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发诱因分析及对策]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发诱因分析及对策]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症.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发诱因分析及对策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症 R743. 35 A16723783(2011)05002602 目的 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发出血的诱因和护理对策。方法 对因再出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缘由分析总结,制定有效的疾病宣教和出院指导。结果 由附表显示,精神因素占发病率的54.5%,过度疲惫占22.7%,便秘占13.6%,护理人员通过耐性的说明和宣教,正确指导患者的遵医行为和健康的生活习惯,达到预防再出血。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不仅要协作治疗,更重要的是对本病的相识和自我防护措施,才能更好的预防再出血的发生。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浅血管裂开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常见于脑动脉瘤和脑动
2、脉畸形,病人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后由于对疾病的相识不够或缺乏自我防护措施而引起再出血,再出血示病情恶化的 重要因素,一般在发病后23周内发生率较高,对预后影响较大,死亡率高1,再发诱因的 预防不容忽视,现将再发病因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共22例,男12例,女10例,最小年龄为30岁,最大年龄61岁,住院期间再发7例,出院后再发5例,死亡3例,其诱发因素与再出血的状况见附表: 2 诱发分析 2.1 精神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的身心改变有着重要的影响,临床上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部良的心理因素有关,疾病的复发与患者的心情改变也有着亲密的关系,本组调查心情改变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再次出血者占54
3、.5%,故此,精神因素对疾病影响不易轻视。 2.2 排便:病人长期卧床,活动量明显削减,胃肠蠕动减慢,代谢产物在肠道停留时间增长,水分渐渐被汲取,导致大便秘结,影响排便,本组有3例由于用力排便而造成再出血。 2.3 过度疲惫: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各种症状缓解,肢体活动自如,精神好,自认为病好了,身体康复了,没有在医生的允许下,提前起床活动或在完全复原后过度疲惫,易导致再出血。 2.4 上呼吸道感染: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能防病并能防止其发展,某些患者因气候改变防护不同,受凉引起呼吸道感染而导致咳嗽,本组调查显示,咳嗽引起再出血者占0.45%. 3 对策 通过2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再出
4、血,再次住院者的发病诱因分析可看出,大部分再发病都有肯定的诱因,不明缘由者仅占0.45%,因此,护理人员要依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患者仔细具体地介绍其留意事项及做好出院指导,是预防再出血,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3.1 心理上的指导:帮助患者相识,接受自己的角色,学会对心情的自我限制刚好对各种环境的适应实力,帮助患者分析疾病再发的缘由及留意事项,制定预防措施,保持患者心情稳定会促进疾病的复原,要擅长调整心情,合理支配生活,避开一切精神刺激,尽可能使患者保持宁静。 3.2 饮食与排便的指导:应少量多餐,进易消化,富有养分的,高维生素含有肯定量粗纤维的饮食,避开进刺激性食物,卧床者常常翻
5、身,可增进肠蠕动,缩短代谢产物在肠道停留时间,可促进排便,如有便秘,应赐予腹泻剂或口服石蜡油,嘱患者排便时不宜用力过猛。 3.3 肯定卧床休息的指导:对不同疾病的患者,卧床休息的时间长短不同,动与静的要求不同,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肯定卧床休息4周,假如患者恐惊疾病而长期卧床反而会导致心情部稳定,消化不良,便秘等不良后果,这些都是疾病再发的诱因,应激励患者保持宁静,不要操之过急,即使完全复原也应避开过度劳累各猛烈活动。 3.4 健康指导: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气候改变时,要留意保暖保温,刚好增减衣服,被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各项预防工作,如感冒出现猛烈咳嗽,应赐予止咳剂限制咳嗽,防止剧
6、咳引起再出血。 3.5 患者家属的指导:调动患者亲属等各方面主动因素,告知家属不要在患者面前谈论病情或表现出哀痛、哀痛的心情,协作医务人员保持患者平和心态,使其心情稳定。避开过忧过喜,对生活中的一些突发事务尽可能低调处理2。本组有3例患者住院6周好转,赐予办理出院时,因心情过于兴奋,突发再出血致病情加重,抢救无效死亡。因此,向他们介绍患者预后的留意事项,让他们参加到护理工作中,驾驭肯定的医学学问,提高患者及家属自我防护意识,保持健康。 4小结 诱发因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影响甚大,是增加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致死、致残率主要因素之一。医务人员、患者、家属应高度重视。在护理患者的全过程中,应将护理程序贯穿护理工作的始终,使患者得到系统化整体护理,主动协作治疗,去除诱因,削减致死、致残率;也是提高其治愈率,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史玉泉.好用神经病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49. 2 李雯华.医学心理学M.郑州:中国商业出版社,1993:173-174. 作者单位: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第一医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