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资料.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170580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资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资料2022中学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自然地理) 2022中学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自然地理) 必修1自然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1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多层次的天体系统: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2)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行星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3)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自身条件:相宜的温度、合适的大气,足够的水格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平安的宇宙环境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为地球供应能量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2)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活动类型:黑子-光球层,耀斑和日珥

2、-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耀斑磁暴影响短波通信,太阳风极光3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自转:自西向东,恒星日(23时56分4秒),各地相等15/小时(两极除外),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公转:自西向东,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平均1/日。(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来线之间来回运动,周期为一个回来年。(3)昼夜交替和时差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4)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5)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3、,那个半球昼长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方向递减,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6)四季更替和五带四季更替在中纬度地区明显。夏季是一年中白昼较长,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反之。春秋两季是过渡季节。4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莫霍界面平均约17km)-地幔-(古登堡界面2900km)-地核纵波(P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较快横波(S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较慢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组成。软流层:位于上层地幔中,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2)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其次章地球上的大气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

4、)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干脆的热源。a)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汲取作用,反射作用,散射作用b)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大气逆辐射(2)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洁的形式。(3)大气的水平运动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a)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b)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c)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2气压带和风带(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a)形成因素:热力因素,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动力因素,如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七个气

5、压带和六个风带以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之间为风带b)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移动缘由:太阳直射点随季节而改变的南北移动(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a)北半球气压带被分隔成一系列的凹凸气压中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7月:亚欧大陆形成亚洲低压,北太平洋形成夏威夷高压,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切断。1月:亚欧大陆形成亚洲高压,北太平洋形成阿留申低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占优势b)季风环流形成因素:海陆分布和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东亚季风:夏季东南风高温多雨,冬季西北风寒冷干燥。成

6、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季风:夏季西南风高温多雨,冬季东北风暖和干燥。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a)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一般而言,在不同的气压带风带限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全年处于赤道低压带限制之下,盛行上升气流,分布于赤道及其南北侧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柔潮湿。全年盛行西风。分布于纬度4060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夏季燥热干燥,冬季温柔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限制,气流下沉;冬季受西风带限制。分布于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补充:在高气压,信风和极地风带限制下,干旱;在低气压

7、和盛行西风带限制下,潮湿3常见天气系统(1)锋与天气a)气团概念:指位于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的肯定范围内,物理性质相对匀称的大团空气。b)冷锋和暖锋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过境前单一气团限制,天气晴朗,过境时阴天、雨雪、刮风、降温,过境后气压上升,气温下降,天气晴朗。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例如:冬季春大风、寒潮、沙尘暴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过境前单一气团限制,低温晴朗,过境时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例如:春、夏南方降水(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气旋: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垂直运动上升,多阴雨天气反

8、气旋: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垂直运动下沉,多晴朗、干燥天气4全球气候改变(1)全球气候在不断改变之中全球变暖缘由: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上升二氧化碳增多的缘由: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毁林(2)全球气候改变的可能影响危害:海平面上升,沉没陆地变更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各国经济结构改变(3)应对气候改变的措施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纳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第三章地球上的水1自然界的水循环(1)相互联系的水体水以气态、固态和液态的形式存在。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别条件下存在。(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a)水循

9、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分为有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b)主要环节:蒸发、植物蒸腾、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c)意义:维持全球水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调整全球热量平衡,塑造地表形态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a)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肯定方向进行较为稳定的流淌。b)按成因分: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按性质分:寒流,暖流c)洋流的分布规律: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形成季

10、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a)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有降温减湿作用。b)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形成较大的渔场。c)对海洋航行也有影响,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不利航行;洋流还会携带冰山。d)既可以使污染物因快速扩散而加快其稀释和净化的速度,也相应地使污染范围扩大。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水资源及其分布水资源的封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除南极洲外,亚洲最多,其次南美,大洋洲最少。从国家来看,巴西最多,其次俄罗斯,中国第六。我国不均衡,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

11、大小,质量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科技进步促进人水关系的发展。(3)合理利用水资源,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污染和过度利用等加剧水资源短缺。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气(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结果使地表变得凹凸不平。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垂直运动,引起地表凹凸不平和海陆变迁(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塑

12、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积累四种方式,结果使地表趋向平坦。(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浆岩浆岩: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沉积岩: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后,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变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地幔深处)被高温熔化成为新的岩浆。2山地的形成(1)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a)褶皱山褶皱:岩层的一系列波状弯曲。形成的缘由:地壳运动、内力作用。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成为山岭,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成为谷地,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b)断块山断

13、层:岩层断裂后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缘由:地壳运动,压力、张力作用。上升岩体形成地垒,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体形成地堑,如我国的渭河谷地、吐鲁番盆地。断层处往往形成沟谷、河流,缘由断层处岩石破裂,易受侵蚀作用。c)火山岩浆沿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形成熔岩高原;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心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形成火山。(2)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修建成本高,工程难度大。a)运输线路结构:以马路为主,铁路为辅。b)线路分布格局: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c)线路延长方向:迂回前进,线路弯曲程度和总长度一般大于相应的平原和丘陵地区。3河流地貌的发育(1)河流侵蚀地貌与积累地貌a)河流侵蚀地貌:溯源侵蚀,下蚀,侧

14、蚀。(以河谷为例)b)河流积累地貌:洪积冲积平原(山前),河漫滩平原(中下游),三角洲(河口)。(以冲积平原为例)(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河流的冲积平原为聚落分布供应了有利的条件:a)足够的生产、生活用水b)便捷的对外联系和运输c)因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利于耕作,供应了丰富的农副产品。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环境圈层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2)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某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

15、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某一要素的改变,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变更。某一要素的改变,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肯定的影响。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为基础,呈纬向带状分布。(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为基础,呈经向带状分布。垂直分异规律,水热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改变。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山地所处的纬度;山地的海拔;阳坡、阴坡;迎风、背风坡。影响雪线凹凸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二是降水量的大小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例如我国西北地方的绿洲。 2022中学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生

16、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2022中学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一、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自然因素气候:热带:橡胶、椰子、菠萝、甘蔗亚热带:柑橘、荔枝、龙眼(湿桂圆)温带:梨、桃、苹果、甜菜高寒:青藏高原青稞降水:水多,种水稻;水少,种小麦。光照:长日照植物,新疆哈密瓜;短日照植物,塑料大棚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养分来源地形:平原,易于发展种植业,利于实现农业水利化、机械化,三江平原机械化水平最高山地,发展畜牧业和林业(不易发展种植业,发展畜牧业和林业可以保持水土)水源:河西走廊粮棉生产、南疆棉花生产、河套平原(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

17、少)社会市场因素(确定性作用,确定类型、规模)交通,一般运输距离越远,单位运费越低;保鲜技术,农业生产技术;政策,政府补贴,供应技术支持等在自然和社会因素中,自然因素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条件多变,所以要更多地考虑社会经济因素。二、农业地域类型1、按发展阶段原始农业(贫困、落后的热带雨林地区):游牧业、迁移农业、初步定住农业传统农业(发展中国家):稻作农业、传统旱作谷物农业、传统混合农业(桑基鱼塘)、地中海式农业现代农业(发达国家):种植园、现代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乳畜业、市场园艺、大牧场放牧业(美国农业地带、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美国、中国海南岛橡胶园2、按生产对象:种植业、畜牧业、混合农业3

18、、按投入多少:粗放农业:投入少,靠扩大土地面积增产集约农业(劳动力密集型、资金和技术密集型):投入多,靠提高单产增产4、按产品用途:原始迁移农业、传统旱作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下表)农业类型特点原始、粗放、自给传统、劳动密集、自给现代、资金技术密集、商品主要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劳动力多,精耕细作据市场改变敏捷种植谷物和放牧牲畜、轮作耕地状况不断迁移变换耕地、房屋稳定,持续耕种耕地、房屋稳定、调整经营生产动力人力人力、畜力机械生产技术靠自然凭阅历靠科技目前主要分布地区热带雨林(非洲、刚果盆地、南美亚马孙流域、太平洋岛屿)温带大陆东岸及亚热带干旱山地(中国三北、东南半岛、印度、尼罗河、两河等文明起源

19、地)西欧、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分布地区状况贫困落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达国家和地区环境问题无生态失衡、物种少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三、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对地理景观的影响:大部分地区由农业景观取代自然景观对资源的影响:对森林看法,原始社会:采集、狩猎(涵养水源、调整小气候);农业阶段:障碍、资源对环境的影响: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大水漫灌,导致土壤盐渍化)其次节工业区位一、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原材料、市场、运输条件、劳动力素养、劳动力成本、能源、环境条件、其它因素工业类型区位选择原则部门举例工业特点原料指向型接近原料产地钢铁厂、甜菜制糖厂、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

20、工厂、水果罐头厂、采掘业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原料运输成本高、产品运输成本低的产业市场指向型接近消费市场啤酒厂、汽水厂、家具厂、印刷厂、汽车制造厂、石油加工厂、食品厂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产品运输成本高、原料运输成本低的产业运输指向型布局在沿海、沿港或铁路枢纽等交通便利的地区美国东海岸的钢铁工业、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加拿大炼铝工业、上海宝钢影响一个地区资源的开发程度;高效率运输系统使原料地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减弱技术指向型接近劳动者素养高的地区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生产技术要求较高廉价劳动力指向型接近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一般服装、电子装配、制鞋、珠江三角洲的崛起须投入大量劳动力的

21、工业动力指向型接近能源供应地(火电厂或水电站)冶金(炼铝或炼铜厂)、化学等重工业、电镀厂须要消耗大量能源的工业环境指向型注意经济和生态效益感光器材、电子厂、电影工业、慕尼黑好的环境会吸引某些特定的工业二、工业地域工业联系生产上的联系:总厂与分厂的联系:汽车生产“上下游”的联系:上游工厂的产品一般是下游工厂的原料:钢铁工业、服装生产非生产上的联系: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廉价劳动力等;意义:降低生产成本,利于处理环境污染工业集聚共同利用廉价劳动力:我国沿海地区多层建筑的标准厂房内,有服装、雨伞、鞋帽等工业共同利用交通:上海宝钢所在工业区、日本港口旁边的工业区共同利用资源:黄河上游的有色金属长廊、炼铝厂

22、和砂轮厂都靠近铝土矿产地共同利用能源:克拉玛依石油城、黄河上游的有色金属长廊工业地域工业点:工业地域类型的基层单位,小城镇和乡镇的经济主体,例:济钢工业区:工业地域类型的中心环节,中等城市经济主体,例济南东部济钢和炼油厂工业区工业枢纽:一般对应工业城市,例:济南、天津工业地区:多个工业城市,在经济协作区或全国工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例:沪宁杭等工业点、区、枢纽、地区在内外联系、经济作用强弱、工业部门多少、综合性大小方面逐级增加补充世界主要工业区: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欧洲西部工业区:工业化最早的地区,现代工业高度发达俄罗斯-乌克兰工业区:以重工业为主,核工业、宇航工业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北美工

23、业区:工业现代化程度高,微电子工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日本-中国工业区:大力发展海上航运、劳动力丰富、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产品,加强国际合作大气污染企业:水泥厂、酿造厂水污染企业: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大气污染、水污染企业:化工厂、炼油厂大气污染、固废污染企业:发电厂、钢铁厂无污染企业:服装厂、印刷厂、玩具厂第三节地域联系地域联系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一、交通运输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运费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马路: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机动敏捷,周转速度快,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水路: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24、,受水文、气象条件影响大航空:最快捷的运输方式管道: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2、五种方式排序运量:水运铁路管道马路航空速度:航空马路铁路管道水运运价:航空马路铁路管道水运3、选择最好的运输方式:“多快好省”原则运距,近:马路、铁路;远:航空、水运运量,大:铁路、水运;小:航空运费,高:铁路;低:水运二、邮电通信分类方式任务邮政通信交通运输工具实物(信函、文件、包袱)电信通信电磁系统信息(文字、符号、图像、声音、语言)三、商业环节:收购存储、调运、销售国际贸易:商品贸易、资本投入、劳动力和技术流淌,贸易比商业范围广四、交通对聚落形态的影响水路交通与城市的兴起,影响城市区位和形态区位:江岸

25、渡口和河流交汇处武汉、宜宾、重庆高一七班版权全部,请外班自重!形态外部:沿河呈带状、团块状西安:泾、渭河交汇;内部:棋盘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综合交通使城市多方向综合发展,集中式团块状、分散状、多方向沿轴放射状木船时代:沿河发展轮船时代:沿江海发展铁路、马路使城市变更了城市沿江河分布的单一形式:沿交通轴发展,催生了新一代城市:石家庄、株洲(火车拉来的城市,京广、湘黔、浙赣)、郑州(京广、陇海兰新)受交通线路衰落而衰落的城市:大运输河淤塞,海运、铁路、马路发展,扬州、济宁运输河城市发展缓慢五、交通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1、商业网点区位:帆船、马车时代:河流、大道汇合处公、铁路时代:公铁路沿线和交通枢

26、纽处2、商业网点区位改变传统中心商业区衰落缘由:建筑密集、道路狭窄、汽车通行实力受到很大限制;用地惊慌,缺少必要的停车场商业网点由城市中心向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处发展的缘由:私人小汽车普及;高速马路;城市郊区快速道路网;城市郊区化 2022中学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2022中学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1、世界人口增长特点总趋势:持续增长特点:阶段性,工业革命以前:缓慢增长;工业革命以后:增长加速;二战后:快速增长对人口增长起确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力的发展2、近代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模式特点

27、分布举例利弊凹凸高模式高诞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初期人口再生产模式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肯尼亚人口增长快,劳动力足够人口年轻化,物质资料需求量大,资源短缺,环境、就业、住房压力大三低模式低诞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发达国家英国、日本、德国(负增长)、新加坡、中国克服了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养老费用增加,年轻人负担重过渡模式过渡接近或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土耳其、阿根廷4、中国人口改变模式人口加速增长阶段(1949-1957年):缘由,建国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口负增长(1957-1961年):三年自然灾难人口高速增长

28、阶段(1961-1970年):经济水平高,补偿性生育人口减速增长阶段(1970-1980年):安排生育人口波动增长阶段(1980-1991年):人口滞后效应人口低速增长阶段(1992-至今):三低模式,我国自然增长率下降依靠于诞生率的下降(安排生育)其次节人口的迁移1、移动到肯定距离之外(跨越行政区域界线),变更定居地的行为人口移动(空间上位置变更)包括:人口流淌:短暂离开常住地(例旅游、出差)人口迁移2、分类:根据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按迁移方向分为:农村向城市迁移(发达国家历史上,发展中国家产前)和城市向农村迁移(发达国家新趋势);发达向不发达地区迁移:

29、国际难民(包括环境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3、特点国际:新大陆发觉前:迁移集中在旧大陆,跨国迁移多,跨洲迁移少新大陆发觉后:跨洲迁移,从旧大陆亚洲、欧洲、非洲迁往新大陆南、北美洲、大洋洲二战后,外籍工人(劳务输出)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人口迁移流向,欧洲:迁出变为迁入;拉丁美洲:迁入变为迁出;北美洲、大洋洲:始终是迁入;亚洲、非洲:始终是迁出国内:迁移的最干脆缘由是:移民支边、斗争和自然灾难清以前:由黄河流域迁往珠江、长江流域,缘由是斗争清新中国:闯关东、走西口,缘由是经济建国后、改革开放前:响应国家号召,开发新疆等,迁移少,缘由是安排经济,严格户籍管理改革开放后

30、:从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人口流淌频繁,规模加大4、缘由:经济缘由(主要因素):例如,三峡移民(开发性移民)政治因素:政治迫害(乌干达)、斗争(巴以斗争)、国家有组织移民(移民戍边)社会文化:宗教迫害(印巴分治)、民族卑视(印第安人)、文化传统(中国饮水思源)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差异、环境恶化(爱尔兰水灾移民)其他:家庭、婚姻:男女婚嫁、两地分居5、性别、年龄:男性比女性易迁移,年轻人比儿童、老人易迁移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定义:养活的最大人口数(生存)影响因素:资源(主要因素,由最短缺的资源确定,木桶效应)、经济等特点: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世界100亿,中国16亿合理人口容

31、量,定义:养好的最大人口数(发展)影响因素:自然环境:正相关(现实人口间接反映合理人口容量的大小)地域开放程度:正相关(日本、荷兰、比利时利用别国资源)本国自然资源:正相关生活质量、消费水平:负相关科技发展水平:当多开发的资源大于多须要的资源:正相关;当多开发的资源小于多须要的资源:负相关贫富差距:负相关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III复习提纲 地理必修III复习提纲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1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的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肯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肯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像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

32、系、整体性。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动工业化的区域,其次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1.2区域的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记: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化程度

33、和国内生产总值) 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区域发展阶段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 工业化阶段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水平 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少 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动 水平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 产业结构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 其次产业比重快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第三产业发展超过其次产业,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 对外开放程度 低,对外贸易规模小,表现出自给自足特征 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加 交通运输 现代化交通线路少而稀疏 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 现代化交通、信息网络逐步完善 城市化 水平低,缺乏大型中心城市

34、 中心城市发展速度高于区域平均 水平高,区域内部差异小 发展状态 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不平衡增长 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1.3区域发展差异 1、我国东、中、西部差异 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东部:沿海12省区(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桂)(注: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中部9个省区(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赣、湘);西部10个省区(陕、甘、宁、青、新、云、贵、川、渝、藏) 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异: 东部: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教化水平都比较高,发展速度亦快于中西部。对外开放时间早,程度高,其次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和轻重混合型为主。 中、西部:地域

35、广袤,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西部。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工业结构西部以重型传统工业为主,中部表现出肯定的过渡性特征。 改革开放的时空差异(见课本P19图) 2、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北方 南方 区域特征 跨越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平原高原为主;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 多山地丘陵,热量丰富,水分足够,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 限制因素 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峻 旱涝灾难、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裂 发展方向 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 产业升级,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治理污染 3、西部大开

36、发 范围:10+2+3(西部地带10个省区、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林延边3个自治州也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 条件: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发展潜力大。但西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措施: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教化,扩大对外开放。 意义: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有,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平安;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4区域经济联系 1、当今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

37、和经济全球化。(欧盟、东盟、APEC等) 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意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南水北调:规划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东线 中线 西线 调水源地 长江下游扬州旁边 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 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 调水线路 沿京杭大运输河提水北上到山东半岛和天津 开挖渠道,引水自流到北京、天津 开凿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调水量 较大 较小 大 水质 差 较好 最好 西气东输: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铺设输气管道到上海,将塔

38、里木盆地、陕甘宁地区的自然气输送到长三角地区。还包括把四川盆地的自然气输送到湖北湖南。该工程的建设,有利于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惊慌状况,改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环境污染。 西电东送: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水电和煤电),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分北、中、南三条线路。意义:保证东部地区能源供应,加快西部资源开发,拉动相关产业。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环境的影响。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对调入和调出区及沿线地区都会产生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3、产业转移 缘由:降低成本:原材料价格、工资和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导致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开拓市场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影响: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差异。同时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 第20页 共20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