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回乡偶书、别董大 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wj151****6093 文档编号:61778050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5.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两首:回乡偶书、别董大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古诗两首:回乡偶书、别董大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两首:回乡偶书、别董大 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两首:回乡偶书、别董大 教案教学设计.docx(5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诗两首:回乡偶书、别董大 教案教学设计回乡偶书 一、教学目标 1、相识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酷爱家乡。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酷爱家乡的真情实感。 三、教学打算: 教学课件、实物投影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已经学了许多古诗,谁情愿把自己喜爱的古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 2、揭示课题:回乡偶书 二、初读感知 1、范读回乡偶书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 3、认读生字:客何 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并用它们组词。 4、说说你在预习

2、中知道了什么? 5、质疑并适时解疑。 6、看图说说回乡偶书这首诗的大意。 7、我会说: 贺知章小时侯离开自己的家乡,直到老了才回来。在乡间小路上碰上了一群孩子,孩子们地问:_。 三、朗读感悟 1、创设情境:假如你就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回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身边,你的心情会怎样? 2、指导感情朗读(师范读、指名读、生自读、小组读、展示读) (第一句:语速稍慢,读出诗人离乡之久。其次句:无改读得昂扬一些,衰读得起伏一些,读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酷爱之情。第三、四句:语速稍快,读出儿童的天真活泼、惊异。) 3、背诵这首古诗,看谁先背下来。 四、实践活动 1、借助课文插图和诗

3、句进行想象,小组合作表演回乡偶书。 2、师生评价表演状况 五、指导写字:音客何 先视察字的特点,再描红、临写,最终评一评。 六、拓展活动 课外阅读古诗,开一次古诗朗诵会。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别董大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曛这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品尝语言,读中悟情。驾驭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学以致用。 4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背诵。 教学过程 一、读懂诗题,了解背景 1相见时难别亦难同学们,有人说离别是诗,有人说离别是歌,是画,有人说离别是泪水。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们读过孤帆远影碧

4、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从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的是古人那浓浓的友情、亲情。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生读题,再读,你知道了哪些内容?(1别。都有不舍得意思,你觉得应当怎样读题。2介绍高适和董大。) 2董大和高适是好挚友,在董大受到冷落,失意之时,愤而离开京城,高适为他送行,留下了这首诗。 二、读通读顺,整体把握 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23遍,(出示课件),留意读准诗中的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1预习时大家读过了, 2谁来读,其他同学留意听,这首诗中有一个生字,看他读准了没有。 3师简评(留意曛这个生字,指出形声字。曛是日落时的余光,曛黄,黄昏的意思。齐读曛)谁再来读。 4一起来读

5、读这首诗。(齐读) 5我们学习一首古诗,除了会读以外,还须要知道什么? (了解诗的意思;怎样知道诗的意思?借助注释,联系上下诗句、结合背景资料等等) 6现在请同学们借助注释,看看这首诗也许讲的是什么意思,然后在小组里说说,在学习和沟通中,假如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记号。 (学生自学) 7(沟通重点词语的理解。点拨:黄云: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与曛联系起来即曛黄,只夕阳西下时天色昏黄。千里是不是就是一千里?联系学过的诗句理解是虚指,许多,满天。指出温故知新。莫的意思。怎么理解知己的意思。古人常用到这个君,与你是有区分的,您。这里指谁?董大。)

6、8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试着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也许意思?前两句和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 9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谁再来读读这首诗。其它同学留意听,特殊留意他在读诗句时,中间是怎么停顿的,是不是读得有节奏。(生朗读) 10给点评,再提名读,指挥节奏。 三、反复品读,入境悟情 (一)品读第一二句诗。 (过渡:古诗词具有音律美,图画美,但它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却不独在于声韵的悠扬,而更在于以声传情。听老师读读。(师配乐朗读全诗)你觉得老师读得怎样? 1怎样才能读出感情? (生谈)。最重要的是品诗、赏诗,走入诗境,才能读出诗情。同学们再来读题。 2别董大,别时的景是怎样的? (生答)谁再来读读这两句诗:(出

7、示课件)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3你在读的时候留意到这两句诗中的一些景物了么。请同学们用笔画出来(学生画黄云、白日、北风、雁、雪。)(板书:景) 4黄云、白日、北风、雁、雪这几种景物串起来勾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谈:凄凉、寒冷、空旷)这就是景语,景中的语言,把你的感受带入诗中,自己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觉。 5自由读。 6提名赛读。评价:这就读出了景中的语言(3名学生) 7刚才我们在景外观景,现在我们走进景中,孩子们,请闭上眼睛,和诗人一起回到那个送别的黄昏。专心去感受,看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 8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谈) (预设,作以下回应:

8、) 你听到了呼呼的北风狂啸声,刮到的脸上,寒在心里,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你看到大雪纷飞,断雁独飞的凄凉,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你看到黄沙飞扬,黄云残日的空旷,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此刻夕阳西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凄凄惨惨齐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9这是怎样的悲壮而凄凉啊,师指课题:此景,别董大,这别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出示课件)诗中哪个字写出了别时的心情?用笔把这个字圈出来。 10(板书:愁)。愁。这是怎样的愁?莫非这别愁仅仅只是来自着眼前这凄凉的景吗?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看看你又能发觉什么

9、?(生在读时提示:可以联系背景和第三句莫愁前路无知己来体会) 11你怎样理解前路?(结合理解知己) 12此刻我再来看这个曛,这昏黄不明的、迷茫的仅仅是指景吗?这曛不仅写出了天色昏黄,也写出了前途昏暗,分不清方向。 (二)品读第三四句诗。 1说得很好,景的凄凉,前途的渺茫,人生的困惑,怎一个愁字了得!此刻应是挥泪告辞,应是借酒消愁。然而,高适却写下的这样的诗句(课件出示):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板书:莫愁) 2正是这两句成就了这千古名篇,请大家再读读这两句。 3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怎样的一个君啊?(出示课件)(董庭兰在唐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宰相特别赏识他,当时众多的诗人都与他有交往

10、,并在诗中描写了他的琴艺,最为闻名的就是李颀的长诗听董大弹胡笳声。听。这就是董大当年善弹的那首闻名的胡笳十八拍。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此刻,你对这位前途迷茫的董大说几句话。 4(学生回答后随机评点引导并让学生读相关诗句。) 生:你的琴艺超群,肯定会有人赏识你的。 所以,诗人开导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你是一代琴师,边当朝宰相都特别赏识你,你还担忧什么呢? 所以,诗人劝慰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你的琴声让大河停止的波动,让鸟儿停止了鸣叫,你的前途肯定是光明的。 所以,诗人这样激励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所以,诗人这样激励他,读莫愁前

11、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5(随机采访)你就是董大,此时,你的心情怎样?(随机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主动情感。) 生:充溢了自信。 这就是友情的力气啊。 生:我不再发愁。 这就是挚友的真情啊。 生:我有了力气。这是友情的珍贵啊。 6再来读题,别董大,此刻,别去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别去的是愁,留下的是自信、友情)(板书:情) (三)回复全诗,朗读提升。 1诗人以自己的豪情抹去了挚友的愁情。现在我们再看这别时的路,透过这个白日曛和长啸的北风,纷纷的大雪,你看到的是怎样的前路?(晴朗和阳光。)你觉得应当怎样读整首诗。(全班练读) 2指名个别读。点评:这景悲壮但不凄惨。谁再来读?提名读。(我又看到

12、了一个小高适,乐观,豪放)(自由读。)再提名读。 3荒芜的塞漠正因为有了英雄的襟怀才变得壮丽动人,读出你的真情,读出你的豪放。(生齐读) 4人常说情由景生,但情不能完全被景限制,诗人高适在写此诗时,自己也在逆境不得志时,失意流落,在那样凄苦难耐的黄昏,却能勃发出如此昂扬雄壮的豪情来,从诗人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乐观的人生看法,豁达的心胸,对友人的真情) 5怀着对诗人的仰慕登记这首诗,自己练习背一背。(指2-3人背。) 6同学们,诗人高适明珠暗投,将近有30年啊,但他在逆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乐观,主动地面对人生。并以此来影响他的挚友,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缘由所在

13、吧!让我们再次和着音乐来吟诵这首诗。 四、总结全诗,活用诗句 1同学们,送别是古诗词中永恒的话题,不管是怎样的送别,都书写着同一个字情,人间最美是真情。 同学们,在生活中,有相聚,也有分别。在分别之时,你会对你的挚友、亲人说些什么呢?可以用上学过的诗句,最好是自己创作的诗句。给大家1分钟时间思索。(莫愁今日分别离,他日相逢是知己 2是啊,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但今日的课堂或许留给我们的不仅仅如此,千年以来,人们或许会不记得董大是谁,或许人们会遗忘了这曾是谁留下的诗句,但却恒久记住了这激励人生的千古佳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板书设计: 别董大 (唐高适) 愁景 莫愁情 别

14、董大教案设计 别董大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唐诗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绚烂明珠。我们这个民族自古重离别,历代留下来的赠别送行的诗文多得不行胜数。送别诗往往因其感情真挚,有感而发而令人难忘。别董大是送别诗中的名篇,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凄凉却又雄浑的景象,景中寓情。后两句语气雄壮,声势宏阔。这首诗写得意境高远,真挚深厚,胸襟开阔,感人肺腑,写离别而一扫缠绵忧悒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的意境相媲美。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驾驭古诗的朗读方法。通过对古诗的字、词、句的分析与思索,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初步感知古诗的语言特点,驾驭

15、学习古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并积累古诗名句的爱好。 3、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引导学生感悟古诗表达的思想内涵,使学生受到主动向上的人生启示。 【重难点】 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古诗,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古诗的特点,驾驭学习古诗的方法,提高学习爱好。 3、领悟古诗所表达的思想内涵,获得人生的启示。 【教具打算】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读梳理感知寻疑 1、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小学阶段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古诗,谁能给大家背几首送别的诗?(生背),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 别董大教学札记 别董大是一首送别诗,我们所学习的

16、送别诗如: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等都充溢了离愁,其间萦绕的是那依依与不舍,这是我们人之常情。终归别后难再重逢,今日一别,何时再聚各问天。故而难舍,更何况世事凄茫,今日哪知明日事,故而悲凉为自己、为友人。可本诗不同,虽也描述了离别时的场面,但却充盈着豪气,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将全部的离愁一网打尽,前路是光明而充溢希望的,岂能独愁,明天会更好!把握了这一点我在教学之中,先引领同学们复习以前的所学习的送别诗,感觉分别时的场面与那浓浓的情意。当大家正处在友人分别的悲伤之中将同学们带入另一境界:今日我们来学习一首豪气冲天的送别诗。同学们爱好盎然,主动思索仔细读诗反复体会。为什么

17、作者没有像别的诗人一样愁绪万千呢?当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时把教学推上了高潮。同学们主动探讨。纷纷揣测,最终在林金凤介绍的背景资料中找到了答案。原来董大正值失意之际,作者要鼓舞其努力向前,由此更可见二人情意之真实。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本课的教学就先将孩子们引入了愤悱之境,对学习的内容充溢了激情与爱好,故而教学顺畅自然,收益很大。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理解第1首诗的意思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预习状况 1、通过查找的相关资料,介绍张继、高适和白居易

18、的生平及作品。 2、指名读三首古诗,读准生字的字音:吟、残、瑟(说说易写错的字和字在诗中的意思)借助注释和字典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试着初步讲讲每首诗的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梳理。有的可以师生刚好解决,有的则在进一步学习中解决。 二、学习枫桥夜泊 1、学生自读枫桥夜泊这首诗,想想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小组探讨。 3、全班沟通,汇报自学状况,相互补充,相互纠错。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会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19、。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老师点拨时设问: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亲密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充满着满天霜华。其次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小结: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突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

20、,萦绕起缕缕轻愁。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厚,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首诗采纳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绘声绘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4、边看书中的插图,边读诗句,体会当时作者的心情。 5、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句(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出现画面),然后指名读,再评读。(朗读指导,见教材建议) 6、背诵这首诗。 三、体会学法 说说我们是怎样学习这首古诗的?学生边说,老师边归纳边写板书:读诗理解诗意;边读边想象,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再现画面。 附: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1、。 学习方法:读诗理解诗意;边读边想象,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再现画面。 其次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育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实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学习了唐代的三首古诗,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或背一背呀? 2、谁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学习枫桥夜泊的吗?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读诗理解诗意;边读边想象,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再现画面。 二、这节课我们就根据这种方法,自己学习别董大和暮江吟这两首诗。 1、给肯定时间学生自学,老师巡察,发觉问题。 2、在组内探讨。 3、全班沟通 (1)别董大是高适漫游时写的送别诗,原题

22、有两首,本诗是其中的其次首。作者送别的挚友董大名叫董庭兰。一二两句写景。千里黄云蔽空,日落时天色昏黄,这示意了董大的失意境遇。北风吹刮着大雁,大雪纷飞,写雪中的景致,同时也是隐喻董大即将分手远行。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在此情此景中送别友人,作者难免有凄凉悲苦之感。三四句是作者的劝勉,作者劝故人不要忧愁前面没有知己,天下哪个人不赏识你呢?要信任天下有知己,前路有光明的远景。作者没有承接前两句抒发悲苦的情调,而是表现昂扬的精神,豪壮的气概。表达了诗人对挚友真挚而深厚的思想感情。写景是为了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提问:诗中描写的景物与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关系?

23、 (2)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大约是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写的。通过一时一物的吟咏,在一笑一吟中能够真率自然地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思,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轻松开心的心情。前两句写夕阳照射下的江水。夕阳从地平线上平铺水中,江面上形成了一半碧绿一半红的景观。铺字用得特别恰当。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过来的,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软,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淌,江面皱起细小的水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

24、新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妙的境界。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多么像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真珠。一弯新月初升,犹如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致的弓。由此诗人在第三句对这种景象进行了赞美:可爱的九月初三的夜啊!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建出多么和谐、安静的意境,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酷爱之情。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然后指名读,评读,老师指导读。 5、背诵这三首古诗。 三、总结 这三首诗通过写景抒发了个人感情。每首诗不仅描绘了丰富多彩的画面,而且表达了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我们要通过对诗句的阅读、感悟,想象诗中的景物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下,我们可以选其中一

25、首古诗默写下来,并依据自己的想象画一幅画。 附:板书设计: 学习方法:读诗理解诗意;边读边想象,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再现画面。 别董大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四、课外延长 在班级实行古诗朗诵会活动。老师可从朗读技巧上做些指导。 别董大、赠汪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喜爱的识字方法,会认莫、汪、乘、踏、深5个生字,会认、会写董、雁、君、赠、伦、潭6个生字。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音韵的和谐、情感的丰富。背诵课文。3培育学生对诗的感悟、想象及沟通意境的实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宠爱,增加积累。 教学重点

26、 诵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打算 老师:音乐、挂图学生:收集高适、李白的有关资料,收集描写离别的诗词。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赏古诗,整体感悟1配乐配画朗读两首诗,整体感悟,激发学习爱好。2出示课文题目(依据学生自愿,选择先学哪一首诗),沟通对作者的了解状况,老师适时补充。 二、初读古诗,感知大意1自由练读古诗别董大,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借助拼音,查字典,与老师、同学沟通记住生字的方法及你不相识的字、词的读音,记住要求驾驭的生字的字形。(注音字雁读yn不读n。君字的部首是口。)3抽生读、小组读、男女生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流利。 三、细读古诗,感悟诗情画意1结合注

27、解或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试着自己感受诗意,提出疑问。2小组沟通,解决部分疑问。3全班沟通,通过自己读诗,你读懂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读懂的?(给学生充分沟通的时间,老师适时补充。)沟通预设:(1)我联系下文明白了题目告知我们作者与董大分手时的情景。(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值得学习。)(2)我从诗句中读懂了前两句是写分别时的景,后两句是分别时作者对挚友董大的真诚相劝。(你能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理解吗?)老师适时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读读古诗。(3)读了1、2句诗,我仿佛看到了此时正值日落黄昏,天色昏暗,北风吹刮着大雁,大雪纷飞。我是先理解这两句话中的重点词黄云、曛,然后用从词到句的方法理解。指导朗

28、读这两句,评议,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通过沟通体会诗的背景。(4)重点指导最终两句:齐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探讨莫愁、知己、君、识的意思。再抽生读,并在评议读中感受诗意,感悟诗情。(挚友间那份真诚,那份深情和那依依惜别之情。)(5)齐读,男女生读,师读,全班读,朗读中反复揣摩,体会诗情。4专心朗读,理解背诵。(1)对诗意方面的疑难可让学生相互沟通解答。(2)对诗的表现手法方面的问题老师可以略作指导,引导学生去思索,去领悟。例:生若提到为什么要写他们在这么坏的环境中分手,老师可适时介绍作者高适,介绍他的挚友董大,帮助体会诗境。指导朗读。(更慢、更缓。)(3)师读整首诗,3、4句诗读出慷慨大度的气概

29、,并有意夸张一点。生学着读。(4)生再读,抓别字绽开,谈谈你的体会。在反复揣摩中有感情地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不断感悟,感悟诗的韵味美,体会诗的节奏美,读出音调起伏与情感升降。感悟诗中蕴含的挚友间的真诚和诗人慷慨大度的气概。5指导背诵。(结合图画,结合体会,结合想象或是提示的方法均可。)6抽生表演。 四、学习其次首诗,更放手让生自读自悟1观赏古诗,整体感知。2沟通作者资料,沟通题目。(因作者对学生来说较为熟识,题目也简洁。)3初读古诗,感知大意。(1)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注音。深读shen不读shn;乘读chn,不读shn;踏读t,不读t;潭字的书写右边上短下长。(2)抽生读,小组读。(检查是否读准

30、字音,读通诗句。)4细读古诗,感悟诗情画意。(1)用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小组探讨沟通。(2)全班沟通,抓1、2句体会形式特殊的分别场面。重点理解3、4句。抓送、深,谈谈体会。(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中韵味、节奏及其间蕴含的情感。)5指导背诵。6课堂小结。他们依据你的朗读理解,想象当时李白送汪伦的场景,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写成一篇小短文。 五、课后选作题你还读过哪些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课后收集,下节课进行沟通。 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教学设计之一 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要求: 1、了解两首古诗的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诗的作者的相关学问。 3理解诗句所蕴含的道

31、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首 1、说明诗题,简洁介绍诗人。 (1)江南春作者唐代诗人杜牧。 (2)释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描写江南的绮丽春色。同时又慨叹南朝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予了讽喻之意。 (3)一二句写今: 千里江南,到处是绿叶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风,呈现了一幅生气勃勃、春色无边景无限的画面。 (4)三四句吊古: 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托庇神灵,江山永固,可是时移事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还有多少佛台经院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二、学习其次首 1、说明诗题,简洁介绍诗人。 (1)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 (2)这首

32、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开心心情。 2、一二句写景: 淡云、轻风、红花、绿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3、三四句抒情: 身处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欢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4、指导反复朗读,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 三、请学生搜集有关描绘春天漂亮景色的古诗并背诵。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两首古诗春晓给我们呈现的是雨后早晨的春景图。村居则是另一种情调,千里莺啼。春风杨柳,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放飞希望。意境

33、悠远。学习本课重点是识字和古诗的朗读背诵。 一、教学目标 1相识“落、少、扬、烟、童”等11个生字。 2会写“少、处、忙、村、放、春、学”7个字。 3学习“竖心旁”“反文”两个部首。 4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读准11个会认字。按正确笔顺书写7个会写字,并留意支配好字的间架结构。相识并正确书写2个部首。 2.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情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三、教学打算 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建议学时数: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前面的几篇课文,你们觉得春天是怎样的? 今日我们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课

34、题,认读“古、诗、首” 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请同学们试着读读这首诗,不相识的字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解决(拼音节、结合上下文猜字、问同学、问老师等。) 1检查读音状况: (1)抽读卡片指名、开火车认读:夜、落、少、知、处。 (2)探讨认准这些字的方法:春 (三)再读诗文:检查读音。 1自由读。 2同桌相互读。 3指名读。 4.沟通识字方法,记忆生字 (四)识字、理解、感悟、朗读: 学生自读诗句,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详细解决问题: (1)理解题意,学习“春”。理解“晓”。 A学习“春”时可以实行猜字谜的形式:“三个人看落日”。既而理解“春”的意思,指名进行组次练习。 B读题

35、目质疑: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C结合“日字旁”理解字义与太阳有关。指早晨。 D再读课题,导入:这首诗表现的是春天早晨怎样的景象呢? (2)分别朗读每一个诗句,感受其中的意境: A:春眠不觉晓: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并读出春天的早晨沉睡后舒适的感觉。引导朗读:春眠/不觉晓。 B:到处闻啼鸟:通过课件演示,理解“到处”。(分别在不同的方位出现小鸟及叫声,使学生如临其境。)引导朗读:到处/闻啼鸟。 学习“处”:分析字形:半包围结构,先外后内。与“外”、“夜”对比记忆。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通过课件或图片展示被春雨打落的花瓣,使学生感受诗人对落花的怜惜之情。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情感。 D:学习

36、“知”:分析结构,相识“失字旁”。重点指导第四笔不出头、第五笔是点。 E:学习“少”:引导学生视察这个字简单错的地方,与小对比。其次笔是竖,不要写成“竖钩”。区分这个多音字。 F:整体感悟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熟读成诵:实行多种形式进行背诵,如自由练习、指名背诵、师生相互提示合作背诵等 (五)写字: 少:独体字,留意笔画间的间架结构,位置支配。(自己描、写。互评。) 处:正方形,外边三笔老师带写,留意撇短捺长、找准斜度。 知:左右对比,可以用画线法比较: 左高右低、左长右短,特殊是与横竖中线相关联的笔画,要着重视察描摹。 春:学生小组学习,探讨。老师指导(横与横之间的距离、长短。)

37、针对不同的字,通过不同方式进行指导,调动学生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供应合作时间与空间。重点突破难点。 (六)布置作业: 1必做:背诵古诗、抄写生字。 2选做:查阅作者孟浩然的其他诗句。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村居 步骤: (一)谈话导入、解题、学习“村”。 1、上节课我们学习学习了春晓,谁情愿给大家背一背? 2、学生背诵春晓 3、激趣:下面我们再学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村居。 4、齐读课题,学习“村”: 问:关于这个字你都知道什么?(音?义?写?部首及形声特点等,) (二)激发爱好、整体感知。 1、带入情景:诗中描写的就是在乡村居住是看到的一种春天的景象。(出示课件你们想看吗? 2、整体感受:看

38、到这种情景你有什么想法?激励学生个*展示,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同感受。 3、导入识字:诗中有一些我们不相识的字,你能试着认会吗? (三)初读课文,识字,读正确、流利。 1、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生字、激励合作互助。 2、用卡片检查生字、指导识字。 3、检查指导读课文,指导读流畅。 (四)理解词句,了解诗的大意。 1、自己学习:自己逐句读诗,想一想每一句诗什么意思。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小组探讨:读懂的内容、探讨不懂的词句。 3、老师针对学生质疑,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每句诗的大意。重点指导词义: 拂:轻轻地擦、扫。 纸鸢:风筝。 烟:春天蒸腾起的烟雾。 (五)指导朗读,体会诗情画意。

39、 学生自己试读,小组汇报、评议。举荐读得好的同学给全班同学听。 师生共赏。 老师要适时适度地通过看图、课件演示及结合生活实际引起学生的想象,开启思维,要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以帮助了解内容。 在师生评议、竞赛探究过程中,老师随机进行朗读的指导: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六)熟读成诵。 自由背诵、同桌检查。 (七)指导写字。 1同桌探讨,重点指导: 忙:重点板书“竖心旁”,留意左右笔画的穿插。(右边的横插在左边点的下面。) 村:左右同高同长,留意“木字旁”和“村”中两点的位置关系。 放:板书四笔反文的书写方法。可实行笔画拼摆的方

40、式让学生形象感受。 (八)布置作业: 必做:抄写、听写字词、背诵。 选做:到户外去放风筝,体会放风筝的乐趣。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材: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 教学目标: 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径、斜、枫、于”等10个生字,会写“于、首、枝、枫、记、刘”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3、了解诗意,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识记生字,练写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诗意,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课时支配: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诗人,解

41、诗题 1、出示苏轼画像或写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月饼盒等物品,让学生直观相识苏轼及其经典诗句。(老师可因地制宜地利用教具。) 2、简介苏轼: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文俱精彩。 3、解诗题:一天,苏轼和挚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老先生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特别兴奋,兴之所至,写了一首诗赠送刘景文,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板书诗题。齐读诗题,提示读准后鼻音。 二、释字词,明大意 1、初读。自由读这首古诗,画诞生字。 2、指名读生词:刘景文、擎雨盖、傲霜枝、君须记、菊残、橙黄、橘绿。(词语可课前板书,也可做成卡片。) 3、再读。自由读诗句,读准字音。 指名读、同桌互读、分组读、齐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4、老师范读,读时要求学生在该停顿的地方用斜线做上标记。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5、再指名读,齐读,要求读出停顿,读出感情。 6、质疑。同桌相互读一读这首诗,再把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老师点拨 荷尽:荷花枯萎。 擎雨盏:托住雨珠的叶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