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原则与目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原则与目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原那么与目标2016年11月,教育部联合11部委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 学旅行的意见正式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以来,中小 学生研学旅行逐步成为教育界的热点。研学旅行作为中小学的一门综 合实践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旅行中的实践和体验来实现课堂空间 的拓展和课本内容的活化。研学课程开发是研学旅行开展的基础和依据,是研学活动组织的 指南,而目前我国研学旅行缺乏整体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开发主体缺 乏合力。为保障中小学研学旅行的高质量开展,需加强研学课程开发 主体分工合作,把握研学课程设计的原那么,明确研学课程
2、目标,开发 规范、有效的研学课程。一、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主体研学旅行被称为“行走的课堂”,让学生寓教于乐,行有所获, 学有所成。课程开发与设计是核心,也是实施研学旅行活动的前提。 要开展高质量的研学旅行活动必须重视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目前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设计主体有三种类型:研学基(营)地、研 学服务机构、研学学校。(一)研学基(营)地研学基(营)地是研学旅行目的地基石,依托自身资源开发设计 平安教育规定,确保研学活动开展的平安。总之,研学课程是研学旅 行中的核心局部,课程设计应主题鲜明、目标明确,突出体验,强调 互动,符合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将“读万卷书” 和“行万里
3、路”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旅行中的实践和体验实现课堂空 间的拓展和课本内容的活化出基(营)地研学课程是立足之本,其最大优势是对自身研学资源特 色和自身条件清楚,设计出的研学产品会充分利用自身基(营)地条 件,尽量做到特色鲜明,但往往与学校对接不够,研学课程与学校需 求存在出入。(二)研学服务机构研学服务机构主要是旅行社,在学校与研学目的地之间起组织和 媒介作用,其研学课程设计主要以研学旅行线路形式呈现。研学服务 机构对研学旅行线路设计编排专业性强,但对研学课程的教育环节设 计不熟悉,造成目前较多的“游而不学”、研学效果不佳的现象。(三)研学学校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程的重要内容,研学学校是
4、组 织实施方,应是研学课程设计的主体。学校对研学课程的教育性功能 设计更得心应手,对学生特点和需求也更了解,但对研学资源往往了 解有限,缺乏线路设计经验,容易造成研学线路设计落地难,甚至存 在实施风险大等问题。研学基地、研学服务机构和研学学校在研学旅行开展中扮演着不 同的角色,在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中有着不同的视角和特色。因此,研 学旅行课程设计的最正确选择是由学校牵头组织,研学服务机构(旅行 社)、研学基(营)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相关专家等多方人员参 与,各取所长,共同制定。二、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原那么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应立足教育本质,突出活动的实践性, 注重系统整合及跨界融合,保障实施过
5、程的平安。(一)立足教育性目前社会上普遍对研学旅行“游而不学”或“游多学少”的现象 颇为诟病,说明大家对研学旅行的教育性有着较为一致的认知期待。 教育部将研学旅行列入中小学教学计划即决定了其教育属性。因此, 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必须把教育性原那么放在首位,充分考虑课程目标、 课程资源、课程活动环节选择的教育性,课程内容安排要遵循教育规 律,实现“行有所研” “研有所获二(二)突出实践性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研学 是目的,旅行是手段,让学生在旅行中参与各种教育活动,从而实现 研学旅行实践育人的目的。首先,研学活动空间要表达实践性。通过 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工业生产等因素
6、营造的空间情景,因地制宜, 为学生打造一幕幕真实的体验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认知 和探究,从而亲近自然、了解社会、认知自我。其次,研学活动内容 要突出实践性。根据不同学段的研学旅行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自然、 历史、科技、人文等各类体验活动,让学生身体力行参与实践,在实 践中去感受、感悟和探究。(三)注重融合性研学旅行课程的综合性决定了该课程目标制定、资源开发与选择、研学内容和活动环节设置需注重融合性。一是系统整合教育目标。针 对不同学段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发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 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系统整合研学目标, 以真正实现研学旅行实践育人的目的。
7、二是跨界整合教育资源。在研 学课程设计时,充分调动学校周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不仅要注重校 内和校外资源的整合、多学科和跨学科的融合、学科课程和实践活动 的结合,还要注重课程内容选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充分发挥研学 旅行课程综合实践的功能。(四)确保平安性平安性是研学旅行课程开展的重要考虑因素。研学旅行的校外活 动范围广,开放性强,加之中小学生平安意识薄弱,集体出行管理难 度大,注定其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这让研学旅行课程开展难免存在 平安隐患,如走散、溺水、摔伤、拥挤、踩踏等平安事故。因此,研 学旅行课程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平安因素,选择平安的目的地,设计安 全性高的研学活动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平安
8、措施及必要的应急预案, 确保研学旅行全过程每个环节的平安性。(五)强调保障性研学旅行课程开展涉及旅途中的吃住行等基本接待服务,同时与 研学导师服务水平、基(营)地服务条件也密切相关,任何环节出现 问题都会影响到研学旅行的实施效果。因此,在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时, 需实地调研研学线路中接待条件是否成熟、能否满足基本接待要求、每项课程工程实施是否能够提供硬件和师资的基本保障,确保研学旅行各项服务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标准。三、研学旅行课程目标确实定研学旅行课程目标对课程设计和实施具有引导性意义,课程设计 内容和具体实施都要以目标达成性作为考量标准。研学旅行课程从宏 观到具体,根据不同层次可分为三层研学课程
9、目标。(一)课程体系目标课程体系目标即研学旅行总体目标,是所有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 基本依据,它不是通过一两次研学就能到达的目标,而是需要通过整 个课程体系的实施来逐渐实现。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体系目标应依据 国家研学旅行工作总目标来确定,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让中小 学生在研学旅行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 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 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人。(二)主题课程目标为达成课程体系总目标要求,需要设计一系列主题课程,每项主
10、题课程目标应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从课程类 别来看,可以设计知识科普型、自然观赏型、实践探究型、励志拓展 型、文化康乐型等多种主题课程,每一种主题课程都应有课程目标。知识科普型主题课程的目标是激发科技意识,拓宽科技视野,全面提 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自然观赏型主题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大 自然,更好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开展的理念;实践探 究型主题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增强环境适应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励志拓展型主题课程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确 立高尚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提高自主开展能力;文化康乐型主题课 程的目标是开拓眼界,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知,
11、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和社会责任感。(三)课程工程目标课程工程目标是支撑主题课程目标的达成,课程工程需始终围绕 主题课程来设计开展。如徒步、挑战、露营、拓展、生存与自救训练 等健身工程以培养学生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为主要目标;综合实践、 生活体验训练、内务整理、手工制作等健手工程以培养学生自理能力 和动手能力为主要目标;参观、游览、讲座、诵读、阅读等健脑工程 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思想品德养成教育活动 以及团队游戏、情感互动、才艺展示等健心工程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能 力和践行能力为主要目标。四 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要点在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要想发挥研学课程的真正价值, 需要明确以
12、下六个要点。(一)课程整体设计以国家政策为依据教育部在2016、2017年分别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 行的意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对中小学生研学旅 行的开展提出了规范要求和指导意见。为规范研学旅行的有序开展, 原国家旅游局也在2017年公布实施了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对研学 旅行相关课程作了规范要求。如明确了研学旅行的工作目标、基本原 那么、主要任务和组织保障,规范了研学旅行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项 目及平安管理等。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开发应遵循国家相关 政策文件规定,保证研学旅行课程的合法、合规设计以及研学活动的 有效开展。(二)课程体系构建以学生学段为基础根据国家政策指导
13、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依托地域特色,逐步建 立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层级递进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一 般来讲,小学13年级的研学旅行,宜构建以知识科普型和文化历 史型资源为主,并表达乡土乡情研学为主的课程体系;小学四六年 级的研学旅行,宜构建以知识科普型、自然观赏型和励志拓展型资源 为主,并表达县情市情研学为主的课程体系;初中年级的研学旅行, 宜构建以知识科普型、体验考察型和励志拓展型资源为主,并表达县 情市情省情研学为主的课程体系;高中年级的研学旅行,宜构建以体 验考察型和励志拓展型资源为主,并表达省情国情研学为主的课程体 系。(三)课程内容设计以提升素养为核心研学课程是中小学生的综合实践
14、课程,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课 程的设置,都要以提升学生素养为核心,要紧紧围绕“德、智、体、 美、劳、情”这六大核心要素展开。“德”代表着品德,在研学课程 中加入红色教育和当代模范教育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更深刻 的领悟;“智”代表智慧,在研学中设计相关活动,培育学生明辨是 非的决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体”代表体育,研学课程作 为有户外性质的教学活动,课程中要根据参与群体的身体状况,安排 体力活动;“美”代表审美,研学旅行过程中学生会见识到世间百态, 在课程中需要积极提升学生发现美并创造美的能力;“劳”是指劳动, 研学课程要加入实地调研、实际体验等活动,并积极开展拓展训练;“情”即情
15、商教育,研学课程是异地情境下的团队活动,学生在团队 中需要学会认识并管理自身情绪,通过认识他人的情绪去调节人际关 系。(四)研学线路安排以科学合理为原那么研学线路是研学课程实施的具体表达,是根据研学课程主题将分 析取舍之后的课程工程编排成一条完整的活动开展线路。线路安排内 容需充分考虑各研学目的地之间衔接,课程工程取舍、交通状况、吃 住条件选择等线路系统因素,充分考虑行程安排的科学性和舒适性。一是活动点布局合理,防止重复。各活动点之间的间距要适当, 旅途总时间不超过全部研学时间的1/3,每个目的地的距离不超过2 小时车程为宜。二是活动点选择适量。既不可出现因活动工程过少而导致学生无所事事,也要
16、防止因安排活动工程过多而导致学生“游而不学”、过度紧张和疲劳。三是工程合理搭配。注意严肃型工程与轻松型工程分时段交叉结 合,一条研学线路中各个研学工程的开展顺序可以按吸引力从小到大 排列,让学生兴趣递增,高潮迭起。四是活动内容要丰富。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和多角度来了解、观 察和体验研学目的地的社会文化生活,满足学生的求知、求新、求乐 的欲望,防止单调乏味的研学生活,到达寓教于乐的目的。(五)活动工程安排以课程目标为导向活动工程设计是课程目标达成的核心,也是课程主题特色的具体 表达。具体活动工程设计需注意多学科知识融合、主题内容体验和探 究的深入性、研学导师的引导和启发等。同时注意前置课程导入、行
17、 中工程实施、行后工程评价的分阶段开展设置,要灵活运用方式方法, 合理分配工程时间等。工程活动开展实施结束后,需设计成果提供及 展示等总结环节,加强相互交流和学习,加深对本工程活动的印象, 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思想碰撞,引发深入思考,有利于促 进更深层次研学目标的达成。(六)活动内容组织以平安实施为前提研学课程由于离开了惯常的学习环境,加上课程中引入了户外实 践工程,其工程风险高于一般的课堂教学,因此平安保障应贯穿整个 研学活动过程。研学旅行课程开发时应建立严格的平安保障机制,制 定研学平安预案,如活动开展前选择平安的服务车辆、行进路线和活 动地点,活动开展中加强管理、及时报告等。研学活动组织严格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