从单一重视基础学问的考试,转向既关注学生的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同时也非常重视对学生理解、迁移和应用实力及实践和操作实力的考察;变更仅由老师评价学生的状况,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要求家长、学生都参加评价;变更仅依靠期末考试评价学生,同时重视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评价方式既有纸笔测试,也有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方式。为使日常评价与考试更具科学性,更加客观、公正,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各试验区正在主动探究,以更好地落实素养教化的要求,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中考改革。在2003年4个国家课程
12、改革试验区进行中考改革探究的基础上,2004年,将有17个国家基础教化课程改革试验区新起先进行中考制度改革。这一改革要变更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洁相加作为唯一录用标准的做法,力求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养评价、中学招生录用三方面予以突破。 作为义务教化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初中毕业考试改革中,学业考试的命题将依据新的学科课程标准,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意考查学生对学问与技能的驾驭状况,特殊是在详细情境中运用所学学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力。综合素养评价要求各试验区结合实际状况将其详细化。 目前正在通过17个试验区的考试改革试验,探究、积累阅历,为2005年更大范围内进行初中毕业与一般
13、中学招生制度改革奠定基础。(本报记者苏婷) 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深化基础教化课程改革。 以全面推动素养教化为目标,加快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主动推动一般中学、学前教化和特别教化的改革与发展。 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 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优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应用环境。 摘自20032007年教化振兴行动安排 德育素养教化的首要目标 推动素养教化是我国迎接21世纪挑战的战略决策,是中国教化的既定国策。素养教化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艺术审美等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教化。 对于广阔中小学生而言,素养教化的基础是一系列基本素养的培育。
14、在人的基本素养中,有相当一部分表现为一系列良好习惯。因此,培育中小学生优良的素养,必定包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养成教化,培育中小学生的良好习惯,是素养教化的必定要求,是增加德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推动素养教化的突破点。 德育是素养教化的首要目标,是全面实施素养教化的关键环节。中小学生良好的基本素养所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德育是第一位的。而良好行为习惯是良好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个人思想品德的有效载体之一。在肯定程度上,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个人良好品德形成的标记。假如说德育是素养教化的核心,那么培育良好习惯则是素养教化核心的核心。 我国的教化一向有重视德育的传统,尤
15、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德育工作始终列在教化的首位,并取得显著成果。然而,中国德育的缺陷也不容忽视。长期以来,道德好像仅仅成为了一门学问,靠死记硬背和高谈阔论便可以得到高分数,甚至成为可以升迁的敲门砖。 其实,中小学德育的内容和要求是多方面的,途径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最终必定要落实到优良的外在行为上,衡量德育效果的真正标准,不是看其偶然出现的行为,更不是听其滔滔不绝地演讲,而是看其是否养成了良好的道德习惯。道德习惯的培育,是增加中小学生德育实践性的基本途径。习惯培育在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化中,在他们思想道德素养的形成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习惯能使人终身受益,不良习
16、惯让人终身受害。正如俄罗斯教化家乌申斯基所说,良好的习惯就像是一种有效的道德资本,而不良习惯就像是一笔偿还不清的债务。 素养教化的目的是要培育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详细到每一个学生而言,德、智、体、美不是机械割裂的,而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融合的结果就是人格。素养教化要培育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也就是要培育人格健全的人。健康人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要经过长期培育。在健康人格的培育中,一条基本的、有效的途径就是塑造形成各种人格的特质所需的相应行为,以形成稳定的行为方式。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习惯作为人的其次天性,与素养本身就有相通之处。二者都是指后天形成的
17、稳定的、长期起作用的品质。在肯定意义上说,习惯就是素养,而素养总会坚韧地通过习惯表现出来。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优良素养形成的重要标记。因此,把中小学生优良的基本素养要求转化为一系列行为准则或规范,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养成相应的良好习惯,必定有利于全面提高他们的素养。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探讨中心副主任、探讨员,全国教化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探讨”课题组组长) 链接1七大策略为校本培训保驾 深圳市松坪小学所在的南山区是国家级课改试验区。他们的校本培训有七大策略:整体推动策略,即全员参加,全方位实施;专题探讨策略,就是分清轻重缓急,实行专题探究、重点突破的方法,把课程改革
18、分成若干个子课题开展探讨;案例探讨策略,是对具备全程性、思想性和全面性的教化教学过程进行探讨。每一次探讨,要分析在这个案例中渗透了什么教化思想,其中隐藏着什么操作技巧和艺术,从中可以提炼出怎样的结构或模式;变式转换策略,是对校本培训的若干要素予以不同的排列组合,使其产生不同的结构和功能,从而使校本培训更加生动活泼且具实效,常训常新;问题会诊策略,包括集中会诊、反复会诊、定格探讨,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制度限制策略,是通过肯定的条例、规章制度,使课程改革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考核评价策略,即把老师参加课程改革试验的工作看法与实际成果纳入到他们的学期末考核。 链接2主动探究评价制度改革 学生评价改革是基础教化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小学经过两个学期的改革实践,在评价的理念、方法等方面做出了一点有益的尝试和探究。 &nbs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