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孟子二章(第一课时)初中语文教案 .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2205211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孟子二章(第一课时)初中语文教案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孟子二章(第一课时)初中语文教案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孟子二章(第一课时)初中语文教案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孟子二章(第一课时)初中语文教案 .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孟子二章(第一课时)初中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疏通文意,了解并文中一些古今异义词。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逐层论证的写法。初步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肋”的含义,增加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相识教材分析:重点:目标、难点:目标中对第四段论证的理解教具:预习指导:自读两篇文章各次以上,留意断句及个别字读音结合注释,粗识大意搜集有关孟子及孟子的简要学问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关于西路军成功的缘由的论述,从而得出“得人心者得天下”的结论,唤起学生的共识,然后导入本课。 二、了解预习状况后,指

2、名诵读有关注释,简介孟子和孟子() 孟子:名轲,思想家、教化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见、哲学主见及个人修养。孟子的政治主见主要是“兼爱”“非攻”,主见和平,反对斗争。 三、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指名二人接力诵读全文,正音后齐诵二遍,再由老师范读课文() 正音:“夫”,fu,发语词,放在句首,以引起争论。“粟”,su,谷子,与“栗”区分。 比照书下注释,学生独立思索(同桌间可沟通)逐段疏通文句并逐句翻译(问题一二)()老师巡察释疑点拨,重点留意下列词语及句子(一些古今异义词)“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3、”:古代城邑有内外城之分,“城”为内城,“郭”为外城;“三里”“七里”均非实指,说明城邑之小。“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一句中的“是”,作代词用,即“这(就是)”的意思,与“也”合用,构成推断,意思是“这就是.的道理”“人和”:指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域民”:“域”,界限,可说明为“限制”,名词作动词用。“固国”的“固”,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使国巩固”。“威天下”的“威”,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作“威慑”讲“寡助之至”的“之”动词,作“到”讲“畔”:“叛”的通假字,背叛。指名人串讲课文(一读一译),师生共同订正()齐读课文()三、分析课文学生分组探讨下列问题:(问题三四五)()本文的中

4、心论点是什么?)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第段?(难度较大,老师可视状况作以讲解)老师巡察解疑,并进行调控抽样提问后其他学生补充,老师评价总结()附参考答案: )中心论点即篇首两句。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动。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及诸多因素在斗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确定斗争输赢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比较中立论,给人人的印象极其深刻。句式相同,语气非常确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二三两段围绕中心论点,连用两个论据

5、进一步论证。第段选取攻战的例子阐明“天时不如地利”,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克,即使有得“天时”者也不能胜,旨在说明“地利”重于天时;第段同样选取攻战的例子,旨在说明即使在占有“地利”的状况下“城非不高”“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坚利”“米粟非不多”,但有人却弃城而逃,因为“地利”亦难比“人和”。这两个例子均非实际战例,而是泛指,即除特别状况外,一般如此。因而使论战具有普遍的意义和肯定的劝服力。 归纳:以上三段,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第段的作用是在前段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将论点的范围由斗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见,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其次,“得道”事实上

6、也可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几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因而,第段绝非多余的闲笔。 留意下列词语: “故曰”,在文中起承接作用。“故”一笔概括了上文三段,“曰”总领发起下文争论 “君子”即文章中所说“得道者” 归纳:第段进一步论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四、布置作业:类:熟读并诵课文类:默写课文类:完成驾驭语文 之 。课题:孟子二章(其次课时)教学目标: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疏通文意,了解并驾驭名词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正确理解并相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并从中得到应有的教益人才要在艰苦中造就,从而以乐观的看法对待初三的生活教材分析:重点:目

7、标难点:目标教具: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提问() 指名背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孟子的政治主见,后引导回顾孟子的主要内容,引出孟子的“个人修养”的主见,从而进入课文情境 )老师指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是反映孟子个人修养、对人生看法的代表作。本文选自孟子 告子下 三、检查预习:() 指名概述本文所讲的大致意思(中下生) 四、讲析课文范读课文,正音()畎亩(quan) 傅说(yue) 胶鬲(ge) 拂士(bi):同“弼” 空乏(kong)学生活动:指名依据书下注释,试译第段,重点讲清“发”“举”等动词的意义(问题一)() 发:起,被起用。举:被举用,选拔。 师生共同校正

8、释疑,老师讲解() 明确:“发”与“举”意义不尽相同。“发”与“举”既表现了人物由低微向显贵转换的过程,又示意了人物的身份,“舜”为君,是圣人,他的胜利,当然与“尧”的赏识有关,但主要的还是他自身的才能与努力的结果,故曰“发”;傅说等人有的是臣,有的是贤人、平民,他们的胜利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主要还取决于明主的知遇,故曰“举” 探讨第段()第段文字中,作者一共列举了几个人物?(独立思索后提问)(问题二) 参考答案:六位。即“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 )这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详细比较分析(独立思索后提问)(问题三) 参考答案:这六个人出身都卑微。(种田、筑墙、贩卖鱼盐、犯人、隐居者、奴隶),他们都是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能,后来都被统治者一一委以重任,而且干出了一番精彩的事业 )作者列举这六个人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有点难度,学生独立思索,略作沟通,老师可作点拨)(问题四) 参考答案:为下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这一闻名论断作铺垫 探讨第段)讲析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