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儒家文化核心“仁”与管理者品格修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儒家文化核心“仁”与管理者品格修炼.doc(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儒家文化核心“仁”与管理者品德修炼引言(一)通过对儒家德育核心内容“仁”分析,认识到作为“君子”应该具备的品格,再从中得以启发作为中国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怎样注重品格的修炼,全面的认识到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正确的理解财富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并重品格提升的过程修炼和把财富作为分享和贡献的结果。在正式分析国学德育相关知识之前,需思考的问题。 传统国学文化在中国近代和现今兴起的原因? 传统国学文化在当今是因为现在中国的“强大”,才引起世界关注吗? 中华传统的国学德育知识对现代管理者的品格提升和修炼,有帮助的现实意义吗?1、传统国学文化在中国近代和现今兴起的原因?第一次国学兴起: 八国联军用枪炮侵略中国,让盛
2、兴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大厦突然崩塌。国家政权遭受凌辱,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约签订。让梁启超这帮爱国学者忧国忧民,担心帝国主义列强占领国家的险恶逻辑在中国得逞:要占领一个国家军事上占领还是比较容易,但是从根本上占领、从根本上消灭,是从文化上的占领,文化上的消灭。 正如埃及文明衰落一样。梁启超欲振兴国学,在清华建立国学院,并准备编写中国通史,后来忙于政治将此事搁置。第二次国学兴起: 中国经济的复苏,当今物质文明繁荣的背向是道德缺失、腐败、贫富差距加大等带来国民一系列心态的变化,让老百姓和天下各类人士突然发现我们缺少了根本性的东西,让大家在经济发展和道德本质的落差中猛然觉悟。因此国学再次兴起。 但是这次的
3、国学兴起发起于民众,是在摆脱贫困之后开始寻求文明之本的觉悟,在通过对外国经济、文化、人文之间关系的了解,人们突然发现周边邻国的很多“礼仪”是来源于中国,并至今在流传发扬,也不因为经济的繁荣而遭到摒弃,反而物质文明和传统美德之间没有分道扬镳却互融共进,使得这些国家在国际上有气节有尊严。冷静下来思考之后发现,倒是问题出在创造文明文化的本国。人们开始反省为什么我们把在自己血液中流淌了数千年的文化视为遗毒?人们开始困惑,为什么一些政府官员所作所为今不如古?为什么社会的价值取向如此的扭曲?等等,民众的这次国学的兴起行为希望引起政府重视,也代表了一种愿望。 换一个角度思考,通过国学的学习了解道德的本质,让
4、我们在经济社会膨胀的时候保持人的本性,认清社会发展的主流,教育好下一代、不迷失,把握好这一代、不扭曲!2、传统国学文化在当今是因为现在中国的“强大”,才引起世界关注吗? 先看看国学在世界上兴起现状。虽然在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建立了60多所孔子学院,世界上各种种族的人开始学习东方古国文化。但是他们现在所学习的是音乐、书法、绘画、诗词、舞蹈等技能面的东西,而中国文化哲学的精髓还没有学习到。或者说目前还没有一批学者真正的能够将中国哲学的内涵和现代文明物质和精神有效地结合起来,更谈不上运用了。 在这里我们列举国外的两个人掌握东方文化精髓并发扬光大的案例说明这样一个观点。这个观点是:西方人现在非常想了解
5、中国文化的精髓,但是由于中国文化的精髓长时期没有得到传承,当西方有着急迫地需求的时候,我们呈现的东方文化的内容或者是照搬照套的古人的东西,或者是一些技能面的内容,如器乐歌舞、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等等,而对儒家文化能够从“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这样从三个层面去剖析、拆解思想哲学内容,则非常鲜见。西方人现在只是学习了中国文化的皮毛,其原因在于我们要从圣人之学理中要什么? 本篇在后续大量的章节中就是要费力气的分析儒家哲学的思想,让管理者有所领悟、有所开悟、有所感悟!我们先认识对东方文化有深刻理解的俩位重要人物:日本:涩泽荣一美国:乔布斯 涩泽荣一(1840年1931年),被称为“日本企业之父”、“
6、日本企业创办之王”、“日本资本主义之父”、“日本产业经济的最高指导者”、“儒家资本主义的代表”等等。他也是日本现代企业制度株式会社的创始人。 他一生业绩非凡,参与创办的企业组织超过500家,包括东京证券交易所。这些企业遍布银行、保险、矿山、铁路、机械、印刷、纺织、酿酒、化工等当时最重要的产业部门,其中许多至今仍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 更重要的是,他热衷于西方经济制度的引进和企业形态的创新,创办了日本第一家近代银行和股份制企业(第一国立银行),率先发起和创立近代经济团体组织。在实业思想上,他把来自中国的儒家精神与效仿欧美的经济伦理合为一体,奠定了日本经营思想的基础。 涩泽荣一:1867年日本明治
7、维新之后国力增强,涩泽荣一竭力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明治六年日本已经有很多财力雄厚的实业家了,国家也积累了很多财富。 但是,涩泽荣一发现与明治维新之前相比,人们的品质修养倒退了,不仅是倒退,有可能是消失殆尽了。所以,涩泽荣一认为,物质文明的发展结果,损害了精神文明的进步。 鉴于日本当时的状况(正如现在中国的现状所面临的问题),他选择代表中国传统文化源头,也是儒家文化的根基的论语和“算盘”相结合,编写的论述人生、道德、财富之道的论语与算盘,意指商人的经营管理,追求赚钱之术,获取财富之道。他用一生作为实践,从道德修养和物质财富的关系出发,解读人心社会和商业经营的和谐之道,颠覆了中国传统鄙视金钱利益陈
8、旧观点,创造性地提出“义利合一”、“士魂商才”现代儒商根本精神基础。后面的篇章中我们将从七个方面介绍论语与算盘中道德与财富之间的关系。回到上述的第二个问题点,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文化并不是现在才引起世界上的重视,只是我们没有很好的传承,后来又遭到践踏,道德取向如热锅上蚂蚁,而此时又赶上经济发展,在道德标准混乱的之下,一批人浑水摸鱼自己得利而祸国殃民,弄得整个国家民生哀怨。乔布斯在东方学到了什么?在印度学习到了两样重要的东西。乔布斯: 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第一、 乔布斯在印度学习到了直觉的思维模式。乔布斯在回想印度之旅对他的影响时候说:我回到美国感受到文化的冲击比去印度时还要强烈,我们运
9、用思维而他们运用直觉。 直觉是非常强大的,在我看来比思维更强大。直觉对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影响。 乔布斯在自传中写到:西方的思维方式不是先天就具有的,而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它是西方文明的一项伟大的发明。而在印度,人们没有学习过理性思维模式,在某些方面直觉思维和理性思维一样有效。第二、 乔布斯在印度学会了“禅定”。禅、对我一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回到美国看到四方世界的疯狂及理性思维的局限,如果你坐下来静静观察,你会发现自己心灵很多焦躁。 如果你想平静下来,那情况更会糟糕,但是时间久了之后总会平静下来,心里就会有空间让你聆听更加微妙的东西-这时候你的直觉开始发展,你看事情会更加透彻,也更加感受现实的东西。你
10、的心灵逐渐平静下来,你的视界会极大地延伸,你能看到之前看不到的东西。这是一种修行,你必须不断的练习!前面2点小结一下: 西方的理性思维让我们客观地认识世界和事物的规律。在中国当一件事物不能识别其辩证其原委而又不能追究其因的时候,我们祖先就会将其归咎于天,用神话传说的来表述,所形成的文化会向着宗教那一端发展。而西方人会刨根问底,对事物的分析向着科学的那一端发展。 日本人用东方的思维哲学来斋理心灵,用西方的物质文明武装国力;乔布斯将东方的思维模式和西方的科学技术有效结合,创造出了超现实的产品,并奉行佛教的宗旨“博施与天下”! 我们的古人所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1、”的观点,慷慨地表明了约束行为的一种态度,但是后人又不能在行为上衍伸到对世界事物本质的探求与事物发展规律的发现。以至于我们自己都放弃了精神层面的追求改成强烈的物质层面的贪求,弄的整个国家不伦不类。3、中华传统的国学德育知识对现代管理者的品格提升和修炼,有帮助提升的现实意义吗?后面的章节中重点的分析儒学的核心内容,从“仁”的各个层面来分析一个人在品格修炼中如何理解“仁”,如何运用“仁”,如何修炼这种境界。 目的:让现在还没有成功者还没有财富和智慧的人平静下来,尊重道义,一步一个脚印做事情;一个在位的人有智慧财富的人,合理运用财富不骄奢不狂傲! 管理者的品格修炼不是一天就能达到的,但是一开始就有正
12、确的方向,减少自己的失败带来他人的、公司的损失。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君子慎始也!引言(二)三家谈“仁”-佛、道、兵三家对“仁”解释。看看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孤立的佛家、道家、兵家对“仁”的理解,然后再进一步切入儒家是如何分析解释运用“仁”教导天下的!佛家谈“仁”佛教认为:乃教戒行于菩萨道者,须大慈、大悲、大愿、大行之精神,难行能行,难忍能仁,平生行迹、取义成仁。苟或事不得以,宁以生殉道。僧肇长老的殉道诗词:四大原无我 五蕴本来空 将头临白刃 犹如斩春风佛家所说的仁,表明了人生阶段,则以针对现实,牺牲自我,救度打我中之众生;追求的“仁”是一种将生死置之度外而超度众生的一种境界。
13、以文天祥与佛教的“大光明法”为例南宋末代右丞相文天祥抗击外敌陷落元军手中,被执解送途中,奇遇大师传授大光明法开悟人生真谛,了生脱死之大义。关在元大都三年,忠贞不屈、烈胆豪情。元世祖忽必烈亲身劝降诺与丞相官职,文誓死不降,绝十七日,“一死之处、无可为者”。惟有一腔忠烈气,碧空常共暮云愁!谁知真患难,忽悟大光明。日出云俱静,风消水自平。功名几灭性,忠孝大劳生。天下惟豪杰,神仙立地成。文天祥在被俘二年,过零丁洋的时候,写下了千古流传的诗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中概述了自己的身世
14、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夙愿,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为什么说是一种夙愿:自古慷慨捐身易,从容就义难, 在南宋那个年代,文天祥可以说上半生“吃喝玩乐”,可是国家有难的时候“临大节而不可得”,最后舍生取义。仅从个人来看,深受儒家文化教育的文人,投笔从戎不失气节为国捐躯,成为典范;再从佛学的角度来看,文天祥之所以把生死看的淡漠,主要是在被俘期间得到了佛家思想的真髓,生死只是一种境界,我们再看看乔布斯是如何对待问题。乔布斯面对生死的坦言“没有人想死,即使有人很想上天堂,也不会选择死亡这条路”,可是,死亡却是我们都会面对的终点,没有人能够逃避死亡。的确也该
15、如此,因为死亡很想生命中最好的发明。它是生命更替的机构。他是清理掉旧的事物,为新的事物腾出地儿。现在你们就要是新的事物,但是不久的将来,你们也会逐渐变成旧的事物被清理掉,很抱歉,这很戏剧化,但这也是事实。如果说死亡是可怕的,那么佛学让你在肉体上抛弃可拍,在精神上坦然面对,乔布斯安详地带着微笑离开的那一天,世界变宁静,死,真的不那么可怕!道家谈“仁”天下:因道的衍化而为德,德再衍化为仁、义、礼、乐,再由仁义礼乐衍化为权术,正表示人类的心路过程,每下愈况,陷溺越深!因此:天地生万物,本是自然而生,自然而有,自然而亡。天地并不一定厚待人类轻薄了万物。只是人类予智称雄自认为天地为了人类而生长万物,人,
16、自称为万物之灵。只是:人有人心,以人心自我的私识,认为天地有好生之德,因此发出天心仁爱的赞誉。若正如此不是人心可度天地之道了吗?所以:仁发自内心,仁的理所当然,爱的理所当然,心如天地,明比日月。效法天地自然的法则而存心用世,不必标榜高深而务求平实,才是真正的“仁”。老子叹息啊:大道废、有仁义!兵家谈“仁” 将之仁者:以爱护士兵的生命,不战而屈人之兵,为善、为仁。军机兵略,深知厉害,不可轻举妄动。统帅,虽有雄长之气魄,但须仁厚之天性,犹如唐代诗人黄松非战诗所谓的慈悲怀抱,才是将者之仁啊!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劝君莫话封侯事,一将成名万古枯。在正式分析“仁”之前先回顾一下认识事物理则:是
17、什么?为什们?如何做?前几年经常有人问我?一些企业家并不是工商管理专业毕业,也没有学习过管理,但是企业办的不错。一些经济学专业的大学生也不见得就能做好企业。 什么原因呢?大学生学的是学问的原理,硕士生可能会学习到一些案例了解到为什么,但是如何做?就是纸上谈兵了。那些非专业学校毕业的企业家从失败的教训中弄明白为什么?更善于行动执行,深知如何做?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是西方的认识事物的一种思维模式。类似于佛教的“体、相、用”。比如说:一个物体玻璃是“体”,圆形是“相”。这个物体什么呢?圆形的玻璃物体有多种:玻璃球、玻璃棒等等。但是说出他的用-喝水。这样就相对比较明确,玻璃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
18、惑也.传道:学问原理,做人、做事的原则,这些是“是什么?”授业:怎么样做人做事?什么方法达到呢?是“如何做”解惑:如何发现问题?什么原因造成?如何控制预防?比如:在选拔人才的时候我们通过这三个层面来考察其能力。对专业原理的掌握(“是什么”的部分),遇到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为什么的部分”),是如何实现你的设想和方案的(“如何做”的部分)。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往往出现的问题,只是讲述原理缺少实践的案例;或者只是教会他怎么做,不分析原因。造成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会犯很多前人已经犯过的错误,这样的企业学习成长速度很慢,也不利于知识传承。观今且鉴古、无故不成今。下面重点用事物理的三个层面分析“仁”!儒家谈“
19、仁”:第一、仁之理(是什么?) 自立立人!在个人的品格修养和能力提升过程中,以“仁”的标准要求,面对贫困、财富、善恶、丕泰,过错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二、仁之悟(为什么?)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通过心灵及净化,思而有所悟;通过行为的检讨,行而有所得。品格修炼好再去做事,在做事中提升品格,成为一个有用之人。第三、仁之用(如何做?)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如何做到仁?领导怎么做?对长辈应当怎么做?对同事应当怎么做?对社会应当怎么去做?仁德的品格是在生活中体现出来,不是空中楼阁,更不是大道理。第一章:仁之理!第一、仁之理(是什么?) 自立立人!在个人的品格修养和能力提升过程中,以“仁”的标准要求,面
20、对贫困、财富、善恶、丕泰,过错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仁,修炼德才兼备的品格仁,面对贫富的态度仁,善恶观仁理财观仁他人的过错是一面镜子“仁之理”: 仁,修炼德才兼备的品格!n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1、“里仁”的意思是一个人如何处在仁的境界。里:处在、居于,表示处人处事,或是自处之道。与人相处,为人处世的修养,以及对自身的要求,达到仁的标准,才是真善美的境界。2、“择不处仁,焉得知”。能力和知识学习没有达到仁德境界,就不能说是有智慧和成就。现在的观点:一个人做人处事首先要有好的品格修养,再具备知识和能力,这才是第一原则是首要的素质。分析一下:孔子在这里只是说了要具备仁的标准,如果不以仁的
21、标准要求,达不到仁的境界,哪里能得到智慧呢? 这里有个问题提醒注意:什么是仁的标准孔子没有讲,只是说要用仁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我们从认识事物的理则来看,“仁”是什么?这里还没有讲清楚。但是,儒家首先告诉我们,追求“仁”是追求真善美,是可以获得智慧!这样的仁才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关于德才兼备,我们认识两个古人。第一个:秦朝李斯。据说李斯是荀子的学生,有一天等茅厕里发现老鼠鬼鬼祟祟的偷吃粪便,突然间他想到为什么我不做一个粮仓的硕鼠呢?悟出了现实人生哲学,弃学投秦做到丞相位置。李斯的才能:“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周封子弟,子孙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天子弗能禁 ”等建议,秦始皇改建当时中国的天
22、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丞相李斯的建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得秦始皇这样的暴君成为统一九州的革命者!这表现了李斯才华的一面。李斯的品格:焚书坑儒的焚书真相。秦始皇听了李斯的建立: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一把火把都烧了。现在看来损失巨大啊!向李斯这样书没有读完,追求现实名利,又被老师开除等等,这表现出李斯品格一面。用儒家的观点上述仁的观点来看待,李斯有才无德,不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 下面我们来认识另外一个人,所谓德才兼备的范仲淹。范仲淹:出身极其贫苦,经过刻苦学习,后出仕、入将入相,英勇而兼备贤德,是开创宋代文运最有贡献的大贤。他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成为中华
23、学者理智的典范,长垂不朽,永为后生景仰! 当年,范仲淹奉命防御西夏,镇守边疆,号令严明,爱抚士卒。甚至敌人所属少数民族的羌兵,都互们警告,“大范老子,胸中有数十万甲兵,不可轻触其锋,”因此相率投降来归的很多。所以欧阳修诗赞:“马无声听号令,八方无事谏书稀”。范仲淹:在他死后,家里没有太多积蓄,仍然保持两袖清风,书生本色。他的四个儿子,也都学有所成,而且智勇俱备,公正廉明,犹如其父。古今学者,能才兼文武,德行纯粹如范文正公仲淹者,便可以无愧于“儒行”了。范仲淹的品格与才能达到了孔子所倡导的“仁”的内涵。观今鉴古,我们会清晰的看到管理者所要建立修炼的品格标准。作为我们这些掌握财富代替行使权力的群组
24、,如果不选择仁的标准要求约束行为,其聪明的能力就会用在邪道上,那不是真正的智慧,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仁之理”: 仁,安贫乐道富而好礼!n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前面说到达到仁的标准就达到真善美,可以得到智慧。那么如果不仁者又是什么样呢?约,简朴的环境。乐,功名与富贵。用一句话来解释这半句话:安贫乐道、富而好礼。如果真的有智慧、修养达到仁的境界,无论处于贫富之际,得意失意之间,都会乐天知命、安之若素。1、“仁”要求品格上具备,在适宜的时候能够按处于困境、逆境之中,能够尊重道义。2、真正有修养,达到“仁”的品格的人,在得到功名富贵的时候不会得
25、意忘形。说到安贫乐道,我们发现随着现实生活中贫富差距的加大,一些违背道德的事件频频发生。直接挑战我们传统的的道观,而这些道德标准在几千年就已经建立,只是我们现在忙于对自然的索取而丢失了行为的约束。本该如此我们却偏偏放弃,本该得到我们却非要远离。说到富而好礼,让我想到想到我的一位同学,当年背井离乡丢下妻儿老小南下深圳。十几年过去了小有建树,工作之余EMBA也读完了,身份和地位与当年的一个品质工程师判若两人。 一次过年回乡我们都在机场等候,彼此谁都没有发现。等到快要检票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一个人从后面窜到前面的检票口,仔细一看才发现是我那位同学。 这件小事一下在我脑海中留下深刻的记忆,当时突然让我想
26、到“富而好礼”这句话的分量。一个青涩的学生慢慢成长为一个白领,财富远胜于当初,然而其德行似乎更加退化了。我说这些的目的是要警戒我们这些有志向的管理者,或者说年轻有目标的探索者们,将来我们会掌握财富甚至成为社会主流群体,主宰者很多事情的成败。 但是,在我们成长的初期,还处在奋进中、逆境中,所谓上下求索、潜龙勿用的阶段,要能够耐得住寂寞,熬得住艰辛,修炼自己的品格,不违背道义,一旦机会到来的时候,物质财富只是过程的附属品,而智慧的获得才是真正的财富。 这样人作为领导者、领路人,社会的主流文化就会健康。 我们会反思,为什么企业环境充满了竞争,甚至把利润作为唯一衡量成败的标准,但是企业中却培养了那么多
27、优秀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呢?因为我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在培植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从来就没有一刻停留过对人才品格的培养。像“本分”、“诚信”等价值观是作为企业经营的核心内容。 正应为如此,企业这个组织在现代社会各个团体竞争过程中,越来越体现出优越性。 大家知道,在优秀的企业比如GE通用电气公司,100年的时间为世界500强企业输出了189位CEO。这些都是企业文化价值观使得人才在能力和品格方面同时得到提升,那些即使是在GE竞争过程中被“淘汰”的管理者,在别的企业中仍然成为优秀的CEO,为世界创造财富贡献才华!“仁之理”:仁,说到与做到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好!
28、我们再看这句话的后半句。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前面说到不仁者会怎么样,那么仁者呢?这里要注意:仁者安仁讲的是体,知者利仁讲的用。体是事物的本质,仁者是懂得仁的内涵具备仁德品格的人;知者,是德才兼备的人。仁者如山、智者如水。仁者行为庄重不失仁德的的标准,秉持着仁的价值与观念。知者利仁。智者如水一样灵动,在秉持仁德的本质中,既懂得择仁而行又能化恶为善。智者不仅仅在心里上的秉持和倡导仁德,而且在行为上能够实现,使得天下人得利于奉行仁德所带来的真善美。1、前段时间听说政府的首脑人物感慨当今社会道德风尚:“人心背向、道德缺失”,这句话如果出自常人可以理解,算是忧国忧民吧。但是出自政府的决策层似乎只是哀婉悲
29、叹,那就让我们平民百姓近乎于绝望了。如果全民族都在叹息当今的社会风尚而不能付诸于行动,那领导者的作用在哪里?我们为何而存在?2、在现实生活中因为能力的差距,而产生了地位和财富的差异,此类事情客观存在也在所难免。3、能力的差距就像是客观的物种存在于大自然一样,能力不够的人能够遵纪守则,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如果“耻于学而羞于无能”去偷盗抢劫,做一些鸡鸣狗盗的事情,就是不仁之举啊! 有能力的人不自矜不傲慢,把才华转化为创造作为美德,让大家分享他创造的价值,这样的人就会得到人们的尊重,成为高贵品格的人。我们所了解到的乔布斯的发明与创造,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佛光普照。说到能力强与弱:菜市场上做煎
30、饼果子大姐获得的财富等同于名牌大学毕业的工程师。 菜市场上做煎饼果子的大姐每天凌晨4:00起床,开始炸油酥果子、调玉米面、切配料等等,6点钟开始出摊,一直忙到上午11:00。每天一桶面摊出100锅饼大约300元左右。每月收入8000元左右,基本上那个是一个名牌大学的工程师的收入,可能很多大学生收入不如她。 在社会上的职业和职位,摊煎饼果子的大姐不如大学生,但是从价值上来看,几乎是平等的。煎饼果子的大姐买了房子,儿子上大学等等。这是一个典型的安贫乐道,她在专业的知识上是个贫乏者,但是她一双手勤奋获得财富,非常值得尊重。仁者利仁的典范,论语与算盘 孔子从处人处事的行为、学习知识的态度,自身所出的环
31、境,表达了“仁者安仁”的观点! 但是如何做到人的用,才是对儒学价值观付诸于实践的贡献与发展。这也是儒学最重要的最核心问题,不能运用发扬光大其结果是被时代所淘汰。我们的国学为什么向印度的佛学一样,在本国衰败他国光扬呢?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像佛教在中国盛行一样,世界上运用儒学最成功,并改变自己国家的是日本,成为仁者利仁的典范,其代表人物是涩泽荣一(18401931),下面重点了解一下他的六大观点。知者利仁 发现了中国儒学在继承中的弊端儒学的问题反而是日本人发现了弊端,我们要检讨自己了。弊端一:鄙视金钱,视富和仁水火不容。发现中国学者曲解了“君子财多损其德,小人财多曾其过”。以及“为仁不富,为富不仁
32、”重利轻仁,重义则失利,将富和仁视为水火不容,这是极为不合理的。宋代的大儒朱熹在孟子.序中说:“用计用数,假饶立德功业,只是人欲之私,与圣贤作处,天地悬隔。”显然是非常鄙视金钱和功名。弊端二:完全脱离仁德的本质误解孔孟之道,其结果就是使得那些投身实业的人们,在价值观上完全脱离仁德而尊重精神上的利己主义,既无仁义也无道德,甚至想方设法钻法律的空子去达到赚钱的目的,一切以钱为本。这样给社会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如果没有了法律。他们必将强取豪夺。涩泽荣一认为,长此以往,社会的贫富差距会越来愈大,世态也变的卑劣。这正是误解孔孟之道的学者们数百年来横行跋扈所产生的遗毒!除此之外,涩泽荣一还对儒学发展过程中
33、的问题作了分析。中国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那是的一些激进的学者就主张犹如今日日本社会所走的路线,倡导仁义道德然后应该推行国富民强的策略,但是却被宋代学者给抛弃了。结果,宋代末年战乱不断,最终元取代辽宋。 利益与道德要相互协调,空谈理论只会产生负面效应,挫伤自己的元气,生产力减弱,导致国家灭亡,这是宋代的教训。看看中国版图的变化,到了南宋中国版图面积不到1/5。涩泽荣一仁义与富贵七个观点一、建立道德为基,财富强大的国家!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厌。孟子.梁惠王上宋代偏重空洞的仁义道德理论,致使国家灭亡,如今我们的邻国(中国)利己主义,不管别人如何,只是对自己有利就好了;不管国家怎么,自己没事就好了
34、,至于政府是怎样丧权辱国的也不在乎。必然会导致国家主权沦丧、名声扫地。摘论语与算盘切记,谋取利益与重视仁义道德要相辅相成,国家才能繁荣昌盛,个人才能各得其所,发财致富。二、金钱无罪!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也为之。论语如果说孔子讨厌富贵的话那太荒谬了。孔子的观点,获取不义之财还不如安于贫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值得推崇的。金钱本身是无意识的,完全在是用钱的人的动机如何,所以,对是否应该有钱不能妄下结论。金钱是不能辨别善恶的,好人拥有它就变成了善;坏人拥有它就变成了恶,这要取决于使用者的人格。摘论语与算盘 我常向人讲昭宪皇太后御歌中的一句话:人心善恶各不同,金钱祸福也两面。三、扶贫之道!己欲
35、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雍也 只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有所成就的。如果没有国家社会,任何人不能幸福生活,更别想积累财富了。因此,个人从社会获得的帮助越多,那他的财富也就越多,相应的也应该有回馈社会的义务。扶贫事业与其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去关怀,还不如从经济的视角去处理。不管从人道方面还是从经济方面,救助弱者都是必须要做的。但是我们所施行的救助,并不是要让这些受助者游手好闲,要尽量避免用直接的救助方式。解除食盐的专卖,都是不错的办法。摘论语与算盘四、反对贪戾!“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大学据我所知,无论是海外还是国内,做我们这一行。大部分都是实力雄厚的人,他们懂道理,重信用。这样有自信力和实力的人
36、,是应该明辨是非的才对。以前我以为行贿受贿只有国外才有,日本是不会发生的。但是,当听到三井公司的人因涉嫌行贿受贿被捕的时候,我很是痛心,发生这样的事情,我想是因为割裂了仁义道德与经济利益的关系。摘论语与算盘如果任由行贿受贿的行为蔓延,有小变大的积累,就会导致整个社会混乱,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摘论语与算盘现在在中国的土地上,行贿受贿的行为渗透在各个领域,越来越像“三叶虫”一样。提醒当政者,历朝历代灭亡的原因不是外来而是内在。不希望现在中国人今人不识古时月,到头来落得犹如晏殊的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的感叹啊! 我们看到日本人在一百多年前就深刻的反省并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而我们
37、现在又在旧病复发,可悲啊!那些贪戾行为的人执政则带来了政党形象的负面影响,而执政者又说出“人心背向、道德缺失”,难道要把这些责任归咎于老百姓吗?五、义利合一的观点西方文明流入我国,虽有很大的贡献,但是也有其弊端的一面。我们在引进新事物享受其带来的幸福感的时候,世界上一些毒害也一并流入了日本,这是不争的事实。究其根源,是因为日本奠定了在世界范围立国的基础,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发生。摘论语与算盘随着社会的进步,实业界的竞争也会是愈发激烈,这是自然发展的结果。但是,实业家只顾及自己的私利,那么,社会就会变得不健全,各种危险的思想也会蔓延开来。真要如此的话,那谁来承担这个责任呢?必定是实业家自己来承担。
38、因此,为了社会的正常发展,必须矫正这种坏风气。摘论语与算盘六、简洁,不要挥霍金钱货币的便利在于它可以与任何物品交换。太古时代是物与物交换,现在是可以拿货币随心所欲地交换,货币可贵之处是其所代表的价值。金钱是珍贵的,不只是对青年人,所有人都应该如此。如前所述,货币是物品的代表,所以,应当向珍惜物品一样珍惜货币。宋代朱熹说过:“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恒念年物力维艰。”意思是说,一寸钱、一寸纸,甚至一粒米都不能浪费。摘论语与算盘七、会挣钱,会花钱。金钱既可贵又卑贱。它的可贵,完全在于持有者的高贵品格。但是,人们往往曲解金钱的合理性,一味的贪财,那就要多加注意了。我们力戒浪费金钱的行为,但也要避
39、免吝啬。只知道赚钱不知道花钱,就走向了极端,变成了守财奴。所以,告诫今天的青年朋友们,切记不要奢嗜浪费金钱,但也不要变成守财奴。真正会理财的人,是及懂得赚钱之道,又明白花钱的合理性。摘论语与算盘涩泽荣一,知者利仁的典范!各位请留意这位涩泽荣一的观点,请抽出时间阅读涩泽荣一先生的论语与算盘,那里所描绘的情景正是我们现在中国弊病写照,是对经济与道德的伟大的观点和卓越的见解!“仁之理” 仁,理财观!n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富与贵,每个人都喜欢;贫与贱,是人人都讨厌的,即使是一个有仁德修养的人,也不喜欢贫贱啊
40、!但是要求用正确的方法得到,一个人失去了“仁”的核心,得到的那些不义之财有什么好名声呢?“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直接表明了对待财富的态度,这里的“仁”从广义上讲,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价值标准,其本质在于尊重这些道,不正当的手段必然是违背之。“仁之理” 仁,君子爱财!n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财不可乱求!可求与不可求是正反的代表两个不同的价值观。上半句话的意思是,要用正当的方法获取财富,即使是做身份卑微人做的事情,我也愿意去做。下半句说的意思是说,如果要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得财富,宁可舍弃,安分守己的做事情。 孔子并不是鼓励人们安于贫困,而是要用正当的手
41、段。中国儒家学者中把“仁义王道”和“货殖富贵”是水火不相容,实在可笑,结果是自己把自己给废了,把国家也废了!“仁之理” 仁,他人的过错世是一面镜子!n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某个人犯了错误我们看清了就可以反省自己,是不是有同样的会犯同样的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所以别人的错误可以引发自己的反思提高自己修养。-观过而知仁!大家对那些贪戾的政府官员无不切齿痛恨。当我们的社会环境中发生这样的事情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呢?第一种心态的倾向除了气愤之外感觉到自己辛辛苦苦一辈子不如他们一下子捞的多,逐步逐步把气愤转换成了一种抱怨,甚至影响自己身边的人,最可怕的是影响了自己的儿女、晚辈;另一
42、种心态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作为即将成为企业组织核心成员的管理者,如果和平民百姓一样只知道抱怨,那一开始在品格修炼中就缺少了责任感的培养。 对于别人的过错,我们要观过而知仁,克制自己异端想法,攻乎异端,是修炼品格和学习的最好方式。如果现在不能明确这些观点烙印在脑海之中,形成固有的秉性,一旦将来登上更加重要的位置,掌握生死大权的时候,那一点品格的瑕疵就会发展成为道德的肿瘤,健康的东西就会被吞噬,品格的修炼起点非常重要。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故君子始慎也!“仁之理” 仁,善恶观!n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仁”的修养是有善恶之分的,“善不能用、恶不能去”就是没有是非观
43、了。n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一个人真的到了仁的修养境界,就不会讨厌别人了,即使是不好的人,也要设法改变他。 上一句讲的仁者对己;后一句讲的是对外。这两句话连在一起,当达到了仁的境界之后就有智慧能够鉴别是非好坏,既能做到感化又能做到除恶扬善。但是要提醒大家善和恶是相对的。企业管理者如何处理人的问题。我们用西方的理则解释这个问题。在企业中一个犯了错误,这个错误是违背了企业的标准或是一些习惯,如,企业文化。如果是违背企业价值观并造成后果一般直接处理。但是对待一些没有造成后果的错误,领导者会作如下四个步骤:第一、理性讨论;第二、怀柔策略;第三、置之不理(让他冷静或者是个他最后一次机会);第四、按
44、章办事。这四个步骤在前三步骤内这个员工还不算是个不好的员工,管理者会采用教导、感化、设法改变他,但是不愿意改变就淘汰,绝不纵容。能好人、也能恶人,目的是让整个企业“无恶也”,整个企业不要有坏的不良的东西存在!企业之所以有别于其他组织,除了不断创造贡献产品,其重要的部分就是有着适应其竞争发展的核心文化。我们还以GE电气为例,在韦尔奇这一任CEO提出了末位淘汰制的考评方式(当然这是建立在用了十多年时间营造了坦诚文化的基础上。)每年进行绩效考核,落后的10% 人员必然淘汰。杰克.韦尔奇认为,10%淘汰制,不是一种“残酷”,恰恰相反,这是对员工的“仁慈”,而不告诉他,让其待在一个不能成长和进步的环境里
45、才是真正的“假慈悲”。这样将避免将来等到员工已经岁月不饶人时,就业机会越来越少了,但还要供养孩子上学,还要支付住房贷款,那时再告诉他说:你走吧,这里不适合你那才是残酷!这是西方有智慧的人对仁的解释,打破了固有的不仁而去创造一个真正的仁!这一点非常重要,符合“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原则。实际上在GE公司管理层或高层的竞争过程中,很多被淘汰的人员,在被聘任别的企业CEO或者担任管理职务之后业绩非常优秀,上面谈到的GE在100年之间为世界500强输送了189为CEO。这才是真正的“苟志于仁矣,无恶也。”“仁之理”小结:“仁之理”自立立人的总结!仁:德才兼备是立人处事的基本素质!仁:建立正确的善恶观;
46、面对贫富,财产,他人的过错,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要想成为社会有用之人,对家庭有责任对企业有贡献的人,首先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明辨是非;这还不够,要通过学习使得自己具备达到实现成就的能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些想法换一个角度可能只是口号。我看一个人还是静下心来想想,怎么先改变自己,再去改变家庭,然后再去改变社会,最后再去改变世界吧!第二章:仁之悟!第一、仁之悟(为什么?)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通过心灵及净化,思而有所悟;通过行为的检讨,行而有所得。品格修炼好再去做事,在做事中提升品格,成为一个有用之人。仁,净化、斋心?仁,行动是巨人!仁,仁者之乐,山水之间也!仁,德才兼备的品格标准!“仁之悟”: 仁,净化、斋心!n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克己复礼”就是克制自己的妄念、情欲、邪恶的思想偏差的观念,而完全走上正思,然后那个礼的境界才叫做仁。克己复礼是通过自身的修炼达到心里净化的过程!什么叫自身修炼达到心里净化?这句话听起来很空洞,不在于他的体关键在于他的用。就我所看到的有智慧的一些领导者善于静下心来思考一些问题,很善于总结。松下幸之助的斋心:松下没有学过任何管理、经营课程,但是被世人称之为经营之神。他从竞争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