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笔记ecyw.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笔记ecyw.docx(3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统计的意义1(识记)统计的涵义统计具有三种涵义:一是指统计活动.二是统计资料.三是指统计科学即统计学2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三者的关系(领会)三者之间的关系: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提供的,是统计活动的成果;统计学是从统计活动中提炼出来的关于正确进行统计活动,更好地发挥统计作用的科学原理和方法,从而对统计活动起着指导作用.由此可见,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之中,统计活动是基础,是源.没有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就无从提出;没有统计活动,缺少这个实践基础,统计科学也就不可能形成和发展.3统计的特点:(识记)统计是从数量方面入手认识现象的工具,因而数量性是它的基本特点总体性是统计的
2、另一重要特点4统计的作用:(识记)第一,从宏观上看,统计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工具第二,从微观上看,统计是企业管理与决策的依据第三,日常生活中,统计可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第四,统计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第二节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领会)1统计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领会)其发展过程是沿着两条主线展开的:一是以政治算术学派为开端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社会经济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社会经济统计;二是以概率论的研究为开端并以概率论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方法和应用研究为主的数理统计(1)政治算术-社会经济统计(主要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和约翰.格朗特) 威廉.配第在其代表作一书中,运用大量数量资料对英国,法
3、国,荷兰三国的经济实力进行比较. 1790年美国进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 威廉.配第为以后经济统计发展开拓了道路. 约翰.格朗特为人口统计的发展开拓了道路.(2)概率论-数理统计第三节社会经济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领会)1社会经济统计学与哲学的关系.哲学对统计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2社会经济统计学与经济学等实质性科学的关系实质性科学,是指这类科学的内容及任务在于提示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以指导人们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去改造世界,如经济学、人口学、财政学、市场营销学等,都属实质性科学.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种方法科学,它只是提供人们如何从数量方面入手去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因此,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形成和
4、运用不能脱离实质性科学的理论指导,否则会走入为统计而统计、搞数字游戏的歧途.3社会经济统计学与数学、数理统计的关系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从数量方面入手认识社会的武器,离开数量就不成其为统计.统计在搜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时,需要运用数学原理和数理统计方法,这是不言而喻的.第四节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1国民经济概念(识记)是由各行各业构成的,是各部门的总和2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领会)国民经济统计学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的一个分支.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是全部国民经济活动,它包括了生产统计、流通统计、分配统计、使用统计、劳动力资源统计、国民财富统计和国民经济综合分析统计等.3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特点(领
5、会)可见,和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其他分支相比,范围的广泛性是国民经济统计学研究的一大特点.另外,国民经济统计学探讨问题,着重从宏观角度出发,这是它的一个特点.第五节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1统计总体:是指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识记)2统计总体的概念,可以看出它有以下几个特点:统计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确定的统计总体是客观存在的统计总体中的所有个别事物具有某种同一性质3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叫总体单位.(识记)4标志: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名称(识记)(1)标志按其表现形式不同,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之分5变量是可变的数量
6、标志(识记) 变量的数值叫变量值.(1)数量值按其数值是否连续,有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之分,其中离散变量是指变量的值只能是整数而不会出现小数。连续变量是指其数值在整数之间可以有无限的数值。6统计指标:表明总体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现 (识记)7统计指标的分类(识记)(1)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两类时点指标反映总体特征在某一时点上的数量表现,常用的是期末数字 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特征在某一时期的数量表现(2)指标按其反映总体特征的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类数量指标反映总体某一特征的绝对数量.这类指标主要说明总体的规模、工作总量和水平,一般用绝对数表示,如人口总数、
7、工业企业总数等.质量指标反映总体的强度、密度、效果、工作质量等,如人口密度、劳动生产率、资金利润率等.这类指标一般用相对数和平均数来表示.(3)指标按其数据的依据不同,可分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两类客观指标是指其取值依据,是对统计对象的实际度量或计数,它具有具体性和客观性如产品产量职工人数主观指标是指不可能或难以用直接度量或计数取值而只能凭人们的感受、评价确定其量的指标,如民意测验、对事物综合评价等指标就属主观指标(4)指标按其计量单位的特点,主要有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实物指标是以实物单位计量的指标.如米、公斤、台、千瓦时等价值指标是以货币单位计量.8统计指标体系:是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能够全面反
8、映统计对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互相联系的一套指标(识记)9统计指标体系的分类(识记)(1)按指标体系反映内容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宏观指标体系和微观指标体系两类(2)按指标体系内容不同,可分为国民经济指标体系、社会指标体系及科学技术指标体系三类(3)按指标体系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指标体系和专题指标体系两类10流量:是指某一时期内发生的量,是按一定时期核算出来的数量.例如:反映社会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分配情况的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收入总额、投资总额、流动资金增加额等都是流量(识记)11存量是指某一时点的量,是按一定时点核算出来的.(识记)12流量与存量的关系(领会)(1)有些经济现象流量与存量是相对
9、应而并存的,有流量必然有存量(2)有些经济现象只有流量,而没有相对应的存量(3)在流量与存量并存的经济现象中,流量与存量相互影响的.一方面,流量来自存量,存量越多,流量也越多;另一方面,流量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存量的大小(4)两个存量或两个流量的对比,或者一个流量与一个存量的对比,计算得到的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则既不是流量,也不是存量第二章统计数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第一节统计数据资料的来源1统计数据资料的来源渠道(领会) 一种是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另一种是第二手或间接的统计数据2统计数据资料的间接来源(领会)统计数据资料的间接来源主要来自于国内外公开出版的或公开报道的各种出版物;社会经济统计数据
10、主要是由国家和地方的统计部门以及各种报刊媒介加以报道.第二节统计数据资料的搜集-统计调查1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统计数据资料的过程.(识记) 2统计调查的意义(领会) 统计调查是取得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的主要来源,统计数据的整理,计算汇总与分析研究都必须在调查搜集来的数据基础上进行。3统计调查的种类及各统计调查的特点(识记与领会)(1)普查.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总量.适用范围:适于搜集某些不能或不适宜于定期的全面统计报表搜集的统计资料,以摸清重大的国情、国力.特点:它是一种全面调查,具有资
11、料包括的范围全面、详尽、系统的优点;它是一次性的专门调查,因为普查的工作量大,耗资也多,时间周期较长,一般不宜经常举行(2)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以抽样样本的指标去推算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适用范围:是一种非全面的、一次性的或经常性的专门调查,这种调查方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用非常广泛.特点:同其他调查比较,既能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又可以提高资料的时效性,而且能取得比较正确的全面统计资料,具有许多优点(3)统计报表.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调查要求与文件(指标、表格形式、计算方法等)自下而上地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12、.适用范围:在官方统计的经常调查中依然发挥站一定的作用.特点:对于大型、国有企业来说,利用统计报表搜集数据,具有时间快、成本低的优点;但对于大量的小型、非国有经济单位,则难以全面采用统计报表调查统计报表的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表式和填表说明(4)重点调查.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一种非全面调查.适用范围:当调查的任务只要求掌握事物的基本状况与基本的发展趋势,而不要求掌握全面的准确资料,而且在总体中确实存着重点单位时,进行重点调查是比较适宜的.特点:同全面调查比较,重点调查可以节省人力、财力,而且及时,所以当调查任务只要求掌握事物的基本情况时,采用重点调查为好(5)典型调查
13、.典型调查是一种非全面的专门调查,它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主要作用是:第一,补充全面调查的不足第二,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同其他调查方法比较,特点:具有灵活机动、通过少数典型即可深入、详实的统计资料的优点.4数据资料的搜集方法 (考试大纲没有该内容,作了解)(1)询问法 (访问调查;邮寄调查;电话调查;座谈会)(2)报告法(3)观察与实验(直接观察法;空间遥感统计调查法;实验法)第三节统计调查方案设计1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识记)(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大体上应包括以下主
14、要内容:)(1)确定调查的任务与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与调查表调查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一表,另一种是一览表调查表一般由表头、表身、表脚三部分构成(4)确定调查时间2制定调查组织实施计划的内容(识记)(1)调查工作完成的期限及工作的进度(2)确定调查的方式与汇总的方法(3)组织领导(4)调查前的其他准备工作3:制定统计调查方案和调查组织实施计划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领会)第四节统计数据资料整理1 统计数据资料整理的必要性(领会)(1) 统计调查取得的原始数据是分散,杂乱的,不系统的,只能表明各个被调查单位的具体情况,反映事物表面现象或某个侧面,不能说明事物的
15、全貌,总体情况。(2) 只有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整理,才能认识事物的总体及其内部联系。(3) 统计数据资料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也是统计分析的前提。2统计数据资料整理的内容(识记) (1)对原始数据资料进行审核检查与整理对原始数据资料进行审核检查,应主要从完整性和准确性两个方面去进行.其中准确性审核可包括几个方面逻辑性;比较审查法;设置疑问框审查对各项原始资料进行综合汇总 将汇总的结果编制成统计表与分析表,以备分析之用对统计资料的系统积累(2)对次级资料的检查与整理首先要对现有资料进行甄别 对现有资料作出评价 选用适当的再加工方法第五节统计分组1为什么要进行统计分组(即统计分组的目的是什么?)
16、(领会)(1)将零星分散的统计数据,经过统计分组整理后,可发现其特点与规律,同时也可以分析总体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情况(2)可以提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2统计分组标志的选择的原则(领会)(1)应根据研究的目的与任务选择分组标志(2)要选择能够反映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的标志(3)要根据现象的历史条件及经济条件来选择分组标志3统计分组方法(领会)(1)依据分组标志反映的事物特征不同,可按品质标志分组和按数量标志分组品质标志:以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标志作为分组标志.数量标志:以反映事物数量差异的标志划分各组.(2)按标志的多少分组.根据选择分组的标志的多少及复杂程度的不同,对研究总体可进行简单分组和复合
17、分组4次数分布数列:将总体按某一标准进行分组,并按一定顺序排列与列出每个组的总体单位数,这种数列称为次数分布数列,又称分配数列.(识记)5分布在各个组的总体单位数叫次数,又称频数.因此,分布数列有两个组成要素:一个是分组,另一个是次数.6分布数列根据标志的特征不同,可以分为品质数列(属性数列)与变量数列7品质数列与变量数量的编制方法(领会)(1)品质数列与编制方法:品质数列是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用来观察总体单位中不同属性的单位分布情况.(2)变量数更与编制方法单项式数列的编制.以每一个变量值为一组所形成的次数分布数列称为单项数列组距式变量数列的编制.以变量值的一定变动范围为一组所形成的次数分
18、布数列称为组距数列.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时需要明确以下几个要素:组距与组数 组距=上限(最大值)-下限(最小值) 组数是指某个变量数列划分多少组.等距数列(即各组组距相等数列)与异距数列(即组距不相等的数列)组限与组中值组限是指每个组的两端标志值,其中每个组的起点值为下限(或最小值),每个组的终点值为上限(或最大值)上限与下限的中点值称为组中值项目内容组距组中值频数频率频数与频率 将各组的单位数(频数)与总体单位数对比,求得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称为频率,也称比重.8正态分布(即呈钟型,特点为两头小,中间大)9统计标准化:是指在统计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
19、实现统计的最佳效益(识记)10国民经济中常用的几种分组(类)标准(1)经济类型分类.分为公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两大类.即 国有经济 私有经济公有经济 非公有经济 港澳台经济 集体经济 外商经济(2)三次产业分类 即第一产业(农,林,畜枚,渔业);第二产业工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3).行业分类(4)基本单位分类(5)机构部门分类 11产业活动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地点的惟一性 (2)生产活动的单一性 (3)具有收入和支出会计核算资料。第六节统计表1统计表的构成(识记)统计表的构成一般包括四个部分:总标题; 横行标题(主栏); 纵栏标题(宾
20、栏);数字资料2统计表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领会)(1)设计表之前,要对列入表中的统计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2)统计表的形式应长宽比例适中,一般为长方形,既不要太细长,也不能太粗短,也不能为正方形(3)统计表的左右两端习惯上均不画线,采用开口式(4)表中的横行”合计”一般列在最后一行(或最前一行),表中纵栏的”合计”一般列在最前一栏(5)表的纵栏较多时,为便于阅读与核对指标之间的关系,可以按栏的顺序编号(6)表中的总标题要简明扼要,并能确切说明表中的内容(7)表中的指标数字应有计算单位(8)表内上下各栏数字的位数要对整齐,同类数字要保持有效的统一位数(9)表内各主词之间、各宾词之间的排列顺序,
21、应按时间先后、数量的大小、空间的位置等自然顺序合理编排.(10)对某些资料必须进行说明时,应在表的下面注明第三章综合指标第一节总量指标1综合指标按其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不同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种不同形式2总量指标:是指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总规模、总水平的统计指标,是将总体单位数相加或总体单位标志值相加而得到的.总量指标是用绝对数形式表示的,因此也称为绝对数指标.(识记)3总量指标是人们认识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基础指标.略(是考试内容)4总量指标的种类(识记)(1)总量指标按反映时间状态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的特点:表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在一段时期内的总结果.(领会)不同时
22、期的时期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相加后表示较长时期现象总的发展水平时期指标数值大小与包含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时期指标数值是连续登记、累计的结果时点指标的特点:表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在某一时刻(瞬间)的数量状况.(领会)不同时点的指标数值不具有可加性,即相加后不具有实际意义时点指标的数值大小与其时间间隔(两个不同时点的指标之间的时间距离)长短无直接关系时点指标数值是间断计数的,因为不可能对每一时点(瞬间)的数量都进行登记,通常是隔一段时间登记一次 (2)总量指标按表现形态不同,分为实物量指标与价值量指标第二节相对指标1相对指标概念(识记)将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进行对比求得的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间数量关系
23、的指标即为相对指标.相对指标以相对数形式表示,也称作相对数指标2相对作用(识记)相对指标可以反映现象之间的联系程度略(是考试范围)P563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识记)有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和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一)结构相对指标:将总体按某一标志分组,然后将各组指标数值与总体指标数值对比求得的结果。结构相对指标=各组总量指标数值100%总体总量指标数值(二)比例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内不同组成部分的指标数值对比的结果。比例相对数=总体中某一部分的指标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的指标数值分析总体中若干部分的比例关系时可采用连比形式(三)比较相对指标:同一
24、时间不同总体的同一项指标对比的结果。比较相对数=某总体的某项指标数值另一总体的该项指标数值4比较相对指标与比例相对指标很相似,其主要区别是:比较相对指标中的比较方和被比较方来源于不同总体,而比例相对数则来源于同一总体(领会)(四)强度相对指标:两个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结果。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有些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和分母可以互换,形成正指标和逆指标两种计算方法.正指标的数值大小与现象的发展程度或密度成正比,逆指标的数值大小与现象的发展程度或密度成反比.5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区别:二者的区别在于对比的分子与分母的口径是否一致,而平均指标
25、分子与分母的口径应当是一致的。 (五)动态相对指标(也称发展速度):某一指标不同时间上的数值对比的结果。 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指标数值基期指标数值(六)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某一时期实际完成指标数值与计划指标数值对比的结果。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完成的指标数值计划指标数值提高或降低率相对指标的计划完成程度.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1实际提高百分比降低1计划提高百分比降低6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时应注意的问题(1)分子指标和分母指标必须具有可比性(2)要把相对指标与绝对指标结合起来运用第三节平均指标1平均指标:是同质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达到的一般水平.(识记)2平均指标
26、在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方面有重要作用:(1)平均指标可以反映现象总体的综合特征(2)平均指标可以反映分布数列中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3)平均指标经常用来进行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条件下的对比分析,从而反映现象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提示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趋势3算术平均数的两个重要的数学性质(识记)(1)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指标志值减平均数之差)之和等于零.即:未分组资料:(x-x)=0分组资料: (x-x) f=0(2)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最小未分组资料:(x-x)2为最小分组资料: (x-x)2 f为最小 4调和平均数的应用计算相对指标的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可
27、概括如下:已知相对指标的分母资料,可将其作为权数,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已知相对指标的分子资料,可将其作为权数,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法.5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是根据总体全部单位的标志计算的,而众数和中位数是根据标志值在总体中所处的特殊位置确定的.6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用字母M0表示7中位数:将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数列中点位置的标志值即为中位数,一般用Me表示.8应用平均指标应注意的问题:(领会)(1)计算和应用平均指标必须注意现象总体的同质性(2)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平均数(3)计算和运用平均数时,要注意极端数值的影9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28、众数,中位数的计算及表示项目简单平均法加权平均法说明算术平均数fi:表示第i小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即权数m:表示权数.n:表示变量值个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众数确定单项式确定L所在组的下限;U所在组的上限; 1所在组次数与前一组次数之差2所在组次数与后一组次数之差d表示众数所在组的组距组距数列确定中位数确定未分组确定L:下限;U:上限:fm:中位数所在组的次数:Sm-1:中位数所在组以前(向上)各组累计次数;Sm+1:中位数所在组以后(向下)各组累计次数;f:表示总次数, d中位数所在组的组距.单项式分组组距分组第四节 标志变异指标1.标志变异指标又称标志变动指标,它是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
29、各单位标志值及其分布差异程度的指标。(识记) 常用的标志变异指标有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和标志变异系数2.全距:也称极差,它是总体单位标志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3.平均差是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同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绝对值的算术平均数4.标准差也称均方差,是总体所有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枰均数的正平方根。5.计算标志差步骤:(1)计算总体平均数(2)求出各各单位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3)求各单位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4)计算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5)将第四步计算结果开平方,得标准差。6成数:把具有某种表现或不具有某种表现的单位数点总体单位数的比重称为成数。7标志变异系数又
30、称离散系数,是测定变量值离散程度的一类相对数指标,是标志变异的绝对水平与相应平均指标对比的结果。8平均差系数:是平均差与总体算术平均数对比的相对数,一般用百分表示,不便于不同水平的同类现象,特别是不同类现象进行对比。9标准差系数:也是反映总体中各标志值离散程度的相对指标,标准差系数常用于比较不同水平的同类现象或不同类型现象平均数的代表性大小。10总方差、组内方差和组间方差(1)组内方差平均数是组内方差的加权算术平均数,首先计算各组内的方差(即各组内的标志值对本组算术平均数计算的方差),然后再以各组单位数为权数计算这些方差的加权算术平均数(2)组间方差是将各组的平均数作为变量,对总平均数计算方差
31、,表明组与组之间的离散程度。 11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平均差系数,标准差系数,组内方差,组间方差,总方差的以及交替标志计算:项目简单平均法(对未分组)加权平均法(对分组)说明平均差标准差 :表示标准差全距平均差系数标准差系数组内方差2X:表示第i组内第j单位的标志值:m:表示组数; fi:表示第i组的单位数; X:表示第i组的平均数,X:表示总平均数.组间方差2总方差22= 2+ 2交替标志成数交替标志平均数交替标志标准差交替标志方差第四章:时间数列 第一节 时间数列的概念、种类和编制原则1时间数列又称动态数列,是指某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一系列统计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形成的数列
32、。(识记)2时间数列的构成:一部分是反映时间顺序变化的数列;一部分是反映各个指标值变化的数列。3时间数列的种类:(识记与领会)(1)总量指标时间数列:是将总量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量指标时间数列又可分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时期数列的特点:数列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数列中各个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时点数列的特点:数列指标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数列中各个指标值不具有可加性;数列中每个指标值的大小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联系。(2)相对指标时间数列:是将一系列同类相对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数列。其特点:相对指标数值
33、不具有可加性。(3)平均指标时间数列:是将一系列平均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数列。其特点:平均指标数值不具有可加性。4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 (各项指标是否可以相互比较,即是否具有可比性。)(识记)(1)注意时间单位的选择,时间长短应一致 (2)指标的经济内容应统一 (3)注意空间范围的变化(4)计量单位要统一 (5)计算方法要相同 (6)缺失资料要尽可能弥补 第二节 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1发展水平又称发展量:反映客观现象发展变化在各个不同时间上所达到的状态、规模或水平。发展水平既可以表现为总量指标,也可以表现为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识记)2平均发展水平:是对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求平均数,故又
34、称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识记) 3平均发展水平和增长量与平均增长量的计算项目总量指标时间数列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时间数列时期数列平展水平时点数列平均发展水平(数列中的间隔越小越好)连续时点数列不连续时点数列平均发展水平资料逐日登记排列形成连续时点数列资料不是逐日登记,只在数值发生变动时才登记时点数列间隔相等时间间隔不相等时增长量增长量=报告期水平 - 基期水平逐期增长逐期增长量=报告期水平 - 前一期水平累计增长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水平 - 固定期水平平均增长量平均增长量=逐期增长量之和逐期增长量个数=累计增长量(时间数列项数-1)4逐期增长量与累计增长量的关系: (1)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相应
35、时期的累计增长量,用符号表示:(a1-a0)+(a2-a1)+(an-an-1)=an-a0 (2)相邻两期累计增长量之差也等于相应的逐期增长量。用符号表示:5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列形式表示的动态分析指标,又称增长水平,它是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相减的差额。6平均增长量:是各个逐其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用以说明所研究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期增长的绝对数量。第三节 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1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的形式表现的动态分析指标,它是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指标对比的结果。(识记)2环比发展速度:是各期水平与前一水平的对比,表明报告期水平对比前一期水平的逐期发展变动的情况。3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某
36、一固定期水平的对比,说明现在一较长时间内的变动程度。4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关系: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5增长速度也称增长率:是根据增长量与基期水平对比求得,用于说明报告期水平比基期平均增长了若干倍。6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统称为平均速度。7平均发展速度:是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用以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变化的平均速度。8平均增长速度:是增长速度的平均数。计算平均增长速度时,通常先根据资料求出平均发展速度,然后减去1,最后得到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9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及关系(领会与应用)项目发展
37、速度增长速度增长速度=增长量/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1环比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定期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关系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平均水平法(几何法)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累计法(方程法)第四节 时间数列的变动分析1影响时间数列变动趋势的因素: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不规则变动。(识记)(1)长期趋势是指社会经济现象由于受到某些决定性因素的作用,在一段较长时间内持续向上或向下的态势,记为T。(2)季节变动是指客观现象因受自然条件、社会风谷习惯等原因的影响,在一个日历年度内完成的周期性波动,记为S(3)循环变动又叫周期
38、性波动,它是指现象在1年以上时间内出现涨落相间的波动,记为C。(4)不规则变动是指社会经济现象由于受临时的、偶尔的因素或不明原因而引的无规则、无周期变动,记为I 2研究现象的长期趋势具有的重要意义:(领会) (1)长期趋势是现象运动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这种趋势不仅存在于过去,而且还可能延伸到未来。 (2)时间数列之所以存在长期趋势,是因为现象受到某些基本的,决定性的因素的影响。 (3)测定长期趋势,把它从时间数列中分离出来,有助于更好研究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3几种常用的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1)时距扩大法:是测定时间数列长期趋势的一种简单,原始的方法。它的局限期较大,只适用于时期
39、数列,不适用于时点数列。(2)移动平均法:基本做法:先确定一个时间长度,然后以该长度为固定的时间间隔,递次地计算逐期移动平均数,最后以一系列扩大时距的序时平均数列作为对应期的趋势值。(不适用于曲线型发展趋势数列)(3)方程法:时间数列如果呈现直线关系,可以直接用直线方程拟合,在完全确定了直线方程模型后,再通过该方程求出时间数列的各观察值的趋势值。它的数学依据是实际值yt与趋势值yt的离差之和等到于0。4季节变动分析:测定和分析季节变动的常用方法是按月(季)平均法。按季平均的各季节比率之和为400%,按月平均的各月季节比率之和为1200%.若不等于400%或1200%,需要进行调整. 5方程法和
40、季节平均法的计算:项目分段平均法最小平方法方程法时间序列不能被2整除:去掉该时间序列首项去掉时间序列最中间项将最中间项重复一次划归前后两部分季节平均法季节比率=同季平均数总季节平均数 调整比例=400%(1200)各季节比例总和原季节比率同季平均数=不同年份同一季节之和期数 总季节平均数=不同年份总季节和总期数第五章:指数 第一节 指数的概念和种类1指数概念:广义指数:凡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都是指数。狭义指数:是表明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本章以狭义指数为主要内容。(识记)2指数种类:(领会)(1)按其反映对象范围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个体指数:表
41、明某单一要素构成现象变动的相对数。总体指数:表明多种要素构成现象综合变动的相对数。(2)按其表明的经济指标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3)按编制指数的时间对比场合不同,统计指数分为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其中动态指数又可分为定期指数和环比指数。3指数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识记)(1)分析复杂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和程度(2)分析经济发展变化中各种因素影响的大小。第二节 综合指数1综合指数:是指总指数的综合形式,反映复杂总体的综合变动情况。(识记)2编制综合指数要掌握两个要点:(领会) (1)是引进同度量因素对复杂总体进行综合。 (2)是将同度量因素固定,消除同度量因素变动的影响。3
42、同度量因素的使用量必须是同一时期,其作用:起同度量作用,具有加权作用。4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原则:一般原则是采用基期的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识记)5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原则:一般原则是采用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识记)6拉氏指数是德国经济学家拉期贝尔于1864年首先提出的,称为拉斯贝尔公式,他主张不论是数量指标不是质量指标指数都采用基期同度量因素(权数)的指数。7派氏指数是德国经济学家派许于1874年首创的,称为派许公式,他主张不论是数量指标指数还是质量指标指数都采用报告期同度量因素(权数)的指数。8拉氏指数与派氏指数的主要区别: 拉氏指数主要是受基期商品(产品)结构的影响;派氏
43、指数主要是受报告期商品(产品)结构影响。9个体指数,数量指标综合指数,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拉氏指数。派氏指数汇总(应用)项目数量指标综合指数质量指标综合指数(价格)说明个体指数综合指数拉氏指数派氏指数费暄(理想公式)第三节 平均指数1平均指数:是指计算总指数的另一形式,它是先计算个体指数,然后将个体指数加权平均而计算的总指数。(识记)2综合指数变形的平均指数:(1)加权算术平均指数:不知道q1.q0.p1.p0时就不能直接利用Kq Kp公式,而需要利用综合指数变形的加权算术平均指数计算。P142(2)加权调和平均指数:是加权算术平均指数的倒数(3)综合指数变形的平均指数应用的一般法则:计算数量指
44、标指数,应采用以基期的总量指标(q0 p0)为权数的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形式;计算质量指标指数应采用以报告期的总量指标(q1 p1)为权数的加权调和平均指数形式。3固定权数:就是用某一时期经过调整后的资料,以比重的形式固定下来作为权数,通常以W表示P145(识记)4平均指数与综合指数的区别与联系:(领会) (1)平均指数与综合指数的区别:在解决复杂总体不能直接同度量问题时的思路不同。在运用资料的条件上不同在经济分析中的具体作用也有区别。(2)联系:在一定的权数条件下,两类指数间有变形关系。当不能直接用综合指数开式计算时,则可用它的变形的平均指数形式计算。 5综合指数变形的平均指数与固定权数的平均指数计算(应用)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加权调和平均指数固定权数的平均指数第四节 指数体系及因素分析1指数体系的概念:广义指数体系:是指由若干个经济上具有一定联系的指数所构成的一个整体。狭义指数:是指不仅经济上具有一定联系,而且具有一定的数量对等关系的三个或三个以的上指数所构成的一个整体。(识记)2指数体系的作用:(识记)(1)指数体系在指数方法论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其基本作用表现在对现象进行因素分析方面。(2)因素分析是根据指数体系,从数量方面研究现象的综合变动中,各个因素变动对其影响的方向,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