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点拨获奖科研报告.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62266001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巧点拨获奖科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巧点拨获奖科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巧点拨获奖科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巧点拨获奖科研报告.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巧点拨获奖科研报告 点拨,是教师针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在学生陷入窘境,或思维“打结成乱麻”,或偏离正常“轨道”时,采用精练恰当的语言,在当“点”之时,当“点”之处,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冲破障碍,激活思维。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讲授,而在于相机诱导”,即适机点拨。实践也证明:教师适时、恰当、有效的点拨,可以化迷茫为清晰,化粗浅为深入,实现错对交替的质的飞跃,使课堂锦上添花。 一、在学生思维困顿时点拨柳暗花明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有时会遇到障碍,出现心欲求通而未得,口欲言之而未能的时候,此时教师应放手倾心诱导,着意点化,将点拨安排在学生思维“愤悱”

2、之际,便能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启迪智慧的火花。 例如,学习了“圆的面积”之后,教师让学生解决这样一道题(如图):“已知小正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求大圆的面积。”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总认为:要求圆的面积,就必须找出它的半径。而图中圆的半径却无法顺利的求出来,此时学生陷入沉思:到底哪个数的平方才等于24呢?还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正方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或36平方厘米就好了。学生们个个抓耳挠腮,眉头紧锁、百思不得其解(孩子们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该怎样求出圆的半径这一问题上,解题思路一度中断) 就在这时,教师轻轻问道:“圆中正方形的面积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这一有效点拨,使学生的思路豁

3、然开朗:原来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乘以边长,而这里的边长正好是圆的半径,即正方形的面积(24平方厘米)等于rr,也就是圆半径的平方。换句话说,其实r2就等于正方形的面积24平方厘米,即r2=24,这样求圆的面积只要求“3.1424”就可以了。 教师适时在学生的“要穴”上一点,便使学生瞬间“顿悟”,有效地帮助他们冲破“知道圆半径是求圆面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这一思维定势的干扰,明白了要求圆的面积,不一定非得知道圆的半径,学会尝试另辟蹊径,让他们从“山重水复”中看到“柳暗花明”,生成了活的课堂。 二、在学生思维无序时点拨理清思路 课堂点拨是对算理的深刻挖掘,是逼近数学本质的探究,是促进学生深入思考的

4、“催化剂”。当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猜想、去发现数学的过程中,思维陷入杂乱无序的状态时,教师及时把握点拨的最佳“火候”,在当口上“点”,在关键处“拨”,方可有效地引导学生逐步理清思路,从无序到有序。 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教师巧用列表法来帮助解答问题。例题为:“旅游团23人到旅馆住宿,住3人间和2人间(每个房间不能有空床位),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在弄清题中所含信息之后,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有哪些不同的住宿方法并进行交流 生1:我们是这样安排的,3人间要1间,2人间要10间。 生2:还可以3人间要2间,2人间要9间,好像不行多出一个床位。 生3:我先安排一个2人间,再准备7个

5、3人间,也正好。 学生们经过一番的努力,基本上把所有的方案都考虑到了。 这时老师发问:“大家觉得这几种方案有没有问题?”面对这些杂乱的排列,学生纷纷表述不同意见 教师再次发问:“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做到所有方案既不重复又不遗漏,让人一目了然,清清楚楚?” 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后得到了如下数据: 3人间&0&1&2&3&4&5&6&7&&2人间&&10&&7&&4&&1&0& 在学生通过用表格列举出不同的方案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前、后两种不同解

6、题方法进行比较,发现先前的方法比较零乱,从而使学生不自觉想到用列表法来帮忙,便可一目了然,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从而感悟到列表策略的价值,使学生的思维瞬间从无序到有序,从迷茫到清晰,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在学生思维粗浅时点拨引向深入 点拨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深入思考,逐步内化所学知识。小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浮于表面,课堂上教师应在学生思维粗浅处,适当进行深层次的点拨,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促进学生思维逐步走向成熟。 例如,在学生一致同意将乘法分配律推广运用到例1:(12+14)12=1212+1412=124+148=116后,我又出了另一题,并事先告之,这题可没那么简单。出示例2:12

7、(12+14),看了题后同学们都笑了(心里暗喜,这有何难)。不一会儿功夫,举手的人越来越多,我试着请了一位到黑板前板书,因受“乘法分配律”这一简便运算定律的定势影响,结果多数孩子这样做:12(12+14)=1212+1214=24+48=72,只有少部分正确:12(12+14)=12(24+14)=1234=1234=16,对错双方唇枪舌战,各持己见,似乎谁都有理。这时我暂缓评价,适时点拨孩子们比较两题的除数有什么不同?经过讨论,大家发现在例1中除以12可以看成乘以112,变成一道乘法,就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了,而例2中的除数是两数的和,只能看成乘以两数和的倒数,而不能把每个加数逐个拆开看,分别

8、乘以每个加数的倒数。在他们的发言中,我不时穿插点拨“两数和的倒数”及“两数差的倒数”与“单个数的倒数”的区别。学生们在思辨的氛围中,澄清了认识上的错误,提升了对“乘法分配律”在除法算式中推广运用的再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在于能根据课堂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点拨。”在上述片段中,教师抓住学生易出错、易混淆的地方,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对比点拨,把学生的思维从认识肤浅引向纵深,从“自我感觉良好”中“自拔”出来,使学生的学习迅速提升到理性的高度,促进知识的完整建构,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四、在学生思维“跑偏”时点拨“拨乱反正” 当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9、时,难免会走上“岔道”。这时,如果教师任其发展,就会事与愿违,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可实际收效甚微,甚至负数。因此,教师要依据知识的“落脚点”及时抓住点拨的时机,使其一点到位。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后,教师用课件播放正方形轮子、椭圆形车轮和圆形车轮的三辆小车进行赛车对决的“动物趣味运动会”画面,展示前,教师先让学生猜一猜:坐在哪辆小车上更舒服?为什么?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很快就得出了结论:方形轮子和椭圆轮子的小车开起来容易上下颠簸,较慢;而圆形轮子的小车开起来很平稳,所以圆轮子的小车开得既快又舒适。(观看动画后,同学们都沉浸在喜悦中) 教师顺势点拨:“是不是圆形轮子的小车就一定不会颠簸呢?”就老

10、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异口同声,一致表示同意。这时教师通过课件再出示一辆圆形车轮的小车模型进行演示(车轴不在车轮圆心上),看完演示后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同学们都笑了。之后教师再次问道:“要使这辆小车不颠簸,该如何改进呢?谁来当一回设计师,将这辆小车重新安装一下?”(顿时,同学们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到车轴该安装在哪儿的问题上了)一石击起千层浪,教师的适时点拨将课堂再次推向高潮,同学们围绕“车轴到底该安装在什么位置?”展开热烈的讨论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当学生作出“圆形轮子的小车一定开得稳”的错误结论时,教师及时点拨:“是不是圆形轮子的小车就一定不会颠簸呢?”并同时出示另一辆车轴并不在圆心的圆形车轮的小车,有意给学生的探究设置障碍,让他们产生认知冲突,引发他们寻找车轴的准确位置(即圆心)的求知欲。教师以有价值的问题在学生思维偏离时,及时点拨学生重新思考,促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不断演绎精彩,真正体现教与学的真实与深刻、丰富与生动。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是音乐演奏中的一种“点拨”技巧。教学中的“点拨”,虽然只是只言片语,但它赠与学生一个“思维的支点”,开启学生的心扉,唤起学生的顿悟。教师巧妙地运用“点拨”技巧,可起到四两拨千斤之功效,使课堂收到不同凡响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