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看云识天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看云识天气.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7、看云识天气第17课看云识天气学案 第17课看云识天气学案老师寄语:要学会做科学中的粗活。要探讨事实,对比事实,积聚事实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课文内容要点。2、领悟运用比方的妙处。3、培育学生视察自然的爱好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要点点拨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轻快()匀整()()崩()塌一霎()间2、说明下列词语预兆:充满:姿态万千:改变无常:二、整体感知快速阅读课文,思索3、云和天气究竟有怎样的关系? 4、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
2、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状况? 三、赏析语言5、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对云进行了细致形象的描摹,由这些方法有何好处?试从文中找出几例加以分析。 6、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远处的霓红灯亮了, 每当月光照在地上,像 四、拓展延长7、小组沟通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 五、学习小结8、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楚,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达标测试(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1)鱼鳞()(2)峰峦()(3)一霎间
3、()(4)冰雹()(5)充满()(6)圆弧()2、说明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经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2)那最轻快、站得最高的云层,叫卷云。 (3)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整。 3、“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改变无常。”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作者又是如何来展示云的“姿态万千,改变无常”的? (二)课内阅读我们还可以依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想天气的状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四周,有时会出现一种漂亮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经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
4、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下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正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经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经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还有一种云彩经常出现在早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就有“”的谚语。1、把“东虹轰隆西虹雨”的意思填在处:。依据语段的内容把相关的一句谚语填在处:。2、联系
5、全文从内容与结构上分析一下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3、你认为本语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加以分析。 4、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1)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2)还有一种云彩经常出现在早晨或傍晚。 5、本语段比较突出的是引用了谚语来进行说明,请说明缘由,并分析它的作用。 (三)拓展阅读。绿叶净化空气 (1)假日里,你到田野、公园或山林去走走,看到绿树成阴,芳草遍地,作物繁茂,一片生气勃勃的景象,忽然会感到空气清爽,心旷神怡,精神安逸。绿色世界是多么美啊!(2)你知道,这一切好处,都是绿色植物带来的。可是,绿色植物又是怎样静默工作的呢?(3)地球上的人类和一切动植物,都要
6、进行呼吸: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现代工业的发展,对氧气的须要量越来越大,二氧化碳的排出量也越来越多。但是,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却改变不大,这是怎么回事呢?(4)原来,地球表面的陆地上覆盖着大约37亿公顷的森林和13亿多公顷的草地。绿叶的细胞里有大量的叶绿体,它含有一种绿色的色素叶绿素。据科学家探讨,绿叶是一个奇异的“绿色工厂”,它的“车间”是叶绿体,“机器”是叶绿素,动力是太阳光。通过光合作用,把汲取的二氧化碳和水加工制造成淀粉,并且放出氧气。植物还通过呼吸作用汲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由于白天光合作用汲取的二氧化碳要比呼吸作用排出的二氧化碳多20倍,所以,总的收支,消
7、耗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了空气中的氧。(5)据测定,每公顷森林每天可以汲取大约1吨二氧化碳,生产出073吨氧气。1平方米草地每小时可以汲取152克二氧化碳,而一个人每小时呼出二氧化碳大约是38克。(6)一个成年人每天须要消耗750克的氧气,排出将近1000克的二氧化碳。因此,10平方米面积的树木或者50平方米面积的草地,可满意一个人一天所须要的氧气,并汲取他呼出的二氧化碳。假如没有这样的循环,没有绿色植物,人和动物就不能活在世界上了。(7)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工厂散发出的很多烟尘和毒气污染着环境,主要有二氧化硫、氟化物、硫化氢、氯气、氮氧化物以及放射性废物等等。植物是大气的自然“净化器”
8、。香椿树、夹竹桃、柳杉、丁香、银杏、洋槐等树木的叶子,有汲取二氧化硫的作用,1公顷的柳杉每年可汲取720公斤二氧化硫;女贞、刺槐、桧柏的叶片,有比较强的吸氟实力;合欢、紫藤、木槿有较好的抗氯和吸氯本事;樟树和悬铃木的叶片,有良好的吸臭实力。不少常见的花卉,比如石竹花、鸡冠花、水仙花和一串红等等,有汲取二氧化硫或反抗氯气的作用。(8)植物分泌的杀菌素有挥发油丁香酚、天竺葵油、肉桂油、柠檬油等等,都能杀菌。一亩松树,一天一夜就能分泌出两公斤杀菌素,它可以杀死白喉、肺结核和痢疾等病菌。柳杉、白皮松的分泌物,能在8分钟之内把细菌杀死。地榆根的分泌物,在1分钟之内就能把细菌歼灭。据法国环境爱护工作者测定
9、,每立方米空气内的含菌量,百货商店里是400万个,林阴道是58万个,公园内是1000个,林区草地只有55个。因此,法国提出绿地覆盖率应达50。(9)植物是自然的“吸尘器”。风沙充满的气流吹过森林,由于枝叶的滞留、吸附,含尘量可以大大削减。大片草地厚密的叶子,会自动接收、吸附、过滤空气中的尘埃。1公顷的山毛榉树,1年内吸附的粉尘多达68吨。(10)自然的空气中含有负氧离子。在每立方厘米的空气中,一般居室内约有25450人,公园有1701000个,城市街道有100450个,在海滨、瀑布、山林等旅游、疗养胜地多达一两万个负氧离子。假如你所在的场所缺少负氧离子,时间久了就会头痛、恶心和精神担心,还简单
10、患病。森林和田野负氧离子比较多,它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使呼吸变得匀称,血压下降,精力旺盛,还可以提高免疫力。负氧离子由此而得到了一个美称:“空气维生素”。(11)人们曾经这样说,绿地草坪是“大地之肺”,还把森林誉为“绿色的卫士”。可是,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和城市绿地覆盖率还不大,须要大力绽开植树造林和种植草坪的活动。(12)人人动手,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让荒山变成花果山,让城市成为“花城”。少年挚友们,你在祖国将来的绿化蓝图中将做些什么?(摘自奇妙的植物世界)1、第(1)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2、第(2)(3)(12)自然段的三个问句各有什么作用? 3、“植物又是大气的自然
11、灭菌器。”这句话可作为哪一段的中心句?放在何处合适?为什么? 4、第(10)段中标有的几个句子的排列依次已打乱,正确的依次应是_,这样排的理由是_。 5、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绿叶净化空气的? 6、人们把绿地草坪比作“大地之肺”,理由是什么? 7、请你设计一句“爱护绿地”的公益广告语。答案17、看云识天气学习过程1、yngynchnbngsh2、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烟尘,雾气,水)充溢;布满;指姿态多种多样;指事物常常改变,没有规律性。3、第一自然段最终一句。4、略5、找比方、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子。(侧重于比方的修辞方法),效果:形象生动;举例略6、略7、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有城堡
12、云,地上雷雨临。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达标检测(一)积累与运用。1、(1)ln(2)lun(3)sh(4)bo(5)m(6)h2、(1)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2)本文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灵巧美丽。(3)本文明显成群的高积云排列的很有规律,相互之间很和谐。3、是本段的总起句(中心句),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在第一段作者主要用了比方、排比的修辞来展示云的“姿态万千”,主要用了对比的修辞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出了云的“改变无常”。(写出详细的语句也可以)(二)课内阅读1、虹在东
13、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2、是过渡句,同时也是本段的中心句。3、结构上是总分:第一句总说可以从云的光彩来识别天气,下文就云上的光彩现象,即晕、华、虹、霞与天气的关系分别作了简要说明。4、(1)“可能”表示对后面的状况的推想,不是很确定,体现说明语言的精确性。(2)“经常”是指出现这种情形的机会许多,但特别状况除外,同样体现说明语言的精确。5、因为谚语是群众通过视察和实践总结阅历的结晶,它简短通俗,显明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谚语来说明学问显得精确、生动、简洁。(三)拓展阅读。1、描写;激发读者爱好,引出下文说明的对象。2、第(2)(3)段的问句起过渡作用;第
14、(12)段的问句提出问题,总结全文,引人深思。3、第段的开头。因为第段中内容支撑该句内容,说明植物在灭菌方面的作用。4、;这个依次排列能更加突出绿色植物对人类生存的重要作用5、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写:绿叶能汲取工业废气;绿叶能杀灭病菌;绿叶能接收、吸附、过滤空气中的尘埃。6、因为“肺”的作用要进行呼吸,而绿色植物每天能吸进大量的对人体有害的二氧化碳,呼出人体必需的氧气,所以把绿地草坪比作“大地之肺”。7、示例:“绿色是生命之源”等 17.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17.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层次美、语言美2、培育视察实力和对美的感受实力3、培育良好的视察习惯和科学精神。教学打算:
15、课件,收集谚语教学过程:一、简介说明文学问说明文学问小解(一)定义:以说明的表达方式为主,向人们介绍事物或事理的文章。(二)说明文的特点:争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学问喻人,学问性是它的主要特点。(三)说明文的分类1、以说明对象为标准可划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2、以表达方式为标准可划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四)说明的依次一般有三种:时间依次、空间依次、逻辑依次。可以综合运用。(五)说明的方法常见的有八种: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诗文)。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多媒体屏幕上出现千姿百态
16、的云。(学生的留意力被吸引)师: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改变无常。(学生小声争论各种云)屏幕上出现白云朵朵,阳光绚丽,一时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师:云就象是天气的“招牌”,今日让我们一起来解读这大自然的文字。三、初读感知默读:1、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阅历是什么?2、框出依次介绍了哪些云和光彩?画出对它们进行描写的语言材料,并明确它们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天气?请设计几个表格并依次填写。四、演读深究1、明确任务:请大家任选一种云或光彩,以第一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介绍要求: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老师示例:“Hai!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
17、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雪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快,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2、比照课文,学生各人自说自讲,在书上作记号。(老师巡察,气氛热情)3、小组合作沟通,后课堂沟通,同一组同学点评。(形成一个高潮)(乌云充满,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这就是我积雨云在作怪。我是由积云改变而来,当积云快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成了我。我有时恶作剧,还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大家相识我了吗?“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说的就是我霞。我很漂亮,常在早晨或傍晚出现,你知道吗?当太阳照到天空,云层变成了红色,
18、我就又穿上漂亮的红衣裳)师:通过自我介绍,我们相识了各种云彩,明白了它与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天气,这样我们对课文内容与层次是不是更熟识了?五、实践发觉听了那么多云的自我介绍,我们对这些云所预示的天气已经很清晰了。以往我们总习惯于听天气预报,今日我们也可以当一回小小的天气预报员,依据云图自己来预报天气。预报之前也须要小组合作打算一下。因为既然是预报,事先确定不知道会出现什么云,所以只要在特别熟识每种云预示的天气状况的基础上打算好大致的预报纲要就可以了。预报时要尽量仿照天气预报员的语气、语调、动作、表情。也是5分钟的打算时间,现在起先。现在是气象服务时间,想要了解将来的天气趋势吗?让我们来听听天气预
19、报。(海南岛的上空出现了一片积雨云,积雨云(介绍积云的特点),那里立刻就要下雷阵雨,请出门的挚友带好雨具。)这位预报员的学问特别丰富,给我们介绍了很多云的学问,可听起来不太像天气预报。有没有同学再来给我们示范一下?(上海上空偶而飘着几多积云,晴空万里,气温2327C。人体舒适指数:2级,气温相宜。穿衣指数:2级,短袖衬衣。旅游指数:3级,适合外出游玩。)这样的天气预报特别清晰,很人性化。还有没有同学想试一下现场预报窗外的天气?六、品读感悟:1、读第一段,用一个字来评价语言上的特点。(美)2、进一步品尝语言之美,有的是运用了某种修辞,有的是运用某种句式,有的是运用了美丽的词语,有的是运用了某种表
20、达方式,有的是运用了某些布局谋篇的形式。这篇文章有许多美点,小到一个词语、句子,大到几个段落,可谓俯拾皆是。下面请大家用“美在,因为”的句式,就文章的语言说一句评论式的话。怎么说呢?像这么说:如:本文的语言美在“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漂亮,有时又把天空覆盖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绚丽;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因为它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地显示了天气的天化无常。(对词、句、段落进行了品尝)本文的语言美在“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密密层层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因为它运
21、用了八个比方,精确生动、形象详细地描绘了天上的云姿态万千的动态特点。美点举例:“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雪白的绫纱”说明卷云的轻快和雪白;“似乎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用了比方使卷积云难以描摹的形态特征详细化;“像棉花团似的白云”比方积云的松软雪白;“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用“招牌”比方天上的云,形象地说明白云和天气的紧密关系。总之,都抓住了说明对象的特征。七、课外延长1、点示:课文讲的是“看云识天气”,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通过“看云”才能识别“天气”,我们可以看“动物”、“植物”、“某种现象”或“一些感觉”等都可以帮我们识别天气,有的方法
22、特殊灵,有的已形成了谚语,被广为流传。你能说出一两条来吗?(燕子低飞,要下雨。鸡迟迟不愿入笼,是下雨的预兆。蜻蜓低飞要下雨。蚂蚁搬家预示将要下大雨。蜘蛛张网补网兆天晴)师:我还知道一种古老的盐巴占卜术,将盐巴丢到火中,发出劈啪声的预示好天气,可以远行;而没有声音的就象征天气变坏、风雨将至,盐巴警告人们应当呆在家中,等风雨过去再出门远行。2、学生活动:学生自由讲解并描述。3、学生课外收寻并积累识天气的方法。 17、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17、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领悟运用比方的妙处。培育学生视察自然的爱好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教学重点把握课文
23、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方的妙处。课前打算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观看每日的天气预报,积累与天气预报相关的词句与词汇,将它们整理到家庭作业本上。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好玩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视察得特别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休戚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始终留心视察自然界,以图驾驭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改变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今日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
24、看云识天气检查预习生字状况整体感知:出示学习目标。听读课文,思索:a云和天气究竟有怎样的关系?b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状况?请你设计一种表格来完成,看谁设计的好。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上述题目。明确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经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对于设计得好的同学要提出表扬。思索品尝:1、分析其次自然段。1)朗读并背诵指出概括说明作用。2)往往”、“经常”两个副词起什么作用?2、具体探讨各种云同天气的关系。1)“改名换姓”、“躲藏”是什么修辞手法?2)从积云到积雨云,则是夏天出现的一种特别状况,它的改变速度和以上有什
25、么不同呢?3、探讨最终一段作用。1)视察云的形态、光彩对我们有什么意义?2)如何才能驾驭它的改变规律呢?研讨探究: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楚,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学生速读课文,先独立思索,然后小组沟通,最终师生共同明确:文章第1段概述云和天气的关系,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改变无常”一句总说,然后描绘了万千姿态的云。第2段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经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绽开的。第3段照应“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又将“薄云”又分为“卷云”、“卷积云”、“积
26、云”和“高积云”,并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及和天气的关系。第4、5段照应“低而厚密的云层,经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6自然段起先写“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最终一段总结全文。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学问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纳了哪些修辞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你能否仿照课文中的例子造几个句子?a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运用比方、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子。(侧重于比方的修辞方法)(学生朗读找到的运用修辞方法的语句,重点谈谈体会)。b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造句远处的霓红灯亮
27、了,每月光照在地上,像老师小结: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楚,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依次。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特别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视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擅长视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拓展延长:小组沟通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布置作业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视察日记。课后记:本课是一篇生动说明的典范文章。全文以生动好玩且富有逻辑的语言揭示了天空中的云彩与天气改变的关系。在授课的过程中,我重点落实了学生对于生动说明的理解与体会,同时,要求学生通过列表的形式充分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15页 共15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