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三弄-15册6单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花三弄-15册6单元.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梅花三弄-15册6单元作品分析: 1.背景材料 琴。亦称“七弦琴”,因历史悠久,唐宋以来逐渐被称为古琴。有关古琴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尚书等文献。古琴最初为五弦,周代发展为七弦,至少在西汉时古琴开始有了徽位。三国时期,古琴七弦、十三徽的形制已基本稳定,一直流传至今。 古琴音乐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琴人就有师涓、师旷、师文、师襄等;著名的琴曲有高山、流水、阳春、白雪等。汉魏时期的著名琴人有蔡邕父女、嵇康、阮籍。著名琴曲有广陵散、大胡笳鸣、小胡笳鸣、酒狂等。唐代,中国出现了以文字叙述的方式,通过规定的琴调(定弦法),说明左右两手以固定的指法在一定弦位和徽位上运用的琴曲文字谱碣石调幽兰,这
2、是中国最早的也是目前所知的唯一的一份古琴文字谱。此后,隋末唐初的赵耶利,对当时流行的文字指法谱字,进行了整理。晚唐曹柔创造了减字谱。唐代著名琴家有董庭兰、薛易简,晚唐琴人陈康士等。宋代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创作琴曲,使古琴音乐在历史上再一次达到了艺术的高峰。明清时期,大量琴谱的刊印,见于记载的琴谱有150多种,从中可知仅明代创作的琴曲就有300多首。著名的琴曲有秋鸿、平沙落雁、渔樵问答、鸥鹭忘机、龙翔操、梧叶舞秋风等。 明、清见于记载的古琴流派,除江派、浙派外,还有蜀派、闽派、中州派、广陵派、虞山派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古琴音乐得到了政府的重视,调查、收集、整理了流失在民间的各种传谱,录制了
3、一批音响,发掘了一批古琴音乐人才,为今后古琴音乐的整理、研究、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 古琴音乐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在演奏技巧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演奏技法上按、泛、散所形成的旋律对比。在乐曲呈示或过渡性段落中,往往以单一的技法演奏旋律(单纯用按音、泛音或散音),形成段落之间较平稳的对比;在乐曲展开性段落中,则往往按、泛、散三种技法综合交错运用,以达到乐曲的高潮。二是琴曲中的按音技法变化非常丰富,为古琴旋律韵味增添了浓烈的色彩,其虚实、走音、按、滑、撞、游移的千变万化,形成琴曲旋律自成一体的独特风格。 现代我国优秀的古琴演奏家有管平湖、吴景略、龙琴舫、查阜西、张子谦、夏一峰、顾梅羹、杨新伦
4、等人。 2梅花三弄简介 琴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相传为1500多年前晋国(265420)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被琴人改为琴曲。神奇秘谱解题中载:“曜仙按琴传曰,是曲也,昔桓伊与王子犹闻其名而未识,一日遇诸途,倾盖下车共论。子犹曰:闻君善于笛?桓伊出笛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桓伊,曾与东晋名将谢玄一起在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中大破前秦苻坚的进攻,立卞了赫赫战功。桓伊还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晋书中称他“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桓伊尤擅长吹笛(即现时之箫,古代称笛)。有一次王子犹在路上偶而遇见桓伊,因久慕桓伊大名,便请他吹奏一曲。桓伊为人谦逊,虽然两人素不相识
5、,但仍下车为王子犹吹奏了一支曲子,这首乐曲据传说就是著名的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乐谱最早见于朱权撰辑的神奇秘谱(公元1425年),后又见于西麓堂琴统(汪芝撰辑,公元1549年)、芷春坞琴谱(郝宁、王安定撰辑,公元1602年)、自远堂琴谱(吴虹撰辑,公元1802年)、蕉庵琴谱(秦维瀚撰辑,公元1868年)等40多种琴谱。 乐曲以梅花抗严寒、傲霜雪的性格,来比喻人的品德高尚、纯洁和坚贞不阿。 “三弄”表示主题出现三次,并以此可将全曲划分为三个部分。根据历史记载,古代笛曲亦有“三弄”,即高声弄、下声弄、游弄。但这三弄究竟是什么具体含义,尚无法查证。而古琴曲的“三弄”,是主题的三次出现,分别在琴徽的上准
6、、中准(以七徽位为中心)、下准三个部位演奏,其变化特点与古代笛曲三弄手法可能有渊源关系。 3音乐分析 梅花三弄主题: 梅花三弄第二段(一弄) 1=F 2/4,3/4 2 = 76 全曲共分十段。 第一段为引子,曲调深沉平稳。 第二段为主题(一弄)。琴曲用泛音演奏,音色清亮透明,显示出梅花端庄典雅的形象。全段以五声音阶为基础,旋律进行强调宫、徵两个音,音乐活泼稳健,三个乐句(每句6小节)起伏有致,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第三段为对比性乐段,旋律转入低音区,抒情连贯,刚劲有力,与主题段落形成明显对比。结束在徵音上。 第四段为主题再现(二弄)。比第二段低八度。 第五段为对比乐段。使用音区比第三段高,篇幅
7、也扩大了两倍,且演奏手法较为多样,旋律进行多跳跃,也结束在徵音上。 第六段为主题再现(三弄)。虽然与第二段音区相同,但旋律中多八度跳进和加花润饰,比主题的原型更加活跃。 第七、第八、第九段为乐曲的后半部分,旋律中多次出现两个八度的跳进。切分节奏、音色的对比、滚拂手法的使用,使乐曲更加激动,并形成高潮,表现了梅花在风雪中抗御严寒、傲然挺立的形象。这三个段落之间不再出现主题,但每段的结尾都是主题段落中的第三句,通过梅花主题特性音调的贯穿,达到音乐的统一和形象的一致。这是我国传统民族器乐曲常用的手法。 第十段是尾段和尾声,音乐逐渐平静,旋律从多次运用的商音到徵音的反复,最后尾声又以“清”音的清莹音色,缓和地结束全曲,显示了经过风雪的肆虐,依然傲雪挺立的梅花的高洁梅花三弄的结构特点,是以乐器不同部位的音域性能进行变奏而形成,并运用按、泛、散手法突出刻画了两种对比性的主题,具有古老朴实的风格和手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