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三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ppt(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3 3课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导 言 西汉初期统治者接受秦亡的教训,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随着大一统国家的发展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实现思想上的统一成为迫切的要求。儒家学说因顺应、维护社会新秩序需要而取得“独尊”的思想统治地位,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这一过程是如何实现的?它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它的演变原因及影响。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1、黄老思想及其影响课堂设问 请思考,什么是黄老之学?它是什么时期形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黄老之学 黄老之学是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
2、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其中,黄帝之学主要指的是黄帝四经黄帝像黄帝像老子之学主要指道德经。黄老思想及影响 黄老之学的内容包括治身、治国两个方面。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学强调“道生法”,主张“是非有分,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上述主张在汉初产生了一定影响,出现了“文景之治”。东汉时黄老之学与谶纬迷信相结合,演变为自然长生之道,对原始道教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黄帝黄帝老子老子关于“无为而治”“道常无为而无不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为。”老子第老子第3737章章 老子这里说的“无为”是指顺
3、其自然,不妄为。“无不为”是说没有一件事是它所不能为的。在老子看来,统治者能依照“道”的法则来为政,顺任自然,不妄加干涉,百姓们将会自由自在,自我发展。这种顺应自然,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的观点,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1、黄老思想及其影响2、汉初黄老之学的兴衰原因及作用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天子不能具醇驷,
4、而将相或乘牛车。牛车。汉书汉书食货志食货志 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黄老之学适应了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因而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窦太后治窦太后治黄老言,不好儒黄老言,不好儒术术”。史记史记孝孝 武本纪武本纪汉书书影汉书书影原因及作用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后汉书.食货志 汉初黄老政治的实施,使西汉经济迅速恢复了元气,经六、七十年的努力,国力渐渐增强。汉初的“无为而治”为汉武帝时期的“有为”打下了坚实基础。课堂设问 既然黄老政治的实
5、施对西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为什么汉武帝时,黄老之学会被新儒学所取代?能否从黄老之学本身分析其原因?黄老之学的兴衰 随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黄老之学逐渐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首先是自身的缺陷和不足。由于实行“君无为而臣有为”的政策,使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郡守、王国)的矛盾日益尖锐;其次,国力的强盛使统治者不再安于“无为”。他们开始要求强化中央集权,意欲向外发展;同时,宣扬“有为”而治、积极进取的儒家学说应运而生,黄老之学由盛转衰。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儒家思想独尊地位的确立课堂设问 请思考:汉武帝为什么会摈弃黄老学说而接受董
6、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学地位确立的原因汉武帝汉武帝 汉武帝即位后,社会经济得到很大的恢复和发展。武帝依靠文、景两代积累的财富,大事兴作。因此,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需要强化中央集权。这时黄老思想清净无为、与民休息的主张显然已不能满足政治的需要,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相抵触。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和君臣等级观念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新儒学取得了统治的地位。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儒家思想独尊地位的确立2、董仲舒的新儒学董仲舒生平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广川(今河北景县)人,西汉哲学家和政治家。曾任博士、江都相及胶西王相。汉武帝朝举贤良文学之
7、士,进“天人三策”,建议“诸不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为武帝所采纳,形成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格局,为此后两千余年间封建统治者所沿袭。董仲舒的新儒学 新儒学的思想体系是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学说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它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在天人关系上,董仲舒首先强调“君权神授”,提出 “天”对地上统治者经常用符瑞、灾 异等表示愿望或谴责。又将天道和 人事牵强比附,以论证其“道之大 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观 念。但这套天人学说,也有约束警 策君主的目的。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儒家思想独尊地位的确立2、董仲舒的新儒学3、独尊儒术的影响独尊儒术的影响 董仲舒把君权,神权(天)、父权、夫权串在一起,提出“天人感应”说。天意授予皇帝,皇帝体现天意,神圣不可侵犯。这种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目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