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知识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知识梳理.docx(6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学问梳理 九年级下文言文学问梳理 孙鹏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墨子,名,是时期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的辑录。 2孟子,名,时期邹人。孟子是所作,家经典之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鱼我所欲也选自。 “四书”指:、。 3庄周,时宋国人,哲学家,家代表人物。庄子是 的著作集。 4.曹刿论战选自,这部书相传为时期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5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这部书是时期编纂的。 6.愚公移山选自,本文的体裁是。 7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三部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篇,也称。 二、依据
2、课文内容默写。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4,再而衰,三而竭。 5.吾妻之美我者,;妾之美我者,;客之美我者,。私我也畏我也欲有求于我也 6.求之不得,。优哉游哉,。 7.蒹葭萋萋,。所谓伊人,。 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论述确定斗争输赢的因素有三个,其中“人和” 最重要的句子,。 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用双重否定的排比句,重点说明防卫一方地利条 件优越的句子是,。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必需先在思想、生活、行为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苦痛的磨练的句子, ,。 11.鱼我所欲也
3、中点明本文论点的句子 是,;,。,。 12.曹刿论战中最能体现庄公取信于民的是, 。 1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接受邹忌的进谏“令初下”后情形是 ,。 14.关雎中用起兴开篇,表明文雅漂亮的姑娘才是小伙子的志向配偶的句 子是,。,。 15.在今日常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蒹葭中的“,。,”,且被谱上了曲演唱,成为了歌曲的一部分。 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 1公输盘不说()通() 2子墨子九距之()通() 3子墨子之守圉()通() 4公输盘诎()通() 5亲戚畔之()通() 6曾益其所不能()通() 7衡于虑()通() 8入则无法家法家拂士()通() 9故患有所不辟也
4、()通() 1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通() 11所识贫乏者得我与()通() 12所识贫乏者得我与()通() 13乡为身死而不受()通() 14小惠未徧,民弗从也()通() 15始一反焉()通() 16汝之不惠()通() 17亡以应()通() 18一厝朔东()通() 四、古今异义词。 1请献十金金:古义今义 2荆之地方千里地方:古义今义 3虽然,公输盘为我造云梯虽然:古义今义 4吾之所以距子矣所以:古义今义 5池非不深也池:古义今义 6亲戚畔之亲戚:古义今义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古义今义 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古义今义 9.人恒过,然后能改恒:古义今义 10一箪食,一豆羹豆:古义今义
5、 1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牺牲:古义今义 12可以一战可以:古义今义 13小大之狱狱:古义今义 14.再而衰再:古义今义 15又何间焉间:古义今义 16必以情情:古义今义 17.忠之属也忠:古义今义 18肉食者鄙鄙:古义今义 19.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古义今义 20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今义 五、一词多义。 为: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必为有窃疾矣。() 以牒为械()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利:天时不如地利() 兵革非不坚利也() 得:二者不行得兼()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加: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既加冠() 故:公问其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 朝:朝服衣冠() 于是入朝见威王
6、() 朝于齐() 孰:吾与徐公孰美() 孰视之() 美:吾妻之美我者()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固:汝心之固,固不行彻() 吾义固不杀人() 伐:齐师伐我() 伐竹取道() 安:衣食所安() 安能辨我是雄雌() 六、说明下面加点的词。 1然胡不已乎 2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3环而攻之而不胜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5必先苦其心志 6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7贤者能勿丧耳 8.蹴尔而与之 9何间焉 10神弗福也 11惧有伏焉 12朝服衣冠 13闻寡人之耳者 14能面刺寡从之过者 15寒暑易节 七、翻译句子。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7、。 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5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一、1翟春秋战国之际墨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2.轲战国孟子及其门人儒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告子下孟子告子上 孟子论语高校中庸)3战国道庄周及其后学4.左传左丘明5战国策西汉刘向6.列子汤问寓言7.诗经风雅颂305诗三百 二、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入则无法家拂士3二者不行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4一鼓作气5.私我也畏我也欲有求于我也6.寤寐思服辗转反侧7.白露未晞在水之湄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10.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
8、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1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3.群臣进谏,门庭若市1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1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三、1“说”通“悦”兴奋2.“距”通“拒”反抗3.“圉”通“御”抵挡4.“诎”通“屈”理屈5.畔:通”叛”背叛6.“曾”通“增”增加7.“衡”通“横”梗塞,不顺8.“拂”通“弼”辅佐9.“辟”通“避”躲避10.“辩”通“辨”辨别11.“得”通“德”,恩惠、感谢12.“与”通“欤”,语气助词13.“乡”通“向”从前14.“徧”通“遍”普及,普遍15.“
9、反”通“返”返回16.“惠”通“慧”聪慧17.“亡”通“无”没有18.“厝”通“措”放置 四、1.量词,先秦以二十两为一金;今专指金子2.土地方圆;今指地区、区域3.虽然如此;今常用作表转折关系的连词4.用来的方法;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5.护城河;今多指池塘6.内外亲属,包括付息亲属和母系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或他的成员7.兵器;今多指士兵8.这样;今多用作推断动词9.经常;今多指恒心10.古代一种木质的盛食物的器具;今常为豆子的种类11.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牲畜;今指为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12.可以凭借;表可以或能够的能愿动词13.案件;关押罪犯的地方14.其次次;又一次15.参加
10、;中间、空间16.实情;感情17.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忠诚18.目光短浅;卑鄙19.讽谏,用示意、比方之类的方法,委婉劝告;讥讽、嘲讽20.争论;诽谤、讥讽 五、1为:给、替;是;当作;接受2.利:有利;锐利3.得:得到、获得;通“德”,感谢4.加:虚报;好处、好处;戴5.故:缘由;所以6.朝:早晨;朝庭;朝见7.孰:谁;细致8.美:认为美;美丽9.固:顽固;原来10.伐:进攻;砍伐11.安:养;怎么 六、1.为什么2.入侵3.围4.限制5.使苦痛6.了解7.丢掉8.用脚踢9.参加10.赐福11.埋伏12.穿戴13.使听到14.当面指责15.交换 七、1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肯定能成功。2.因为
11、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为沉迷安乐而衰亡。3.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所相识的贫困的人感谢我却接受了。4.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5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驾驭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2了解战国策。实力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实力。2观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德育目标相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主动作用和在今日的借鉴意义。教学重点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教学难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教学方法1朗读法
12、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2探讨点拨法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索,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具打算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课时支配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背诵课文。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人贵在自知。”齐国的谋臣邹忌就是这样一位贤人。他是一位美男子。但与徐公相比却还不及,妻子偏爱他,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公美。邹忌由此联想到什么?他是如何做的呢?今日,我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找寻答案。二、资料助读1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
13、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斗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士”这一阶层活跃起来,有的主见连横,有的主见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肯定的政治主见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困难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活灵活现,如擅长讽涑的谋臣邹忌,任性固执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
14、殊擅长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2邹忌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藉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许,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真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3齐威王齐威王,是一个
15、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工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今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听毕,借助注释、词典自行理解。2译读课文,理解文意。学生自渎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如有疑难问题,同桌之间探讨解决。老师巡察,答疑解惑。老师检查学生自读状况。多媒体显示:(
16、1)读准字音。帙丽朝服衣冠窥镜期年朝于齐间进(2)说明下列加点的词语。朝服衣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闻寡人之耳者今齐地方千里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谤讥于市朝(3)翻译下列句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忌不自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王之蔽甚矣。学生逐题完成,并全班沟通。确:(1)yzhogunkujchojin(2)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美:以为美,形容词用作动词。面:当面,名词作状语。闻:使闻。地方:土地方圆。左右:国君旁边的近臣。讽:委婉劝告。谤讥:公开指责。(3)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把握“孰与”的句式)邹忌不信任自己(比徐公美)。(把握宾语前置)这就是人们所说的
17、在朝廷上战胜敌国。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四、思读课文,理清思路,背诵课文1研习第一自然段诵读指导:此段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写起,三问三答,特别精彩,他们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语气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爱恋之情、其妾畏惧拘谨之情、其客的阿谀奉承之情都要读出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三个问句,一问其妻,二问其妾,三问其客。要读出邹忌窥镜后的自得又不自信。“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读出融融的爱恋之情;“徐公何能及君也君妾之答,要读出怯怯的拘谨之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读出阿谀奉承之情。“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
18、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此句则是邹忌通过“孰视”“窥视”最终发觉自己远远不如徐公而引起的深思,他的自言自语道出了妻、妾、客阿谀自己的缘由。要读得深厚、恳切,并留意其节奏感。(指名一学生读第一自然段,老师指导后,学生齐读)提问: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明确:与徐公比美。提问:如何与徐公比美的呢?明确:通过邹忌的三问,即问妻、问妾、问客,及妻、妾、客的三答。提问: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板书:思(可组织学生四人为一组绽开探讨。老师深化其中加以指导,最终师生达成共识)明确:“暮寝而思之”的“之”指代上文的“三问”“三答”,尤其是“三答”。邹忌在三
19、问三答之后,经过“孰视”“窥视”,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偏偏说比徐公美。这是引起他思索的缘由。“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是邹忌经过一番思索得出的结论。至此他豁然顿悟,相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这比美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板书:私畏求妻妾客2研习其次自然段(学生齐读)诵读指导:本段是邹忌用现身说法、亲身体验讽劝齐王。读来要娓娓好听,如与人细语叙家常。“于是入朝见威王”句要用中速较缓慢地读出。“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句重音要放在“诚”字上面。“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
20、求于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一一对应,两两相比。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节奏感很强,读时要留意,并且要读出恳切、至诚之意。“今齐地方千里”中的“地”当作“土地”讲,“方”是“方圆”之意,因此在“今齐”与“地”之后都要略作停顿。(老师领读,学生齐读)提问:在本段中,邹忌是如何讽涑齐王的?明确:以家事喻国事的方法。学生(补充):以“臣之妻私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相比;以“臣之妾畏臣”与“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相比;以“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与“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相比,劝告齐王除蔽纳谏。最终恳切指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板书:私宫妇畏朝廷之臣求四境之内老
21、师:同学们分析得特别好。邹忌紧扣“私”“畏”“求”三个方面以亲身体验讽劝齐王,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呢?让我们接着学习文章的三、四自然段。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老师范读后作诵读指导)诵读指导:”善”要读出齐威王正的心悦诚服,音调要适当拉长。“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则是齐威王激励纳谏的三赏。要用中速读出真诚、恳切之意。“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句中的“此所渭”后要略作停顿。(学生齐读,老师加以指导)提问: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他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效果的?明确:王曰:“善”则是对邹忌一席话的确定和赞许。由于邹忌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由此及彼,
22、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设喻奇妙,推认自然。入情入理,看法恳切,所以齐王正欣然接受了他的看法。板书:小大家事国事提问:齐王是怎样纳谏的?臣民是么怎样进谏的?齐王纳谏的结果如何?明确:齐王下令按进谏的方式,分三等悬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滂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如此不计较提看法的方式和看法,这在封建社会是罕见的,也正是邹忌敢于进谏的缘由。臣民进谏分三个阶段,发生了三次改变,“令初下,群臣进涑,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闻之;期牛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这三变生动地反映了这一重大举措的正确性。结果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
23、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板书:三赏三变(指名一朗读基础好的同学读三、四自然段,齐渎课文)4多媒体显示背诵思路,学生齐背课文。五、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邹忌讽谏胜利的因素有哪些?3课外阅渎触龙说赵太后,比较触龙与邹忌的讲话艺术。 其次课时教学要点检查背诵;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作技巧之妙,邹忌劝谏技巧之高;质疑解疑,培育多角度思索问题的实力;联系实际,比照反思,驾驭人际交往艺术。教学步骤一、检查背诵个别抽查或集体齐背。二、品读课文,鉴赏写作技巧之妙,品尝邹忌劝谏技巧之高1鉴赏写作技巧之妙提问: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被人赞扬有加的有两点,一为精彩的对话,一为精致的结构。请谈谈你对此的相识。学生自由发言。
24、成果展示:(1)精彩的对话品尝邹忌的三问,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问妾:“吾孰与徐公美?”问客:“吾与徐公孰美?”第一问的背景是:“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呋丽,朝服衣冠,窥镜。”试想一位相貌堂堂、风度翩翩的美男子,早晨起床,对着镜子一照,问他的:妻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心里应当是对自己的美貌充溢信念,并且不用妻子回答便知道结果。所以,这第一问的语气应充溢自信,且沾沾自喜的。其次问的缘由是:“城北徐公,齐国之漂亮者也。忌不自信。”所以对自己的美貌略有怀疑。因此,应带有疑虑,并且急于知道结果,另外,考虑到所问的对象是小妾。因此,语气是肃穆、疑虑、急迫的。第三问的背景是:“且日,客从外来,与
25、坐谈,问之。”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客,外人,看问题可能更客观,但问这样的问题好像又不好意思,因此,即使问,也是摸索着小声问。小结:这三问,看似平常,一般,问的都是“和徐公比美”问题,但由于问的对象不同,问的背景状况不同,因此问的语气与神态都会不同。品尝妻、妾、客三答妻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答:“徐公何能及君也?”客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妻,情人眼里出西施。答得自然特别确定。妾。地位低下,回答时自然要有所顾忌,否则的话可能会失宠,所以就用反问的语句。表达更加确定的语气。客,他是有事探望,有求于邹忌,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所以回答总得让对方满足,其实客人是能辨别谁更美的,从他的语气
26、中能体会到,客的回答较为平淡。比不上妻妾那样中肯有力。上边三种答法的意思基本是一样的。但由于身份不同,想法不同,因此他们的回答、语气与神态也就有差别,此所谓“言为心声”。这些对话看似平常,但含意隽永,耐人寻味。(2)精致的结构邹忌讽齐王纳涑一文被人赞扬的应为结构上的“三叠法”了:三问,三答(与徐公比美);三比(由已推王);三赏(齐王纳涑);三变(结果)。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妙的篇章结构。但承转全文并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应当是这两个字:一是“思”。邹忌在三问之后。从妻、妾、客得到美于徐公的答案。可在事实面前,“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白视,又弗如远甚”。此时,他没有嫉妒,要知道他对白己
27、的容貌是相当看重的;二没有大怒,不因为自己比不上人而生气。也没有因此而迁怒于人。要知道妻妾都骗了他。相反的,他却是“寝而思之”。并能比较客观地总结山个中的原委: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更难得的是,他能进而类推到治理齐国的大王身上,指出“王之蔽甚矣”。这一点正如古文观止编者的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评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可以说这一“思”是文章的深化,而且凸现了邹忌的智者形象。二是“善”。齐王在听完邹忌的进言之后的神情、看法在这一字上表现得淋漓尽致。齐王在听了邹忌的闺房小语之后。一没有怪邹忌在朝廷上谈闺中如此不庄重之事;二没有追究邹
28、忌与自己相提并沦之罪;三不掩饰自己深受蒙蔽之事实。相反,他只说一“善”字,多么痛快,多么干脆。也正是有了这一“善”字,才有下面的“三赏”与“三变”,才有“战胜于朝廷”的盛况。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明君的高大形象。这一“思”一“善”可以说是解读本文的枢纽:正是有了“思”才会有下面的讽,这是行文的一大转折由不值一谈的闺中小事转向了国家大事;而“善”可算是全文的高潮,一次充溢危机进谏君王的险事至此已化为君臣思想相通的喜事,揭开了齐国走向强盛的序幕。2品尝邹忌劝谏技巧之高学生悉心揣摩,探讨沟通。成果展示:(1)为对方准备不暴露游悦目的。邹忌向齐威王献策之时。齐国的政治比较腐败,也许到了非改不行的地步了
29、。假如邹忌向齐威王一再苦苦劝谏,甚至流下眼泪或者破口大骂,以死谏君,效果不肯定好。邹忌留意了进谏艺术,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而是以“闺房小事”说自己的体会,小题大做。现身说法使齐王也同理得证“蒙蔽甚矣”,于是一声令下,广纳谏言,最终“战胜于朝廷”。(2)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下级劝告上级,由于尊卑关系不得不谦言以谏,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邹忌实话实说“不如徐公美”,创设情境,取悦威王。邹忌谙习“良药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3)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邹忌很了解齐王处在很多人对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惧、有所企求的环境中,必定是个耳不聪目不明的受蒙蔽者,他为国之清明担忧;又因晓得齐王有修明内
30、政以兴邦的宏志,为此设喻使齐王欣然接受劝说,提升了齐国的威望,赢得了诸侯的敬重。3探讨沟通: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日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明确: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举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都须要较高的口语表达实力。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实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尊严,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三、开放探究,质疑解疑1学生自由质疑,或指名同学回答。或全班探讨,老师相机诱导、点拨。2老师收集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研讨解决。如:邹忌劝谏胜利,仅仅因为有较高的劝告技巧吗?
31、战国策中庞恭的“三人成虎”的进谏、百里奚的“唇亡齿寒”的进谏,可以说与邹忌的方法不前不后。为什么失败了呢?学生探讨,明确:唐代魏征没有讽谏艺术,每每获得胜利。看来劝谏能否胜利。其确定因素在于谏对象王。由于君与臣之间的肯定不平衡,导致君主成为在这一过程中的肯定权威。而臣下如履薄冰,稍有差错,轻者丢官失命,重者株连九族。邹忌取得胜利的关键在于齐威王的英明,齐威王才是最大的赢家,他赢得了名声,也赢得了国家强盛。作者的目的是强调游说之士的作用,所以有些地方未必合乎史实,但邹忌的讽谏术值得我们学习。如:邹忌讽齐王纳谏给你什么启示?学生明确:作为领导,要保持醒悟的头脑,不偏听偏信;作为群众,提建议要讲究方
32、式方法,既不冒犯对方,又要爱护自己的尊严不受侵扰;作为一般人。要擅长接受别人的建议。四、课堂小结邹忌讽齐王纳涑对话精彩,结构精致,邹忌的睿智,齐威王的英明等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殊是邹忌的讽谏艺术,对于当代人际交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评价自己,主动接受他人建议,擅长向他人推销自己。五、布置作业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王赢几倍?”曰:“多数。”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选自战国策)1说明文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33、。贾:谓曰:利:力田:泽:之:2说明下列句子。(1)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2)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3试评论一下吕不韦其人。参考答案:1贾:经商,做买卖。谓曰:对说。利:赢利。力田:辛勤耕作。泽:恩泽。之:指代秦公子子楚。2(1)吕不韦到邯郸经商,见到人质于赵的秦公子子楚(即异人)。(2)假如帮助他获得秦王王位,恩泽町以遗留万世,我情愿去资助他。3吕不韦资助异人并力助其夺得秦王王位,帮助他哺育儿子。助其于灭六国,一统天下,他做了天大的生意,是最精明的生意人。板书设计周亚夫军细柳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实力。 (二)指导学习
34、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三)帮助学生相识周亚夫恪尽职守的精神的现实意义。 二课时支配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个好的将军以正确的领导可以使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加,是战胜敌军的有力保障,在初一下学期岳飞一文中我们曾见识了一代名将岳飞的风采,今日就让我们再来看看汉代名将周亚夫是如何治军的。 (二)读课文,订正字音,留意停顿。 绛侯(jing)祝兹(c)棘门(j)彀(gu)诏(zho)持兵揖(y)介胄(zhu) 嗟(je)乎曩(nng)者 文帝之/后六年 (三)自读课文,比照注释边读句子边了解课文意思。将有疑难的地方做上记号,同桌之间可相互探讨。
35、 (四)请一位同学翻译课文,其它学生留意他翻译过程中是否有不当的地方,做上记号,各自考虑怎样翻译比较恰当。重点: 1一词多义:军使为持骑 2古代礼仪:持节、按辔徐行、揖、拜、式车 (五)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课文,加深对文内容的理解。 (六)本文出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我们以前也学过史记里的文章,大家还记不记得有关史记的学问? 1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宏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 2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宏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殊是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珍贵的贡献。史记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
36、跨度近三千年,翔实记述了我国古代的历史,展示了活灵活现的历史人物形象,表现了司马迁的进步历史观。它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政绩,“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和天文、水利、历法、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状况,“世家”是先秦诸侯国的兴亡史和汉朝杰出功臣的传记,“列传”主要是历代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特别人物的传记。 (七)本文属于世家,是西汉名将周亚夫的传记,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思索本文是如何刻画周亚夫这一人物形象的。 (八)
37、作业:练习册21课“课文品尝”部分。 其次课时 复习:请一位同学复述课文内容,其它同学一边听一边思索以下问题。 (一)本文主要是通过什么场面来刻画周亚夫性格特点的? 通过汉文帝巡察、慰劳细柳营的场面来展示人物性格特点的。 (二)文中哪些内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第一段点明背景: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周亚夫等人奉命备战戍边,把人物置于冲突冲突之中,为人物展示其性格特点供应了宽敞的舞台。 (二)文中写了几位将军?在汉文帝劳军时他们各自有什么表现? 霸上(宗正刘礼)、棘门(祝兹侯徐历):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细柳(河内守周亚夫):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按辔徐行;以军礼见。 (三)
38、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周亚夫有哪些特点呢? 治军严整,忠于职守 (四)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写作方法展示这些特点的呢? 对比和侧面烘托。 (五)小结 本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干脆描写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借助对比衬托的手法,显明的呈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详细表现为:1、文中先写文帝在霸上和棘门军营的状况,与后面写文帝在细柳军营遇到的状况对比,与霸上和棘门军不同,细柳军中士卒常备不懈,严阵以待。文帝 在军营中两次不得入,并被守营门的士兵告知“军中不得驱驰”。于是文帝按辔徐行。由此可见,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文帝在霸上和棘门军营时,众将士受宠若惊,极力讨好文帝。
39、而周亚夫却“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便拜,请以军礼见。”相比之下更显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2、文中结尾借文帝之口将霸上、棘门军与周亚夫再作对比,称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赞扬周亚夫是“真将军” (六)探究现实意义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周亚夫精神的现实意义 (七)板书 细柳营 对比 霸上、棘门细柳 文帝巡察:直弛入军士整装,严阵以待 两次不得入 军中不得驱弛 将以下骑迎接以军礼见 文帝评价:“若儿戏耳”“真将军也” 孙权劝学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内容。2驾驭本文有关的文学常识。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实力目标:1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
40、动传神,富于情味对话描写,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2使学生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德育目标: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勉励同学要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2、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教学方法:1朗读法。依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可听读、齐读、思读、分角色读等。2表演法。将本课设计为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老师适时点拨教学形式,领悟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3探讨法。培育学生在课堂内外探讨问题,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习惯,使
41、学生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和久必分。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据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任。可他就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告,他总是推三阻四,不愿就学,这不,孙权又来劝告了,结果如何呢?今日咱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解说:由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爱好,同时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有所了解。) 二、作者作品简介:司马光与资治通鉴1、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学生自由发言)2、介绍司马光这部书是北
42、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特别熟识,我们一起来相识司马光(介绍司马光)。 三、解读课文:1、孙权劝学原委怎样个劝法呢?我们来了解一下文章,先听老师来读,听的时候留意驾驭字、词的读音。(配乐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老师刚好指导,特殊强调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要求: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读文章,疏通文意,有疑问的划出来。2、学习文言文我们要多积累文言词语,标注一下你觉得本文须要特殊记忆的文言词语。(演示) 四、整体感知:1、大家齐读课文,读完后请几位同学复述、概括故事情节。2、吕蒙在孙权的劝告下起先学习,学的效果看来不错,文章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明确
43、:吕蒙与鲁肃的对话)3、由此可以看出通篇文章故事情节的绽开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呈现的,那我们把人物对话部分挑出来。 五、课文研析1、全文几个人物?几次对话?(明确:全文3个人物;3次对话)2、同学们带感情读,把握人物形象。(设疑:三次对话语气一样吗?解疑:权蒙对话孙权是王,对蒙的劝告看法恳切,蒙肃同为将士,对其改变之大显示出惊异、赞美。)3、下面我们请同学挑人物读,大家留意听,看他读的好不好?哪句话读的最好?好在什么地方?(学生评价,老师引导明确)4、吕蒙在孙权的一再劝告下,起先读书学习,并取得良好的读书效果。文中有两个成语突出表现了吕蒙进步之大,请大家找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六、体验反思
44、:从前吴下阿蒙,经过发奋努力,让同僚刮目相待,说到这我们不禁想到前几天学的一篇文章伤仲永,读完这两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七、拓展延长1、古今中外,很多仁人志士都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谁能说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书到用时方恨少。)2、最终送大家一句话,我们师生共勉“穷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作业:1、背诵全文(先翻译课文,整理笔记,疏通文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2、练习册本课练习板书设计: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劝学不学(恳切)吴下阿蒙又劝就学(关切)刮目相待论议结友(惊赞)结论:开卷有益 祖逖北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 2、领悟文章精髓 3、驾驭重点字句 设计意图:从学问与实力、过程与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全文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 二、课文导入 鸡守信不失时,能催人奋进,故古人以“闻鸡”而激励自己,有“闻鸡起舞”“枕戈待旦”之说。语出资治通鉴晋纪和晋书祖逖传:“晋朝爱国名将刘琨,他和祖逖青年时代同为司州(今河南洛阳一带)主簿,对于当时国家的内忧外患怀有共同的报国之心,为了练就杀敌建功的本事,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