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学生心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王zhiqiang).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控学生心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王zhiqiang).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调控学生心理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安徽省界首市逸夫第一小学 王治强 关键词:心理因素 调控 兴趣 品质 自主 创新 内容摘要:学习是学生的内部心理活动,是复杂的有规律的认识过程。教学中要研究教育的对象,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注意利用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心理因素,了解学生的内部心理活动,把握学生复杂的有规律的认识过程,加强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健康快乐地成长。学习是学生的内部心理活动,是复杂而有规律的认知过程。因此,教学中要关注教育的对象,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效利用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心理因素,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是引领学生进入自然
2、和谐的学习境界的有效途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心理。一、培养兴趣,激发动力,调控学生的依赖心理。 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强大内在动力,是学生入门的先导。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数学是喜欢,还是厌倦,直接影响他们知识的掌握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用鼓励、表扬的方式去激励学生, 用期待的目光、信任的语言去引导学,更要注意用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直观 教具,利用知识本身的魅力,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获取知识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小学生比较好奇,新
3、奇的刺激物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究活动,为此,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心理要求和知识实际出发,灵活组织、安排每个内容,力争使每堂课都有新鲜感。、趣:课要讲得有趣味性。所谓趣味,不是胡吹乱侃,故弄玄虚,而是与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紧密相连,例如:在“长方体的初步认识”中,讲到“面”、“棱”、“顶点”的概念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演示 ,拿出一个萝卜削去一片,问:得到一个什么?(平面)再削去一块,又得到一个面。问:在两个面相交的地 方得到一条什么?(棱)最后,又削去一块,讲:三个面相交的地方得到一个点,这个点就是顶点,这样,学 生在有趣的引导下,情绪高涨,很快理解了“面” 、“棱”、“顶点”的产生和概念了。 、
4、深:要易中求深,防止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例如:在学习了“小数比较大小”以后,我出了这样一道题:比较0.36与0.63的在大小,这道题全体学生都能马上正确回答:0.36小于0.63。我抓住这个容易解答的问题问:“为什么说0.36小于0.63?”一个同学说,先比整数部分,整数部 分相同,再比十分位,十分上小于,所以0.36小于0.63。这个同学是用比小数大小的方法解答的。我又问:“还可以怎么解答?”另一个学生回答,0.36和0.63都表示把“”平均分成100份, 其中的36份小于63份,所以0.36小于0.63。这是从小数的意义上去理解的。我再问:“从小数计 数单位出发还可以怎样说?”一个学
5、生回答,0.36里面有36个百分之一,0.63里面有个百分之 一,计数单位相同,36个计数单位小于63个计数单位,所以0.36小于0.63。此时我又在这两个小 数后面加上“元”字,问:“还可以怎样回答?”学生说,在这两个小数后面加上“元”,当然0.36元小 于0.63元,这是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去考虑的。一道非常容易的题,在老师的点拔下,学生多角度、多方面 去思考,起到了易中求深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多向思维。 在此基础上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控学生的依赖心理: 1、引导学生纠正平时养成的依赖习惯。 在教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纠正平时养成的依赖习惯。如独立整理学习用品,独立做作业,自己检查作业对错,自己
6、订正错题,自己预习、复习等,决不依赖别人。老师、家长或同学可以多种方式督促一段时间,也可采用“星级”、“评分”或“契约”的方法配合“监控”或“自控”。2、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并积极迁移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校中,有意让这部分学生担任一些班级工作,使他们有机会去面对问题,能够独立地拿主意,想办法,增强自己独立的信心。在家里,要求他们自己能干的事要自己去干,如穿衣、洗碗、打扫卫生等,不要什么都推给爸爸妈妈,让他们有主动承担一些事情的意识和主动获取的积极性。从培养独立生活做起,并积极迁移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学会自己尝试、探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3、多向独立性强的同学学习。鼓励
7、这部分孩子多与独立性较强的同学交往,观察他们是如何独立解决自己学习与生活中难题的,向他们学习自立、自律、自强的精神。同伴良好的榜样作用可以激发他们的独立意识,克服依赖心理。二、培养品质,锻炼意志,克服学生的浮躁心理。课堂上一部分学生行动盲目,心神不定,缺乏恒心和毅力,急于求成不能脚踏实地,这种心理情绪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浮躁”。浮躁心理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较易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成为一些学生的通病。浮躁心理如不及时纠正,具有较大的危害性。1、确定目标和方向,外因促进内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一段时期的心理状态,指导学生确立目标,明确方向, 这点对于防止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是十分有利的。在帮助
8、学生确立目标时,要注意确立的目标切实可行。有的学生经常确立目标不考虑自身条件是否可行,而是凭心血来潮,过高地要求自己。这样学生会受挫 ,其自信心也会受到打击。教师应该告诫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来确立目标(最好和学生一起分析学生的特点),才会有成功的希望。 2、 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行为带动性情。浮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平素学习、生活中放松对自己的克制,而逐渐形成的。要矫正这种性格缺陷,就必须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逐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以针锋相对地矫正。因此,一是要培养学生行为的计划性,要引导学生在做事之前,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做?做这个吗?希望什么结果?最好怎样做?“并要具体回答,写在纸上
9、,使目的明确,言行、手段具体化。二是要求学生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焦躁,不虚浮,踏踏实实做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一点儿一点儿分开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累积到最后即可达到目标。 3、磨练教育。 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有针对性地“磨练“学生的浮躁心理。如指导学生练习书法,学习绘画,弹琴,解乱绳结,下棋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耐心和韧性。在处理学生的不认真作业时,我就运用了这种方法,让学生平静心情,进行一次创造活动,把原来的作业进行美化。先对比原来的作业把作业再写一遍,只要求美观,写几题都可以,完成后,再对比着刚写的作业进行第二次美化活动,把最后的作业和原来的作业进行比较,学生会发现自己的潜力,他的浮
10、躁情绪一定能克服掉。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浮躁情绪。例如,做事时,学生可用语言进行自我暗示,“不要急,急躁会把事情办坏“,“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这样会一事无成”“坚持就是胜利”。只要学生坚持不断地进行心理上的练习,学生浮躁的毛病就会慢慢改掉。 4、教师的暗示作用。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暗示作用特别的大。首先教师要调适自己的心理,不骄不躁,为孩了树立勤奋努力,脚踏实地工作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其次,鼓励学生用榜样如革命前辈、科学家、发明家、劳动模范、文艺作品中的优秀人物以及周围的一些同学的生动、形象的优良品质来对照检查自己,督促自己改掉浮躁的毛病,教育培养其
11、勤奋不息,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三、强调自我,自主习得 ,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 自主是指人们凡事力求自己思考,自己判断,自己寻求解决的办法。教育家布鲁纳认为: 教学除了尽可能使学生学到丰富的科学知识外,还应当促使学生自主 。 、引导参与:适时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数的整除”时,我将学 生的学号代替姓名,让他们各自说出自己代表什么数,如学号为的同学说:“我是偶数,并且是最小的质数 ,我也是自然数与整数,我与互质,我是的质因数等。”这样学生就容易区分质数与奇数、偶数与合数、 互质数、质因数等概念了。 、巧于点拨:即对学生学习和实践活动中难以理解或不易想到的问教三角形的
12、初步认识时,通过学生动手摆三角形,让学生概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而自动的思想家。”如何引导学生“括出什么叫三角形,一位同学说:“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我摆出:“ ”,学生看图后立刻加以否定,认为用 “组成”不妥,另一个学生又说:“三条线段,三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我又摆出: ,学生看后又加以否定 ,在此基础上,多数同学概括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我加以肯定,并请学生解释什么是“ 围成”?学生很快就能根据摆好的图形概括出: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封闭成一个图形就是围成。这样教师通过辨析、点拔,学生真正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 四、启迪思维,开拓创新,激发学生的创造心理。 古人云:学起于思,
13、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如何启发思维,萌动学生的探求创新的心理呢? 、启发生疑:思维从问题开始,提不出问题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不懂,二是欠深入。目前,不少学生 提不出问题,主要是由于深入不够。而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要使学生不断提出疑问,往往是先设疑、激疑,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新课开始,教师有目的地呈现以下一些学习材料:6支笔、2本故事书、1个苹果。告诉学生:老师想把6支笔奖给上周班级口算比赛得奖的2个同学,那么,每个人应该分得几支?把2本故事书奖给班级演讲比赛的两位同学,每个人应该分得几本?
14、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幼儿园的2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得多少呢?这时老师实际操作一下,学生对这些材料感兴趣,马上就会看到三种分法中,只有第三种1个苹果平均分给幼儿园2个小朋友时,分得的结果不是整数。老师告诉学生实际生活中,当分得的结果不是整数时,我们就要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种数就是分数。、引发争论: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们争论时往往比单独地思考更能发挥创造性。因此,根据教材内容, 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能引起争议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讲求小数的近似数时,进行求2.96的近似数(保留一位小数)时,有的学生认为应该是3.0,而有的学生则认为是3。学生有了认
15、知冲突,课堂成了答辩会,认为是3的学生说小数末尾的0可以不写,此时,有不少同学表示不同意,因为他不符和要求保留一位小数,3和3.0所表示的精确度不同,这时,我因势利导,让他讲讲是怎样思考的。他说:我可以用图示说明我的道理。我请这位同学上台演示,近似数是3的小数在2. 53.4之间;近似数是3.0的小数在2. 953.04之间,同时画出线段图表示。同学们顿时醒悟,都向这位同学投去赞许的目光。通过引发争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鼓励求异:学生爱思考,敢于标新立异,我们在教学中要倍加爱护、积极引导、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例如:在填数练习“()()”中,通过一般分析推理是可以求解的,但 有位同学的解法比较新颖、独特,富有创造性。他是这样思考的:把这题写成竖式就是,个位上或十位上的 数相加都适合用交换律可写成式,于是()(),也就是个位上填,十位 上填,这种解法,在运用知识的灵活性和设计思路的策略上都比常规解法优越。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熟悉学生的认识过程,积极调控学生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健康快乐地成长。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