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2教学目标检测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必修2教学目标检测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地理必修2参考答案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一、填空题1自然增长率 迁入与迁出差值 自然增长率 2出生 死亡 自然增长3高 低 现代 传统型的死亡率较 其自然增长率较497.12万 780万 坦桑尼亚 中国 自然增长率 人口基数二、单项选择题:1C 2D 3B 4B 5C 6D 7B 8B 9C 10C三、综合题1(1)第一行:4.0 传统型 第二行:0.7 现代型 (2)2.6 0.5 2.1(3)高 较低 高 (4)较低 低 低(5)两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虽然死亡率相差不大,澳大利亚为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较低。(或尼日利亚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较高。) (6)A2A自
2、然增长率 B出生率 C死亡率 D人口增长 E人口数量变化 F空间分布变化拓展练习(1)(2)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口逐年增长,60年代以会人口增长速度逐渐下降(3)丙 传统 (4)传统 现代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一、填空题1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 国际 国内2空间 人才 民族融合 文化交流 经济发展 地区差异3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或为了寻求更多的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获得更好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及家庭生活。二、单项选择题1C 2B 3A 4A 5B 6B 7B 8C 9A 10D三、综合题1A经济因素 B国家政策 C战争 D个人动机和需求 E国际人口迁移 F国内人口迁移2(1)
3、土耳其 意大利 南亚 东非 阿尔及利亚 摩洛哥(2)瑞典 英国 德国 法国 瑞士(3)人口迁入地区多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福利好,吸引欠发达地区或国家的人们来此寻求更多的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获得更好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及家庭生活。3(1)自然灾害、失业、低工资 (2)高工资、更多的就业机会、好的医疗条件、好学校(3)迁移所需的费用、距离远近、是否有亲友等拓展练习(1)由北向南 发生战乱 (2)山东、河北 东北 河南 新疆、甘肃 山西 内蒙古(3)地少人多与灾荒 地广人稀,资源较丰富(4)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使我国人口重心由北方向南方迁移,改变了我国各地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人
4、口迁移调节了我国人口空间分布,减轻了迁出地区人口对环境的压力,起到开发新地区、传播农业文明等作用,使得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到人类活动的长期影响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一、填空题1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2自然资源 科技发展水平 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二、单项选择题1A2C3C4B5A6C7D8D三、综合题1A环境承载力 B人口的合理容量 C科技水平 D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E自然资源2(1)6036万 6038万 (2)1551万 14.8亿(3)1551万 水资源 6038万 土地 不
5、同自然资源数量的(4)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提倡适度消费,适当降低消费水平;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资源的合理利用率;建立公平的国际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单元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1C 2D 3A 4C 5C 6B 7C 8A 9B 10A 11D 12C 13A 14B 15C二、综合题1(1)38 28 传统 (2)6 7 现代(3)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在19571965年间,呈上升趋势,从23上升到28;19651975年间快速下降,从28下降到16;19752000年间继续下降到7。(4)传统 现代 1975年 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5)人口基
6、数大,每年新增长总人口数量多;人口已经出现老龄化 继续坚持“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完善社会福利制度2(1)总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2)“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3)减少新出生的人口数量和人口的代数 (4)少 人口基数太大(5)在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控制人口的数量,使其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在开发利用资源、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保护环境。 (6)C3(1)“木桶交应”揭示环境承载力大小是由数量最少的那种自然资源所决定。(2)C (3)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使水资源数量大大降低,而且人均水资源数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1)资源 人口死亡率 人口出生率 污染、人均
7、工业产品(2)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污染、人均粮食、人均工业产品、人口 (3)资源 先下降后上升(4)主要矛盾:人口的增长导致资源、人均粮食、人均工业品不断下降,污染则日益加剧,使环境受到的压力加大,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质量下降。(5)解决途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提倡适度消费,适当降低消费水平;提高科技发展水平,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率;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在开发利用资源、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保护好环境,使环境向更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第二章 城市和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填空题1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2土地利用方式3经济因素 个人收入、历史或文化、宗教、已有土地利用方式4
8、交通便捷程度 距离市中心远近 5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 城市地域结构6特定的地域范围 自然环境的 生产生活 人类活动的产物 回 7城市的发展变化二、单项选择题:1A 2A 3C 4C 5A 6B 7D 8A 9B 10B 11C三、综合题: 1(1)略 (2)略 (3)商业付租能力强 2(1)石化工业区、文教区、居住区、商业区 (2)呈条带状 沿河分布各功能区很分散 河谷地形 (3)否 冬季盛行西北风,石化工业区分布在城市的西部,位于上风向,受山谷的影响,会影响到居住区。拓展练习(1)3 河流、地形 分散 不紧密 费用高(2)商业区 居住区 工业区 (3)河谷地区城市用地较多,水源充足(4)C
9、 位于城市的上风向,且位于丘陵顶部,森林环绕四周,环境优美(5)A 靠近河流的上游,水质好(6)工业区,因为A地位于城市的上风、上水,工业产生三废容易对城市造成污染。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一、填空题1城市人口规模来 100万人口以上 2050万人口 20万以下 2服务种类 服务范围 3种类多、级别高 大 4多 较近 5地理位置、交通枢纽、资源丰富 6较低等级城市 层层嵌套二、单项选择题1D 2B 3D 4B 5C 6A 7D 8B 9B 10A三、综合题1(1)乐平镇 乐平镇 等级越高,提供服务的种类越多、服务的级别越高(2)乐平镇等级较大,地处主要公路旁,服务范围较大,提供服务的种类
10、越多(或两者相比,乐平镇的城市等级较高,拥有较大的服务范围,彩电、冰箱、热水器、空调等高级商品价格高,人们不经常添置,需要的消费人口较多,服务范围大。)2(1)城市服务范围嵌套 (2)A C (3)C A (4)CBA(5)相同 中心 将种类多、级别高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提供低级居民点的全体居民3(1)A 其服务的范围较大 B 其服务的范围较小(2)B A 嵌套 (3)较少 较多第三节 城市化一、填空题1人口向城镇集聚 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乡村转变为城镇 2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大气、水、垃圾、噪声 4区域发展的经济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水平的 城市的发展 5初期 加速 后期 后期 初
11、期 加速 6如何减小城市化对地理环境 人工环境 自然环境保护 自然环境 城市自然景观二、单项选择题:1C2C3B4C5D6B三、(1)城市人口从最初的1万人增加到2004年的全部为城市人口;城市用地面积从3.8平方千米发展到262.16平方千米;而非农业用地从1973年的1.15%增长到1995年的34.54% (2)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加、乡村转变为城市单元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D 2C 3A 4D 5B 6C 7D 8A 9D 10D11C 12C 13 14B 15A二、综合题1(1)表中“类型”一栏从上至下,表示聚落规模变化规律是越来越大。判断的依据是中心地数目越来
12、越少,中心地的间距愈来愈大,提供服务的种类愈来愈多(2)聚落规模越小,其数量越多、服务范围数量多、中心地的间距小及提供服务种类少;聚落规模越大,其数量越少、服务范围数量少、中心地的间距远及提供服务种类多(3)少 多 越远 越近 层层嵌套2(1)从1985年至2000年间,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行特点有各等级(特大、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多,城市分布的密度增加,城市人口总数量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2)自然条件:地势平坦,气候适宜,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农业基础好,人口分布稠密,经济发展快,水陆交通便利(3)该地区不同规模城市数量、空间分布都不符合城市服务范围嵌套理论,小城市数
13、量过少,中等和大城市分布不均,过于集中。这种状况会制约不同规模城市正常发展3(1)城市边缘 这里地价较低,房租较便宜(2)从城市中心区迁到城市边缘或郊区 城市中心区地价增高、环境变差、交通拥挤等(3)城市中心区衰败、“产业空心化”和经济萧条 逆城市化(4)世界城市化 城市化和城市郊区化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一、填空题1土地生产力 植物 动物 地域性 季节性 周期性2种子(或种畜)、土地、气候、水源、化肥、农药、劳动力、机械、科技等 农产品 畜产品等3地理位置 相互关系 区位因素 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4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科技 自然因素
14、社会经济因素5农业地域 6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合理利用农业土地二、单项选择题1A2D3B4C5A6B7A8B9D10B11C12D13D14C15C16C三、综合题1(1)A地形 B土壤 C科技 D交通运输 E市场(2)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土地荒漠化等 投入与产出的成本比值(3)气候和市场需求 (4)热量 水源与气候(5)2020年我国粮食自给率要稳定在95%以上,主要受耕地面积减少(中低产田多)、北方水资源不足、东部农业区多旱涝与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农业科技水平较低(推广使用程度)等因素影响。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练习一 一、填空题1亚洲季风区 种植业 水稻2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
15、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水利工程量大二、单项选择题1A2B3B4C5B6D三、综合题1(1)东亚 东南亚 南亚 (2)光热资源、降水 劳动力(3)中下游平原 三角洲 (4)小农经营 高 低 (5)左侧从上至下依次为A D E;中间为F;侧从上至下依次为B G C练习二 一、填空题1市场 北美 美国 阿根廷 澳大利亚 俄罗斯 家庭 小麦 玉米2西北 东北3自然条件优越 科技先进 机械化水平高 地广人稀 市场广阔 交通运输便利二、单项选择题1A2C3C4A5B6A7B三、综合题1(1)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2)大型国营农场基本上实现了大型机械化生产。人均耕地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左右。
16、土壤肥沃,耕地连片。夏温较高,水热条件完全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3)大型国营农场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商品率高;较地广人稀;市场广阔;自然条件较优越 (4)D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练习一 一、填空题1市场 北美、南美洲 大洋洲 温带草原 2生产规模大 专业化程度高二、单项选择题:1C2A3A4C5B6A7B三、综合题1(1)B (2)D(3)自然条件:位于科尔沁草原的腹地,属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该市有天然牧场4346万亩。优越的地理位置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便利。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建立起与黄牛产业相关的产业链条,促进黄牛产业发展 (4)BC(5)依托黄
17、牛产业的蓬勃发展,与黄牛产业相关的乳业公司、肉牛屠宰加工公司、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皮革、运输企业等产业也日益壮大繁荣 (6)CDE(7)自然原因:地处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冬冷夏暖,多大风,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 人为原因:毁林毁草种粮、过度放牧 (8)ACD(9)目前,全市还有未治理的沙化土地近3000万亩,这部分土地治理难度大,成本高,人为隐患仍然存在毁林毁草种粮、过度放牧练习二 一、填空题1城市 城市市场 商品 集约 奶牛 牛奶及其制品2五大湖周围地区 西 中 澳大利亚、新西兰3不耐久藏且运输不便 紧邻消费市场 4北京二、单项选择题:1D2C3B4D5A6C三、综合题1(1)城市
18、和发达地区市场 (2)城市化 经济 (3)CD(4)地理位置适宜,属农牧业交错带;气候适宜,是世界上最佳的养牛带。全市有近900万亩耕地,可为乳牛提供充足的粗精饲料,退耕还草,为乳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饲料。因地制宜地提出“乳业兴市”战略,使乳牛养殖业成为支柱产业(5)乳畜业水平较低。但发展空间巨大 (6)呼和浩特通辽农业区位条件有近900万亩耕地,可为乳牛提供充足的粗精饲料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发展特征提出“乳业兴市”战略,使乳牛养殖业成为支柱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建立起与黄牛产业相关的产业链条,促进黄牛产业发展2(1)纬度位置较高,夏季光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白天高温;地处
19、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 (2)高 山地阻挡西北寒冷气流 (3)土地沙漠化、土壤盐碱化单元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A2B3B4A5D6A7C8B9C10A11D12B13A14A15B16C17C18D19B20A二、综合题1(1)内蒙古、黑、吉、辽 三江 松嫩 商品谷物农业 (2)CD(3)小麦和玉米 秦岭淮河 (4)从左至右依次为BAFCED(5)逐渐下降 逐渐增多 北粮南运 (6)AD2(1)小麦 羊毛、羊肉(2)有利自然条件:地势平坦,灌溉水源丰富(河流流经):光热资源丰富不利自然条件:年降水量不足(550300毫米之间)建议:修建水利工程,保证灌溉和牲畜用水(3)一个农场同时种植谷物和放牧牲
20、畜,两种生产方式是互惠互利的。例如:有些谷物可作牲畜的饲料;小麦收割后,将羊放牧在麦田里,羊粪可增加土壤的肥力等两种生产方式在时间上是互补的。播种和收割小麦的农忙时间(每年56月播种,1112月收割),正是放牧的休闲时间 两种生产方式的结合可以保证农场经济收入稳定。如果小麦收成不好,还有绵羊收入可以补偿期中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D2C3D4D5B6A7A8D9A10D11C12B13B14D15C二、综合题1(1)1960年 人口死亡率增加,超过人口出生率(2)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传统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3)绘图略 (4)现代 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都低2(1)经
21、济性原因 56.2% 务工经商 自发国内人口迁移(2)婚姻迁入和随迁家属 25.04% (3)男 女 女 男 男女社会分工不同所致3(1)城市化 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农业用地不断转化为非农业用地 (2)大气、水、噪声、固体废弃物 (3)占用耕地良田 工业污染向农村扩散 (4)蔬菜 花卉种植 副食品加工4国家类型城市化起步城市化速度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特点发达国家早缓慢高逆城市化发展中国家晚快低城市化和城市郊区化5(1)C(2)黄土高原和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而珍贵,为了有效截留降水到自家院内,将建筑建成屋脊由外向内单面倾向,减少自家院面积内降水外流“肥水不流外人田”6(1
22、)中国东南部、东南亚、南亚 (2)季风 光热和水 平原 三角洲(3)人口 劳动力 稻米 (4)生产规模小,总产量不大;以自己消费为主,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7(1)绘图略(2)我国乳畜业养殖方式为“小、散、低”,使得奶牛数量多于美国,而牛奶产量大大低于美国。而且牛奶中的营养万分也远远低于美国(3)我国饮食习惯以谷物为主,奶制品很少;生理上许多人食用奶制品不容易消化;城市化水平较低,市场需求量较小;乳畜业发展水平较低(乳产品加工技术和水平较低);奶牛大规模养殖地远离消费地,增加乳制品运输和保鲜成本等(二项即可)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一、填空题1自然
23、资源 农业 农业2土地 水源 能源 劳动力 资金 原料 零部件 产品、工业“三废”3原料 动力 交通运输 市场 土地 水源 劳动力 政策二、选择题: 1D2A3B4D5C6C三、综合题1(1)接近煤炭产地 煤炭消耗量大,是铁矿石的2倍,接近煤炭产地,减少煤炭运费(2)煤炭消耗量成倍减少,铁矿石消耗量减少不多 煤炭或铁矿石产地(3)煤炭和铁矿石消耗量继续减少 原料、能源等 (4)科技进步 原料 能源2工业导向型主要因素工业特点部门举例区位选择原则原料导向型工业原料原料不便长途运输或其运输成本高制糖工业、水产品加工等靠近原料地市场导向型工业市场产品不便长途运输或其运输成本高啤酒厂、印刷厂等靠近市场
24、动力导向型工业能源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电解铝工业靠近能源地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劳动力需投入大量劳动力服装工业等靠近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技术导向型工业科技人才技术要求高飞机集成电路靠近高校或科研单位3影响工业区位选择变化的因素工业区位选择的变化举例由于交通和科技发展,一些原料导向型工业的区位选择,降低了对原料、动力等因素的依赖程度环境质量深圳有特区政策,工业从无到有,由劳动密集型工业逐步转向技术密集型工业乡土情感4(1)原料 原料运费占生产成本40%,为最高,从降低生产成本看,宜接近原料产地(2)市场 产品运费占生产成本50%,为最高,从降低生产成本看,宜接近消费市场(3)科技 技术研发费占生产成本的6
25、0%,为最高,从降低生产成本看,宜接近高校或科研单位集中地区 (4)主导因素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一、填空题1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及其他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或者共同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等2工业集聚 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 生产成本 生产效率和利润 规模 基础设施生产建设投资3自发形成 规划建设4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 工业分散 工业的地域联系 体积小复杂产品生产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 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和手段二、选择题:1D2C3C4C5C三、综合题1(1) 生产工序上 (2) (3)集聚 工业地域2(1)交通运输 通讯电信 商业贸易(2)交通运输将原料产地与生产厂、消费地联系起来;现
26、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及时将生产和消费信息传递;商业贸易将原料、产品与消费市场联系起来。缺少这些地域联系方式,保温瓶公司就无法运转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练习一 一、填空题1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 钢铁 大 污染严重2丰富的煤炭资源,充沛的水源,离铁矿区近,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调整工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发展第三产业;消除污染,优化环境二、选择题:1D2A3B4B5D6A三、综合题1(1)丰富的煤矿炭资源,充沛的水源,离铁矿区近,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2)原料和能源
27、消耗大 运输量大 污染严重(3)调整工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发展第三产业;消除污染,优化环境拓展练习(1)辽中南地区有丰富的铁、煤等矿产资源;便利的水陆交通;充足的水源(辽河);劳动力丰富;靠近消费市场;农业基础较好靠近原料、能源产地和消费市场(2)同: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水源丰富异:辽中南工业区铁矿资源丰富,鲁尔工业区需从外区调入;辽中南工业区的水运、工业基础比鲁尔区差(3)辽中南工业区煤炭资源枯竭,交通运输压力大,污染严重等问题解决措施:调整工业结构和布局,发展第三产业,完善交通运输网络,消除污染,优化环境练习二 一、填空题1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及美国“硅谷”
28、 企业规模小,以灵活多变的中小企业为主2廉价 政府 交通运输3地理位置优越 环境优美 气候宜人 交通便捷 全世界的人才汇聚 市场稳定 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二、选择题:1B2A3D4A5D6C7C8B三、综合题1(1)亚平宁 地中 (2)B (3)中小 高 小城镇 农村(4)其新兴工业区的生产方式可以在我国乡镇企业中推广。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企业间密切联系、协作,形成巨型企业集团,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备,政府的大力支持值得我们借鉴2(1)落基 圣弗朗西斯科 圣弗朗西斯科 太平(2)地中海气候 副热带高压带 炎热干燥 (3)C(4)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交通便捷;全世界的人
29、才高地;市场稳定;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A2A3D4A5D6B7A8A9B10C11A12C13D14C15B16C17C18D19C20B二、综合题1(1)钢铁厂 造纸厂 自来水厂 服装厂 (2)钢铁厂距离煤矿近;靠近铁路线,便于铁矿石和产品的运输;地处郊区且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对角线上,不会污染城市空气 造纸厂位于流经城市的河流下游,不会污染城市水源 (3)工业地域 鞍山2(1)农业基础好,交通便利,近市场 科学技术水平提高 原料 能源(2)项目鞍钢宝钢原料来源本地从澳大利亚、印度、巴西进口动力来源(能源)黑龙江、山西等地安徽、山西、淮南等地交通条件公路、铁路便利公路、铁
30、路、水运便利产品消费市场辽中南工业区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近原料、市场近市场3(1)分散 地域联系 沿海地区 利用优越的海洋运输条件,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海港,便于零部件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2)专业化和协作 科技进步 通信4(1)环境条件较好;紧邻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力量雄厚;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政府的大力支持(2)同:紧邻高校和科研院所;政府的大力支持;交通便利异:中关村没有固定军事订单;科技创新不够;环境质量低;用地紧张,地价高5(1)辽中南工业基地 京津唐工业基地(2)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煤、铁、石油、海盐等资源较丰富;科技较发达;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工业基础好,
31、协作条件好(3)减少对首都环境的污染(4)能源、水源供应紧张;大气和水污染严重;调整产业结构,治理环境污染;南水北调,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西电东送、提高能源利用率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一、填空题1方式优点缺点铁路运输大 快 较低 小 好高 大 高公路运输最快 最广 方便 强小 多 高 贵水路运输悠久 大 少 低慢 差 航道水文状况 气象航空运输快 高 快捷小 大 高 大 严格管道运输运具 线路 大 小 高 强大 差2高速化 大型化 专业化 3铁路 公路 航道 形式 层次二、单项选择题:1A2B3B4B5D6B7D三、综合题:(1)公路(2)铁路(3)水
32、运(4)空运 轻型、贵重、急需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一、填空题:1商业网点 2环路边缘 高速公路沿线二、单项选择题:1C 2D 3B 4A 5A 6C 7C 8A三、综合题:(1)泉 河流 (2)泉河被泥沙淤塞,上游河道变浅 (3)D (4)枢纽 (5)聚落的发展单元练习一、选择题:1D2A3B4A5C6A7D8C 9D10B 11A12A13C14B15C二、综合题1(1)交通便利 平原 三 (2)河流 铁路 (3)物资集散 综合服务(4)沿长江分布 (5)自然条件恶劣 交通不便 商品生产能力弱 人口少 消费少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类关系思想的演变一、填空题1和
33、谐的人地关系 2水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和能源3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4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环境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5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 6公平性 持续性 共同性二、单项选择题:1B2D3B4C5C6D7D三、综合题1(1)生态持续发展 经济持续发展 社会持续发展 生态持续发展 经济持续发展 社会持续发展(2)经济崩溃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高速经济发展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2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矛盾激化人地协调发展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一、填空
34、题1人口基数庞大,每年新增加人口数量多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2人均资源不足、自然资源短缺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 3循环 生态二、单项选择题:1D 2B 3A 4B 5D 6A 7C 8D 9B三、综合题1(1)循环利用 可持续 自然环境中的自然资源 不可持续(2)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自然资源,把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物质不能循环利用。不仅造成自然资源的短缺,还造成环境污染。 (3)提倡循环经济、清洁生产 或发展生态农业单元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C 2B 3D 4B 5D 6C 7C 8D 9C二、综合题1(1)人类发展已经超出地球环境的承受能力 人口 (2)已经越来越不协调(3)人口过快增长 资源短缺
35、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4)可持续性2依次为:i或j;a或b;e或f;j或i;c或d;g或h;a或b;d或c;h或g;f或e。3(1)A社会系统 B经济系统 C生态系统 D生活废弃物 E环境资源F劳力、科技等 G物质产品、资金等(2)生态系统持续 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 经济系统持续 经济增长数量改善环境质量 提高效益 节约能源 减少废物 生产 消费 清洁生产文明消费 社会系统持续 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 社会进步期末练习一、选择题1D2A3B4C5C6B7A8B9C10C11A12B13D14D15A16C17B18A19D20C21B22C23C24D25A26B27C28D29A30A31C32B
36、33B34C35A36B37D38C39B40C41A42B43C44C45C46D47A48A49D50B二、综合题51(1)高 人口迁入 (2)低 人口迁出 (3)现代型 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4)人口大量迁入、会使环境承载力加大,资源人均量减少,环境污染可能增加(5)从乡村到城市 原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基础设施完善,医疗条件较好,个人需要等(回答合理即可)52(1)有利:夏季高温多雨;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临近河流,有灌溉水源(或土壤肥沃) 不利:降水变率大,多旱涝灾害;冬季气温低,受寒潮影响(2)交通改善,保鲜技术提高,政策支持,温室、大棚等农业生产技术改
37、进,市场需求量增大等 (3)改善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增加经济收入 (4)京广线、京九线53(1)蔬菜、乳肉 粮食(2)A距离城市市场近,便于蔬菜、乳肉运输,蔬菜和乳肉不易于储藏和长途运输D距离城市较远。粮食易于储藏和长途运输(3)城市人口增加,市场需求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农业耕地面积减小;城市交通道路发达,为农业提供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城市周围农业专业化生产区A外移,农业结构会发生改变;54(1)地理位置 自然环境(气候、地形) 技术 劳动力 市场(土地、住房)(2)从业人员技术水平高、研发费用高、产品更新换代快 (3)土地 劳力 住房55(1)物质 能量 (2)反作用 (3)环境污染 部分循环再利用 生态破坏 生态农业 (4)B C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