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学第八章微生物生态及其在环境物质转化中的作用描述备课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微生物学第八章微生物生态及其在环境物质转化中的作用描述备课讲稿.ppt(5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环境微生物学第八章微生物生态及其在环境物质转化中的作用描述第一节第一节 微生物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特点微生物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特点二、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特点二、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特点1、微环境、微环境微生物的微环境指直接影响微生物生存和发展的,与微生物的关系最为密切的微生物细胞周围环境。2、稳定性、稳定性由于微生物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使之在环境条件一定范围的变化时,微生物种类组成比较稳定的特性。3、适应性、适应性微生物的微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的特性。第二节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一、大气中的微生物一、大气中的微生物
2、1、存在形式、存在形式:多为孢子:多为孢子2、来、来 源源:土壤、水体、动物:土壤、水体、动物3、常见种类:、常见种类:霉霉 菌:曲霉、青霉、木霉、根霉、毛霉、白地霉菌:曲霉、青霉、木霉、根霉、毛霉、白地霉细细 菌:枯草芽孢杆菌、八叠球菌等菌:枯草芽孢杆菌、八叠球菌等病原菌:结核杆菌、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流感病毒病原菌:结核杆菌、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流感病毒 表表8-1 不同室内环境的微生物总数及致病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室内环境的微生物总数及致病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cfu/m3)场所总微生物数微生物种类微生物数量住房180办公室1400口腔链球菌涎链球菌111.4教室2500链球菌草绿
3、色链球菌涎链球菌肠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36181171.1实验室200医院1100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魏氏产气荚膜杆菌71103.5第二节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一、大气中的微生物一、大气中的微生物第二节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一、大气中的微生物一、大气中的微生物4、大气微生物分布(数量与种类)的影响因子:、大气微生物分布(数量与种类)的影响因子:(1)地区性质)地区性质 (2)季节的演替)季节的演替 (3)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日照、降水、气流日照、降水、气流表表8-2 8-2 不同场所的上空微生物
4、数量(不同场所的上空微生物数量(cfu/mcfu/m3 3)场场 所所畜畜 舍舍宿宿 舍舍城市街道城市街道市区公园市区公园海洋上空海洋上空微生物微生物10000002000050002001-2二、水圈中的微生物二、水圈中的微生物(一)淡水微生物(一)淡水微生物1、来源:、来源:土壤、空气、污水及有机残体土壤、空气、污水及有机残体2、种类:、种类:自养菌自养菌3、影响微生物在淡水中分布的因子:、影响微生物在淡水中分布的因子:营养物质、温度、溶解氧等。营养物质、温度、溶解氧等。第二节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浸入小河里的载玻片上的发育形成的小菌落二、水圈
5、中的微生物二、水圈中的微生物蓝细菌、藻、水生植物阳光阳光表层输入表层输入(河流河流)产氧光合产氧光合动物、原生动物、好氧细菌动物、原生动物、好氧细菌嗜甲烷菌、无机化能细菌嗜甲烷菌、无机化能细菌不产氧光合不产氧光合发酵发酵厌氧呼吸菌厌氧呼吸菌产甲烷菌产甲烷菌沉积物沉积物厌厌 氧氧 层层好好 氧氧 层层表层输出表层输出层次化湖泊生态层次化湖泊生态Ecology of a Stratified lake 水体不同层次微生物分布水体不同层次微生物分布第二节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二、水圈中的微生物二、水圈中的微生物(二)海洋微生物(二)海洋微生物1、种类:、
6、种类:多数是嗜盐菌多数是嗜盐菌2、分布:、分布:(1)平面分布:近海数量很高)平面分布:近海数量很高(2)垂直分布:)垂直分布:表层:好氧性微生物表层:好氧性微生物 中层:紫硫细菌中层:紫硫细菌 底层:厌氧菌及硫酸还原菌底层:厌氧菌及硫酸还原菌 第二节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二、水圈中的微生物二、水圈中的微生物(三)水体自净及污染水体的微生物生态(三)水体自净及污染水体的微生物生态1、水体自净过程、水体自净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 水体接纳了一定量的有机污染物后,在物理的、化学的及生物等因素的综合
7、作用后得到净化,水质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和状态。二、水圈中的微生物二、水圈中的微生物(三)水体自净及污染水体的微生物生态(三)水体自净及污染水体的微生物生态2、污染水体的微生物生态、污染水体的微生物生态第二节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特特 征征多污带多污带-中污带中污带-中污带中污带寡污带寡污带水色暗灰色,很浑浊灰色,较浑浊浑浊浑浊度低BOD高减少,有悬浮物减少,悬浮物少极少,悬浮极少溶解氧含量极低(或无)少升高恢复正常气体H2S、CO2和CH4NH3、H2S氨及H2S减少H2S消失细菌数量几亿/毫升几千万/毫升几万/毫升极少微生物种类特点(兼)厌气性硫
8、酸还原菌产甲烷菌藻类及原生动物出现藻类大量繁殖纤毛虫活跃鱼腥藻、硅藻、黄藻、钟虫、变形虫动物类型寡毛类(颤蚯蚓)颤蚯蚓,增多轮虫、浮游甲壳动物轮虫、浮游甲壳动物增多显花植物无无出现增多鱼类无无无有底泥大量的有机质部分无机化大量无机化三、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三、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 极端环境:极端环境:高、低温环境高、低温环境 高盐环境高盐环境 高酸、高碱环境高酸、高碱环境 高压环境。高压环境。第二节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三、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三、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一)嗜热微生物(一)嗜热微生物1、发现、发现第二节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
9、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地热泉地热泉热水系统热水系统 制糖厂制糖厂三、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三、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一)嗜热微生物(一)嗜热微生物2、生存机制、生存机制(高温对微生物的一般影响是什么?)(高温对微生物的一般影响是什么?)有限的保护机制:有限的保护机制:细胞膜的蜡质程度、震热蛋白细胞膜的蜡质程度、震热蛋白 极端嗜热菌的保护机制:极端嗜热菌的保护机制:高溶点脂肪、抗热蛋白、核酸保护蛋白高溶点脂肪、抗热蛋白、核酸保护蛋白第二节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二)嗜冷微生物(二)嗜冷微生物1、发现、发现(红雪现象:嗜寒水藻)(红雪现象:嗜寒水藻)
10、三、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三、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第二节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耐寒喜温型耐寒喜温型嗜冷型嗜冷型(二)嗜冷微生物(二)嗜冷微生物2、生存机制、生存机制 特殊的酶、细膜含特殊的脂肪特殊的酶、细膜含特殊的脂肪三、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三、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第二节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四、土壤中的微生物四、土壤中的微生物(一)土壤与微生物相互作用(一)土壤与微生物相互作用1、微生物对土壤的作用:、微生物对土壤的作用:(1)微生物是土壤形成的先驱生物)微生物是土壤形成的先驱生物 自养固氮菌固氮,使成土母质间
11、有了氮素成分。自养固氮菌固氮,使成土母质间有了氮素成分。(2)为植物生长提供有效氮源。)为植物生长提供有效氮源。有机态氮向无机氮(氨态氮、硝态氮)的转换有机态氮向无机氮(氨态氮、硝态氮)的转换 第二节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2、土壤对微生物的作用、土壤对微生物的作用 土壤是微生物良好的生活场所。土壤是微生物良好的生活场所。土壤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有利条件:土壤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有利条件: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有机物 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矿物质 土壤中含有一定的土壤中含有一定的水分水分 土壤中含有一定的土壤中含有一定的空隙空
12、隙 土壤具有土壤具有保温性保温性 土壤的土壤的pH值一般为值一般为5.58.5之间之间第二节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四、土壤中的微生物四、土壤中的微生物(二)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二)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1、土壤剖面结构与微生物垂直分布、土壤剖面结构与微生物垂直分布有机质层有机质层淀积层淀积层碳酸盐积累碳酸盐积累疏松母质疏松母质淋溶层淋溶层土土体体层层第二节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四、土壤中的微生物四、土壤中的微生物(二)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二)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2、土壤团聚体与微生物的分布、土壤团聚体与微生物
13、的分布土土壤壤团团聚聚体体(土土壤壤团团粒粒):由由土土壤壤矿矿物物质质颗颗粒粒(黏黏粒粒)、微微生生物物、植植物物残残体体以以及及腐腐殖殖质质构构成成的的微团聚体经过多次复合和团聚而成的结构。微团聚体经过多次复合和团聚而成的结构。不同的团聚体微生物的分布不同。不同的团聚体微生物的分布不同。同一团聚体内外微生物的分布不同一团聚体内外微生物的分布不同。同。第二节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四、土壤中的微生物四、土壤中的微生物土壤颗粒表面的微生物团聚体周围的等氧线(二)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二)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2、土壤团聚体与微生物的分布、土壤团聚体与微生物
14、的分布团聚体周围的等氧线团聚体周围的等氧线 耕地土壤一个团聚耕地土壤一个团聚体等氧压线,在近体等氧压线,在近中心部位为一缺氧中心部位为一缺氧带,由此向外,氧带,由此向外,氧浓度逐渐提高。浓度逐渐提高。O2%第二节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四、土壤中的微生物四、土壤中的微生物3、根际微生物、根际微生物(1)几个基本概念)几个基本概念 根际根际 根际效应根际效应 根土比根土比溶胞物质溶胞物质植物黏液植物黏液渗出物渗出物黏质黏质植物黏液植物黏液渗出物和渗出物和分泌物分泌物植物黏液植物黏液植物黏液植物黏液植物根际植物根际第二节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
15、分布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四、土壤中的微生物四、土壤中的微生物(二)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二)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2)根际微生物类群)根际微生物类群1、根际细菌:、根际细菌:假单胞菌、黄杆菌、产碱杆菌假单胞菌、黄杆菌、产碱杆菌 2、根际真菌:、根际真菌:镰孢霉属、黏帚霉属、青霉属镰孢霉属、黏帚霉属、青霉属 3、根际原生动物、根际原生动物第二节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3、根际微生物、根际微生物(二)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二)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四、土壤中的微生物四、土壤中的微生物第二节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
16、布五、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五、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活性污泥:由细菌、微型动物为主的微生物与悬浮物质、胶体物质混杂在一起形成的具有很强吸附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和良好的沉降性能的絮状体颗粒。经过初沉的废水空气曝气池二次沉淀池出水剩余污泥回流污泥第二节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五、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五、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动胶菌属动胶菌属 丛毛单胞菌属丛毛单胞菌属 产碱杆菌属产碱杆菌属 微球菌属微球菌属棒状杆菌属棒状杆菌属 黄杆菌属黄杆菌属 无色杆菌属无色杆菌属 芽孢杆菌属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 亚硝化单胞菌属亚硝化单胞菌属 短杆菌属短杆菌属 固氮菌属固氮菌属
17、浮游球衣属浮游球衣属 微丝菌属微丝菌属 大肠杆菌属大肠杆菌属 产气杆菌属产气杆菌属节杆菌属节杆菌属 螺菌属螺菌属其中可分为其中可分为优势菌优势菌、较多较多、一般、及、一般、及少量少量四个数量等级。四个数量等级。、构成正常活性污泥的主要细菌、构成正常活性污泥的主要细菌第二节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五、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五、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活性污泥中的原生动物、活性污泥中的原生动物教材P113表6-4 活性污泥的成熟度与原生动物的种类分布活性污泥的成熟度与原生动物的种类分布活性污泥逐步成熟游动型纤毛虫肉足类鞭毛类爬行型纤毛虫附着型纤毛虫教材P114表
18、6-5 1、偏利共栖:、偏利共栖:一群微生物得益,而另一群体不受影响。(普遍)一群微生物得益,而另一群体不受影响。(普遍)氨化氨化细菌细菌亚硝酸菌亚硝酸菌有机氮有机氮氨态氮氨态氮亚硝酸亚硝酸氨化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硝化作用第三节第三节 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2、互利共栖:、互利共栖:两个群体相互协作,达到在某一生境中共同生存的目的。两个群体相互协作,达到在某一生境中共同生存的目的。H2S硫酸盐硫酸盐硫酸盐硫酸盐还原菌还原菌绿硫绿硫细菌细菌第三节第三节 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3、共生:、共生:两个群体形成具有特殊结构、功能和绝对互利关系的高度专一的共生体。两个
19、群体形成具有特殊结构、功能和绝对互利关系的高度专一的共生体。地衣:是由地衣:是由藻类或蓝细菌藻类或蓝细菌与与真菌真菌形成的共生体形成的共生体光合作用运输矿质营养第三节第三节 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4、竞争:、竞争:两个或多个群体共同依赖同一个生长基质或环境因素,结果一方或两方的两个或多个群体共同依赖同一个生长基质或环境因素,结果一方或两方的群体大小或生长率受到限制的现象。群体大小或生长率受到限制的现象。根瘤菌接种剂与土壤中的土著性根瘤菌的竞争关系根瘤菌接种剂与土壤中的土著性根瘤菌的竞争关系第三节第三节 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5、偏害或拮抗:、偏害或拮抗:某一
20、微生物群体产生某种物质,使另一微生物群体生长受到抑制,而本身某一微生物群体产生某种物质,使另一微生物群体生长受到抑制,而本身不受影响的现象。不受影响的现象。酸泡菜与酸牛奶:酸泡菜与酸牛奶:水体中的产氧藻类:水体中的产氧藻类:抗生素产生菌:抗生素产生菌:第三节第三节 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6、寄生:、寄生:一种微生物寄生在另一种微生物细胞中或细胞表面,从寄主中取得养料,一种微生物寄生在另一种微生物细胞中或细胞表面,从寄主中取得养料,并引起寄主病害或死亡。并引起寄主病害或死亡。噬菌体与细菌噬菌体与细菌 蛭弧菌寄生于革兰氏阴性菌蛭弧菌寄生于革兰氏阴性菌(蛭弧菌被噬菌体寄生(蛭弧菌被
21、噬菌体寄生超寄生现象)超寄生现象)粘细菌对细菌的寄生:依靠胞外酶溶解敏感菌群,释放出营养物粘细菌对细菌的寄生:依靠胞外酶溶解敏感菌群,释放出营养物第三节第三节 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7、捕食:、捕食:一种微生物直接吞食另一种微生物的现象。一种微生物直接吞食另一种微生物的现象。原生动物对细菌的捕食原生动物对细菌的捕食 藻类对细菌和其它藻的捕食藻类对细菌和其它藻的捕食各种捕食线虫的真菌和捕捉器各种捕食线虫的真菌和捕捉器1234a4b5a5b1 梯状捕捉网梯状捕捉网 2 环状捕捉网环状捕捉网3 环状捕捉网环状捕捉网 4a 三环菌丝网三环菌丝网4b 绞环和被勒死的昆虫绞环和被勒死的昆
22、虫5a 环状网环状网 5b 被两个环状网勒被两个环状网勒死的线虫和侵入虫体的菌丝死的线虫和侵入虫体的菌丝第三节第三节 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一、碳素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碳素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 纤维素的分解纤维素的分解 半纤素的分解半纤素的分解 果胶物质的分解果胶物质的分解 木质素的分解木质素的分解 几丁质的分解几丁质的分解二、二、氮素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氮素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 氨化作用氨化作用 硝化作用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生物固氮生物固氮第四节第四节 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一、一、碳素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碳素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CO2
23、有机质第四节第四节 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一)纤维素的分解(一)纤维素的分解(C6H10O5)n10141 1、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1)(1)有氧、中温条件有氧、中温条件a.a.真菌真菌(木霉属木霉属)木材腐朽:木材腐朽:棕色腐朽(褐腐)棕色腐朽(褐腐):真菌分解纤维素剩下木质素:真菌分解纤维素剩下木质素 白白 腐:腐:真菌分解木质素剩下纤维素真菌分解木质素剩下纤维素b.b.细菌细菌(食纤维菌属(食纤维菌属)c.c.放线菌放线菌一、一、碳素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碳素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第四节第四节 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微
24、生物的作用(2)(2)无氧中温条件无氧中温条件 细菌细菌:纤维分解梭菌。:纤维分解梭菌。真菌真菌:木朽菌、层孔菌:木朽菌、层孔菌 放线菌放线菌:(一)纤维素的分解(一)纤维素的分解(3)(3)高温条件:在高温条件:在60706070条件下生长,并分解纤维素条件下生长,并分解纤维素 细细 菌菌:热纤维菌:热纤维菌 放线菌放线菌:链霉菌属、小单孢菌属:链霉菌属、小单孢菌属第四节第四节 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一、一、碳素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碳素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一)纤维素的分解(一)纤维素的分解2 2、微生物分解纤维素的生化机制、微生物分解纤维素的生化机制 纤维素纤
25、维素 单糖单糖纤维素复合酶的类型纤维素复合酶的类型(按作用场所分):(按作用场所分):表面酶:表面酶:分布于细胞表面分布于细胞表面,不能在其细胞培养液中起作用的酶(食纤维菌)不能在其细胞培养液中起作用的酶(食纤维菌)外外 酶:酶:分泌到胞外分泌到胞外,在细胞生活环境中起作用的酶(真菌的纤维素酶)。在细胞生活环境中起作用的酶(真菌的纤维素酶)。内切葡萄糖酶内切葡萄糖酶外切葡萄糖酶外切葡萄糖酶-葡萄糖苷酶葡萄糖苷酶纤维素复合酶纤维素复合酶第四节第四节 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一、一、碳素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碳素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二)半纤维素的分解(二)半纤维素的分解
26、五碳糖五碳糖、六碳糖六碳糖及及糖醛酸糖醛酸的组成的多糖的组成的多糖分解半纤维素的微生物:分解半纤维素的微生物:真菌(真菌(双孢蘑菇)双孢蘑菇)放线菌(放线菌(青铜色小单孢菌)青铜色小单孢菌)细菌(细菌(枯草杆菌)枯草杆菌)原生动物原生动物藻藻 类类第四节第四节 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一、一、碳素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碳素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三)果胶物质的分解(三)果胶物质的分解半乳糖醛酸半乳糖醛酸以以-1,4糖苷键连成的多糖糖苷键连成的多糖1 1、分解果胶的微生物、分解果胶的微生物细细 菌:芽孢杆菌、梭菌、假单孢菌等菌:芽孢杆菌、梭菌、假单孢菌等放线菌:链霉菌、小
27、单孢菌、游动放线菌等放线菌:链霉菌、小单孢菌、游动放线菌等真真 菌:青霉、曲霉、木霉、根霉等菌:青霉、曲霉、木霉、根霉等第四节第四节 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一、一、碳素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碳素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 水浸法:水浸法:把麻类物质浸入水中,利用厌气微生把麻类物质浸入水中,利用厌气微生物分解其中的果胶。物分解其中的果胶。露浸法:露浸法:把麻类物质堆置并保持一定的湿度,把麻类物质堆置并保持一定的湿度,利用好氧微生物分解果胶。利用好氧微生物分解果胶。2 2、果胶分解的应用、果胶分解的应用-麻类脱胶麻类脱胶(三)果胶物质的分解(三)果胶物质的分解第四节第四节 自
28、然界物质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一、一、碳素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碳素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四)木质素的分解(四)木质素的分解带支链的带支链的芳香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的聚合体。的聚合体。降解特点:降解特点:主要微生物:真菌中的主要微生物:真菌中的担子菌担子菌。芳香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酚类酚类酚酶酚酶第四节第四节 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一、一、碳素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碳素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五)几丁质的分解(五)几丁质的分解 N-N-乙酰氨基葡萄糖乙酰氨基葡萄糖以以-1-1,4糖苷键连接糖苷键连接细菌:嗜几丁质芽孢杆菌细菌:嗜几丁质芽孢杆菌放线菌:
29、链霉菌放线菌:链霉菌第四节第四节 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一、一、碳素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碳素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有机氮有机氮无机氮无机氮无机氮无机氮无机氮无机氮氮氮 气气植物及微生物的固定植物及微生物的固定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第四节第四节 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二、二、氮素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氮素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一)氨化作用(一)氨化作用有机态有机态N被微生物降解形成被微生物降解形成NH3的过程的过程(1)蛋白质物质的氨化作用过程蛋白质物质的氨化作用过程蛋白质蛋白质蛋白酶蛋白酶水解水解肽肽
30、肽酶肽酶水解水解氨基酸氨基酸降降解解NH3氧化脱氨基作用氧化脱氨基作用水解脱氨基作用水解脱氨基作用还原脱氨基作用还原脱氨基作用第四节第四节 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二、二、氮素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氮素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二、二、氮素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氮素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一)氨化作用(一)氨化作用(2)尿素的氨化尿素的氨化CO(NH2)2+2H2O (NH4)2CO3尿酶尿酶2NH3+CO2+H2O第四节第四节 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一)氨化作用(一)氨化作用(2)尿素的氨化尿素的氨化尿素细菌:尿素细菌:1 1、球菌、球菌:尿素
31、生孢八叠球菌:尿素生孢八叠球菌 2 2、芽孢杆菌、芽孢杆菌:巴斯德尿素芽孢杆菌:巴斯德尿素芽孢杆菌第四节第四节 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二、二、氮素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氮素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一)氨化作用(一)氨化作用(2)尿素的氨化尿素的氨化尿素细菌的生理特点:尿素细菌的生理特点:喜好碱性条件。喜好碱性条件。以尿素、铵盐为以尿素、铵盐为N N源,以有机源,以有机C C为为C C源、能源。源、能源。第四节第四节 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二、二、氮素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氮素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二)硝化作用(二)硝化作用铵氧化形成硝酸的微
32、生物学过程铵氧化形成硝酸的微生物学过程硝化作用硝化作用化能自养型化能自养型异异 养养 型型1 1、硝化细菌和硝化作用的过程、硝化细菌和硝化作用的过程NHNH4 4+NO NO2 2-NO NO3 3-硝酸细菌硝酸细菌亚硝酸细菌亚硝酸细菌第四节第四节 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二、二、氮素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氮素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2 2、影响硝化作用的环境因素、影响硝化作用的环境因素 (1)pH (1)pH值:适宜微碱性值:适宜微碱性 (2)(2)温度:温度:4-404-40,最适:,最适:25-3525-35 (3)(3)通气:需氧通气:需氧 (4)(4)湿度:过量
33、影响通气,不足引起细胞缺水。湿度:过量影响通气,不足引起细胞缺水。3 3、硝化作用的农业意义、硝化作用的农业意义 淋溶淋溶 硝化作用的化学抑制硝化作用的化学抑制(二)硝化作用(二)硝化作用第四节第四节 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二、二、氮素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氮素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三)反硝化作用(三)反硝化作用微生物还原硝酸为亚硝酸、氨和微生物还原硝酸为亚硝酸、氨和N2的作用的作用HNO3 N2O 或或 N2NH3合成性硝酸还原作用合成性硝酸还原作用硝酸盐的异化还原作用硝酸盐的异化还原作用(脱氮)(脱氮)1、反硝化作用的过程、反硝化作用的过程第四节第四节 自然界物
34、质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二、二、氮素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氮素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三)反硝化作用(三)反硝化作用2 2、反硝化作用微生物、反硝化作用微生物 大多数:异养兼厌气性大多数:异养兼厌气性 极少数:化能自养型(脱氮硫杆菌)极少数:化能自养型(脱氮硫杆菌)第四节第四节 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二、二、氮素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氮素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三)反硝化作用(三)反硝化作用3 3、环境对反硝化作用的影响、环境对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水分及通气状况水分及通气状况 pH pH值值 有机质与有机质与NONO-3 3含量含量水稻土长期的干湿交替的状况第四节第四节 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二、二、氮素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氮素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