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 城市级智慧产业及政务服务智能服务平台总体建设方案V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城市 城市级智慧产业及政务服务智能服务平台总体建设方案V3.docx(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城市级智慧产业及政务服务智能服务平台总体建设方案文件编号202X QK011/ BT-ZTA-QK011文件状态草稿J正式发布正在修改当前版本拟制日期审核日期用,充分挖掘、实时整合、有效配置城市资源,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人民生活和谐幸福、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4-第二章总体规划2.1 .总体思路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按照创新驱动、科学开展的总体 要求,大力实施信息化领先开展和带动战略,以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加 快开展、社会应用智慧化为主线,围绕提升开展质量、增强创新能力、 优化运行模式、提高生活品质、保障城市平安等关键需求,初步建立 政府规划、多方参与、示范引导、产用结合的建设模式,实现社会
2、管 理信息化、居民生活智慧化、智能技术产业化、装备制造智能化的智 慧城市新格局。22基本原那么政府规划充分发挥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明确“智慧城市” 开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加大政府引导性投入, 营造有利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开展环境和条件。-7-多方参与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构建政府、企业、市民为主体、市场为导 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推进体系,整合各类共享资源,增强智慧城市 建设的协同力。2.2.1. 示范引导积极按照统筹规划、示范先行、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方针,有 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通过试点示范,充分实践和验证“智慧城市” 建设中技术的先进性、模式的可复制性和
3、经验的可推广性,建立 适合的建设模式。2.2.2. 结合紧抓“智慧城市”建设机遇,大力推进我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开展, 大力推进智能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各领域的应用,以用促产, 以产带用,产用结合,实现社会应用智慧化、产业升级智能化。23建设方向“智慧城市”建设将以计算机、信息网络、物联网、云计算等智能 技术为手段,构建有关信息的感知、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的智能-7-化基础设施;以全面物联、充分整合、协同运作和激励创新为特征, 实现城市运行系统对各种需求的快速和智能化响应;以产业开展和社 会应用为主线,通过大力开展智能制造装备,实现智能产业跨越式发 展。全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各领域智能
4、化应用,带来美好生活 体验。打造城市开展、治理的新思维、新模式和新形态。24开展目标总体目标到 年,覆盖城乡的泛在、智能的信息基础设施初步建成,智能产业蓬勃开展,城市运行智能顺畅,生态环境宜居,居民生活幸福, “智慧城市”基本建成,对全市经济社会开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明显增 强。2.4.1. 具体目标1、社会应用智慧化目标(1)生活智能便捷智慧社区遍布全城。面向城市居民为服务主体,实现物业管理、 社区公共服务、养老服务和家居的智能化,提供一个平安、高效、便-7- 捷、舒适、温馨、使城市居民充满幸福感的居住环境。智能医疗全面 覆盖。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构建社区卫生为基础的区域卫生 网络;以医
5、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构建“统 一智能医疗平台”;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 提高预测预警和快速有效处置能力。智慧教育全民共享。通过使用先 进的信息采集、信息通讯、信息处理和云计算等技术,构建包括基础 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等覆盖人生不同阶 段的、适应不同人群需要的立体化、共享化教育体系和文化导向体系, 实现全民智慧教育可持续开展。智能食品药品平安全程监督。建设涵 盖市区的涉药企业数据中心、建设全市统一的食品药品监管业务平台 和食品药品公众信息网,确保食品药品平安实现全程监管覆盖,为市 民提供消费之前的事先判断参考,并提供消费之后的
6、监督手段。智慧 旅游服务完善。通过建设位置服务终端、智能导游、平安监控与应急 搜救、旅游应用管理等系统,深度全面地感知、获取城市旅游产业、 城市旅游链路相关的数据信息,建成涵盖各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体的智 慧化旅游系-7-统,为广大旅游者提供便捷及时、详尽准确、体贴人性的旅游信 息和服务。(2)城市智能运行智能交通管理。实现80%公交、出租等公共服务车辆的智能化和 网络化,形成车辆与智能交通系统联动网络,实现城区路网、重点区 域和郊区主干道的车流的实时感知。实现车流预判和分流的智能化, 城区全部灯控路口实现交通信号集中联网、协调联动,建设覆盖城区 的交通道路违法监测与分析系统,非现场执法比例到达8
7、0%以上。建 设实时、准确的出行信息服务体系,为出行者提供路况视频、出行路 线诱导、交通管制及实时路况信息等服务。城市空间实体可视化管理。 建成涵盖地面建筑、地下空间、水资源、地质结构等空间要素的城市 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库,为城市、经济、社会管理需求提供统一的地理 空间服务;建设人、地、物、组织在虚拟空间的基础数据库、唯一标 识以及与物理空间的映射关联,支撑各类信息化应用可视化、关联化 和智能化。城市能源智能管理。通过现场各类智能传感器、仪表和终 端设备,实施对电、水、气、油、煤、汽等各类能源从供应到使用全 过程的实时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形成能效评估报告;根据综 合能效评估,对现有节能用能
8、提出诊断说明,采取科学的节能技术和-8-合理的调整用能时空节点,到达节省能源消耗,提高用能效率的目的。生态环境智能监测。建立完善的、-8-智慧的全市地表水、饮用水水源、环境空气、噪声等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和预警体系,制定统一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 保证环境监测数据准确、代表性强,平安可靠、及时传输,促进数据 间的互联互通,提升环境质量综合分析能力。智能城市应急处置。通 过建设覆盖广泛、反响灵敏的预警系统、协同作战的应急救援系统、 资源共享的应急地理信息系统、整合协同的组织系统,建成覆盖全市、 统一指挥、多级联动、反响迅速、多方协同、运转高效的城市综合应 急联动与指挥体系,实现城市重大事
9、件应急工作的统一指挥与协调。(3)政府智慧服务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与深度利用。形成政务信息的一次采集,多方共享机制;形成完善的基础数据库和主题数据库管理、 更新和应用体系;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机制全面形成;形成较为 完整的信息资源深化开发和服务体系。政务系统整合与协同。政务系 统以公众需求为中心,完成民政、城管、交通、卫生、环保等业务领 域的整合与对接,核心业务实现跨部门的资源共享,实现政府部门之 间的网络化的工作协同。社会管理信息综合集成。建设社会治安防控 体系管理、平安生产管理、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和 网络舆情研判等社会管理核心内容的社会管理网。领导决策智能化。-9-实现城市地
10、理空间、经济运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9-公共服务等各类实时运行信息和分析数据的集成、建立领导决策 模型,实现对领导决策信息的实时化、集成化、可视化和智能化支撑。(4)企业智能运营开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建设一大批“智慧企业”。 加强企业信息化改造升级,推动研发设计、生产流通、企业管理等环 节信息化改造升级及全流程集成,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实现供应 链协同。推动装备产品智能化和提升加工装备的智能化水平,大力发 展工业自动控制技术和产品以及工业机器人、自动化基础装备等。推 动企业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依托信息技术,开展节能产品、节 能技术、节能工业,开展少污染、无污染、低排放的
11、产品和工艺,提 高能效监测和节能管理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平安生产监管平台功 能,满足数字化平安生产监管要求。推进制造企业逐渐由产品生产转 向服务,从以加工、组装、装配为主体的制造业转变为以产品、服务、 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为主体的制造业,使制造业逐步从价值链的低端走 向高端。建成一批面向重点行业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一批综 合性、行业性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成为乃至全国网络经济交易的重要 节点。2、智能产业目标 -17-目录第一章工程概述51.应用背景51.2. 现状分析71.开展现状71.2. 2.面临形势9第二章总体规划112. 1.总体思路11基本原那么112.2.1. 1.政府规划11多
12、方参与122.2.2. 示范引导12产用结合122. 3.建设方向122. 4.开展目标132. 4. 1,总体目标132. 4. 2.具体目标132. 5.主要任务212. 5. 1,应用体系建设212. 5. 2.智能产业开展236.重点工程242. 6. 1.信息基础平台建设工程246. 2.应用集成平台覆盖工程253. 6. 3.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程256. 4.城市运行可视化工程264. 6. 5.智慧城管工程266. 6.智能交通工程275. 6. 7.智慧医疗工程276. 8.智慧社区工程28(1)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以提高装备智能化水平和优化工艺流程为重点,实现优势装备制 造产业信
13、息技术、智能技术与制造技术相融合,实现工业控制、数控 机床、生产自动化等重大技术装备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以及制造过 程自动化、智能化、精益化、绿色化,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整体技术水 平获得提升。(2)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农村“新三通”(行政村通光缆,自然村通宽带、通有线电视)全 面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化对农业现代化和 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充分表达。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 主要环节得到充分有效应用,研发设计创新能力、生产集约化和管理 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尤其智能制造、智能物流以及智能电网产业获 得跨越式开展。生产性信息服务业创新开展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与先进制造业进一
14、步融合,信息化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特征。电子 商务获得加速开展,物流本钱和交易本钱大幅降低。(3)物联网产业以建设国家级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为目标,以应用为先-17-导,以示范工程为依托,坚持创新开展、特色开展,形成融技术 研发、生产制造、产业化应用于一体的物联网产业体系。(4)云计算产业开展一批面向政务应用、文化创意、医疗卫生、食品平安、中小 企业等领域的云计算服务示范应用,形成一批满足重点领域需求的安 全可控关键技术和产品,初步建立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和管理服务体 系,培育一批本地云计算配套企业,初步形本钱地云计算产业链。(5)信息产业形成相对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企
15、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软件开发应用水平明显增强,信息系统集成、 互联网增值、信息平安以及数字内容等信息服务业开展迅速,产业结 构得到优化,培育一批龙头企业,软件开发能力到达国内先进水平。25主要任务应用体系建设以构建更为高效有序的城市管理模式为目标,聚焦城市平安、交 通管理、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全面推广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17- 技术和产品,逐步形成全面感知、泛在互联、高度智能的立体化城市 管理体系。在优化城市网格化管理、构建互动公交管理系统和形成环 境感知与生态保护网络等领域实现迅速感知、智能处理和综合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城乡一体、服务为先,聚焦教育、文化、卫生和 社区等社会开展领域,
16、逐步形成新型的全方位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应用 体系,为居民提供更为平安、便捷、健康、愉快、高效、绿色的智能 化生活环境。在建立智能型教育体系、新型的卫生医疗服务模式和促 进社区服务方式转变等方面优化公共服务,形成新型服务形态。加快优化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全面覆盖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提升农业信息化应用的意识和水平,提高农民信息化综合素质。加强 对农业精准生产、技术推广、疫病防治、质量监控、产品追溯、物流 配送、信息发布、产品销售等环节的精准控制和配套服务,促进智能 农业开展。深入实施“两化融合”,充分运用先进制造技术、信息化技术以及 智能技术,着力推进企业的协同应用和集成创新,产生一批设计数字 化
17、、生产自动化、产品智能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的智慧示范 企业。-17-智能产业开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统筹全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开展方向,明确 各区域开展重点,加大促进产业开展扶持力度。结合我市产业基础, 重点开展轨道交通装备、智能电网装备、数控机床及基础件、新型农 业装备、工程机械、高端纺织机械、分布式燃气机组、大功率内燃机、 新型储能装备、电动汽车、汽车部件,努力提高装备制造智能化水平 和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开展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发和设备研制及各环 节试点,拉动包括电力设备、通信、电子信息等多个产业的快速开展, 同时促进新能源等衍生产业的开展。物联网产业。全力推进我市物联网研发应用,建设完善
18、研发体系 和公共服务平台,突破芯片、系统解决方案等关键技术,着力探索数 据传输和应用市场,寻求差异化开展物联网产业路径。重点培育扶持 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系统集成和解决方案提供企业、一批具 有持续创新能力的物联网科技型中小企业、一批具有创新商业模式的 物联网运营和服务企业,积极参与物联网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逐 步完善物联网产业链,建设国家级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云计算产业。大力开展我市云计算配套产业,通过引进和培育一 批云计算骨干企业,奠定云计算产业开展的坚实基础。研究制定本地-17- 云计算技术标准体系和管理服务规范,杜绝新形势下新一轮的重复建 设和信息孤岛形成。形成基于云计算服务的新
19、型商业模式,支撑传统 产业转型升级,降低社会服务本钱。26重点工程信息基础平台建设工程加快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以下一代通信技术开展为契机建 设覆盖全市的高速信息网络和宽带无线网络;建设具有全面防护能力 的信息平安体系,统筹建设全市的灾备中心、病毒防范、无线电监管、 信息平安应急等信息平安基础设施,有效保障网络、政务系统、重大 民生系统以及各种新技术、新应用的平安运行。建设覆盖全市的物联 网基础环境,统筹建设全市物联网重点设备网络,建立智慧城市的感 知基础神经末梢,奠定“智慧城市”基础。云计算服务平台。统筹规划 定位三大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基于云计算服务的新型商业模 式,支撑传统产业转
20、型升级,创新电子政务的体制和机制,降低社会 服务本钱。制定“云计算”平台相关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有序推进云 平台建设和应用。三网融合。推动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统 筹规划和管理三网信息网络资源,探索三网融合协同机制。-17-应用集成平台覆盖工程建设开放共享的公共服务核心平台。感知网络的整合。通过整合 视频监控、传感器、RFID等多种感知专业网络,实现对城市感知网 络的统一监控和管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城市运营感知数据的统一分 析与优化,从而实现对城市运营的智能管理;智能数据的整合。打破 信息孤岛,实现城市级的信息共享,加强数据的统一管理,实现数据 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加强挖掘分析,实现数据从
21、部门级到城市级的提 升;智慧应用的整合。通过基础能力、服务与流程的全面集成,统一 整合城市运营和产业,实现城市一体化运营。同时,基于应用聚合门 户,提供统一的智能应用服务,实现整个智能城市运营产业链的高校 协同。2.6.1.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强化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政务协同,集约化构建政务信息资源 共享平台,加快建设开放统一的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提升城市规划、 管理、卫生、教育、文化、人口等领域的公共信息服务能力。全市统 一人口基础数据库。以现有的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基础信息为基础, 逐步整合公安、计生、社保、民政、教育、卫生、统计等部门与人相 关的基础信息,建成标准统一的全市人口基础数据库
22、。全市统一法人-17- 基础数据库。建设以工商、税务、质监等部门的法人信息为基础,以 组织机构代码为唯一标识的法人基础信息数据库,初步形成规范化运 行、管理、共享体系。全市统一空间基础信息共享平台应用。在现有 空间地理数据库基础上,以“一张图”为总体目标,按统一标准,规范 整合城市空间、土地等数据资源,建立统一“底图”,加强共享利用。2.6.2. 城市运行可视化工程依托公共平安技术防范视频监控系统综合应用平台,整合优化全 市公共视频监控资源,建设政务部门视频资源互联共享平台,为公安、 城管、教育、卫生、环保、交通运输、供电、水利、燃气等政务、经 济和民生领域提供视频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建立共享机
23、制,实现城市 运行信息的可视化管理。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可视 化信息管理在现代城市公共服务、行政执法、公共平安、社会管理领 域向智能管理过渡。2.6.3. 智慧城管工程在现有“数字城管”的基础上,围绕重点领域,以RFID、无线传感 网络技术等为核心的新型信息终端为主要载体,架设覆盖城区的感知 网络。探索以路灯、重点楼宇、电信基站等为主要物理载体的城市多-17- 功能感知终端布局计划;支持在有条件的楼宇布局安装具有节能、安防、视频监控等智能功能控制的传感器,提升楼宇智能化水平。2.6.4. 智能交通工程构建立体互动公共交通管理系统。充分运用现有的信息基础设施、 交通监控平台、公安应
24、急系统、各GPS运营公司监控数据共享平台 等资源及其他公共资源,深化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无 线射频识别等先进技术应用,结合气象、路况、车辆、人流量、位置、 线路等信息资源的整合应用,形成“数据采集+综合调度+市民感知”的 立体、互动的公共交通管理体系,实现道路交通精细化管理。2.6.5. 智慧医疗工程建立实用共享的区域智能卫生信息系统。加快建设以市区居民健 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区域医院信 息平台、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程为主体的社区卫生信息平台、以防 控监测和应急处置为重点的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以市民数字健康 服务、数字化医院管理、数字化防控处置和数字
25、化绩效监测为标志的 “智能卫生、健康市民”建设目标,基本构建起一个以人的健康信息为 主导的区域卫生智能化体系。-17-智慧社区工程集约化建设城乡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化平台,实现社区事务 管理、台帐管理、一站式受理、便民服务查询、经济信息服务等功能, 促进跨部门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人、屋、企”关联动态管理;积极推进 社区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为居民群众提供便捷服务;依托信息化 手段和物联网技术,通过有线数字电视网和家庭智能终端,在智能家 居、社区医疗、物业管理、家政护理等诸多领域,为用户提供智能化、 信息化、快捷化的生活空间,构建户户联网的全新的社区形态。2.6.6. 智慧生态工程形成多层多元
26、的环保网络,进一步加强对绿化、湿地、气象、地 质、河塘、水源、大气、噪声、废弃物等城市生态环境指标的实时监 测,充分整合环保、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信息资源,打造集迅速感知、 智能处理、综合管理于一体的新型智能生态保护系统。2.6.7. 智慧旅游工程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智能数据挖掘、新一代通信网络等技 术,整合并开发激活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资源,以融 合通信与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以一体化的行业-25- 信息管理为保障,通过在旅游体验、行业管理、智能景区、电子商务 等方面的应用,以全新的旅游形态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激发产 业创新、促进产业升级。2.6.8.
27、智慧教育工程整合各方教育资源,推进“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推广校园信息化 平台建设,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教研、管理、家校互动中的创新应 用。构建和推广终身教育服务平台,积极推动以电视、手机、互联网 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终身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满足多样化的学 习需求。推动教育资源普及化共享。2.6.9. 智慧社保工程以“市民卡”工程为载体,实现全市社会保障、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 服务“一卡通”。通过对全市社会保险综合业务进行统一的信息化管理, 搭建起规范的社保业务管理体系、严密的基金监督体系、完善的社会 化服务体系和科学的宏观管理体系,争取实现异地办理、网上查询和 电子申报等功能。建设全市统一的
28、劳动保障业务资源数据库,逐步健 全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25-2. 6. 9.智慧生态工程282. 6. 10.智慧旅游工程282. 6. 11.智慧教育工程292. 6. 12.智慧社保工程292. 6. 13.智慧企业工程302. 7.重点产业302. 7. 1.智能制造装备302.7.2.物联网312. 7. 3.云计算312.8. 对策措施328. 1.加强组织领导322.8.1. 探索有效模式323.鼓励产业开展332.8.2. 夯实人才基础335.保障信息平安342.8.3. 确保高效实施342. 8. 7.加大宣传力度35第三章专业名词解释363. 1.城市信息化与数字城市、智慧
29、城市363. 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373. 3.三网融合373.4.物联网385.云计算393. 6.智能制造装备407.两化融合41第四章“智慧城市”建设案例431.北京智慧北京世界城市434. 2.上海智慧上海宽带城市443.广州智慧广州无线城市442.6.13.智慧企业工程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建成家以上省级或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 企业, 家以上省级或国家级两化融合试点企业, 家以上企业 通过实施两化融合工程实现转型升级,打造一大批具有引领作用的“智 慧企业”。培育两化融合示范区、试验区以及两化融合示范基地、产业 服务示范园。到“十二五”期末,在全市建成5个以上省级或国家级两化 融合示范
30、区、试验区,5个以上省级或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基地、产 业服务示范园。推进生产性信息服务向制造业企业全过程渗透,支持 生产性信息服务业与制造业对接,推动生产性信息服务企业开展。以 大型企业和第三方机构为支撑,构建行业技术研发平台和公共信息服 务支撑平台。促进信息技术在节能降耗、减污减排及平安生产中的广 泛应用。27重点产业智能制造装备以“量质并举、以质驱动”为主线,以“智能化、集聚化、特色化”为 开展方向,以智能产业园、天合太阳城、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园作 为载体,大力开展智能电网装备、智能轨道交通装备、大型工程机械、-25- 新型农业装备和智能专用装备、基础制造装备及关键基础零部件。确 保产业
31、持续快速开展,核心企业做强做大,创新能力明显提升,重点 技术取得突破。大力实施关键技术创新、重点企业培育、重大装备开 发、产业载体建设四大工程,继续保持我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在全省 的领先地位,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 引领开展区和集聚地。2.7.1. 物联网突破新型传感器及传感节点、组网及协同处理和应用系统集成等 核心关键技术,以应用为突破和带动,强化商业模式,按照产业关联 度大小,重点培育和开展物联网核心产业、支撑产业和带动产业三大 重点领域。面向工业、农业、物流、电力、交通、环保、安防、城管、 医疗、家居等重点领域,推进物联网技术创新和产业开展所需的各级 各类服务平
32、台建设,培育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完整配套能力的企业集 群,建设较为完整的市场应用服务体系。2.7.2. 云计算合理规划通信运营商云计算中心的应用方向,培养云用户、确定 云应用,解决好云计算重复建设、平安隐患、行业应用深度缺乏等问-25- 题。建立云计算产品创新中心、技术交流中心、应用示范中心、服务 运营中心,聚集云计算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核心企业,以重大工程推动 行业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形成技术、产业、应用一体化开展的产业格 局。在制度的规范下,推广一批高标准、高效能、高可用、低本钱的 云服务和云应用。纳入全省云计算规划,省市统筹推进“文化创意云” 基地和“智能制造云”基地建设和应用,着力培育行业的云
33、服务需求,降 低信息化建设门槛,带动云计算配套产业开展。28对策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承当“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规划、 实施方案、政策指导、重大工程的推进和重大问题的协调,建立统一、 高效、畅通的协调推进机制;明确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在“智慧城市” 建设统筹协调、行动计划编制、信息化标准制定、建设过程宏观管控、 评价考核指标设计与建设成效评估等环节的工作职责。2.8.1. 探索有效模式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的原那么,围绕信息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 建设,形成“智慧城市”建设资金保障体系。在统一部署下,财政每年安-25-排一定资金,重点支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行业和区域的智
34、慧 化应用体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示范工程建设等,营造开展环 境。探索“智慧城市”建设的市场化机制,政府建设的工程也要从可持续 运营的需求出发选择恰当的管理模式保证业务的长远效益。2.8.2. 鼓励产业开展充分发挥开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资源优势,以提升我市智能制 造装备产业竞争力为主线,在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与产业合理布局的 情况下,确定重点产业与重大工程的布局与落地;制定相关政策,有 效鼓励智慧化应用与创新,鼓励民营经济在城市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积 极的作用。一是对于参与投标智能城市建设的龙头企业,要求其在本 地设立研发中心;二是对于重大工程工程,鼓励外地投标企业联合本 地企业竞标;三是在重大
35、工程中留出一定比例,鼓励本土智能产业发 展。2.8.4,夯实人才基础努力构建有利于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开展环境。依托“龙城英才计 划”,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和海外留学人员以自主技术成 果来常创业。依托本市高校资源,加快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改革-25- 和开展,推动专业和学科调整,着力培养智能城市建设人才。完善创 新人才的培养、发现、引进和使用机制,切实营造“育得精、引得进、 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环境。2.8.5. 保障信息平安加强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健全信息平安保障体系,切实增强信 息平安保障能力,维护全市信息平安。建设全市统一、完善的电子政 务平安保障体系。建立信息平安等级保护制
36、度和平安风险评估体系。 制定信息平安总体实施规范和不同行业的应用指南,建立信息平安责 任体系。建立重点信息系统的应急平安机制,组织应急预案编制和演 练,提高信息平安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增强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 系统的抗灾能力,为“智慧城市”保驾护航。2.8.6. 确保高效实施加强统一领导,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产业开展协调机制,强化“智 慧城市”各项年度计划、重大工程、政策措施的统筹审定。加强政府需 求与企业服务对接,创新智能城市的投入和运营模式,实现政府主导 实施、社会广泛参与、产业带动提升的协调开展。遵循“政府引导,市 场运作”的原那么,扶持本地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服务运营,建立服务外包-25-机
37、制和考核评价体系。2.8.7. 加大宣传力度“智慧城市”的建设,既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的工程,也是一件公 益性、普惠性的实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需要汇聚各方合力共 同推进。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建设“智慧城市” 的认识度和参与度。要加大交流合作力度,积极开展以“智慧城市”建设 为主题的国内外合作交流活动,积极争取各类资源,推动“智慧城市” 建设。-25-第三章专业名词解释3.1.城市信息化与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城市信息化指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采用信息技术对城市的各类 信息资源进行开发管理和应用,实现城市的基础地理、基础设施和基 础功能数字化、网络话、可视化和智能化的过程。其中
38、,数字化是基 础。因此,城市信息化的初级阶段又称城市数字化,“数字城市”是城 市数字化的建设目标。数字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以计算机技术、 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 术为纽带,运用3S、遥测、虚拟现实等技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 功能机制进行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为提高城市 管理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城市可持续开展提供决策支持。城市智能化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开展阶段,又称“智慧城市”、“感 知城市”、“智能城市”、“信息和服务无所不在的城市”等。从技术开展 路径看,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一脉相承,只是信息网络、信息技术手 段、信息处理模式和对信息
39、的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等 进入更高级的智能化阶段。以物联网等信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通过 摄像机、无线射频识别、传感器网等技术,实现信息感知,通过电信-30- 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等实现信息承载和传输,通过云计算等信息处理模式实现城市各类应用与服务,构建一个高感知度的城市基础环 境,实现城市内及时、互动、整合的信息感知、传递和处理。3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相对于视听、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等传统信 息技术产业而言,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电子核心基础产业,包括软 件、集成电路和新型平板显示产业等;二是现代信息网络产业,包括 下一代移动通信产业、物联网和三网融合带动的相关产业
40、;三是现代 信息服务业,包括基于网络的应用,如云计算、软件服务等。3.3.三网融合三网融合是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相互渗透、相互 兼容并逐步形成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的简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 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其 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能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三网融合涉及技术、业务、行业、终端及网络等不同层面的融合。 目前主要是应用层次上互相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ip优化光网络是新-30-一代电信网的基础,也是三网融合的结合点。采用统一的TCP/IP协 议,将使以IP为基础的业务能在不同
41、网络实现互通。对用户而言,三网融合意味着只用一条线路可以实现打 、看 电视、上网等多种功能。对于已建网络的,比方用户的有线电视网, 能够扩展出 、接入互联网功能;对于未建网络的,只需引入三网 中的一网,就能实现电视、互联网、 的功能,网络资源将得到充 分的利用。这种方式能够防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 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带宽多媒体基础平台。34物联网物联网(Thelnternetofthings)概念在1999年提出,是指通过射 频识别(RFID,俗称“电子标签”)、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 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 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42、,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 和管理的一种网络。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的技 术,是目前物联网主流技术之一。把RFID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 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30-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 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 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 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们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 理生产和生活,到达“智慧”状态,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由于物联网可以广泛用于交通、环境保护
43、、政府、公共平安、家 庭、消防、工业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相关国家正在试图通过“物联 网”走出经济的泥沼,2009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后,将“新能源” 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武器。而我国也开始加速推动物联网 的进程。物联网有可能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 一次信息产业浪潮。3.5.云计算云计算是一种信息技术资源和服务的交付与使用模式,用户可以 通过网络(互联网或内联网)按需获取所需的硬件、平台、软件及服 务等资源。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目前的个人计算机,只有30%甚至更低的计算能力被利用,其余 70%实际上是被闲置的。通过联网将可以这些闲置的计算机资源和计-30
44、-1. 4.深圳一一智慧深圳无线城市455.宁波共建智慧城市共享智慧未来454. 6.南京人文绿都智慧南京467.无锡感知无锡感知城市475. 8.扬州一一创新扬州美好家园47算能力集中起来,由软件实现自动管理,从而极大提高对复杂问题的 运算效率、降低运算本钱。在云计算模式中,应用程序和文件存放在 一个由数千台计算机和服务器组成的“云”中,用户可以通过任何一台 连接到云”的计算机来访问你的应用程序和文件。为iphone和ipad 应用提供支持Appstore (苹果软件商店)就是成功的云计算应用, Gmaik Hotmail等电子邮件和谷歌日历等也都属于基于云计算的应用。 云计算这个名词借用了
45、量子物理中的“电子云”(ElectronCloud),强 调说明计算的弥漫性、无所不在的分布性和社会性特征。计算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指标。云计算是 信息技术的开展趋势,并将引发未来信息服务商业模式的重大变革。 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像煤气、水电一样。对用户 而言,“云”资源是可以扩展的,并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目前, 云计算应用已演化为基础设施(架构)即服务(laaS).数据存储即 服务(DaaS)、软件即服务(SaaS)和平台即服务(PaaS)等模式。3.6. 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是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制造 装备,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
46、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 表达了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开展要求。智能制造装备-30-的水平已成为当今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智能制造装 备开展主要内容包括:重点推进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自动 化成套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关 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智能专用装备的开展,实现生产 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带开工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 升。3.7. 两化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简称,源自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带 开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重要论断,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炼 为“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
47、路”。工业化是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过程,信息化是由工业社 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两个社会进程的 融合。我国经济社会开展总体处于工业化中期,信息化自然演进的社 会开展基础尚未完全形成。鉴于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已经引发生产方式 的重大变革并对人类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党中央 作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战略决策,这是基于我国国情抢抓开展 机遇,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走跨越开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科学判断 和战略选择。-30-两化融合的过程是信息技术以生产力形式渗透经济和社会各领 域开展的过程,并推动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两化融合是以科 学开展观为指导的新的开展模
48、式,也是现阶段信息化开展的历史使命。 目前,一般把两化融合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宏观层面即 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开展的融合;中观层面即信息技术与经济 领域行业、产业开展的融合;微观层面即信息技术与企业生产技术、 管理服务各业务、工序、环节的融合。当前及今后相当一个时期,中观、微观层面的两化融合是重点, 但同时要重视和加强经济、社会领域两化融合开展的协调性,防止重 蹈传统开展模式的误区。-30-第四章智慧城市建设案例4.1.北京智慧北京世界城市总体目标:围绕城市智能运转、企业智能运营、生活智能便捷、 政府智能服务等方面,全面启动“智慧城市”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管 理理念,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城市网格化和村庄社区化管理,实现 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主要内容:加强人口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提高人口服务和 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加快电子政务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广网上办 公,逐步实现“零距离”办事和“零跑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