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十四五”规划.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194720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十四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陕西省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十四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十四五”规划.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陕西省教育网络平安和信息化3十四五规划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支撑陕西教育高质量开展,根据中办、国办互联网 +教育有关文件、国家教育事业十四五规划、陕西网信工作开展规划、陕西 省十四五信息化规划陕西教育现代化2035和陕西省教育事业开展十 四五规划,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一、开展基础十三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教育部的精心指导下,我省实现 了完善环境、拓展应用、深度融合的教育信息化战略目标,形成了初具规模、多 重内涵的开展新格局。基础环境大幅提升。全省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到达100%,未 联网学校实现动态清零,接入带宽均到达100兆以上,有多媒体教室的中小学校 占比达10

2、0%,多媒体教室总数近12万间,校校连、班班通、人人用基本实 现。全省85%的高校校园网主干带宽到达千兆以上,成熟的校园网络体系基本建 成。融合应用不断深化。建成陕西教育人人通综合服务平台小陕西教育扶智平台 等,面向全省师生精准推送优质教育资源千万余条,省市县校多级互通的资源共享 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信息化教学融合应用初具规模。获批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 2个,实践共同体工程3个。创立省级智慧教育示范区5个、示范校37所。新冠 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有效支撑了全省630余万师生停 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教育治理成效显著。建成全省教育基础数据库,汇聚教育机构数据2万余 条、师生

3、数据近900万条,全面实现全省学校一校一码、师生一人一号。先 后建成30余个省级特色业务管理系统,在教育统计、精准资助、线上督导、校园 平安等方面开展创新应用,形成教育管理信息化陕西模式。信息素养全面提升。组织开展教育信息化领导力专题培训,完成市县(区) 教育局长和高校校长全员轮训。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累计培训教师40余万人次。组织微课与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机器人大赛等教育 信息化创新应用活动,教师信息化教学融合应用能力显著增强,师生信息素养稳步 提升。网络平安持续增强。全省教育网络平安责任制落实有力有效,形成一把手负 责制、动态通报机制、量化考核机制和防范预警机制,

4、教育网络平安管理体系基本 建立。建成教育网络平安监控预警平台,实时监测全省教育系统3000余个业务系 统(网站),定期发布平安动态。组织开展教育系统网络平安攻防实战演练,举办 网络平安宣传周和专题培训班,全省教育系统网络平安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置水平显 著提升。陕西教育信息化取得快速开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教育信息 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的理念有待深化,重建设、轻应用的观念未能切实转变, 可持续开展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校园智能化环境建设水平有待提高,优质 资源多元供给机制有待健全,信息化教学融合应用水平有待提升,基于大数据的教 育治理与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有待

5、进一步强化,网络平安 保障有待进一步夯实。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 开展,带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持续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信息化对教育的 革命性影响日益凸显,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创新开展的核心动力。十四五时 期,是加快教育强省建设、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立足新开展阶段,陕西将 聚焦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围绕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以信息化提升教育质量,促 进教育公平。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 历次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围绕 陕西教育中心工

6、作,以推动全省教育高质量开展为主题,以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创 新为引领,积极开展互联网+教育,推进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构建网络 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助力陕西教育强省建设。(二)基本原那么需求导向,育人为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遵循教育开展规律,落实立德树 人根本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解决教育改革开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以信 息化支撑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加强谋篇布局和顶层设计,统筹开展与平安,兼顾城 乡、校际差异,整合各方力量,汇聚各类资源,协调有序推进,整体提升全省教育 网信事业开展水平。创新驱动,示范引领。坚持创新开展,鼓励

7、先行先试,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 更新教育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变革教育模式、优化教育供给、助力提质增效,服 务陕西教育高质量开展。融合开放,协同共享。将网信工作纳入教育改革和社会经济开展总体框架, 推动校内校外开放融通、跨部门跨行业协同共享,形成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 新机制,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三)开展目标到2025年,教育数字化转型取得重要进展,实现教育环境新优化、教育治 理新突破、教育资源新供给、教育模式新变革、信息素养新提升、网络平安更稳 固,以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和教育高质量开展。三、主要任务(一)实施教育新基建工程,打造高质量育人环境优化物理办学空间。推进由国家主干

8、网、省市教育网和学校校园网组成的教 育网络建设。改善学校网络接入条件,推动中小学宽带网络千兆到校、百兆到班。 推进5G、IPv6、WiFi6等网络新技术进校园,形成网络建设、升级、运维常态化 投入机制,实现学校无线网络全覆盖。鼓励通过混合云模式建设教育云,实现集约 化、规模化、绿色化开展。提升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和实习实训室的数字化教学装 备配置水平,实现中小学校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鼓励开展校园安防、 环境感知等终端设备设施联网,部署感知交互、虚拟沉浸、实验仿真的智能环境, 促进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的有机融合,实现云网端一体化开展。打造线上办学空间。建立健全标准规范与开放体系,推动各级各

9、类教育平台 互联、数据互通、应用协同,构建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强化平台在资源共享、 学习支持、监测评价、管理决策、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功能,丰富线上教育服务供 给,逐步形成服务聚合、认证统一、身份可信的网络学习空间。推动学校、师生常 态化应用空间,全面实现一人一空间,人人用空间。普及数字校园建设。落实教育部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开展数字校园评估,推 动学校环境的数字转型、智能升级。推进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开展,打造直观生动的 新课堂,支持便捷周到的教育服务与透明高效的校务管理。鼓励探索建设基于互联 网的新型学校,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融合,丰富学校办学形态。专栏1实施教育新基建工程基础网络建设工程:按照国

10、家统一部署和要求,持续推进教育网络建设、IPv6规模化部署、5G和 WiFi6创新应用。物理空间智能化改造工程:实现中小学校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加快推进各类教室的智 能化改造,不断提高具有学情统计和课堂交互的网络化、智能化教室占比。”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建设推进工程:修订完善平台建设的技术标准与数据规范,建设开放应用接 口体系,实现多方式认证、多终端接入,建立省级统一可信认证和门户,聚合省级业务管理平台、学校 在线教学平台和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平台。数字校园达标工程:公布数字校园评估标准,形成监测评估机制,力争数字校园达标率不低于90%o(二)实施教育大数据工程,加快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推动

11、全省教育数据互联共享。健全数据共享责任清单制度和数据质量保障机 制,推动业务管理系统对接,持续完善陕西教育基础数据库,通过数据共享开放平 台,实现教育数据有序流动、实时共享。探索学校与政府、地方、产业的数据资源 授权融通机制,促进数据共享链不断完善。开展教育数据治理与应用创新。以教育事业统计信息化为抓手,推进数据生 态建设,逐步实现教育统计智能化和现代化,促进数据治理与应用创新。进一步构 建基于教育大数据的现代化教育开展监测体系,重点围绕教育领域热点难点问题, 开展常态化监测与决策,以数据应用带动数据治理,形成高质量的数据资源目录和 溯源图谱,实现一数一源。不断推进指标数据的常态化更新,持续丰

12、富教育数据 应用,提升教育数据的数量、质量和可信度,支撑教育精准治理与科学决策。开展基于教育数据的服务创新。制定陕西教育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目录,构建 标准统一、共享互通、平安可靠的教育大数据开放体系。推动网上办事,以数据优 化管理服务流程,加强身份认证、学籍学历认证、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等的网络互 认,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提升服务效 能。推动互联网+监管,支撑双随机、一公开和非现场监管,强化教育行政执 法,完善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联合监管,探索基于大数据的信用监管。专栏2实施教育大数据工程数据开放共享平台建设工程:推进人事、资产、教学、学工、科研等数据汇聚共享,

13、完善数据共享 和质量管理机制,确保数据交换及时、真实可信。教育数据创新应用工程:围绕教育领域热点难点问题,形成一批创新应用案例。(三)实施资源普惠共享工程,优化教育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创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鼓励多方参与具有陕西特色的线上优质教育资 源建设,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加大政府对基础性资源的供给力度,鼓 励企业、社会机构、学校、教师参与个性化资源供给,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良好生 态。完善政府购买优质在线教育资源与服务的相关制度,将在线教育资源与服务纳 入地方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创新教育资源服务模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跨平 台、跨区域、跨终端互通共享。推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14、应用工作。加快推 进虚拟教研室建设。探索构建学科知识图谱,实现资源的智能化组织、管理与服 务。推进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发挥高等教育学科资源和职业教育 专业资源优势,利用5G、VR/AR等新技术,依托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新 农科和一流课程双万计划等工程,建设线上一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 课程,建设教育线上线下融合示范课程。探索建立在线学习学分认定制度,完善优 质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应用机制,支持多种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与转换,促进服务 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依托一带一路建议,将优质资源服务辐射丝绸之路沿线 国家。面向教育薄弱地区和农民工群体,创新优质职业教育数字资源社会化服务模

15、 式。推进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面向日常课堂教学,加强以知识点为单元的结 构化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积极探索智慧作业、个性化学习等新型教育资源建设。面 向综合素养提升,鼓励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建设,推进跨学科学习、创客教育、编程 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等。面向社会实践,鼓励开展陕西硬科技资源、文博自然资 源、红色革命资源的数字化与共享应用。鼓励通过智能化手段,探索现有数字教育 资源的优质化、结构化改造。探索出台共享激励机制,鼓励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教 师,特别是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小教学带头人,共享自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专栏3实施资源普惠共享工程高职高校省级在线课程建设工程:每年认定500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和

16、300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 教学工程。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工程: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应用,基本形成覆盖各类专题教育和各教材版 本的学科课程数字资源体系。打造基础教育精品课(四)实施教学融合应用工程,支撑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变革课堂教学模式。围绕双减等重大教育改革举措和课堂革命,陕西行 动,深入探索信息化教学应用新模式,推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变革。利用网络 学习空间,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网络学习空间覆盖全体教师和全体适龄学 生。开展以跨学科融合、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校本课程创新。探索利 用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加强教与学过程数据分析应用,促进规模化下的个性化 教学。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

17、课程体系创新、教学环境再造、学习方式多元的实施 途径,推广走班选课、校际协同、校企联动和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组织模式,实 现现代教育理念下的课堂变革。开展互联网+教育新业态,加强智能教学系统、 智能教学助手、智能学伴等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变革教育评价方式。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创新评价工 具,支持伴随式、无感式数据采集,加强学生开展性评价,实现各学段全过程纵向 评价和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推进智能教学与测评等教学工具软件 的协同应用,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全面的诊断服务,提高教学效率。鼓励有 条件的地区和学校运用智能化考试,实现常态化学习监测,在学习支持、高效个性 化

18、作业、学业评价中实现精准化、个性化和常态化。推动招生考试方式改革,扩大 线上考试比例,提高招考方式的灵活性,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探索规模化机 考、无纸化考试。探索利用智能技术建立多维、精准的学生成长档案,构建个性化 的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录取选才制度改革。开展在线教育。积极探索以人为本、学习者中心的在线学习环境,在线上教 育资源建设与共享的基础上,创新教育服务,探索构建满足学龄前儿童、在校学生、成人和老年人学习需求和全面开展的教育新业态。鼓励科技企业、研究机构、 文博旅游部门参与在线学习资源建设与服务。专栏4实施教学融合应用工程教学改革创新活动:通过各类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活动,探索教学改革与评

19、价的新思路、新模式、 新方法。培育一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网络学习空间普及活动:组织师生开通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遴选出10个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优秀区 域和100所优秀学校进行展示推广。(五)实施信息素养提升工程,促进信息时代师生开展提升信息化领导力。组织开展市、县教育局局长和高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 训。推动各地建立教育局局长、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和校(园)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 机制,制定培训管理方法,定期开展培训和交流研讨,保障网信工作高水平创新发 展。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深入推进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完成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加强 面向专递课

20、堂小名师课堂八名校网络课堂创新应用的教师开展、技术支持人员服 务能力等专项培训,鼓励开展网络协同研修,重点支持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 升。定期举办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大赛和交流活动,提升教师信息化创新 应用能力。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运用智能平台及智能助手创新课堂教 学、教研活动,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智能技术支持的教师开展 新模式。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各级各类学校高质量开设信息技术类课程,推动信息素 养培育融入各学科教学。探索将信息技术纳入中考科目。推动网络平安、人工智能 等知识进校园、进课程,逐步普及人工智能和编程教育,办好各类信息化应用交流 与推广活动,提升学

21、生信息素养和数字技能。专栏5实施信息素养提升工程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工程:完成市县教育局局长和学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全员轮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完成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六)实施创新示范引领工程,推进”互联网+教育开展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示范。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在教育治理能力提升、教学 模式与人才培养变革、学生多元开展、智能教育环境构建方面系统创新,整体推进 智慧教育开展。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建设资 源优化配置的智能化校园环境,构建教育场景丰富、线上线下一体的校园服务体 系,为师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服务。遴选积极主动、具备条件

22、的县 (区)和学校,培育智慧教育示范区和智慧校园示范校,总结先进经验与优秀案 例,组织开展示范交流活动,提升全省智慧教育创新开展水平。开展”互联网+教育创新应用示范。鼓励有条件的市和高校聚合各类教育平 台和资源,构建互联互通、应用齐备、服务协同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探索基 于网络学习空间的一站式教育应用与服务创新。遴选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应用试点 示范区域和工程,探索推广典型案例。开展优质资源创新应用示范。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普及深化专递课堂八名师 课堂小名校网络课堂应用,依托教育扶智平台,通过网络结对帮扶促进优质教育 资源共享。加大农村地区特别是遥远贫困地区学校对平台资源的使用力度,切实发 挥优

23、质教育资源共享使用效益。开展线上名师工作室与研修空间的遴选与培育工 作,鼓励名校小名师建设可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引领常态化优质资源共享。专栏6实施创新示范引领工程智慧教育示范创立工程:培育20个省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和100所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含高等教 育和基础教育学校)。、互联网+教育创新应用示范工程:遴选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应用试点示范区域和工程。优质资源创新应用示范工程:实现薄弱地区中小学校网络结对帮扶全覆盖。依托名校、名师打造 200个省级线上名师工作室、100个省级名校+教师研修共同体。(七)实施教育网安防护工程,构建网络综合防护体系落实网络平安责任。严格按照网络平安法律法规要求,全面落

24、实教育系统网 络平安责任制,明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网络平安职责。建立健全 网络平安管理制度,加强国密算法应用推广,落实网络平安等级保护和关键信息基 础设施保护制度,开展教育系统软件正版化、网络平安风险评估和预警监测工作。加强管理与技术防护。加强对全省教育网络资源的技术治理和规范建设,建 立动态更新的教育系统网络资产数据库。推动建设教育系统网络平安综合防护平 台,完善网络平安态势感知和监测预警机制。加强教育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平安保 障,建立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完善重要数据容灾备份及数据平安审计等保护措 施。加强个人敏感信息保护,健全个人信息平安事件投诉、举报、报告和责任追究 制度。

25、提升网络平安应急防护能力。加强网络平安队伍建设,组织开展网络平安技 能培训,探索网络平安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全省教育系统网络平安应急响应体 系,定期开展网络平安攻防演练,提升网络防护和应急处置水平。加强网络舆情引 导,建立健全舆情研判、协同引导、快速处置等工作机制。加强网络平安宣传教 育,引导青少年健康文明用网。专栏7实施教育网安防护工程网络平安监督检查行动:完善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网络平安工作职责清单,建立网络平安 专项检查和工作督导机制,定期组织开展考核督导工作。网络平安综合防护行动:推进教育领域国产密码应用,建设完善省级教育数据容灾备份机制,实现 关键数据100%可恢复。建设全省教

26、育系统网络平安综合防护平台和攻防演练平台,实现重要基础设施 及数据资源的全面保护,网络平安攻防演练覆盖率到达100%。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网信事业政治方向。落实教育网信工作一把 手责任制,强化教育网络平安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作用,加大统筹力度,明确部门 职责,构建以业务部门应用需求驱动为主导、以专业技术部门为支撑、信息化职能 部门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将教育网信工作纳入十四五区域和学校整体开展规 划,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建立协同推进制度,形成开展合力。(二)健全工作队伍健全省、市、县、校四级教育网信工作队伍体系,加强教育信息化联能部门和 技术支撑机构的人员配

27、备,建立适应网信工作特点的人事、薪酬、职称评聘等配套 保障制度。加强网信队伍能力建设和培训,提高管理队伍的领导力和技术队伍的专 业化水平。强化网信人才培养,加强相关学院、学科、专业建设,为网信事业开展 提供人力资源支撑。进一步完善网信专家库,培育一批教育网信专家和信息技术应 用学科带头人,发挥指导、咨询和服务作用。(三)完善落实机制强化规划组织实施、推动和催促工作。科学制定符合本地本单位实际的开展规 划或实施方案,将规划目标任务与确定教育网信年度工作要点结合起来,推进规划 任务有序实施。明确责任分工,制定规划中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的主要目标任务落实 措施,确定时间表、路线图和优先序,确保规划确定的

28、重点任务、工程和政策落地 实施。(四)强化督导评价加大对教育网信工作的督导检查力度,将网信工作相关评估纳入对下级政府履 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和对学校的综合督导评估范围。探索建立教育网信开展水平动 态监测和第三方评估机制,发布教育信息化年度开展报告,推动质量监测与效果评 估的数据化、实时化和常态化。完善教育信息化考核机制,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 过程管理与建设绩效考核。强化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工作,实时 掌握本地本校教育网信开展动态。(五)加强资金保障建立政府主导与市场参与相结合的资金保障机制,加大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力 度,设立网信工作专项经费,列入各级政府教育经费预算。加强对教育网信工作的 政策支持,为推进教育网信工作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开展空间。鼓励企业参与教 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优质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为学校提供明确购买服务的内容和 方式的指导意见,实现多元投入、协同推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