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膏滋方临床应用荟萃_“治未病”贴膏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docx

上传人:wj151****6093 文档编号:62224175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膏滋方临床应用荟萃_“治未病”贴膏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医膏滋方临床应用荟萃_“治未病”贴膏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膏滋方临床应用荟萃_“治未病”贴膏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膏滋方临床应用荟萃_“治未病”贴膏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医膏滋方临床应用荟萃_“治未病”贴膏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 关键词 治未病 贴膏 冬病夏治 医案 “治未病”这一概念最早始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独具特色的内容之一。而“冬病夏治”疗法则很好地体现了治未病的思想,其中又以三伏天穴位敷贴法最具代表。我们将传统贴膏加以改进,增加药物透皮作用,削减皮肤不良反应,辨证选穴将穴位敷贴法用于治疗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堵塞性肺病、咽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及颈椎病、腰腿痛等证属中医寒性痹证范畴的疾病。每次贴2小时,每年3次(头、中、末伏),一般以3年为1疗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治未病”贴膏的研制方法作一简要的介绍,并列举一些典型病例的临床应用状况。 1 “治未病”贴膏

2、的研制 组成:生白芥子、延胡索、生甘遂、细辛和冰片,其剂量比例为110.50.50.1。 制作:选取100克以上剂量比例的优质生白芥子、延胡索、生甘遂和细辛并将其混合粉碎,然后加入冰片、生姜汁调和,再加入赋形剂凡士林,分做成2cm0.5cm大小的药饼,备用。 2 典型病例举隅 2.1 支气管哮喘:蒋某,男,19岁。学生。2007年7月15日初诊。咳嗽、气急反复发作15年。每遇天气改变时咳嗽、咯痰、气急明显,难以平卧。查体:两肺呼吸音清,舌淡红、苔薄黄腻,脉弦。中医诊断为:哮证,痰热蕴肺型;两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予以“治未病”贴膏在头伏、中伏、末伏穴位敷贴肺俞、心俞、膈俞、大椎。经上述治疗后,

3、次年冬病夏治时患者诉哮喘未发,仍用以上穴位敷贴巩固治疗。 2.2 过敏性鼻炎:葛某,男,18岁。学生。2007年7月15日初诊。喷嚏、流清涕、鼻塞反复发作10年,伴鼻痒,晨起为甚。五官科检查发觉鼻粘膜水肿、苍白,诊断为“过敏性鼻炎”,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遂来针灸科冬病夏治。检查:舌淡红、苔偏黄厚,脉滑。中医诊断为:鼻鼽,肺虚邪恋型;西医诊断为:过敏性鼻炎。予以“治未病”贴膏穴位敷贴肺俞、心俞、膈俞、大椎。同年二伏治疗时患者鼻痒、喷嚏、流清涕诸症均较前好转,苔己薄,鼻塞仍明显,继以前法治疗;同年三伏治疗时患者鼻塞也较前减轻;次年冬病夏治时,患者自诉过敏性鼻炎半年未发,再予穴位贴敷,巩固疗效。 2

4、.3 慢性堵塞性肺病:王某,女,68岁。退休职工。2006年7月20日初诊。咳嗽、咯痰反复发作5年,伴活动后气促1年。平素畏寒明显,胃纳较差,大便较稀溏。查体:两肺呼吸音减弱。未闻及明显干、湿罗音,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中医诊断为:喘证,肺脾气虚型;西医诊断为:慢性堵塞性肺病。予以头伏、中伏、末伏“治未病”贴膏穴位敷贴肺俞、膈俞、心俞、脾俞、肾俞。经上述治疗后,次年冬病夏治时,患者诉咳嗽、咯痰已基本限制,气促状况也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继以上法巩固治疗。第三年冬病夏治时,患者咳嗽、咯痰、气促状况已基本消退,再予穴位敷贴,巩固治疗。 2.4 颈椎病:何某某,女,48岁。老师。2007年6月7日初

5、诊。颈部难受并放射至左上肢7年余,平素畏寒明显,有颈椎间盘突出症病史。查体:颈部活动无明显障碍,颈项及上背部软组织压痛明显,压顶试验-,臂丛牵拉试验-,舌淡、苔薄,脉稍沉。中医诊断为:痹证,气血不足型;西医诊断为:颈椎病。予以针刺颈夹脊、大椎、手三里,颈部加温针灸,经10次针灸治疗后患者难受明显减轻,仍有畏寒,考虑患者阳气已虚,适值伏天,故予“治未病”贴膏穴位贴敷,扶阳祛寒。穴取大椎、膏肓、脾俞、肾俞、命门。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难受未发作,畏寒已除,患者精神饱满,中伏、末伏续予穴位贴敷两次巩固疗效。次年回访,颈部难受、畏寒未再次发作。 3 探讨 “治未病”贴膏是在中医“冬病夏治”、“治未病”理

6、论指导下,协作了现代医学“透(经)皮给药系统”理论,体现预防为主的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其意思是春夏顺应阳气升发、万物始生之特点,秋冬顺应万物收敛闭藏、阴气渐生之特点。将其理论应用于“三伏贴”则是指利用夏季气温高,人体气血旺盛,腠理开泄,机体阳气充足的有利时机,来进行穴位贴敷,此时药力更易直达脏腑,达到激发正气,扶正祛邪,平衡阴阳的目的,使人体达到“正气存内,邪不行干”的状态。 “治未病”贴膏中生白芥子性辛温,善走散,可温肺化痰,朱丹溪曰:“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非白芥子不能达。”故无论是胸膈或经络、皮肉等

7、处的伏痰,其皆可散之。细辛性温入肺经,以温化伏肺之寒饮而止咳平喘,与甘遂、延胡索同用加强逐痰平喘、利气止痛作用。加以少量冰片、生姜汁引脾肺经,冰片味辛气香,芳香走窜,有引经、透皮作用;生姜辛温解表,温肺止咳。众药辛温走窜,散寒化饮,利气止痛,协作不同的穴位,能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调动经脉功能,发挥行气血、调阴阳作用。该贴膏对皮肤的不良刺激作用较小,现代人比较简单接受。 而选择每年的夏季的三伏天进行治疗的缘由,一方面是因为“三伏”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随之达到顶峰,此时为复原人体阳气最佳时机,此时若以阳克寒,驱散患者体内的阴寒之气,将冬病之邪歼灭在蛰伏状态。另一方面则因为伏日与肺

8、相应,宋高承在事物纪原•正朔历数曰:“立秋以金代火而畏火,故至庚日必伏,故谓之伏日。”伏日必是庚日,庚日属金,与肺相应,素问•经脉别论记载:“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主一身之气而应自然。”故可用顺应天气治疗肺系疾病,亦可治寒邪凝合、气滞血瘀之疾。 前三则病例均为呼吸道疾病,分别归属于中医的“哮证”、“鼻鼽”及“喘证”的范畴。均有发病时间长,病情反复发作,入冬重入夏轻的特点。久病多与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有关。我们选取肺俞、心俞、膈俞为主穴治疗,三穴均为足太阳膀胱经穴,匀称地分布于肺脏之背部及脊柱的两侧。脊柱为督脉运行之经,统辖全身阳脉,阳气皆归于此,而背俞穴则为脏腑之气输注

9、之处。肺主气,心主血,膈俞为血会,三者合用可调和气血,益肺补虚,辅以大椎以激昂阳气,以疏通经络,祛痰化湿。病例三中,患者年过半百兼之病程较久,故加脾俞、 肾俞以健脾益肾。而病例4中的颈椎病(痹证)则为针灸科的常见病之一,通常经针灸治疗可治愈,而该患者病程较长,症状缠绵反复,一时不能完全缓解,考虑为劳倦过度,耗伤正气,阳气内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阻经络引起。故以膏肓、脾俞、肾俞、命门为主穴辅以大椎。膏肓位于心肺之间,具有调和气血、益气补虚、强身健体之功,加以脾俞、肾俞、命门、大椎,以激昂脾肾及全身之阳气,健脾益肾,散寒化湿,从而达到增加体质的作用。 “治未病”贴膏通过每年3次外用给药而治疗内脏疾病,不但疗效显著,且经济、便利。现代药理探讨发觉,经皮给药,药物通过皮肤汲取而进入人体血液系统,削减了消化道及肝脏对其分解破坏,使其药效发挥更加充分,同时也削减了药物对于消化道的刺激作用。穴位敷贴能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整机制,使其产生抗体,并改善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兴奋性,使人体各脏器的功能复原平衡,从而增加机体免疫力,改善机体的过敏状态,变更不良体质,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收稿日期 2009-09-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