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2181691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落实课标 一、西汉初年的黄老之学 1、缘由:西汉初年,社会经济残缺,百废待兴,社会经济须要复原和发展;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黄老之学适应了当时的统治者的须要。 2、内容:是道家学说中黄帝和老子的学派,以早期道家理论为基础,又兼采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的思想;包括治身和治国两个主要内容;既敬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3、作用:使汉初政治宽松,社会快速复原发展。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缘由: 汉朝面临王国问题和匈奴威逼,道家

2、无为思想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须要;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统治者要求加强中心集权,开拓大一统事业;儒家学说经过调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心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宣扬“有为”而治、主动进取,适应了社会须要。 2、董仲舒的思想: 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黄老、法家思想;大一统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见;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神化皇权,但人君要仿效天道实行仁政;三纲五常学说;针对土地兼并严峻和百姓生活困苦的现实,提出限田、薄赋、省役等主见 3、巩固措施: 汉武帝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政;中心设太学、地方建立完备的教化系统,学习儒家经典,传播儒家思想。 4、历史影响: 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3、、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更有利于政治和精神上限制百姓;其宣扬的“天人感应”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目的;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从今在政治上占据正统地位,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兴办学校,有利于教化的发展;消极影响是禁锢了思想,扼杀了才智。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案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案课程标准要求1、学问与实力了解黄老思想在汉初兴起的背景,黄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影响;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驾驭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汉朝在不同阶段采纳不同统治思想的缘由,培育运用经济基础确定上层建筑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实力。3、情感看法

4、与价值观通过对汉初政治思想的学习,相识汉初政治的特点,相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加深对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的理解,培育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学问梳理一、黄老之学1、背景2、时间3、内容4、作用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缘由2、主见3、作用4、影响重点难点解析1、新儒学(1)主要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和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2)主要内容: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认为“人君受命于天”,所以应当“曲民而伸君,曲君而伸天”。假如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来指责和威慑;假如人君面对灾异而不思悔改,就会出现“伤败”,因此人君必需仿效天道,实行仁政。(3)作用:对巩固国家统一,

5、发挥了主动作用,这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主见的根本缘由;“天人感应”学说,对限制君主权力的过度膨胀也能起到肯定的作用。例题汉代儒学和先秦儒学的关系是A完全继承B因循守旧C继承和发展D外在形式的改变答案C规律方法总结汉代儒学继承了先秦儒学的仁政和正名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大一统和天人感应的新思想。2、分析汉初至武帝时社会经济的改变与汉初统治思想的改变有什么关系?汉初至武帝时,社会经济出现了由残缺不堪到肯定程度上国富民丰的改变。与此相对应的是统治思想的改变,即汉初盛行黄老之学,汉武帝时期儒学却取得了独尊地位。经济的改变为统治思想的改变供应了物质基础,而统治思想的改变正是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例题下

6、列有关黄老之学的介绍,不正确的是A黄老之学适应了西汉强化中心集权形势发展的须要B黄老之学,对西汉快速复原元气起了主动作用C黄老之学的内容包括“养身”和“治国”两个方面D黄老之学不仅包括道家理论,还融入了儒、道、法等各家内容答案A规律方法总结黄老之学适用于汉初经济残缺的局面。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西汉急需加强中心集权,黄老之学不再适应形势发展须要。高考典题例一(2022上海4)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的对策A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B违反了汉武帝初衷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答案D解析董仲舒的回答实

7、质上是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而此时的儒学经过董仲舒的改造,提出了“大一统”和“天人感应”的思想,恰好迎合了为汉武帝加强中心集权供应理论依据的须要。例二(2022全国17)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B加强君主专制中心集权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答案B解析这里的目的实质上就是根本目的。只有B项才能说明问题的本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是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的统一。例三(2022天津14)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民贵君轻”的思想C“性善论”D“大一统”的思想答案D解析本题的关键是要领

8、悟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目的,即加强中心集权,董仲舒对儒家的改造正好符合了汉武帝的须要。例四(2000全国2)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中心集权的强化思想限制的加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BCD答案D解析本题是一道考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考点的组合选择题,体现出肯定因果关系,难度较大。要对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缘由、影响等做出正确分析,同时还要正确理解所处的时代背景,西汉时期虽然“罢黜百家”,但并不是歼灭各家,由此解除。例四(2022江西34)试述从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儒家学派的地位和思想内容所经验的改变,并说明缘由。答案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

9、会变革,百家争鸣,儒家主见仁政,反对苛政,为当时诸家学派之一。秦灭六国,以法为教,徭役繁重,刑罚严酷,儒家学派为统治者不容,秦始皇焚书坑儒。西汉武帝变更无为政策,推行“大一统”,董仲舒为适应政治须要,改造儒家学说,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见,为汉武帝接受,儒学从今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解析本题从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儒家学派发展演化历程入手,考查了考生对我国封建社会早期政治思想演化线索的再认、再现实力。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西汉初年,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的思想是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D墨家思想2、黄老之学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他们是A“无为而无不为”B“王”

10、与“霸”C“仁”与“礼”D“治身”“治国”3、黄老之学除了糅合儒、墨、法、道各家思想外,还有哪些思想阴阳家兵家名家佛家ABCD4、黄老之学强调“无为而无不为”,这种哲学观属于下列哪种思想A主动无为B消极无为C客观唯物主义D主观唯物主义5、儒家学说到了汉代被给予新的含义,即A人定胜天B独尊儒术C天人感应D实行仁政6、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较大的改造,其本质意图是A向汉武帝谋求高官厚禄B发扬光大儒家学说C提示当权者要实行仁政D使儒学适应政治统一的须要7、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实际汲取了A孟子的思想B荀子的思想C韩非的思想D孔子的思想8、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

11、不包括A封建政治起先与儒学亲密结合B从思想上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C儒家思想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D促进了民主的自由发展9、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A阴阳家B黄老之学C法家思想D“天人感应”学说10、董仲舒的新儒学包括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儒学ABCD三、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难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臣闻天下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妖孽生矣。此灾难所由起也。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

12、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摘自汉书董仲舒传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观点?(2)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观点?(3)材料一与材料二反映的观点的目的是什么?12、分析西汉由黄老之治到“独尊儒术”的缘由。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参考答案1C2D3D4A5C6D7C8D9D10D11、参考答案(1)“天人感应,君权神授”(2)大一统(3)用“天人感应”的学说和“大一统”的观点为政治上的大一统服务。12、(1)西汉

13、初年,经济残缺,百废待兴,为了适应养精蓄锐的须要,黄老之学占据了社会支配地位。(2)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中心集权形势发展的须要,董仲舒重新说明了儒家经典,使之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高二历史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高二历史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知道汉代思想大一统的史实,驾驭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的缘由影响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一)兴起缘由 1西汉统治者接受秦朝暴政而亡的教训。西汉初年,经济残缺,百废待兴。统治者不得不采纳养精蓄锐政策。 2黄老之学适应养精蓄锐政策的须要。 老师点评经济基础确定上层建筑。汉初极端贫困的社会经济状况确定了统治者不得不实行与民养息的政策。刘邦参与过农夫斗

14、争,对农夫斗争的力气有着较为充分的相识,也是促使汉初重视养精蓄锐的重要缘由。 (二)兴盛时段: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约70年的时间里,黄老思想始终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老师点评黄老之学占据统治地位的时间与汉朝推行养精蓄锐政策的时间是一样的。 (三)名称由来:黄老之学是指道家学说的中两派。“黄”是指黄帝的学说,“老”是指老子的学说。 (四)思想内容 1黄老之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治身(养生),一是治国。 2黄老之学的基础是早期道家理论,同时又兼采阴阳、儒、墨、名、法等各家学说。 它强调“无为而不为”,既敬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倡“待时而动

15、”“因时制宜”,是一种“主动无为”的哲学观。 老师点评留意对比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与汉初黄老之学的异同。相识汉初黄老之学是以早期道家理论为基础,融合其它各家学派思想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五)作用影响 黄老政治的实施使西汉社会快速复原了元气。 (六)地位丢失 1缘由: (1)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心集权形势发展的须要。 (2)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心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3)黄老之学统治地位的丢失,还在于其自身不能随形势的发展而发展。 2标记:汉武帝时,黄老之学被新儒学所取代。 我来动手:阅读课本15页解析与探究两短材料:通过上述两段材料可

16、以看出汉初至武帝时社会经济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这一改变与汉初统治思想的改变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一改变你能得出的最基本的相识是? 参考答案: 社会经济的改变:汉初,经济残缺,民不聊生,社会极端贫困。经过七十年的养精蓄锐,到汉武帝时,西汉已经复原了元气,国库充溢,人民富足,一片旺盛景象。 关系:汉初的贫困,确定了黄老之学盛行;武帝时的强盛,确定了统治者不再养精蓄锐,而是进行“有为”的统治,黄老之学衰落,新儒学随之取得统治地位。 社会经济的改变,确定着统治思想的改变。或社会存在确定社会意识。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大一统事业。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

17、尊儒术”的建议,从今,儒学被确立为中心王朝的统治思想。 我来动手:有人认为,儒学成为封建统治思想,是汉武帝放弃“无为而治”政策,希望有所作为的结果。若没有汉武帝,就不会有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正确。因为经济基础确定上层建筑,汉初经济的复原确定不再须要汉初的黄老思想。儒学获得统治地位,根本缘由是经过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适应了当时政治统治的须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干脆推动了儒学地位的快速提高,是儒学获得统治地位的重要缘由。但并不能由此推断出“若没有汉武帝,就不会有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若没有汉武帝,其他帝王也会选取适合其统治须要的政治思想。 (二)

18、汉武帝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1新儒学思想的主要来源 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 2新儒学的主要内容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他认为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假如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来指责和威慑。假如人君面对灾异而不思悔改,就会出现“伤败”,因此人君必需仿效天道,实行仁政。 老师点评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皇权至高无上找到了依据。董仲舒君权神授的思想,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心统治的须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缘由就在于新儒学有利于加强封建专制统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老

19、师点评: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主见在政治、思想等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的权威,给予君权以神权的色调。在宣扬君权神授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以传统儒学为核心,兼采各家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孔孟学说。适应了西汉加强中心集权统治的须要,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快速发展成为社会的正统思想。 3儒学新发展的作用 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发挥了主动作用。 “天人感应”学说,对限制君主权力的过度膨胀也能起到肯定的作用。 (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 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心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从今

20、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例1(2022上海历史,4)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 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B违反了汉武帝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参考答案:D 解析:此时的“孔子之术”是经过董仲舒改造的以“天人感应”学说为基础的新儒学,它强调“大一统”观念,强调君权神授。这些思想特别适合汉武帝加强中心集权统治的须要。 例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21、论语为政 材料2: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据材料1、2,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见。 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两种主见在当时起到的作用及其缘由。 你认为董仲舒的主见对我国后世有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孔子主见“以德治民”;董仲舒主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 孔子的主见在当时不被重视,未产生实践效果。因为在当时诸侯争霸、社会动荡

22、的状况下无法实施。 加强了中心集权统治,巩固了国家统一,使儒家思想获得“独尊”的地位。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的须要,被汉武帝接受。 正面影响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正统思想,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的形成和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作出了不行磨灭的贡献,影响极其深远。但是,它的负面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明显,固步自封,因循守旧,阻滞了学术思想的发展,阻碍了科技文明的进步,导致中国近代的落后。 解析:材料一阐述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要求禁绝其它学说,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主见。前者,不能适应当时社会须要;后者,为当时统治者所急需。 分析历史事物的影响

23、,一般都要留意到两个方面。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对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主动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回答问题时两个方面都不要忽视。 一、选择题: 1、黄老思想作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的历史时期是 A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即位B从西汉建立之前到汉武帝即位 C从汉高祖到汉武帝以后D从西汉建立之前到汉武帝以后 2、(2022文综全国第3卷,17)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 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B加强君主专制中心集权 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 3、成语“萧规曹随”反映了汉初的施政特点。“萧规”制定的指导思想是 A儒家的思想B发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D黄老之学思想 4、

24、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最主要的是() A天人感应,君权神授;B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5、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主要目的是 A确立儒家的思想统治地位B限制君主权力的膨胀 C以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D打击其他学派的力气 6、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这次他向汉武帝提出() A天人感应学说B君权神授学说C独尊儒术建议D崇尚法制主见 7、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中心集权的强化思想限制的加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BCD 8、儒家学说

25、到了汉代有了新的发展,这个新的发展是主见() A人定胜天B贵贱有序C君权神授D实行仁政 9、汉代儒学和先秦儒学的关系是() A完全更新B因循守旧C继承和发展D外在形式的改变 10、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学问分子;B区分对待古文化;C完善法律机制;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11、在争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B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C董促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须要;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12、“夫仁义礼制者,制之本也;

26、法令刑法者,制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这一言论反映出作者对儒家、法家思想的基本看法是() A.尊儒抑法B.尊法抑儒C.儒法并用D.外儒内法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西汉时期的儒生董仲舒,把战国以来的道家、阴阳家等学派中有利于封建统治的思想汲取进儒家思想。他特别强调“大一统”,他认为,全国人民要听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大一统”。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他还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说。他把“天”塑造成有意志的神,天在人间设立了一个最高权力的“君主”即皇帝。他说:“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27、他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遂被接受。 中国古代文化教学参考 孟子 请回答: 依据以上材料,概括董仲舒思想的核心,指出董仲舒观点的实质和影响。 司马迁认为孟子的思想“迁远而阔于事情”,你怎样理解? 儒家思想在春秋时期就是“显学”,但为什么到汉武帝时期才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参考答案:.核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实质:神化君主权力,维护封建专制君主统治,是唯心主义思想。 影响:在当时对巩固政权和国家统一安定起了主动作用。从今,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不断,靠仁政学说不能实现国家的统一,因此司马迁认为孟子的思想“迁远而阔于事情”。 西

28、汉时期,儒学经过董仲舒的改造,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心集权的须要;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今儒学被确立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孔子 材料二仲舒复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至论天下之理亘古亘今,不行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行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 材料四夫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

29、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 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见,指出两种主见不同结局并分析缘由。 (2)依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白什么问题? (3)结合上述材料,谈一下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相识。 参考答案:(1)孔子主见以德治民,董仲舒主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孔子的主见在当时诸候争霸连年战乱的背景下不行能实现,因而没有人接受董仲舒主见;由于适应了加强中心集权的须要,这一主见被接受。 (2)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应当遵循伦理道德,认为儒家思想不行变更,维护孔子的权威地位;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

30、挑战孔子的权威地位。说明儒家思想受到了怀疑和挑战,统治地位起先动摇。 (3)儒家思想在初期不断丰富和完善,渐渐确立起统治地位,对维护君主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起了很须要作用;但是后来僵化,禁锢了人民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进步。 高二历史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复习资料高二历史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复习资料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一)历史背景:社会背景:汉初,经济残缺,百废待兴,适应养精蓄锐政策的须要。(二)派别:属于道家学说:黄帝学说(养生)和老子学说(治国)(三)特点:早期道家理论为基础,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内容:“无为而无不为”“待时而动”“因时制宜”(主动无为思想)(四)作用:西汉初年的指导思

31、想,使汉初社会快速复原元气,但到汉武帝时被新儒学取代。(五)衰落:缘由:主观: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无法适应中心集权的须要客观:儒家学说自我调整,形成一套为中心集权服务的理论体系。时间:汉武帝时被新儒学取代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背景:汉武帝即位,发展大一统事业;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目的:为加强中心集权,在思想方面要求统一。(三)汉代新儒学:1、构成:思想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2、内容:大一统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加强中心集权。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有利于深化皇权,巩固君主地位实行仁政;有利于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防止暴政以德为主,以刑

32、为辅;三纲五常3、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4、思想核心:大一统(“新”所在)(四)评价(历史意义):1、儒学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稳定统治秩序2、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四)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缘由: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主动作用(根本缘由)第21页 共21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