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阴阳] 行走阴阳 初九是谁孩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阴阳] 行走阴阳 初九是谁孩子.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解析阴阳 行走阴阳 初九是谁孩子 阴阳,是我国古代哲学理论,系古人对自然界万事万物性质及其发展改变规律视察、归纳的总结。 医学中的阴阳学说则是古代辨证的思想方法与医学阅历相结合的产物。即以阴阳的对立与统一,消长与转化的观点,说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并概括医学领域里的一系列问题。 解剖方面:归纳人体脏腑组织的属性如灵枢寿天刚柔篇:“是故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在内者,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在外者,筋骨为阴,皮肤为阳。” 生理方面:分析人体的生理机能。如素问生气通天论:“阴者,藏精而起极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代表着物质的贮存,是阳气能量的来源;阳代表机能活动,起着卫外而固守阴精的作用。 病理方面
2、:阐明病理改变的基本规律。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又如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等等。 诊断方面:对病症属性归类的总纲,把阳证与阴证作为总的鉴别要领。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治疗方面:确定泻其有余,补其不足,调整阴阳相对平衡的原则。如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又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等等。此外,药物的性能、针灸的手法等也有相应的阴阳属性。 临床上,须留意证之阴阳与治之阴阳的关系。综上说明,阴阳既是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总结临床阅历的工具。但是
3、,这个学说也只能依据一些直觉的体验对事物内部的相互关系作粗略的说明。 阴阳转化 事物的阴阳两方面,在肯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如:在生理上,阴生于阳,阳生于阴,表现为阴阳互根;在病理上,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阴证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如:在生理上,阴生于阳,阳生于阴,表现为阴阳互根;在病理上,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阴证可以转化为阳证,阳证也可以转化为阴证等。 关于阴阳:阴阳自和语出伤寒论。指在病理上的阴阳失调趋向相对平衡的建立,表示疾病的好转或痊愈。如:复原期的热退而脉和缓,口津足够,食欲渐佳,二便通调等。 阴阳胜复 胜即成功或亢盛,复即报复或反覆。阴
4、阳的改变,阴盛阳衰,阳亢阴虚是它们发展不平衡的一方面,而阴胜阳复,阳胜阴复是这种不平衡的反作用的另一方面。它们都影响着改变过程的转归。前人用这个道理说明一些气候改变和临床病理。气候方面:如某年湿气胜,雨水过多,则来年可能有燥气的复气,出现干旱的气候。气候的胜复也会影响人们发病的状况,尤与季节性流行病有关。病理方面:邪正相争的过程也会出现胜复的现象,如伤寒论厥阴病所说的阴阳胜复,阴指寒邪,阳指正气,阴阳胜复表示邪正相争。如:厥阴病下痢、四肢厥冷属虚塞证、正气来复时则见身热,而下痢、肢厥俱除;邪胜则体温下降、肢厥和下痢又再出现。这种状况的交替出现,也称为阴阳胜复。 阴阳离决 即阴阳的关系分别决裂。
5、指由于阴阳失调,此消彼长发展到一方歼灭另一方、或一方损耗过度而致另一方失去依存,无法再接着保持阴阳两者能动的相互关系,用以表示死亡的病理。如“亡阴”、“亡阳”等进一步发展就可能导致阴阳离决的严峻恶果,故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阴阳消长 消长,说明阴阳双方对立的一面。它们任何一方都对另一方起着制约的作用,以维持事物的相对平衡。若一方的太过,就会引起另一方的不足;一方的不足,也会导致另一方的太过,产生了此盛彼衰,此消彼长的动的改变。这种关系较多于说明病理改变,如“阴虚阳亢”、“阴盛阳衰”等。 阴阳互根 互根即相互依存。阴阳双方均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所以“孤阴”和“独阳”就不能生
6、化和滋长。同时,阴阳又在肯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如机能与物质之间就是这种互根的关系。但阴阳学说中较常用互根表示人体生理范围内的改变。 阴阳乖戾 乖戾即不和或失调。阴阳不和或失调,就会彼此偏衰偏亢,气血逆乱,脏腑功能失常等。这是病理改变的基本原理。 阴胜则阳病 阴指阴寒,阳指阳气。外感寒邪会使卫外的阳气活动受约束,阴寒内盛也会导致脏腑的阳气虚弱,这些都是阴寒胜而影响阳气的病证。 阴生于阳 依据阴阳相互依存的道理,“阴”以“阳”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在人体来说,阴气所代表的物质(阴精)的生化,必需赖于阳气所代表的能动力气。因此说,阴精是通过阳气的活动而摄取和产生的。 阴气 与阳气相对。泛指它们的事
7、物的两个对立面之一。如就机能与物质来说,阴气指物质;就脏腑机能来说,则五脏之气为阴气;就营卫之气来说,则营气为阴气;就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来说,则行于内里的,向下的,抑制的、减弱的、重浊的为阴气。余可类推。 阴损及阳 由于阴精亏损而累及阳气化生不足,与阴虚阳亢的病理小同。如原有咳嗽、盗汗、遗精、咯血等阴亏证候,病变发展日久,若再出现气喘、自汗、大便溏泄等阳虚证候,这就叫阴损及阳。 阴平阳秘 阴气平顺,阳气固守,两者相互调整而维持其相对平衡,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中之阴 指阴的事物中又分属于阴的一方面。如背面为阳,腹面为阴;腹面中,胸在上属阳,腹在
8、下属阴,故腹部属阴中之阴。指某一事物的两种属性均属阴者。如肾位置在下,属阴;肾为水脏,主藏精,也属阴。故称阴中之阴。 阴中之阳 指阴的事物中又分属于阳的一方面。如背面为阳,腹面为阴;腹面中,胸在上属阳,腹在下属阴,故胸部属阴中之阳。指某一事物的两种性中,前一种属阴,后一种属阳。如肝位于腹内,属阴;肝气主气,性疏泄,属阳。故称阴中之阳。 阴不抱阳 指由于阴的病变,不能维系阳气的正常固守,出现病理上的阴虚阳亢或阴盛格阳的病理现象。 阳胜则阴病 阳指阳热,阴指阴液。阳热过盛或虚火妄动都会使阴液耗损,这些都属阳气胜而阴不足的病证。 阳生阴长 阳气生化正常,阴气才能不断滋长,以此说明事物生发的一面。 阳
9、生于阴 依据阴阳相互依存的道理,阳以阴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在人体来说,阳气所代表的能动力气的产生,必需依附于阴气所代表的物质(阴精)作为基础。因此说,阳气是由阴精化生出来的。 阳气 与阴气相对。泛指它们所代表的事物的两个对立面之一。如就机能与物质来说,阳气指机能;就脏腑机能来说,则六腑之气为阳气;就营卫之气来说,则卫气为阳气;就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来说,则行于外表的,向上的、亢盛的、增加的、轻清的为阳气,余可类推。 阳杀阴藏 杀即收束或歼灭。阳气收束,则阴气也潜藏,以此说明事物敛藏的一面。 阳损及阴 由于阳气虚弱而累及阴精化生不足,与阳虚阴盛的病理不同。如原有水肿、腰酸、膝冷等肾阳虚的证侯,病
10、变发展日久,若再出现烦燥、咽干喉痛、齿龈出血、小便短赤等肾阴虚的证候,这就叫阳损及阴。 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见素问生气通天论。阳强,即阳亢。就是说阳气过亢,既不能卫外而固密,而在内的阴气又受损耗或蒸迫而外泄,以致真阴亏损。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元代朱丹溪经过临床实际体会所提倡的一种论说。他所指的阴是精血,阳是指气火,即由于精血亏损所产生的虚火。他认为精血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不断消耗,易损难复,故阴常不足。如不留意保养精血,嗜酒纵欲,伤戕过度,则阳气易亢,虚火妄动,故阳常有余。阴虚阳亢,则百病丛生。故主见保重精血以维持身体阴阳的相对平衡,这是他在临床上偏重滋阴法的理论依据。 阳化气,阴成形 见
1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化气与成形,是物质的两种相反而又相成的运动形式。张景岳注: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因此,这里阳和阴是指物质的动与静、气化与凝合、分化与合成等的相对运动,进而说明物质和能量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作用。 阳中之阴 指阳的事物中又分属于阴的一方面。如胃属阳,胃阴则为阳中之阴。指某一事物两种属性中,前一种属阳,后一种属阴。如肺位置在上,属阳,肺气主降,属阴。故称阳中之阴。 阳中之阳 指阳的事物中又分属于阳的一方面。因事物的阴阳属性只是相对的,它们中的任何一方又可分为阴阳两面。如胃在脏腑的相对关系中属阳,但胃本身又分胃阳和胃阴,则胃阳(胃气)在这种意义上称阳中之阳。在阴阳属
12、性依不同的关系而相对改变时,指某一事物的两种属性均属于阳者。如心在五脏的相对位置因居于上,故属阳;心主火,心气通于夏,也属阳。因此,在辨别五脏间的位置与功能的相互关系时,心为阳中之阳。 重阴必阳 疾病的性质原属阴气偏胜,但当阴气亢盛到肯定限度时,会出现阳的现象或向着阳的方向转化。 如:病理改变中的“寒极生热”就是阴寒盛的病在肯定条件下出现热性症状。冬季感寒邪为重阴,病本属感冒风寒,但寒邪化热入里,会转化为热病。 这些病理上的转变都是有条件的,不应理解为必定如此。 重阴 两种属于阴的性质同时出现在一个事物上。如:一昼夜的夜半、夜为阴、夜半为阴中之阴,故称重阴。身冷,脉微欲绝、症脉都是阴盛,称为重
13、阴,说明阴寒之盛。把自然气候和人的病变联系起来,如冬季属阴,寒为寒邪,冬季感受寒邪,也可以称为重阴。 重阳必阴 疾病的性质原属阳气偏胜,但当阳气亢盛到肯定限度时,会出现阴的现象或向看阴的方向转化。 如:病理改变中的“热极生寒”就是阳热盛的病在肯定条件下出现寒性症状。夏日中暑为重阳,但由于暑热不但伤津液,还会使阳气耗散,正气不足而出现虚脱。这些病理上的转变也都是有条件的,不应理解为必定如此。 重阳 两种属阳的性质同时出现在一个事物上。如:一昼夜的日中(正午),白昼为阳,日中为阳中之阳,故称重阳。身热,脉洪大,症脉都是阳盛,称为重阳,说明阳热之盛。把自然气候与人的病变联系起来,如夏季属阳,暑为阳邪,故夏月感暑,也可称为重阳。 至阴 至,即到。至阴,即到达阴的意思。如太阴为三阴之始,故太阴又可称为至阴。太阴属脾,至阴常作脾的代词。素问金匮真言论:“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至,作最或极解。至阴,即属阴之最甚者。素问水热穴论:“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穴名,足太阴膀胱经井穴。位于足小趾甲根外侧角外一分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