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陈情表》第二课时教案.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169657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4.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陈情表》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陈情表》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陈情表》第二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陈情表》第二课时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陈情表第二课时教案陈情表其次课时导学案 吕四中学高二语文学科导学案 课题:陈情表(其次课时) 【学习目标】: 学问与实力: 1、驾驭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背诵全文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深化体会文章凄切宛转的陈情技巧 3、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技巧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挚感情 2、探讨文中的关键内容及艺术特色 3、点拨关键的字、词、句,使学生在深层意义上体会文章出于情字,归于理字;融理于情,融情于事的写法;领悟朴实细腻、曲折委婉的要义 情感看法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教

2、学过程 一、自学评价: 1一词多义 (1)之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2)薄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但以刘日薄西山() (3)见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4)于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5)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2、说明下列成语: 茕茕独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乌鸟私情结草衔环 3翻译语句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2)臣欲奉

3、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知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3)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望?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4)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 二、研读赏析、合作探究: (一)、详细研习第4段 1、本段中哪句话是表文主旨? 2、贯空全段的是哪两个词? 3、用语有什么特点? 4、由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缘由是什么? (二)、探讨 1.、文中的孝表现在哪里?你如何看待李密的“孝”?(结合课文来谈) 2、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有意

4、找寻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3、艺术特点 (1)、构思艺术 (2)、语言艺术 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至性之言,悲恻动人” 1、四字骈句: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2、对偶句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外对举,都强调一个“无”字,把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迫而无可置疑 再举例说明 3比方句: “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

5、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 融入浓烈的抒情色调,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怜悯;“朝不 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 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再举例说明 三、当堂反馈: 1、下面句子的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A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孤寂无依靠地独自生活,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相互劝慰 B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褥祖母早被疾病缠绕,常常卧床不起 C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家门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和媳妇 D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皇帝恩遇优厚)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的 2以下说法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李密六个月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到了四岁,母亲被迫改嫁,李密

6、是被祖母带大的 B李密小时候常生病,九岁的时候差点不行了,以后始终孤苦零丁,过着少有兄弟的生活 C李密反复陈述不能应诏是因为祖母染病,而且他感到了祖母的病一天比一天重 D尽管朝廷督促特别急迫,但李密仍以亲情为由坚持不就,“欲苟顺私情”委婉地表达了他对这一做法的坚持 3、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元武县与邻接,有人以牸牛注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

7、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又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中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远近称之,政绩尤异 (选自旧唐书良吏列传) 注:牸(z)牛:雌牛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将异居异居:住到别处 B.县司累政不能决累政:多

8、次审理 C.允济遂发蒙发蒙:揭示原委 D.结庵守之结庵:搭建草屋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 B.、但归,不烦守也但能回取,物必当在 C、若遇盗,当来告令但能回取,物必当在 D、果得盗葱者如言果得 16、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姓怀之称代前文的“张允济” B.可以牛归之称代前文的“女婿” C.元武县司闻之称代前文的“妻家叩头服罪” D.结庵守之称代前文的“葱” 1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张允济施政才能的一组是() 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

9、” 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远近称之,政绩尤异 A.B.C.D. 1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允济做武阳令时,非常注意用道德来教化百姓,后来武阳境内出现“路不拾遗”的局面,跟张允济的这一做法是亲密相关的 B.、张允济略施小计,就顺当解决了邻县一桩久拖不决的赖牛案,使得妻家不仅把赖着的牛归还了女婿,而且诚惶诚恐地表示服罪认错 C、张允济担忧守在田边的老妇人会遇到强盗,就劝她回家去,让她有事报告县令,这件事体现了张允济的爱民之心 D、张允济治理武阳,政绩突出,文中对此着墨不多,可谓行文简洁而又详细生动 高二语文陈情表人教版 高二语文陈情表人教版

10、【本讲教化信息】 一.教学内容:陈情表 二.教学目的: 1.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的语言艺术 (一)作家作品: 李密(224287),名虔,字令伯,晋初散文家。武阳(令四川彭山县)人。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父早亡,被祖母刘氏收养。为人正直,颇有才能,长于春秋左氏传。曾仕蜀汉侍郎。蜀之后,李密被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辞命不从。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二)写作背景: 这篇散文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原题为陈情事表。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

11、应诏的苦衷的表文。李密是一个亡国贱俘,四次征诏,四次拒绝,这就很简单使武帝产生疑虑,以为李密是怀念旧朝、不满新朝,才会实行这样坚决的看法。在封建社会里,违背君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更何况是一个“至微至陋”的蜀汉降臣。而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两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给。 (三)表 表是古代臣子陈述己见的奏章。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内容多是劝进、辞免、庆贺、贡物等。它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同日而语

12、,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剧烈的感人力气。 三.文章简析: 1.概括每段大意,说说各段之间的联系。 第一段:叙述自己的遭受和家庭的逆境。开篇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八个字概括幼年时期的不幸遭受,落笔非常凄楚。接着写“险衅”、“闵凶”的详细内容:“六月”丧父,“四岁”母亲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然后叙述家庭的孤独单薄,叔伯兄弟,远近亲属,一概没有,只有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段末点明“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暗含为了尽孝无法应诏之意。 其次段:叙述朝廷多次征召和自己的进退两难。首先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自己对朝廷的忠,再叙述多次征召的经过,段尾以“供给无主”“刘病日笃”来说明自己欲仕不能,忠孝难全,

13、进退两难的境地。 第三段:述祖孙更相为命的关系,说明自己并非欲全名节而辞不赴命。本段一起先就摆出圣朝的施政纲领:“以孝治天下”,那么自己有祖母须要照看,理应留在祖母身边,以尽孝道。又贬抑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最终申述不能奉诏就职的原由。祖母病情严峻,生命垂危,“母孙二人,更相为命”。这些都是实情,显得真实感人。 第四段:恳请晋武帝批准终养祖母的要求。本段换一个角度陈述理由:“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一“短”一“长”的对比,说明奉养祖母不会有碍于报效朝廷。接着明确提出自己的恳求,最终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誓言作结。 2.赏析语言 有好的构思,还要有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文章的

14、力气才能发挥出来。陈情表明显保留了赋的语言特点。古文观止评论它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 (1)用词委婉,感情真挚。 陈情表所面对的是晋武帝这个特别人物,所写的又是他最敏感的问题。文中用了不少婉词,比如不说“父死”,而说“慈父见背”,不说“母亲改嫁”,而说“舅夺母志”;又用“猥以微贱”“犬马怖惧”等高雅谦恭的语言,恳切真挚的语气,多方表明自己的心迹,并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为誓,最终化解了武帝的疑心,博得了他的怜悯。 又如:“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精确地陈述了自己“

15、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2)语言骈散并用 借着排比、对偶句式整齐而和谐的节奏,反复强调语意,情感也得以加强,往往通过内容上的相互对立和相辅相成,来表达心情上的起伏改变。如“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知不许”。通过内容的对立,突出李密无所适从的心态。“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通过“祖母”与“臣”的两情相依、相辅相成,突出了李密的拳拳孝心。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5分钟)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臣以险衅(xn)夙(s)遭闵凶 门衰祚(zu)薄日薄(b)西山 B.茕茕(qing)孑立床蓐(

16、r) 猥(wi)以贱微生当陨(yn)首 C.责臣逋(b)慢犹蒙矜(jn)育 过蒙拨擢(zhu)宠命优渥(w) D.期(q)功强近终鲜(xin)兄弟 除臣洗(x)马刘病日笃(d) 2.下列加点字说明有误的一项() A.晚有儿息:子形影相吊:劝慰 B.逮奉圣朝:等到未曾废离:停止 C.寻蒙国恩:找寻除臣洗马:授与官职 D.刘病日笃:病重不矜名节:自夸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险衅:指命运不好。夙:早时。凶:不幸。) B.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见背:离开我。背,背离、离开。) C.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鉴:借鉴) D.门衰祚薄,晚有儿息。(薄:浅薄。息:

17、子。)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夙夙遭闵凶夙兴以求,夜寐以思 B.区区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C.见慈父见背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D.薄但以刘日薄西山薄田五十顷 5.下列加点虚词说明有误的一项() A.急于星火:像 B.臣之进退:取独 C.无以至今日:没有用来的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因此 6.下列所选成语中“是”的含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A.是可忍,孰不行忍B.唯命是从 C.是非曲直D.实事求是 7.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不矜名节 未尝废离愿陛下矜悯愚诚 A.

18、两个“废”字相同,两个“矜”字不同。 B.两个“废”字相同,两个“矜”字也相同。 C.两个“废”字不同,两个“矜”字相同。 D.两个“废”字不同,两个“矜”字也不同。 8.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A.至于成立B.则告知不许 C.臣之辛苦D.实为狼狈 9.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B.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C.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D.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10.下面关于“表”这种文体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纪传体史书中的一种体裁,犹如现代史书的大事纪年表,比如史记就有“十表” B.“表”是臣下向皇上言事的一种文体,表有分条陈述之意

19、C.“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表明心迹,陈请谢贺 D.“表”还有一种作用,就是向敌对一方发的宣战书,称作“战表” 11.选出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几个词,精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B.“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这一组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惊慌气氛。 C.“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是排比句,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谢。 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知不许”,通过内容的对立,突出了李密无奈之情。 12.

20、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鉴赏有误的两项是() A.这篇表文写得情词动人,又非常得体。李密作为一个“亡国贱俘”,向新朝皇帝坚辞官位,假如措辞不当,很可能招祸。有鉴于此,李密反复申说祖母的哺育之恩和本人终养祖母的愿望,同时还摆出了“圣朝以孝治天下”的道理,使人感到他的陈情无懈可击。此外为防备皇帝疑心自己仍在怀念蜀汉故国,又加说了“不矜名节”等语。 B.本文动之以情,说之以理,是一篇情理兼备的好文章。李密辞不赴命的理由在曲折推动中得到清晰的表达,陈述委婉,衷曲令人怜悯,章法摇曳多姿。“文贵曲折斡旋”,是依据劝服的对象和要表达的内容须要而定的。美中不足的是李密所陈之情,无非是孝养祖母,这仍属于宣扬封建道德,

21、因而对本文的评价不宜过高。 C.汉魏时期,散文出现了向骈体文过渡的趋势。骈体文要求表达方面的声韵美,留意句法整齐,慢慢发展为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四字句、六字句交互运用。这些特点在本文中可以窥见,像“既无叔伯,终鲜兄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都是整齐的句式,中间又用一些散文奇句,形成骈散结合,和谐而又错综,流畅而又宛转,正是介于散文与骈文之间的过渡文体。 D.陈情表本于宗法人伦之至常,措词委婉,无一字虚言藻饰,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一向为人所传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 陶安,字主敬,当涂人。少敏悟,博涉经史,避乱家居。太祖取太平,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太祖召与语

22、。安进曰:“海内鼎沸,豪杰并争,然其意在子女玉帛,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明公渡江,神武不杀,人心劝服,应天顺人,以行吊伐,天下不足平也。”太祖问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太祖曰:“善!”留参幕府,授左司员外郎,进郎中。及聘刘基、宋濂、章溢、叶琛至,太祖问安:“四人者何如?”对曰:“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太祖多其能让。黄州初下,思得重臣镇之,无逾安者,遂命知黄州。宽租省徭,民以乐业。洪武元年,命知制诰兼修国史。帝尝御东阁,与安及章溢等论前代兴亡本末,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逸乐者益侈。骄

23、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又论学术。安曰:“道不明,邪说害之也。”帝曰:“邪说害道,犹美味之悦口,美色之眩目。邪说不去,则正道不兴,天下何从治?”安排首曰:“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御制门帖子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时人荣之。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静有此?且若何从知?”曰:“闻之道路。”帝大怒,立黜之。(明史陶安传)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临:莅临,统治。 B.太祖多其能让。多:赞美,赞扬。 C.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视:看待

24、,对待。 D.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本:根本,要害。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B.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邪说害道,犹美味之悦口,美色之眩目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 D.御史或言安隐过 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15.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其意在子女玉帛,(豪杰)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 B.黄州初下,思得重臣镇之,(四人)无逾安者,遂命知黄州。 C.洪武元年,命(陶安)知制诰兼修国史。 D.(居高位者)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 16.下列句子

25、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陶安有谋略的一组是() 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 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 洪武元年,命知制诰兼修国史。 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 道不明,邪说害之也。 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 A.B.C.D. 1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安虽避乱家居,却并非不谙世事。他看出朱元璋拨乱救民,顺应民意,必能平定天下,就应聘留在他的幕府建言献策。 B.陶安不赞成朱元璋急于攻取金陵,因为金陵是古代帝王的都城,占据如此美丽的地方,面对四方的进攻,很难不被攻克。 C.陶安为人恭谨谦逊,既有知人之明,也有自知之明。他认为

26、刘基、宋濂等人都有比自己强的地方,所以深得朱元璋的赞许。 D.陶安认为,骄纵和奢侈是导致国家丧乱的根源,异端邪说会阻碍正道的建立,他的这些见解得到了朱元璋的充分确定。 试题答案 1.D2.C3.C4.C5.A6.A7.A8.D9.D10.B 11.C12.B13.C14.C15.B16.B17.B 译文:陶安,幼年时就很聪敏,广泛阅读经史,因为避乱而隐居在家。明太祖朱元璋攻取太平府,陶安与老儒李习率领城中的父老出迎。太祖接见他,跟他谈论。陶安进言说:“如今日下大乱,豪杰们纷纷起来争夺,然而那些人的用意在于掠夺子女玉帛,没有治理乱世、挽救人民、安定天下的胸怀。您这次渡江作战,军威神武而又不杀害百

27、姓,使人们心悦诚服。上应天意,下顺人心,执行抚慰人民、讨伐罪人的神圣使命,天下不难平定。”太祖问:“我要攻取金陵怎么样?”陶安说:“金陵是古代帝王的都城,假如取为己有,占据优越便利的地势来面对四方,那么向哪里进攻而不能取胜呢?”太祖说:“好!”就留下他参加幕府,授职左司员外郎,又提升为郎中。等到聘请的刘基、宋濂、章溢、叶琛到了之后,太祖问陶安:“这四个人怎么样?”陶安回答说:“我在谋略方面不如刘基,在学问方面不如宋濂,在治理百姓的才能方面不如章溢、叶琛。”太祖赞许他能够谦让。黄州初被攻下的时候,太祖想要派一个重要的大臣去镇守那里,朝中没有赛过陶安的,于是就任命陶安做黄州的知州。陶安宽缓租赋,削

28、减徭役,百姓因而安家立业。 洪武元年,太祖又任命陶安掌管起草诏命,兼修撰国史。皇帝曾经驾临大臣们议事的东阁,与陶安及章溢等谈论前代兴亡的原委。陶安说,丧乱的根源,由于骄纵奢侈。皇帝说:“处在高位的人简单骄纵,处在安逸享乐环境的人简单奢侈骄纵,好的话就听不进去,有了过失也听不到。奢侈,正确的思想道德就不能树立,行为也会无所顾及。这样下去,没有不灭亡的。你说的很恰当。”君臣又谈论到立国的学说、道统。陶安说:“正道不明,是因为有邪说为害。”皇帝说:“邪说妨害正道,如同美味使人吃了开心,美色使人看了晕眩。邪说不除去,正道就不能兴起,天下还怎么治理?”陶安叩头说:“陛下所说的,可以说是深深地探求到了治国

29、的根本了。” 陶安侍奉皇帝十余年,与其他读书人比资格最老,皇帝制作了门联送给他,说:“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特别荣耀的。有的御史向皇帝提到陶安私下的一些过失。皇帝盘问说:“陶安怎么能有这样的事?况且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那个御史回答说:“我也是道听途说。”皇帝大怒,立即罢免了他。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陈情表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陈情表第一课时教案 陈情表教案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 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3.接着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

30、识;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背诵第一、三段,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 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举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 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 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

31、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同日而语,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 当剧烈的感人力气。二、熟读背诵 1、学生轻声诵读课文,比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同时提示学生留意以下词句: 1留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和在词义: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门衰祚薄日薄西山茕茕孑立床蓐 猥以贱微生当陨首责臣逋慢犹蒙矜育过蒙拨擢宠命优渥 期功强近终鲜兄弟除臣洗马刘病日笃更相为命 2留意以下加点虚词的词义和用法: 以:臣以险衅臣以供给无主猥以微贱臣具表以闻圣朝以孝治天下但以刘日薄西 山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3留意以下加点的实词: 慈父见背二州伯牧所见明知形影相吊晚有儿息逮奉圣朝察

32、臣孝廉举臣秀 才拜臣郎中拜表以闻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犹蒙矜育不矜名节愿乞终养听 臣微志庶刘侥幸不胜之情臣之辛苦 4留意以下句式: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2、简要疏通以上词句。 3、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示学生留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一段:凄苦,悲凉; 其次段:感谢,恳切; 第三段:真挚,恳切; 第四段:忠诚,恳切,期盼。 4、指导学生背诵第一段。 总起: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父死母嫁【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抚养【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少年多病【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无亲无戚【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

33、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 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祖母病卧【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5、熟读其次段。 6、指导背诵第三段。 孝治大道【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不矜名节【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宠命优渥【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望!】 祖母病笃【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不能废远【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 区不能废远。】 7、熟读第四段。 8、解题:探讨:结合上节课反复诵读课文的体会,你认为“情”在本文

34、中有哪几层含 意?。 引导: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表”是什么呢?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 贺。那么,李密的这个奏表,题为陈情表,“陈”是陈述的意思,“情”注解没有,那 是什么呢? 提示:情:1状况(事实); 2衷情(孝情、忠情); 3情理(忠孝之道)。(投影) 9、完成课后练习和同步训练。 高二语文陈情表学案 高二语文陈情表学案自学指导:【学习目标】1、驾驭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背诵全文。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深化体会文章凄切宛转的陈情技巧。3、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技巧和形象精粹的语言。【学法建议】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挚

35、感情。2、研读法,探讨文中的关键内容及艺术特色。3、互动法,点拨关键的字、词、句,使学生在深层意义上体会文章出于情字,归于理字;融理于情,融情于事的写法;领悟朴实细腻、曲折委婉的要义。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李密(224-287),字令伯,又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人,晋初散文家。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年轻时师事名儒谯周。曾任蜀汉尚书郎,多次出访东吴,甚有才辩。蜀亡后,屏居乡里,以孝闻,累举不应。2、资料链接(1)背景学问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

36、心相就,以削减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实行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与此同时,当时李密以孝著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作为亡蜀之臣,心存疑虑,进退两难。若辞不赴命,必引起皇帝猜疑,受到怪罪;若赴命任职,又非李密的本意,于是以“乌鸟私情”,祖母“供给无主”为由,写了此表。文章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出名,不虚然哉”,最终准如所请。

37、(2)表: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3)成语: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结草。3、预习思索(1)给下面加点字留意。险衅()行()年四岁祚()薄()应()门之童猥()以微贱床蓐()陨()首责臣逋()慢日笃()拔擢()宠命优渥()(2)试译全文,圈出难解的字、词、句,留意通假、活用、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合作探究:1、参照注释,翻译全文,并把重点实、虚词及特别句式整理在下面。 2、李密最担忧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3、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恳求? 达标检测:、区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

38、古今意义则告知不许告知:古义:今义:不许:古义:今义:至于成立古义:今义:九岁不行古义:今义:臣之辛苦古义:今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古义:今义:2、选出注音有误的一项()险衅(xn)夙(s)遭闵凶门衰祚(zu)薄床蓐(r)茕(qing)茕孑(ji)立猥(wi)以微贱逋(p)慢陨(yn)首犹蒙矜(jn)育拔擢(zhu)宠命优渥(w)终鲜(xin)兄弟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诈薄,晚有儿息。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日薄()西山,气息奄奄。4、下列各句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臣以供给无主,辞不赴

39、命臣具以表闻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优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是以区区不敢废远谨拜表以闻5、说明下列加点的词语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门衰诈薄,晚有儿息()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欲苟顺私情,则告知()不许臣之辛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6、翻译下列句子:(1)臣以供给无主,辞不赴命。 (2)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7、默写(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2)但以刘日薄西山,。(3)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8、阅读下文,完成习题。白

40、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来宾时,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既启之而复卷之,谓禹锡曰:“吾于此人,不足久矣。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其见抑也如此。衣冠之士,并皆忌之,咸曰:“有学士才,非宰臣器。”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用,为时所排,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卿相知。人皆惜之。(一)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文章冠世()(2)不跻大位()(3)盈其箱笥()(4)为时所排()(二)下列句子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41、A刘禹锡大和中为来宾时B所以不欲观览C衣冠之士D从流漂浮,随意东西(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吾于此人,不足久矣(2)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四)从刘禹锡、李德裕德对话中,可以看出刘的意图是_,李的看法是_。(五)文中为什么要将白居易与贾谊相比?请联系全文加以说明。 2、李密最担忧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参考: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李密最担忧的就是怕晋武帝怀疑他因尽忠守节于西蜀而拒绝为本朝效忠。一方面他英勇坦率而又非常机警地把自己的历史问题、人生看法以及从政思想来一个彻底交代,全盘亮相:“且臣少仕伪朝

42、,历职郎署。”但它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尽忠守节于西蜀,而是为了“图宦达”。既然“图宦达”,就说不上“矜名节”,就较多地打消了武帝的疑虑。另一方面,他又尽量把自己压低,把国恩抬高,表明武帝的措施使自己这个“至微至陋”的“亡国贱俘”深感“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完全应当“士为知己者死”,怎么可能徘徊迟疑、另有所图呢?这又进一步打消了武帝的一些疑虑。最终作者又勾画了一幅祖母刘氏的病笃图:“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又一次综述了自己跟祖母血肉相连不行或离的紧密关系,“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句句出自肺腑,动人神魄,自然得出“区区不能废远”的结论。3、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

43、李密终养祖母的恳求?参考: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一)(1)居于首位(2)晋升(3)装满(4)排挤(二)B(三)(1)我对于这个人,不满足已经有很长时间了(2)(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给我看,(我)另外让人保藏起来,但没有读过(四)向李德裕举荐白居易委婉拒绝(五)文中将两人相比,是为了强调白居易和贾谊一样,虽然才能出众,却因遭人贬抑,未能充分施展其才能。 第27页 共27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