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训练15明至请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含解析2022051811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训练15明至请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含解析20220518111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明至请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总分值: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考前须知: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樟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此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1 .由于明清时期人口的不断增长,形成了大量剩余劳动力,遂使任何以节省劳动力为目的的技术变 革都不可能出现,中国历史便只能一次又一次地陷人张献忠式大屠杀的悲惨
2、循环当中。这说明明清 时期A.社会转型的异常艰难B.人地矛盾是影响社会开展的首要因素C.技术变革的迫切需要D.人口膨胀是阻碍经济开展的根本因素2 .如表为清代江南地区竹枝词(摘录)。由此可见竹枝词出处“持筐拾穗聚儿童,蚱螭纷飞四野中”田家四时竹枝百首“阿蛮小小已多姿,十岁能牵机上丝”黄溪竹枝词“少小鱼娃能打浆,银鱼;黄载不管钱”梁溪竹枝词“小小当坤学数钱,挽郎下马接郎鞭”姑苏竹枝词A.劳动生活是诗歌创作的来源B.江南地区尤为注重儿童教育C.文学创作推动社会阶层流动D.精英教育促进了文化的开展3 .明成祖时期,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全书近2.3万卷,分装为L1万余册,辑录了上古到明初
3、的书籍8000多种。清乾隆后期,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合计 映出近代前夕中国的繁荣与危机,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海禁政策的影响,排除A; B项只是材 料的一个局部,不全面,排除B;材料没有表达白银问题,排除C。11. A【详解】材料表达的是明清时期,受到当时社会文教风气开展的影响,苏州地区生产的各类产品十分精美, 生产技艺与文化审美交相辉映,A正确;材料无法得出苏州富甲天下的结论,B排除;CD说法过于 绝对,排除。应选A。12. D【详解】由材料可知,王阳明认为儒生如果能够在治学的同时兼做商业并且“心体无累”,那么这也不会阻 碍其“为圣为贤”,这在一定程度上成认了儒生从事商业经营
4、的合理性,适应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 济开展的要求,应选D项;材料并未反映对人性的认知,故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涉及专制统治的 开展,故排除B项;王阳明的学说依然强调治学为首务,这一理论只是冲击了儒学的义利观,并未 否认儒学的义利观,故排除C项。13. D【详解】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整体来看,外国来广东的商船数量和清政府的关税收入明显增加,这说明外国 商人需要中国市场,外商对华市场需要增强,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乾隆至嘉庆时期并未 开放海禁,A项错误;数据反映出的商船数量的增加、关税收入的增加,但不代表清政府官方贸易 兴盛,因为官方政策是闭关锁国政策,B项错误;广大作为沿海地区,在对外贸易方面具
5、有优越条 件,但材料内容没有强调广东对外贸易开展的条件,C项错误。14. D【详解】材料“铁厂、板厂、纸厂、耳菌厂皆厚赞商人出本”表达的是商业资本对产业经营的影响,D正确; 材料与区域经济格局变化无关,A排除;自然经济解体的标志是耕织别离,传统纺织业的衰败,材 料未涉及,B排除;出现雇佣关系只是局部地区,C排除。应选D。15. A【详解】明朝推行的官方经济政策有“朝贡贸易” “海禁政策”和“重农抑商”,故A正确;商帮是在明朝 开始出现,但商业市镇在宋元时期就已经出现,故B错误;北宋时已经设榷场与契丹、党项等民族 政权进行互市贸易,而非始于明代,故C错误;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纺织业等行业
6、中已 经出现,但开展缓慢,而非迅速,故D错误。16. 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对清朝的态度从敌对到认可的变化过程,特别是后来“用清年号,称康 熙帝为圣天子,与清朝官员交往等,反映出黄宗羲对清初国家治理的认同,c项正确;黄宗 羲在康熙十八年后才开始用清年号,可见其政治立场的坚定,排除A;材料中没有涉及清朝政府的 行为,排除B;清初实行文化专制,排除D。17. (1)信息一:仁宗复会百官计议,反映宋朝实行朝议制度。朝议是皇帝与相关官员讨论重大事 务的中央决策方式,有利于保障政府决策的合理性。信息二:参知政事范仲淹启奏宋仁宗,反映了宋朝专制体制的特征。为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宋朝 设枢密院掌
7、管军政,设三司掌管财政大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信息三:燕青和李逵入东京城看灯,卖汤药的王公来到县前赶早市,反映了宋代对城市管理放松, 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宋代商品经济开展,城市经济繁荣,城市经济功能增强。信息四:燕青、李逵入东京城看灯,来到瓦子前,反映宋代城市出现娱乐场所。宋代商品经济开展, 城市经济繁荣。(2)从材料二看,水浒传存在时间错误:范仲淹1052年去世,水浒传中出现1058年(嘉祐 三年)仁宗与范仲淹议事。从材料三看,水浒传存在地理名词错误:据明史东昌府设立于明洪武初年,明朝的地理名词 出现在了以北宋为背景的水浒传中。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水浒传作为成书
8、于明代、以宋代为背景的文 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宋、明两朝的社会现实;但小说存在虚构、夸大等艺术加工成分, 不能等同于史实,使用时应与其它史料印证。【详解】(1)信息一:根据“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复会百官计议。向那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启奏。 天子看时,乃是参知政事范仲淹”可得出仁宗复会百官计议,反映宋朝实行朝议制度。朝议是皇帝 与相关官员讨论重大事务的中央决策方式,有利于保障政府决策的合理性。信息二:根据“乃是参 知政事范仲淹”得出参知政事范仲淹启奏宋仁宗,反映了宋朝专制体制的特征。为分割相权、加强 皇权,宋朝设枢密院掌管军政,设三司掌管财政大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信息三:根据“
9、清 晨醒来较早,出来街上从县前过时看到了一盏明灯,仔细一看是卖汤药的王公来到县前赶早市,宋 江撒谎道:“便是夜来酒醉错听更鼓”可得出燕青和李逵入东京城看灯,卖汤药的王公来到县前 赶早市,反映了宋代对城市管理放松,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宋代商品经济开展,城市经济繁荣, 城市经济功能增强。信息四:根据“燕青和李逵入东京城看灯,两个手厮挽着,正投桑家瓦来。来 到瓦子前李逵定要入去。”可得出燕青、李逵入东京城看灯,来到瓦子前,反映宋代城市出现 娱乐场所。宋代商品经济开展,城市经济繁荣。(2)根据材料和所学可得出水浒传存在时间错误:范仲淹1052年去世,水浒传中出现1058 年(嘉祐三年)仁宗与范仲淹议事
10、。结合材料三中的内容可以看出,水浒传存在地理名词错误: 据明史东昌府设立于明洪武初年,明朝的地理名词出现在了以北宋为背景的水浒传中。一 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水浒传作为成书于明代、以宋代为背景的文学 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宋、明两朝的社会现实;但小说存在虚构、夸大等艺术加工成分,不 能等同于史实,使用时应与其它史料印证。18. (1)甘薯在明朝万历年间传入中国,甘薯产量高,容易种植,味道甘美,传入中国的过程艰难。 (2)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形成。解决了明清时期的饥荒,促进了清朝的人口增长。【详解】(1)确认史实:根据材料“明万历间,间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发现朱薯价格极
11、贱,并且极易引 种”“陈振龙将薯藤绞入汲水绳,混过关卡后,经七昼夜航行返回福州” “辄食土产日薯者,味甘 美”和所学知识可知,甘薯在明朝万历年间传入中国,甘薯产量高,容易种植,味道甘美,传入中 国的过程艰难。(2)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当时中国的人地矛盾、新航路开辟、有识之士的努力等角度进 行分析即可。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缓解人地矛盾、促进人口增加及稳定社会秩序等角度 进行分析即可。19. (1)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建筑设计重在防火;藏书厚今薄古,重视当代著作;收藏官书等内部 珍贵资料;为防止藏书的散失,订立严格的族规。(2)保存古代文献典籍;是研究明代历史地理的重要史料;其建筑成
12、为古代藏书楼建筑的典范。【详解】(1)根据材料“意在防火”可得出建筑设计重在防火;根据材料“军令营规国子监监规 等官书,属当时的内部资料”“也绝非轻易可得”可得出收藏官书等内部珍贵资料;根据材料 “取周易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意”“收集古代典籍,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 等信息可知,范钦藏书楼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为保护藏书,范钦临终前订立了严格的族 规”可得出为防止藏书的散失,订立严格的族规。(2)根据材料“收集古代典籍,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可知,范钦藏书楼收集古代典籍, 有利于保存古代文献典籍;根据材料“些古籍都是研究古代尤其是明朝历史及各地气象水文地质矿 产等珍贵资料
13、”可得出是研究明代历史地理的重要史料;根据材料“敕命测绘天一阁的房屋、书橱 样式,兴造著名的南北七阁”可得出其建筑成为古代藏书楼建筑的典范。20. (1)特点:应对措施多元化;注重生产、调配、消费各环节共同发力;注重政府力量与民间力 量相结合;行政命令和道德教化相结合;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共推进。(2)中国:人口增长过快,人地矛盾尖锐;商品经济开展,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挤占粮食种植 面积:地区间粮食调剂的渠道不畅;不合理的粮食消费。英国:工业开展和人口大幅增加;圈地运动导致粮食种植面积下降;环境污染导致土地生产能力下 降;法国的大陆封锁,粮食进口受到阻。【详解】(1)特点:根据“清政府放松了对
14、人口迁移的限制,允许人多地少的百姓到古北口、关外等地区垦 荒;以行政力量进行地区间的粮食调剂,还积极鼓励粮商从中发挥作用;在禁止粮食外运的同时, 鼓励粮食进口;限制非粮食作物的种植;禁止酿酒等耗粮现象;倡导节俭精神”可知清政府的应 对措施多元化;同时注重生产、调配、消费各环节共同发力;注重政府力量与民间力量相结合;行 政命令和道德教化相结合;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共推进。(2)中国:根据“人口增长过快是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可知原因主要是人口增长过快,人地矛盾 尖锐;同时商品经济开展,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挤占粮食种植面积;地区间粮食调剂的渠道不 畅;不合理的粮食消费等都导致中国的粮食问题。英国:根
15、据“随着工业的开展和人口的大幅增加, 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导致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粮食产量减少,英国逐渐从粮食 出口国转化为粮食进口国”得出工业开展和人口大幅增加;圈地运动导致粮食种植面积下降;环境 污染导致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根据“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使英国粮食进口变得更加困难,不得 不更多的依靠本国生产粮食”得出法国的大陆封锁,粮食进口受到阻。近8万卷,3.6万册。这说明A.朝廷旨在彰显以文治国方针B.文化开展源于大一统政治体制C.明清时崇尚文化的气氛浓厚D.国家力量推动大型典籍的整理.在中国对外贸易史上,从明代后期以至清朝的乾、嘉之际,中国帆船纵横东西二洋,川行于远东 海域
16、的各大商埠和港口,贩洋贸易的规模和范围不仅前所未有,而且贸易往来和竞争的对象更扩大 至当时相继东来的列强荷兰和英国,这使得大量白银流入国内市场。这()A.说明天朝体制渐趋解体B.得益于朝野掀起的商战浪潮C.有助于入超格局的逆转D.反映传统经济仍具一定优势4 .据吴江县志记载,明清时期“盛泽(镇)所有丝绸产品全为农村工业盛泽四乡农民,重 织轻耕”。这说明该地区A.经济理念发生变化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从明末到清初,儒学从“尊德性”的理学逐渐转变成“道问学”的考据学,其中原因众说纷纭: 章太炎将考据学的兴起视为清代严酷政治压迫的产物;侯外庐等人那么援引马克思
17、主义的历史公式, 把明清之际的思想转变看作底层经济基础变动的表征;梁启超和胡适视清代考据学为针对宋明理学 空疏流弊的一场反动。对此解释准确的是A.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较为科学合理B.从严酷政治压迫角度分析符合一般认知C.明清之际儒学转向的原因具有多元性D.梁启超和胡适的原因分析具有权威性7 .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市镇不是为乡民的消费服务,而是为周围农村地区的生产服务。 在这些市镇上,农民出售生产出来的副业产品购买粮食和生产资料。据此可知,这些市镇A.主要进行粮食的转手贸易B.从事专业化的手工业生产C.表达出农村经营结构的特点D.成为国内外市场的重要网点.货币的流通反映了经济开展的状况
18、。以下图为中国16511860年的货币流通量,对其解读正确的是80000名义货币流通量(万两)A. 1651T700年间清朝建立导致经济崩溃B.白银大量输入推动了 18世纪经济的繁荣C. 1791-1810年间白银外流引发鸦片战争D. 1840-1860年间赔款导致货币供给减少9 .据历史记载,1583年耶稣会士利玛窦在广东肇庆建立教堂传教。该时间可表述为A. 15世纪中期 B. 15世纪晚期C. 16世纪中期D. 16世纪晚期10 .下面是两种关于明清经济的观点,材料主要反映了代表学者主要观点伊愁可与黄宗智“高水平均衡陷阱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到达某一开展阶 段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
19、高级模式)英麦迪森中国GDP与人均GDP在15世纪前长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直到 1820年,中国GDP总量仍雄居世界首位A.海禁并未阻挡明清经济繁荣B.明清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艰难C.白银内流促进明清经济开展D.近代前夕中国的繁荣与危机11 .明清时期,在崇尚文教风气的影响下,苏州生产的各类产品精益求精,“吴制服而华,以为非 是弗文也;吴制器而美,以为非是弗珍也。四方贵吴服,而吴益工于服;四方贵吴器,而吴益工于 器。”苏州产品追求“精细雅洁”,誉称天下。这反映了明清时期的苏州A.生产技艺与文化审美交相辉映B. “富甲天下”的繁荣景象C.奢侈之风涵盖了社会各个层面D. “工商皆本”观念的普及12 .
20、王阳明在与弟子讨论如何处理儒生治学与治生的关系时,提出学者应当以治学为首务,但假设能 调停得“心体无累”,那么虽“终日做买卖”,也“不害其为置为贤”。王阳明的这一言论A.完善了理学的人性论B.迎合了专制统治的需要C.否认了儒学的义利观D.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开展13 .下表为1750-1790年外国来广东商船数及关税收入统计表。该表反映出当时年度商船(艘)关税(两)乾隆 1525 年(17501760 年)2074725312乾隆 2535 年(17601770 年)2201988405乾隆 35 45 年(17701780 年)3005629767乾隆 45 55 年(17801790 年)53
21、89271536A.闭关锁国政策日渐松弛B.清政府的官方贸易兴盛C.广东对外贸易条件优越D.外商对华市场需求增强.清代严如煌在志林说中记载,东北三省铁厂、板厂、纸厂、耳菌厂皆厚赞商人出本,交给 厂头雇募匠作,厂民自食其力。此外,商人还租地种植经济作物,如蔬菜、果木等。材料说明清代A.区域经济格局发生变化B.东北地区的自然经济率先开始解体C.雇佣关系逐渐得到普及D.出现商业资本与产业经营结合现象14 .历史现象发生在特定的时空之中。发生在图6所示时空的经济现象是图6A. “朝贡贸易”“海禁”政策并行不悖B.商业市镇和商帮开始大量出现C.开始在边境设榷场与少数民族互市交易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迅速
22、开展.黄宗羲在清入关初期以明朝为“本朝”,与清朝持敌对态度;稍后,以“有明”代替明朝,以 “北”字比喻清朝;康熙十八年后,他用清年号,称康熙为“圣天子”,与清朝官吏交往。材料可 说明A.黄宗羲的政治立场不够坚定C.清初国家治理得到一定认可B.清政府主动笼络汉族知识分子D.文化环境的改善推动政治认同二、非选择题:此题共4小题,共52分。均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16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如表是水浒传局部引文引文出处嘉佑三年瘟疫转盛。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复会百官 计议。向那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启奏。天子看时,乃是 参知政事范仲淹(989 - 1052年)。水浒传楔子(宋
23、江)清晨醒来较早,出来街上从县前过时看到了一盏 明灯,仔细一看是卖汤药的王公来到县前赶早市,宋江撒 谎道:“便是夜来酒醉错听更鼓”。水浒传第二十回卢员外攻打东昌府,因遇没羽箭张清,吃了败仗。宋江前 去助战,被张清用石子打中一十五员大将。水浒传第七十回燕青和李逵入东京城看灯,两个手厮挽着,正投桑家瓦来。来到瓦子前李逵定要入去。水浒传第百一十回材料二:中国自汉武帝开始启用年号,并以年号纪年,此后皇帝即位都要改变年号,称为“改元”, 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改元,如汉武帝改过十一次年号,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号。1056年9月,宋仁宗 废止了使用两年的年号“至和”,启用第九个年号“嘉祐”,直至嘉祐八年宋仁宗病
24、逝。据中国历代帝王世系与年号总表材料三:东昌府,元东昌路,直隶中书省,洪武初为府。领州三,县十五。东距布政司二百九十里。据明史地理志卷四十八(1)从材料一中任意提取两条历史信息加以阐释。(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水浒传引文中的两处错误,并评析水浒传的史料价值。17 .甘薯传入中国材料一 据清朝陈世元的金薯传习录记载,“番著种出海外吕宋(菲律宾)。明万历间,间 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发现朱薯价格极贱,并且极易引种,尺许薯藤便可“随栽随活”。西班牙人 “珍其种,不与中国人”,陈振龙将薯藤绞入汲水绳,混过关卡后,经七昼夜航行返回福州。值闽 中早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
25、半。自是跷确之地遍栽播。材料二 万历庚辰,客有泛舟之安南(越南)者,公偕往。比至,首长延礼宾馆,每宴会,辄 食土产日薯者,味甘美。公觊其种,贿于酋奴,获之。凤岗陈氏族谱材料三 据宣统东莞县志物产记载,万历八年(1580年),广东凤冈人陈益乘船到安南 (越南),当地首领用一种名叫白薯的土产招待他,这种土产味道甘美。陈益“觊其种,贿于酋奴, 获之”。由于来自番邦,故名之为番薯。材料四 近年有人在海外得此种。海外人亦禁不令出境。此人取薯藤,绞入汲水绳中,遂得渡 海。因此分种移植,略通闽广之境也。(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二七树艺(1)辨析上述史料,据此能够确认的关于甘薯传入中国的史实有哪些?(2)结合所
26、学,分析甘薯传入中国的原因及影响。18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 范钦,明代著名藏书家。为官多年,每至一地,广搜图书。归里后,在宁波建造藏书楼, 取周易“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意,意在防火,名“天一阁”。其藏书以明代刻本为主,尤 其是地方志、政书、实录、诗文集居多。止匕外,军令营规国子监监规等官书,属当时的“内 部资料”,一般藏书家即便有意收藏,也绝非轻易可得。他还喜欢收集古代典籍,其中以地方志和 登科录最为珍稀。这些古籍都是研究古代尤其是明朝历史及各地气象水文地质矿产等珍贵资料。为 保护藏书,范钦临终前订立了严格的族规,世代子孙严格遵循“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遗教,从 而有效防止了藏书
27、的散失。清乾隆年间下诏修撰四库全书,范钦后代进献所藏之书638种,乾隆见范家藏书数百年不毁, 于是敕命测绘天一阁的房屋、书橱样式,兴造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四库全书,天一阁 由此闻名全国。摘编自百度百科等(1)根据材料,概括范钦藏书楼的特点。(2)根据材料,简析范钦建造天一阁的历史价值。19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清乾隆时期,粮价不断上涨。江苏苏、松、常、镇四府,康熙年间米价每升七文,到 乾隆时期每升涨至三十四、五文,京城、广东、安徽,江西、福建、湖北等地无不如此。这些地区 米贵的原因有多种,但人口增长过快是主要原因。为应对粮食供应紧张的问题,清政府放松了对人 口迁移的限制,允
28、许人多地少的百姓到古北口、关外等地区垦荒;以行政力量进行地区间的粮食调 剂,还积极鼓励粮商从中发挥作用;在禁止粮食外运的同时,鼓励粮食进口;限制非粮食作物的种 植;禁止酿酒等耗粮现象;倡导节俭精神,要求地方官员教导百姓“以节俭留其有余,以勤劳补其 缺乏”。这些措施对缓解粮食紧张问题起到积极作用。摘编自王跃生清代人口与粮食供应材料二17世纪前期,英国几乎每年都有粮食出口,很少从国外进口粮食。但自17世纪中叶, 由于肉类价格昂贵而粮食价格低廉,许多耕地转化为牧场。随着工业的开展和人口的大幅增加,以 及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导致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粮食产量减少,英国逐渐从粮食出 口国转化为粮
29、食进口国。自法国大革命后的20多年对英战争,尤其是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使 英国粮食进口变得更加困难,不得不更多的依靠本国生产粮食,粮食价格随之上涨,甚至增加到以 前的5倍。因粮食价格上涨过快,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摘编自任艳工业化进程中英国农业的兴衰及其启示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政府应对粮食问题所采取措施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导致中英国两国粮食问题的原因。参考答案1. A【详解】材料说的是,明清时期人口膨胀导致劳动力特别廉价,这使得技术变革丧失了必要性,社会转型也 就没有了可能性,应选A;人地矛盾是影响社会开展的重要因素,不是首要因素,排除B; C
30、与题意 不符,排除;小农经济是阻碍经济开展的根本因素,排除D。2. A【详解】根据材料,这些竹枝词反映的主要是孩童们的劳动生活,表达出劳动生活是诗歌创作的来源,应选 择A项;幼小的孩童参与农业劳作,并不是注重儿童教育的反映,排除B项;阶层流动是指阶层的 跨越,材料并没有表达出阶层的流动,排除C项;这些竹枝词反映的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而不是 精英教育,排除D项。3. D【详解】该材料反映了明清政府利用政府力量广泛征求古籍、组织学者编修大型典籍,大型典籍的整理得益 于国家力量的支持,故正确答案为D;材料能够反映政府重视文治,但不是政府整理典籍的主要意 图,故A错误;大一统的政治体制有利于大型典籍的
31、整理和文化的开展,但不能表述为“源于”, 故B错误;这是政府的行为,无法表达选项C。4. D【详解】新航路开辟后,中荷、中英海上贸易兴起,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反映了传统经济仍具有一定优势, 故D项正确;“天朝体制”指封建制度,在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的封建社会无法自行解体,排除 A项;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郑观应等人在洋务运动期间系统阐述商战思想,B项时间不符,故排除; 这一时期中国出口丝绸、茶叶、药材、瓷器等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换回大量白银,居于出超地位, 排除C项。5. A【详解】根据材料“盛泽(镇)所有丝绸产品全为农村工业盛泽四乡农民,重织轻耕”可知,当地农民 的经济理念在商品经济开展的背景下出现
32、变化,故A项正确;此时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府,B项错 误;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于鸦片战争以后,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资本主义萌芽的相关信息,故D项 排除。6. C【详解】不同学者分析明末清初思想领域的变化原因,得出不同的结论,说明明清之际儒学转向的原因具有 多元性,C正确;唯物史观从经济角度分析思想转变,不能认为其更科学,排除A; B错在“一般认 知”,排除;D错在“权威性”,排除。7. C【详解】根据材料,明清市镇主要是农民出售出产品、购买粮食和生产资料的场所,这符合农村男耕女织的 生产状况,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因此材料表达出农村经营结构的特点,故c正确;材料虽然 涉及购买粮食,但是古代中国粮食
33、多为自给自足,购买粮食只是其中的一个工程,材料无法判断为 主要活动,故A错误;家庭手工业只是副业,故B错误;材料与国内外市场无关,故D错误。8. B【详解】从材料中的趋势可以看出,18世纪时期货币流通量大增,此时大量的白银流入到中国,推动了中国 白银货币化,促进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开展,故B项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清朝经济崩溃,排除A; 1791-1810年间白银外流并不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排除C;两次鸦片战争与货币供应的减少没有 太大的关系,排除D。9. D【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一个世纪一百年,判断世纪可以在百位数上加1即可,如1583年,百位 数是5,所以1583年属于16世纪;一个世纪内的阶段划分,可以划分为前后两期或早、中、晚三 期,其中晚期大约为一百年中的后三十年,所以1583年可表述为16世纪晚期,故D项正确;排除 A、B、C 项。10. D【详解】根据“中国GDP总量仍雄居世界首位”和“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等信息可得 出,其反映出在明清时期中国经济繁荣开展的景象之下,隐藏着无法实现社会转型的危机,因此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