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二).docx(7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二)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其次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一)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其次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一) 其次单元位置与方向(二) 第1课时确定位置(1) 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例1、第20页“做一做”及第23页练习五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依据实际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出相应的位置。 2使学生经验描述和画出物体详细方向与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育视察实力。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进一步增加用数学眼光视察日常生活现象、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依据实际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标出相应的位置。 教学难点:依
2、据描述确定不同物体的位置。 教学打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嬉戏导入 一起来玩转向的嬉戏。 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位置和方向的有关学问。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例1: (1)学生读题,说说从图上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2)怎样确定台风和A市之间的位置呢? 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试画; 学生沟通汇报。 生:第一步,确定观测点,建立方向标。以A市为观测点,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地图上绘制方向标。 老师板书: 特殊须要让学生明确确定点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的,是依据什么来确定这个点的。 生:其次步,测定台风与A市的方向。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用量角器去测量以正东方向为主方向,与南边方向的夹角3
3、0处,就是它们之间的方向。 老师板书: 提问: (确定一个物体的精确位置,只知道方向或距离是不行的,要同时知道这两个条件。) 生:第三步,测定A市与台风中心的距离。自行设计出图例,可用平面图上的1 cm代表实际距离100 km。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距离A市600 km的洋面上,那么图上距离应当画6001006(cm)。 老师板书: (3)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台风中心与A市的位置关系。 (4)你能依据平面图提出问题吗? 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达到A市? 6002030(h) 2归纳总结: 依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1)确定好方向并用量角器测量出被测点方位的角度; (2)确定好图上距离
4、,结合单位长度计算出实际距离; (3)依据方向和距离精确推断或描述被测物体的位置。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 (1)让学生独立进行测量、计算、填空。 (2)组织沟通。 2完成教材第23页练习五的第1题。 提示:以北京为观测点,建立方向标,用量角器量出度数。沈阳在北京的东偏北26处;乌鲁木齐在北京的西偏北14处;西安在北京的南偏西43处,昆明在北京的南偏西35处,海口在北京的南偏西10处。 3完成教材第23页练习五的第2题。 4下面的话还可以怎样描述? 小红家在小明家东偏北40的方向上,距离是300米。 四、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确定位置(1) 确
5、定物体位置的两个条件:方向和距离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了用方向和距离比较精确地表示物体的位置,涉及了方位、角度、实际距离三个详细内容。学生在确定角度时简单出错,所以在教学时肯定要教给他们操作的方法。 1教给学生人为规定方向的序号。 如:东偏北45。前一个方位词“东”为第1方向,后一个方位词“北”为第2方向。 西偏南50。前一个方位词“西”为第1方向,后一个方位词“南”为第2方向。 2教给学生运用量角器的方法。 (1)将量角器的90朝第2方向,从第1方向起先数要画的角度; (2)角度找到后,点上一点,作为记号; (3)记号与坐标中心点连线。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示: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6、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其次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其次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九) 位置与方向(二) 描述并绘制简洁的路途图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描述并绘制简洁路途图。(教材第22页例3) 二、教学目标 1会描述和绘制简洁的路途图。 2依据参照物的改变确定物体的位置,体会位置的相对性。 3在学习过程中培育学生的视察分析和沟通合作的实力。 三、重点难点 重难点:能用语言描述简洁的路途图,并能依据描述画出详细的路途示意图。 一、复习引入 1师:同桌间说一说,你从家到学校的路途是怎样的? 2师:假如要描述地图上两个城市的位置关系,须要知道哪些信息
7、? 引导学生先确定以哪个城市为参照点,再来确定位置关系。 3引出新课。 师:现在我们已经会通过图描述、确定物体的位置了,今日我们接着依据多个物体的位置来描述和绘制简洁的路途图。(板书:描述并绘制简洁的路途图)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22页例3。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例3) (1)明确台风的移动路途。 师:视察示意图,台风从生成地到B市经过了哪些地方?(点名学生回答) 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台风移动路途:台风生成地正西方向A市B市 (2)明确每一次台风移动的方向和路程。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台风的移动路途吗? 组织学生分组探讨,老师巡察指导,引导学生完整地描述台风的路途图。 点名小
8、组汇报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老师依据学生的发言,小结描述路途的方法:(课件出示方法) 描述路途时要讲清晰“从哪里动身”“沿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到达哪里”。 描述路途图时,要先根据行走路途确定每一个观测点,然后以每一个观测点为参照物,再描述到下一个目标行走的方向和距离。 2.课件出示补充例题。 11路公交车从起点站动身,向西偏北45方向行驶5 km到达A站,再向西行驶4 km到达B站,然后向西偏南30方向行驶2 km到达C站。最终向北偏西30方向行驶3 km到达终点站。依据以上描述画出公交车的行驶路途图。 (1)画出11路公交车从起点站到终点站的路途示意图。 老师指导学生利用直尺和量
9、角器画出公交车从起始站到达A站的路途,其余由学生独立完成。(绘制从起始站到达A站的路途,巡察学生绘图状况并指导) 两人一组,相互修改和沟通。 选取部分作品进行展示,学生评议。 (2)依据路途示意图,说说11路公交车从终点站返回起始站的路途。 学生沟通汇报,老师点评总结。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22页“做一做”。 组织学生同桌间说一说。 2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五”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沟通、订正) (1)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学问?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板书设计 描述并绘制简洁的路途图 教学反思 1.本次教学中的发觉。 (1)老师对于教学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做好学问点的
10、铺设,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新知也不会觉得太难。 (2)一些临时的引导语言不够精炼,特殊是在引导学生改变观测点进行相对位置的描述时特殊明显。 (3)在相应的练习中,发觉学生对本课的学问驾驭得还是较好的。 2.我的补充: _ _ _ _ _ _ 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打算 【例题】小东家在学校北偏西45方向500 m处,小丽家在学校东偏北50方向300 m处。假如从小东家到小丽家,该向哪个方向走?大约走多远才能到达? 分析:要求小丽家在小东家的什么方向,距离多远,就要先确定小丽家和小东家的详细位置,然后以小东家为参照点,量出小丽家的方向和距离。 解答:依据题意画图如下: 连接小
11、丽家和小东家两个点,以小东家为参照点,建立方向标。用量角器量得小丽家在小东家东偏南约15方向上,用直尺量得这条线段约有6个单位长度那么长,即小丽家到小东家的距离约为600 m。 故假如从小东家到小丽家,该向东偏南15方向走,大约走600 m。 解法归纳: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位置时要做到以下三点:(1)确定好参照点及单位长度;(2)找准方向;(3)线段上每一段的长度要与单位长度一样。 相关学问阅读 远古时候的方向 太阳是最便利的路标。 海边部落的人们发觉:太阳每天早上从波涛中升起,晚上落到山岗的后面去。他们就记住:初升的红日指示着大海的方向;正在下落的夕阳指示着山岗的方向。 晚上,用星辰来确定方向
12、很牢靠。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那时候的情景:夜幕驾临,人们在洞口或者土室、窝棚前点起一堆堆篝火,大家围坐在篝火旁边。他们抬头注视那奇妙的天空繁星点点,高深莫测。 经过了不知多少个夜晚的视察,他们发觉:一些星群组成的简洁形态每天晚上都能分辨出来,而且总是在天空的肯定位置上,沿着肯定的方向缓慢地移动着。 在北边的天空上,有一组最引人注目的星群,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北斗七星。北斗七星属于大熊星座,把这个星座比较亮的星合起来看,有点像一只大熊。斗头上的四颗像是大熊身体的后部,斗柄的三颗像是大熊的尾巴。 离北斗七星不太远的地方,还有一颗相当亮的星,那就是出名的北极星。它年年月月总是出现在肯定的地方,几百年也很
13、少改变,似乎钉在那里不动似的。天长日久,我们的祖先就懂得了北极星是一个特别志向的路标!他们在长途跋涉中须要确定方向的时候,就等到夜幕驾临,在繁星闪耀的天空中先找到北斗星,把斗顶两颗连成一条直线,再朝着斗口的方向把这条直线延长五倍的位置,在那个位置上就看到一颗比较亮的星,这就是北极星。找到了北极星,其他的方向就很简单确定了。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示: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其次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八)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其次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八) 位置与方向(二) 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导航 一、教材内容 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
14、置。(教材第2021页例2) 二、教学目标 1会依据一个点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这个点的详细位置。 2通过想象出物体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培育空间观念。 3通过生活实例学习位置与方向的学问,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重点难点 重点:能依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明确在平面图上表示物体位置的详细过程和方法。 四、教学打算 老师打算:直尺、量角器、课件。 学生打算:量角器、直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须要哪几个条件?那么,如何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呢?今日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学
15、问。(板书课题: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2021页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2021页例2) 师:在例1的图中,B市、C市的详细位置应当标在哪里呢?请你在例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详细位置。 (1)尝试画图。 学生独立思索怎样标出B市、C市的详细位置。 小组沟通作图的方法。 尝试画图。(老师巡察,参加部分小组探讨,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2)组织全班沟通。 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 组织沟通和评议,通过沟通明确在图上标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 老师小结作图过程。(边说边画) B市:先确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方向(量角器中心点与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线与正
16、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距离,用1 cm表示100 km,B市距离A市200 km,在图上也就是2 cm。 C市:先确定方向,干脆在图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距离,用1 cm表示100 km,C市距离A市300 km,在图上也就是3 cm。 (3)算一算。 师: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千米/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点名学生回答) 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00405(时) (4)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 组织学生沟通:你们认为确定物体在图上的位置时,应留意什么?怎样确定? 学生汇报,老师总结画图步骤: 确定平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 确定观测点。 依据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
17、体所在的方向。 依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课件出示总结)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老师画出平面图,点名学生板演) 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五”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1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须要留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板书设计 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例2: 200405(时) 答:台风5小时后到达B市。 教学反思 1从学生的课堂练习来看,学生画示意图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方向角没有找准;距离没有按单位长度换算(少数);中心点的位置没有找准;物体的详细位置没有明显地表示出来,或者没有标出名字,让人看
18、不清晰;也有学生方向找错了。依据这些状况,我认为老师在教学时更应当注意画示意图的细微环节,注意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育。 2我的补充: _ _ _ _ _ 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打算 【例题】一艘轮船在大海中以每小时16千米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航行,10时发觉北偏东30方向24 km处有一座灯塔,11时30分这座灯塔在轮船的什么位置? 分析:依据题意可知,从10时到11时30分,轮船行驶了161.524(km)。画出图形可知,轮船原来的位置、轮船现在的位置、灯塔所构成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依据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161.524(km) 依据题意作图如下: 答:11时30分这座灯塔
19、在轮船的西偏北60方向24 km处。 解法归纳:解本题的关键是运用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求出轮船行驶的路程,从而作出图形,进而依据等边三角形的特点找出图中边角间的关系。 相关学问阅读 南辕北辙 从前有一个人,从魏国到楚国去。他带了许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就让驾车人赶着马车始终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儿去,他大声回答说:“去楚国!”路人告知他说:“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你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对。”那人满 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路人替他焦急,拉住他的马,阻挡他说:“方向错了,你的马再快
20、,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人依旧毫不醒悟地说:“不打紧,我带的路费多着呢!”路人极力劝阻他说:“虽说你路费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你路费多也只能白花呀!”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事高着呢!”路人无奈,只好松开了拉住车把子的手,眼睁睁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个魏国人,不听别人的指引劝说,仗着自己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那么,他条件越好,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因为他的大方向错了。 寓言告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假如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六年级
21、数学上册教案 提示: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其次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五)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其次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五) 其次单元位置与方向(二) 第2课时在图上确定某个点的位置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20页例2及相关练习。 内容简析 例2是依据方向和距离描述,在图上确定某个点的位置,顺承例1教学,为例3学习路途图打下基础。教材借助同学之间的对话,明确要在图上标出点应先确定方向,再表示距离,须要留意什么等。同时,教材还对参照点、量角、用图上1 cm表示多少实际距离等操作方面的关键点做了渗透。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情景使学生会依
22、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2.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中学会如何依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位置,并能绘制出简洁的平面示意图。 3.让学生经验学问的形成过程,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坐标思想,培育动手操作实力,发展空间观念。 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教学重点 理解方向和距离的详细含义,能依据方向和距离绘制简洁的平面示意图。 教学难点 描述随意角度的详细方向,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解决依据方向和距离绘制某个点的位置。教学中以详细情景切入,引导学生按部就班地驾驭确定位置的方法,先确定参照点,然后
23、依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某个点的位置。教学时可实行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沟通再确定,同时留意选取合适的长度标准。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视察、探讨、沟通、操作等方法来学习,在合作与自主探究中体验坐标思想,提升实力,发展空间观念。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预设A 课件展示法:播放课件,呈现为电视台播报台风警报的场景,播音员播报:台风到达A市后,变更方向,向B市移动。受台风影响,C市也将有大到暴雨。老师提问:听到这则消息,你有什么感想?课件播放暂停,出示“B市位于A市北偏西30方向、距离A市200 km。C市在A市正北方,距离A市300 km。请你在例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
24、位置。”激励学生由此绽开探讨。(详见配套课件部分) 【品析:这种导入方式,以播报台风警报作为情景切入,使学生充分感受生活和数学的紧密联系,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从而生成新的问题-如何确定详细位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预设B 情景模拟法:课件播放某海军海上演习视频,播放结束,老师提出问题:咱们现在来模拟一下海军演练的状况,在演习中须要仿照船员报告自己的精确位置,同时还要刚好供应对方的精确位置,才能刚好给出精确的应对策略。首先我们把全班同学分成几组,每组根据座位依次编号,当老师提问到某编号的队员时,对应编号的学生就要刚好回答问题。老师再次播放演习视频,但是关闭声音,然后老师依据画面进展,随时提问,同
25、时请下面的同学快速找出位置并回答。由于学生对于描述位置的要素还未驾驭,所以很可能不能精确表达,这时候,老师就要刚好追问,引起学生进一步的思索,例如:当老师问1号舰在哪里时学生假如只回答在东北方,老师就可以有意指到一个错误的位置,学生思索后发觉,东北方向是一个很大的区域,不能精确确定1号舰的位置。老师接着追问:要精确确定1号舰的位置,除了方向外,你觉得还须要说清晰什么?学生发觉还须要说清晰距离、角度。老师此时揭示课题,引出本课学习内容。 【品析:老师通过海军演习画面中,依据报告描绘舰艇的精确位置这一问题动身,引发学生思索,在思索沟通中渐渐凸显精确确定舰艇位置的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为教学
26、的绽开做铺垫。】 预设C 嬉戏引入法: 师:老师设计了寻宝嬉戏:在xx同学的西南方向,老师藏了一件珍宝,猜猜看,它在哪儿? 生1:在xx同学的身边。 师:肯定在他的身边吗? 生2:不肯定,也可能在xx同学的身边。 生3:还可能在xx同学的身边。 生4:还可能在xx同学的身边。 师:通过这次寻宝嬉戏,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5:珍宝在xx同学的西南方向,有许多种可能。 师:也就是说要想精确说出珍宝的详细位置,我们只确定西南方向还不是很准确,是吗?你觉得怎样才能精确表示出珍宝的准确位置呢?至此,老师揭示课题,引出学习内容。 【品析:老师通过学生参加寻宝嬉戏,从而引发学生的内在思索:西南方向的位置比较广
27、泛,我们只能揣测出珍宝的也许位置,对于准确表示珍宝的位置,还须要肯定的因素支撑。老师的嬉戏设计,无形中将嬉戏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从而引发学生的思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引领学生分析教材第20页例2中的主题图片,提取已知信息。 学生在读题后,提取方向和距离信息。 B市:A市北偏西30200 km C市:A市正北方 300 km 老师提出问题:怎样标出B市和C市呢? 自主学习,分组探讨,探究画图。 1.师:怎样标出B市和C市呢?说说你的想法。 (1)学生独立思索怎样标出B市、C市的详细位置。 (2)小组沟通作图的方法。 探讨方法:在图上标出物体位置时,应先找准什么(观测点
28、),再确定什么(方向),最终确定什么(距离)。 追问:怎样表示距离呢?(明确用1 cm表示100 km) (3)尝试画图。 2.老师巡察沟通,参加部分小组探讨,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观赏沟通:选择有代表性的画法,让学生上台展示。 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 组织沟通和评议,通过沟通驾驭在图上标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重点沟通以下问题: 1.南偏东30怎么画?引导学生明确靠近哪个方向就以哪个方向为基准,即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靠近的方向对齐。(课件演示方法) 2.怎样在图上表示出600 km?引导学生用1 cm长的线段表示100 km,初步了解线段比例尺,知道可用标有数量的线段表示地面上的实际距离。 小
29、结:说说如何确定某点在图上的位置,应留意什么? 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 1.建立方向标。 2.确定观测点。 3.依据所给的度数标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 4.依据比例尺标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品析:考虑到学生已有了关于方向的学问基础,并具备肯定的作图阅历,因此放手让学生自己尝摸索索完成,在沟通反馈时通过与同伴合作、沟通的方式明确作图的思路和方法,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和合作沟通实力。】 问题解决,内化理解。 假如你是生活在B市的市民,你最担忧什么状况发生?依据信息预料台风到达状况。课件出示信息: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的速度变为40千米/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 20040=5(时) 【
30、品析:结合现实情景,让学生再次感受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作用,并适时了解有关台风的学问。】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例1的基础上学习例2,引导学生探讨例1和例2的不同,老师提出质疑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学问点进行系统整理。 质疑一:怎样在方位图上标出位于参照点北偏西30某地的位置? 学生探讨后明确:确定某地的位置须要重点关注:以谁为参照点?北偏西30是以哪条边为起始边?向哪个方向旋转?旋转多少度以及距离是多少等等。 质疑二:怎样理解东偏南30? 学生探讨后明确:东偏南30,指的是以正东方向为起始边向南旋转30。 【品析:通过反馈质疑,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并驾驭如何标注物体位置的方法,进
31、一步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穿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今日我们学习了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其实大到野外勘察,小到行车走路,方向与距离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希望同学们以后在生活实际中能真正地去应用这些学问,这才是我们学习的真正目的。 2.课外延长。 在纸上根据确定的长度标准和方位,绘制自家四周的平面图,并说出各个主要建筑、主要活动场所的位置。 【品析:通过绘制自家四周的平面示意图,让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本课时是在学生已经驾驭了从方位角度相识事物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在教学时要为学生供应探究的
32、空间,让学生通过视察、分析、独立思索、合作沟通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相识事物,了解数学与生活的亲密关系,从中相识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加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分组探讨,老师参加学生的学习活动,借助课件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依据方位和度数说出详细的方向,理解本课难点,会清楚表述、确定物体的位置。 我的反思: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示: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其次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三)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其次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三) 第3课时相识路途图 教学内容:教材第22页例3、第22页“做一做”及第2627页练习五的第811
33、题。 教学目标: 1.能用语言描述简洁的路途图,并能依据描述画出详细的路途示意图。 2在学习过程中培育学生的视察分析和沟通合作的实力。 3体会到数学学问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4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和自信念。 教学重点:能用语言描述简洁的路途图,并能依据描述画出详细的路途示意图。 教学难点:能依据观测点的改变敏捷描述路途。 教学打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一说王明去刘辉家的路途。 2揭题:相识路途图。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例3: (1)明确台风移动路途: 台风生成地正西方向A市B市 (2)明确每一次台风移动的方向和路程。出示问题: 教学时要
34、充分利用已学学问进行迁移类推。可以利用课件,动态展示路途的改变,使学生在参照点动态改变的状况下,学会先分段描述,再整体描述。 台风第一次根据怎样的方向移动的?台风移动的距离是多少呢? 台风其次次根据怎样的方向移动的?台风移动的距离是多少呢? 台风第三次根据怎样的方向移动的?台风移动的距离是多少呢? (3)出示填空题: 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了_km,然后变更方向,向西偏北_方向移动了_km,到达了A市。 接着,台风又变更方向,向_30方向移动了_km,到达了B市 (4)学生汇报: 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了540 km,然后变更方向,向西偏北30方向移动了600 km,到达了
35、A市。 接着,台风又变更方向,向北偏西30方向移动了200 km,到达了B市 (5)小结: 你是怎样描述台风三次移动路途的呢? 生:台风第一次移动应先以台风生成地为观测点,建立方向标,先是沿着正西方向移动,移动的实际距离是540 km。 生:其次次台风移动有新的观测点,要建立方向标,夹角方向是西偏北30,移动了600 km,到达了A市。 生:第三次台风移动要以A市为观测点,建立方向标,台风向北偏西30方向移动了200 km,达到了B市。 (6)老师小结: 描述路途图时,要先根据行走路途确定每一个观测点,然后以每一个观测点为参照物,再描述到下一个目标行走的方向和距离。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教材第
36、22页“做一做”。 (请根据题目意思完成路途示意图。) 2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五的第9题。 3依据红红的描述,把她行走的路途画完整。(课件呈现)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呢? 【板书设计】 相识路途图 相识路途图 描述路途方向角度距离 绘制路途图起点方向长度 【教学反思】 教过相识路途图这节课后,总感觉有许多令人不满足的地方。比如,原来让学生预习时,画出自己从家到学校的路途图,学生也都有去完成,但由于怕教学时间不够,只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在班级展示,却没有让学生沟通上学和放学的路途如何走,这是本节课上的最大缺憾。 其实要上好一节课,除了要仔细按课标要求,转变教学观念外,还要依据课上学
37、生的学习状况、参加热忱等,敏捷运用教材、驾驭教材,真正让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真正让学生学会、学懂。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示: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其次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十)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其次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十) 位置与方向(二) 练习课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物体位置的确定以及路途图的描述和绘制。(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6、7、9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北偏东、西偏南等方向的含义,娴熟驾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娴熟驾驭简洁路途图的绘制和描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视察
38、生活中的现象。 三、重点难点 重难点:娴熟运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会绘制路途图并描述行走路途。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方向吗?用方向可以确定物体的详细位置吗?(点名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回顾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 2师:怎样描述和绘制简洁的路途图?同桌间说一说。 引导学生回顾描述和绘制路途图的方法。 二、指导练习 1.教学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6题。 (1)师:数对的第一个数和其次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点名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回顾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师:在方格内45方向怎么表示?同桌间沟通一下。 引导学生明白正方形的对角线就把正方形的角分为两个45的角。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教学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7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