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究凸透镜成像规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究凸透镜成像规律.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 科物理年 级八年级教学形式教 师王德爱单 位惠州市河南岸中学课题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学情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是本章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后,学生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对探究能力的要求比前几个探究要高,既有过程性要求,又有终结性要求,即学生要经历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知道了成像规律,然后将有关知识应用到广阔的社会实践中。探究规律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复杂,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可以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学习者特征分析八年级学生对一些物理现象(如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等)有一定认识,但一般都
2、停留在肤浅的认识,对于其工作原理并不理解.由于学生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和动手实验能力有限,如果没有将本实验步骤详细分析,说明透彻,学生将无法进行实验,更不要说归纳总结实验规律.教学策略分析本节课的教学从设计上力图将信息技术与实验有机结合,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教学过程中采用以探究式为主,其它教学方式为辅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探究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增强探究过程的实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入新课、提出问题,通过教师的诱导,深化实际问题,形成物理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猜想,设计探究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初步认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再利用凸透镜成像的PPT课
3、件模拟实验,获取凸透镜成像的动态信息,通过投影仪对数据现象归纳结论。整个教学以设计-探究-发现为基本过程,策动、引导学生学习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究建构知识,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并获得整体发展的目的。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2)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物体位置的关系,进一步理解虚像和实像概念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
4、件中的物理学原理(2)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关心生活、生产和自然现象中有关凸透镜成像的现象,乐于用凸透镜成像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养成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教学重点: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教学难点:探究实验的设计及通过数据和现象并归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具体资源及环境引入提出问题情景导入,老师设计情景,(PPT显示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情况切入课题)。提问:实验中有什么发现?能提出什么问题?1、学生介绍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情况2、把放大镜对着窗户外树木、对着课室内较近物体和课本图画
5、观察成像情况并观察比较成像情况3.学生积极思考,释放心中疑问: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凸透镜为什么能成像?光屏上的像为什么是倒立的?为什么像有时是放大的?有时是缩小的?凸透镜成像的情况与什么有关?等等。1.由生活中学生熟悉的身边物品引入,激发生学习兴趣;由远及近地观察成像情况,为下面的实验探究打下基础(伏笔)2.学会提问题,提出贴合实验探究问题,让学生明白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凸透镜、课本、白纸;小组讨论、动手小实验、合作探究、引入、发现问题猜想与假设1.老师归纳问题,明确研究目的: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很大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较小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到凸透
6、镜的距离很小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综合学生意见得出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正倒、虚实可能跟物距有关.1.学生进行猜想: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2.学生相互议论,作出合理猜想:物体的成像情况可能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3.引导学生复习“实像与虚像”焦点和焦距等凸透镜相关知识;结合图形学习物距u与像距v概念.1.由表及里,符合学生学习的思维习惯;2.为设计实验作准备.3.建立新旧知识联系,为新课扫清知识与概念上的障碍.投影仪投影凸透镜光路图;思考、交流、讨论、启迪、温故知新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你如何设计方案来验证你自己的猜想?2.老师加强指导,确定研究方法:我们知道
7、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很大到很小时,成像的情况是不同的。要研究“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距有什么关系”,应当怎样进行实验?3.实验前介绍桌面器材、光具座的使用、利用光具座上刻度尺读出物距u与像距v;说明实验注意问题:(1)、调整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前后移动光屏直到出现光屏最清晰的像1.部分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并说明原因2.要研究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距”的关系,要逐渐改变物距,观察像的情况,拟定实验方案(设计学生实验记录表并展示)3.认识光具座,将实验器材按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顺序放置并注意调节它们的高度,使烛焰、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4.制定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计划
8、A.选用与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相关的器材B.让蜡烛经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等大的像C.量出成像时的物距和像距D.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重复以上实验,分析焦距的长短与成像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确实验方案和实验需注意问题;训练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的能力.光具座等实验器材、投影仪;多媒体动画演示小组讨论、合作设计介绍、展示、评价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 1、教师巡视,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指导,及时对学生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2、注意观察学生的实验记录,指导学生在一些关键点(u=2f,u=f)附近多观测几次。 3.分析数据,比较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得出成放大、倒立像的条件和缩小、倒立像的条件分
9、析部分学生的数据中出现的错误,和学生一块探讨出现错误的可能情况并改正4.提问;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多远处在光屏上得不到像了?如果把光屏取下,从光屏这一侧观看:你会看到什么现象?这个像与在光屏上得到像有什么区别?5.将各小组学生实验中填完的表格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对表格中的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最后投影出正确的结果 6.结合多媒体动画动态地显示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学生分组探究实验过程:将蜡焰与透镜的距离由远及近,即物距由大到小移动观察成像特点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填入表格分下面几种情况研究:(1)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2)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3)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4)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时
10、(5)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6)在以上成实像和成虚像的情况下,轻轻吹蜡烛的火焰,使它向左侧或右侧偏斜,观察火焰的像是向左侧或右侧偏斜,找出物和像的左右、上下关系(7)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重复以上实验,分析焦距的长短与成像间的关系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总结本组的实验方案以及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各小组结合实验数据和现象,并根据动画中焟烛和像位置情况说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见下表1.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解决问题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有利于逐渐形成实验操作能力实验器材、投影仪;学生实验表格展示,评估多媒体动画演示、交流讨论,分析、论证、评价凸透镜成像规律透镜焦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
11、离(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像的情况f=正立、倒立放大、缩小虚像、实像 u2f2f vf倒立缩小实像u =2f v=2f倒立等大实像 2f uf v2f倒立放大实像 u =f/不成像 u2f,成倒立缩小实像;2fuf,倒立放大实像;uf,正立放大虚像。作业或预习1、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雄发现烛焰的实像没有呈现在光屏中央,造成现象的原因是: 如果需要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 移动;2、有一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要想用它成缩小的实像,物距应 cm,若用它做放大镜察看地图,该凸透镜与地图的距离应 cm;3、如图3.6-4所示,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此时烛
12、焰的像是 、 、 像;如果把蜡烛向右移动10cm,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固定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成像,请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自我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基本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及通过数据和现象并归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提高实验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初步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学习目标。本节课容量大,可按物距分区域分小组实验,但这样导致缺乏实验整体性.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方琼阳主任:从生活和简单小实验引入课题,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学过程能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注重实验过程和分析归纳,重、难点突出,课堂目标任务明确、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前引导到位、实验注意事项说明清楚、对数据收集和分析实事求是,让每个学生有事可做,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谢建庄科组长:本节课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注意从生活走向物理.引入通过日常光学用品和观察实验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效果.在猜想与假设过程引导到位,让学生自然而然得出猜想,注重实验探究过程和分析论证,学生能够主动交流讨论,互动多. 评议一单位: 姓名: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