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十党建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十党建实施方案.docx(7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互联网十党建实施方案第1篇:互联网+党建方案 沈阳市和平区“互联网+党建”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2-07-22 18:08 0 来源:东北新闻网 T|T字号: 打印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党的建设特别是拓展党建工作空间、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等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为进一步利用“互联网”在发挥党建工作服务全区各项工作中的核心作用,突出破解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题,抓实非公企业党的组织和工作“双覆盖”,巩固常规性党建工作阵地,打破时间、空间等方面条件的限制,将传统的工作方法与信息化管理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和平区党建工作新高度。现制定“互联网+党建”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
2、全会对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本着“务实、高效、便捷”的原则,运用“互联网+党建”的模式,拓展党建工作空间,创新党建多维模式,适应党建工作新形势新要求,使“互联网+党建”成为传播党的理论的前沿阵地、开展党建工作的交流平台、党员学习教育的“空中”党校、服务企业服务党员的“绿色通道”和提升党员党性修养的有效途径。 二、工作目标 依托东北新闻网链接的和平新闻网党建栏目(和平党建网),建立二级首页并建立相关链接,搭建和平区党建工作对内交流、对外宣传的网络平台,在实施“品牌强区”发展战略及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国际商务中心和平台经济中心功能定位中发挥组织保障作用。 (一)建立流动党员一站式教
3、育管理服务模式 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搭建流动党员与党组织之间的交流平台,实现流动党员管理和时代发展的“同频共振”。一是在平台设置上,建立完善在线教育管理服务体系。开设流动党员之家、流动党员在线、就业指导、技术培育、困难救助、网上党支部等栏目,充分利用“二维码”、“云平台”等现代科技,为流动党员提供在线学习教育、参加组织生活、网上缴纳党费、接转组织关系、招工导航和依法维权指南等服务。二是在功能设置上,实现简便务实。建立流动党员支部网络化模式,打破时空界限、身份壁垒和人数限制,党员可根据自己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兴趣爱好选择网上支部,开展网上支部活动,组织生活内容既可以根据上三级组织部门的要求,
4、由区委组织部统一确定内容,也可以由各网络支部自行安排,主要包括:实事政治、重要理论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区域经济发展和重大民生举措等,流动党员可利用碎片化时间,在规定时间范围内通过网上留言、意见反馈、自谈观点、提出建议等形式参加组织生活,逐步实现网络支部生活正常化、常态化。三是在机制设置上,注重规范性长效性。党员加入党组织实行实名制注册登记、探索积分制管理和考核履行民主集中制职责。建立覆盖区、街、社区三级党组织的开放式、多层次、立体化的党建工作模式,提高党建效能。建立流动党员数据库的后台管理系统,并为每个流动党员建立个人帐号和密码,并通过加入微信群、QQ群等参与党组织的互动管理。破解当前流动党员
5、身份难确认、情况难掌握、教育难实现、活动难正常、管理难到位、作用难发挥等难题,提升对流动党员管理教育的正规化水平。 (二)建立非公党建同步管理服务模式 通过互联网,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以下简称“非公企业”党组织)、党员提供“云端”服务体系,进一步凸显和放大“非公企业”党组织在确保企业发展政治方向、引领建设先进企业文化和维护保障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等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是搭建互动平台。开设“非公企业信箱”、“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交流”、“非公企业之家”等栏目,为非公企业及时传送党的最新理论学习文件、活动通知等,实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在线交流、动态反映、问题解答等功能,推动非公党建与全区党
6、建工作同步推进。二是搭建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推进非公党建工作标准化建设工作,指导和服务非公党建阵地规格配置和服务项目,向非公企业公开服务内容和标准,利用网络平台为党员提供讲座、报告会、看录像等丰富多彩的“三会一课”内容,开展生产经营、业务学习、政策咨询、职工维权、就业创业等服务项目,增强党性修养,化解劳资纠纷、促进企业生产和经营,不断增强企业党员的归属感,促进企业发展,促进企业和谐。三是搭建交流平台。及时发现企业党建的一些好做法,进行总结借鉴推广;实现与国内其他知名非公党建工作相关网站的友情链接,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提供便利;着力解决非公企业思想认识模糊、党组织组建困难和发挥作用不明显等问
7、题,有效提高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三)拓展常规性党员教育管理阵地 “互联网+党建”,既是改进和完善传统党建工作模式的需要,更是不断推进组织工作创新发展的需求。通过互联网不断优化党建工作的服务管理模式,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由传统向现代,由封闭向开放,由单向向互动,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使党建工作迸发出新活力。一是建立信息宣传平台。开设“党建动态”、“党建项目”、“党员风采”等版块,有效整合党的理论文献、党建新闻、政策法规和党的知识、制度和论述等基本内容,使党员干部能够及时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简单、快捷地从党建网站汲取党建理论知识。二是建立教育管理平台。开设“党员分类教育管理”、“
8、空中课堂”等版块,有效拓展党员干部队伍教育培训的时空领域,提高学习的自由度和选择性,增强党员教育内容的丰富性、生动性、多样性,使党员干部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快速、高效地获得多方面的教育信息和资源。三是建立互动交流平台。开设“领导信箱”、“专题讨论”、“建言献策”等版块,实现上下级党建联动。引导党员充分利用电子邮件、QQ群、微信群、微信公共服务平台及博客评论留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心得、想法、意愿和建议,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由“单边灌输”向互动交流的转变。进一步提高党员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更好地服务群众。 三、组织领导 1.健全组织机构。建立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委书记担任;
9、常务副组长由区委副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区委组织部部长、区纪委书记、区委宣传部部长担任;成员由区直各党(工)委书记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区委组织部主要领导兼任,常务副主任由区委组织部分管领导担任。 2.强化组织领导。“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对于全区大力实施“品牌强区”发展战略、弘扬和平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各单位党政一把手要高度重视,各单位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各单位党组织要指定专人负责,严格把握上报内容,保证信息质量及时效性,实现网络的动态管理。区委“互联网+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发挥指导协调职责,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各负其职,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3.加强宣传引
10、导。“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的有效运行,将极大地方便党组织、党员的学习交流,党建网络宣传阵地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并成为新形势下提升和平党建工作的“助力器”。因此,各单位党组织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有效提高党员群众的知晓率、点击率、参与率,使“互联网+党建”网络真正成为提升党员理想信念、畅通服务群众渠道、解决疑难问题的有效平台。 第2篇:上海互联网+护理实施方案 为规范引导“互联网+护理服务”健康发展,保障上门护理服务质量和安全,结合本市工作实际,上海市“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今起对外发布。 实施方案中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试点内容、服务模式、服务规范以及运行机
11、制等做出了详细的介绍,同时也发布服务项目清单。 一、工作目标 利用一年左右时间,在本市长宁、普陀、静安、浦东等部分区、部分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探索建立适合本市实际的“互联网+护理服务”管理制度、服务模式、服务规范以及运行机制等,为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相关政策积累经验并提供实践依据,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为充分发挥优质护理资源作用,在“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区同时开展护士区域化注册管理试点工作,鼓励二、三级医疗机构护士到基层医疗机构和社会医疗机构执业,为出院病人、慢病病人和老年病人提供延续护理、居家护理等。 二、组织管理 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医保局负责组织和推进本市“互联网+护
12、理服务”试点工作,包括确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制订本市“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清单及服务标准和规范、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完善相关政策、组织对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估等。 试点区卫生健康委会同区医保局具体负责辖区内“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对辖区内试点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估,定期向市卫生健康委和市医保局报告试点工作进展情况等。 各试点医疗机构要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根据市、区卫生健康委、医保局的要求,具体落实本机构试点相关工作。 三、试点内容 (一)功能定位 “互联网+护理服务”主要是指医疗机构利用在本机构注册(或备案)的护士,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以
13、“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为主,为罹患疾病、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的护理服务。 (二)提供主体 1、医疗机构资质 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实体医疗机构需向发证机关申请登记家庭病床、巡诊、社区护理等服务方式,并按属地化管理原则向所在区卫生健康委申请,区卫生健康委审核同意后可在所在地辖区内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 2、护士资质 具备服务资质的医疗机构可派出本机构注册(或备案)护士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派出的护士应当至少具备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和护师以上技术职称(部分项目如:腹透管维护、PICC维护必须要求护士具备相应资质),能够在国家护士电子注册系统中进行查询。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不良
14、执业行为记录的护士不得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 (三)服务对象 重点对高龄或失能老年人、康复期患者和终末期患者等行动不便的人群或者母婴人群,提供机构或居家专项护理、慢病管理、健康教育、中医护理、母婴护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方面的护理服务。 (四)服务项目和规范 在调查研究群众服务需求,充分评估环境因素和执业风险的基础上,依据需求量大、医疗风险低、易操作实施的原则,经组织专家论证,形成上海市“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清单(见附表)。 (五)医疗机构“互联网+护理服务”过程管理 1、事前管理 (1)完善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试点医疗机构要结合自身功能定位,根据服务能力,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
15、。要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包括护理管理制度、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医疗风险防范制度、医学文书书写管理规定、个人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处置流程、居家护理服务流程、纠风投诉处理程序、不良事件防范和处置流程等。 (2)加强护士培训。试点医疗机构要加强护士执业安全教育和业务知识技能培训,确保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具备服务资质和技术能力,明确服务风险,保障护患双方安全。 (3)进行首诊评估。医疗机构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前,要对申请者进行首诊,对其疾病情况和健康需求等进行全面评估。评估认为可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可派出具备相应资质和技术能力的护士提供相关服务。 (4)签
16、订知情同意书。医疗机构必须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明确告知患者服务内容、流程、双方责任和权利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等。 2、事中事后监督管理 (1)规范护士服务行为。护士在执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和技术操作标准,规范服务行为,切实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发生意外事件的,医疗机构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监督管理。“互联网+护理服务”过程中产生的病历数据资料应当全程留痕,确保可查询、可追溯。试点医疗机构应与市卫生健康委管理平台对接,实现业务信息的互联互通,及时上报病历数据资料。市、区卫生健康委通过管理平台对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医疗机构实施监管。 (3)
17、主动向社会公开。试点区卫生健康委应及时向社会公布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医疗机构名单,公布监督电话或其他监督方式,及时受理和处置举报。 (4)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加强“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行业监督和自律,维护护患双方合法权益。 (六)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管理 试点医疗机构可自主开发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或者与具备资质的第三方信息技术平台建立合作机制。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应具备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要求的设备设施、信息技术、技术人员、信息安全系统等。基本功能至少包括服务对象身份认证、病历资料采集存储、服务人员定位追踪、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保护、服务行为全程留痕追溯、工作量统计分析
18、等。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应通过信息系统等级保护三级。 如试点医疗机构与第三方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合作,应签订合作协议,在协议中明确各自在医疗服务、信息安全、隐私保护、护患安全、纠纷处理等方面的权责利。试点医疗机构和第三方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不得买卖、泄露患者个人信息。 (七)风险防范管理 1、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试点医疗机构要增强“互联网+护理服务”风险防范意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和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建立医疗纠纷和风险防范机制,制订应急处置预案,保障护患双方合法权益。 2、加强护士安全防范 试点医疗机构或者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应根据协议要求,为护士提供手机APP定位追踪系统,配备护理工作记录仪,使服
19、务行为全程留痕可追溯。为护士配备一键报警装置,购买责任险、医疗意外险和人身意外险等,切实保障护士执业安全和人身安全,有效防范和应对风险。 (八)价格和支付机制管理 1、价格分类管理 医疗机构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医疗服务,要执行市医保局、市卫生健康委制定的收费规定。公立医疗机构实行政府定价管理、非公立医疗机构实行市场调节价管理。 2、完善价格机制 市医保局、市卫生健康委将根据试点工作情况,综合考虑交通成本、信息技术成本、技术风险和劳务报酬等因素,探索建立价格和相关支付保障机制。 四、实施步骤 (一)试点工作准备阶段(2022年2月至5月) 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医保局制定本市“互联网+护理服务
20、”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包括本市“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清单及服务标准和规范。 (二)试点工作组织实施阶段(2022年6月至11月) 1、试点区卫生健康委会同区医保局根据实施方案要求,确定辖区内试点医疗机构并组织细化各项工作任务。 2、试点区卫生健康委会同区医保局对辖区内试点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研究调整相关措施。 3、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医保局对全市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和分析评估,并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完善相关政策。 (三)试点工作总结阶段(2022年12月) 试点区和试点医疗机构对“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进行总结。2022年
21、12月15日前,试点区卫生健康委会同区医保局向市卫生健康委和市医保局提交试点工作总结报告。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医保局对本市试点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根据试点工作情况,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总结推广有益经验。 五、有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区卫生健康委、医保局和各办医主体、各医疗机构要充分认识此次“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试点区和试点医疗机构要以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为出发点,以维护群众健康权益和保障医疗安全为落脚点,加强组织领导,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妥善组织,落实责任 试点区和试点医疗机构要认真做好本次试点的组织工作。根据实施方案
22、要求,进一步组织细化各项工作任务,确定具体工作安排和实施步骤,指定专人负责,落实工作责任,确保按时、保质完成试点工作任务。 (三)加强监管、防范风险 试点区卫生健康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监督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密切关注辖区内“互联网+护理服务”新业态发展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和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引导“互联网+护理服务”规范开展。 (四)积极探索,及时总结 试点区和试点医疗机构在试点工作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总结,及时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探索建立适合本市实际的“互联网+护理服务”管理制度等积累宝贵经验。 第3篇:互联网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附
23、件一 网络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设背景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自1979年建校以来,就开始利用卫星电视开展远程教育。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各地广播电视大学开始构建计算机校园网络、计算机网络教室,开发教务管理系统和数字化学习资源。1999年4月,教育部批准开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试点”项目后,中央电大组织开发“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并在省级电大及分校进行了部署,同时通过教育卫星宽带网向各地电大下发网上多媒体教学资源,形成了“天网地网结合,三级平台互动”的远程教学环境。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构建国家开放大学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
24、建设。然而,电大当前的信息化已不能满足其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的需要,不适应承担国家远程教育数字资源中心开展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的需要,不适应国家开放大学开展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社区教育、休闲教育等非学历教育的需要,不适应千万级的用户访问,不适应12万名专兼职教职工的科研和专业发展的需要。 二、建设目标 建成具有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国家开放大学网络平台。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实现国家开放大学总部和分部、地方学院、行业学院、学习中心之间网络高速连接。 支持国家开放大学举办高水平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开展社会化服务、科学研究和继续教育学分认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机制创新需
25、求,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终身学习需求,成为国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骨干网络平台。实现与国内外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互联互通,成为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枢纽。 具有一站式、开放式、可扩展的软件系统,形成四通八达、自成体系的国家开放大学网上校园。网络平台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标准规范、门户网站、用户认证管理系统、门户系统;教学、管理、科研、电子商务、学分银行、虚拟实验、质量评价、远程接待、物流管理、视频与语音交互、行政办公和服务等业务支撑系统;资源管理及资源库系统;网络、存储和服务器为主的数据中心和远程接待中心、考试监控中心、远程会议中心、学习体验中心和数字卫星电视系统等硬件设施。 支持千万级以上的用户通过卫
26、星电视、互联网、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等安全、可靠和高速的访问服务。通过光纤实现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CEBSat)高速网络接入,实现总部数据中心与分部、地方学院数据中心的专用网络链接,实现覆盖全国用户的高速网络访问服务。 学习者移动终端教师管理、服务人员PC公众用户机构用户卫星及有线电视门户网站学历教育网、职业教育网、社区教育网、证书培训网、行业培训网在线干部培训网、农民工就业培训网、残疾人教育网等学历教育国家开放大学地方开放大学国内其他高校国外开放大学国外一流大学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机构国外职业教育机构社区
27、教育各类社区学院国外社区教育机构老年大学休闲教育机构证书培训企业证书培训行业证书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其他培训干部培训健康培训企业内训农民工就业培训社会从业人员培训政府监管、质量评估教学系统教学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学分银行系统科研管理系统行政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加盟管理系统数据中心数字资源中心远程接待中心考试监控中心远程会议中心数字图书馆队伍与机制、运维与管理(服务器群集、存储中心、CDN、各种数据库、灾备等)计算机网络、卫星电视网、电信网、移动网 儿童青少年在职成人老年人农民工军人残疾人各类学习者多样化学习需求手机移动终端各种智能设备终端方便快捷无断点访问电脑TV开放办学和公共服务学历教育职业
28、技能技能培训休闲教育公共服务学分银行一体化一站式可选择门户系统应用系统数据中心服务系统资源中心开放兼容标准规范教育资源和服务共建共享枢纽国内外大学社会教育机构电教馆系统高校网院高性能高安全高可靠互联网国家开放大学甘肃分部电信网广电网国家开放大学省内学院 学习中心 学习中心各地分部 国家开放大学网络平台具体目标如下: (1)支持国家开放大学及其他教育机构开展职业教育、社区教育、证书培训、干部在线培训、农民工就业培训、休闲教育等非学历教育的需要; (2)支持地方开放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及国内外各类教育机构的资源共建、共享和应用接入,满足远程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的需要; (3)与社会用人单位相关系统对接,
29、实现教育和人力资源信息的集成服务; (4)支持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满足开展高质量高水平学历教育的需要; (5)满足国家开放大学专兼职教职工科研和专业发展的需要; (6)集教、学、管、服、研于一体,为学习者、教师、服务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公众、机构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7)支持互联网计算机、移动终端和卫星电视等多种终端接入,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随身学习的需要; (8)满足千万级用户的访问,实现7*24小时安全、稳定运行与服务。 三、建设原则 (1)以国家建设学习型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 (2)立足成熟技术,追踪先进技术,引领教育技术发展; (3)总体设计,分步实施,重点突破; (
30、4)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管理、统一运维; (5)继承已有成果,注重资源整合,发挥整体效益; (6)充分考虑技术的先进性、开放性、实用性、可扩展性和经济性。 四、主要建设内容 网络平台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标准规范、门户网站、用户认证管理系统、门户系统;教学、管理、科研、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质量评价、远程接待和行政办公与服务等业务支撑系统;资源管理及资源库系统;网络、存储和服务器为主的数据中心和远程接待中心、考试监控中心、远程会议中心、学习体验中心和卫星电视系统等硬件设施。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1)以国家、部委和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为基础,制定国家开放大学的信息化标准、规范,制定信息化建
31、设和网络平台运营与维护的相关制度; (2)建成集成各类教育信息和资源的门户网站(按频道开通学历教育网、职业教育网、社区教育网、证书培训网、行业培训网、在线干部培训网、农民工就业培训网、村官学习网等); (3)建成用户认证管理系统和门户系统,实现各类用户的信息定制和个性化门户界面; (4)建成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以平台开放、数据接口、功能集成等多种方式的接入; (5)建成用户认证管理系统、教学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加盟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学分银行系统、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虚拟实验、质量评价系统、远程接待、视频与语音交互、行政办公和服务等业务支撑软件系统,并与政府监管
32、系统对接; (6)开发资源管理系统、资源库系统及各种数据库; (7)建立数据中心(包括网络、存储与服务器等)、远程 接待中心、考试监控中心、远程会议中心、学习体验中心和卫星电视系统等硬件设施; (8)国家开放大学通过光纤实现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高速网络接入,实现总部数据中心与各分部、地方学院数据中心的专用网络链接,为全国用户的提供高速网络访问服务。 国家开放大学网络平台可以分为用户层、应用层、数据层、设施层和网络层,各层说明如下: 用户层:主要包括各类学习者和社会公众用户;国家开放大学的专兼职教师用户;国家开放大学总部、分部(学院)、地方学
33、院、行业学院和各地学习中心的管理:科研、技术与服务人员;与国家开放大学合作的各级各类学校和机构用户。 应用层:主要包括门户网站、各类专题应用网站、支撑各种业务的应用系统。 数据层:主要包括各类用户信息数据库、资源数据库、代码和编码数据库等。 设施层:主要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和主要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等。 网络层:主要包括核心网络设备、网络安全设备和网络接入设备等。 ()门户网站 建立国家开放大学门户网站,以多种方式(如:通过数据接口、网站链接、平台开放等)实现与地方开放大学、国内外高校、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社区学院、高职学院、老年大学、用人单位等的信息集成、资源共享和服务集成;门户
34、网站按频道方式开通学历教育网、职业教育网、社区教育网、证书培训网、行业培训网、在线干部培训网、农民工就业培训网和村官学习网等各类专题网站。 (二)主要应用软件系统 应用软件系统以学习者为主体,实现网上注册、选课、缴费、学习、测评、毕业、学分银行、信息查询等主要环节的集成应用与服务,支持各类机构的资源和信息发布,系统支持同时在线人数超过 10万,能够承载千万级的用户安全访问;通过主要应用系统开发和硬件建设逐步形成国家开放大学的网络教学环境。 主要应用软件系统包括:门户系统(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教学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加盟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学分银行系统、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
35、、行政服务系统等主要应用软件系统,并与政府监管信息系统对接。 1门户系统 建成面向国家开放大学网络平台全体用户(学习者、教师、管理与服务人员、公众、机构用户)的统一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通过门户系统实现公共信息、个性化信息、应用系统等功能模块的集成和一站式访问。 2教学系统 教学系统实现学习者网上在线注册、报名、选课、学习、测评或考试、协同以及相关支持服务等内容,系统支持同时在线人数超过 10万人,能够承载千万级用户的安全访问,并具有良好的系统扩展性。实现从支撑国家开放大学教学业务,到引领和助推国家开放大学开展新业务。 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子系统:学习、测评、虚拟实验、数字图书馆、远程接待、学习者
36、社区等。 (1)学习子系统 以友好的用户界面、便捷的使用方式,为学习者提供随时随地的在线学习、协同学习和交流,实现学习者在线选课和信息推送,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教师的交流等。 (2)测评(考评)子系统 建立以形成性考核为依据,以机考为主要手段的测评(考评)子系统。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优势,综合评价学习者对各学习过程单元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者和教师可以方便的进行测评,测评结果和次数自动纳入学习者电子档案进行管理,作为教师指导学习者下一步学习的依据。 (3)虚拟实验子系统 建立国家开放大学的网上虚拟实验室;为有条件的专业、课程进行网上虚拟实验。 (4)数字图书馆子系统 建立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图
37、书馆,充分利用社会各种数字化图书、音像、期刊等资源,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数字资源、课外辅导材料,并能够实现信息推送等业务,满足国家开放大学开展远程教育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需要。 (5)远程接待子系统 建立在线远程接待软件系统;为学习者和教师提供远程帮助和服务。提供在线答疑、学习提醒、信息推进和教学回访等服务,协助教师完成教学活动。 (6)学习者社区干系统 建立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者网上互动社区,为学习者、校友和潜在学习者提供信息交流的场所,通过学习者论坛、校友园地和学习者活动等栏目,开展非课业支持服务,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兴趣培养,营造开放大学文化氛围。 3教学管理系统 教学管理系统实现对教务
38、、评估、教研等的管理和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子系统:招生管理、教务管理、考试管理、教学评估、教师管理、学习者事务管理等。系统支持同时在线人数超过5万人。 (1)招生管理子系统 对国家开放大学下设教学中心、分院和行业学院的招生进行统一管理,设置招生计划、网上报名、审核、入学测试等功能。 (2)教务管理干系统 教务管理子系统实现学籍、专业课程规则、成绩管理等功能。 (3)考试管理子系统 建设考务、机考、题库系统,实现考试计划、考点管理、场次编排、考试预约、学习者考试、数据上传、教师阅卷、试题管理、试卷管理等功能。 (4)教学评估子系统 建立数据报送和评估系统,分类储存和呈现,实现数据采集、评估分析等功
39、能,对国家开放大学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全面反映开放大学的综合运行状况,为决策层提供管理决策支持。 (5)教师管理子系统 建立教师信息库,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实现专兼职教师管理,为构建教师课程团队提供服务。 (6)学习者事务管理子系统 建立学习者事务管理干系统,实现学习者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等功能,支持学习者评价表彰、学习者资助、学习者活动组织、心理辅导与职业规划等学习者事务的开展。 4加盟管理系统 建立加盟管理系统,针对国家开放大学与各加盟机构的合作方式和合作要求,利用网络平台提供的各种标准接口与加盟机构的软件系统进行共享和互通,对加盟机构的相关数据等进行管理和协同,为加盟机构提供支持服务。
40、 5资源管理系统 建立数字资源应用和管理子系统,实现教育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应用,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服务。具体功能描述详见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建设实施方案。 6学分银行系统 建立学分银行系统,为所有注册学员提供终身学习账号,支持学分的互认与转换;并与各类教育机构提供信息对接,实现教育服务集成。具体功能描述详见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实施方案。 7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系统 实现在线缴费、电子订单、资源配送、库存管理等功能。满足各类教学资源的网上征订、资源物流过程的信息查询、资源个性化需求和反馈分析需求。 8科研管理系统 科研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学科研究、业务培训、科研项目服务等内容,系统支持同时在线人
41、数在 2万以上,能够承载百万级的用户访问,并具有良好的系统扩展性。实现国家开放大学教职工研究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支持教师在线开展教研活动以及课程团队的活动,满足国家开放大学科研项目交流合作与队伍素质发展的需要。 9行政服务系统 行政服务系统为国家开放大学的人、财、物提供高效管理和协同办公,提高国家开放大学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执行能力,实现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整合。 具体建设内容包括: (l)办公自动化系统,内部即时通讯系统和协作系统; (2)财务结算系统; (3)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4)资产管理系统。 (三)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支撑国家开放大学教学、管理、支持服务等业务的基础设施,充分利用
42、互联网、卫星电视开展教学活动,建成以互联网为基础、以专网为骨干的宽带互联网络环境,确保网络安全和稳定运行。实现PC、移动终端和卫星电视等多种终端的接入,提供随时、随地、随身的高速访问。具体建设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数据中心、数字资源一心、远程接待中心、考试监控中心、远程会议中心、学习体验中心和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1计算机网络 建成全国都能够高速访问的网络环境,通过建立专网,实现中心和分中心的高速、安全的互联互通;通过多运营商的接入,总出口带宽达到万兆以上,在“三网融合”的环境下实现多终端( PC、移动终端和卫星电视)的无缝接入。 2数据中心 建立国家开放大学数据中心群:建立高可靠的服务器集群,
43、支撑千万级用户访问,十万级用户同时在线;建立分布式存储、资源共享、统一管理、统一备份和容灾,确保数据安全、可靠。 设立南北两个一级大型数据中心;在国家开放大学地方学院(省级电大)按照标准设立304 0个二级数据中心;实现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内容分发网络)系统。在骨干节点部署全局负载均衡设备,实现透明访问和智能引导;建立高可靠的服务器集群和满足业务需要并能够有效扩展的分布式存储系统,总存储容量达1000TB,并建立备份和容灾机制,实现数据中心的自动化、智能化。 3数字资源中心 建立国家开放大学数字资源中心和资源制作播出中心,利用采编、录播系统,实现数字资源的制
44、作、编目、存储、录播等功能,建立数字资源制作标准和数字资源制作团队,及时制作社会需要的数字资源,满足国家开放大学对于数字资源的需求。 (1)制作、采编:建立国家开放大学的数字资源制作基地, 对资源进行加工处理,适应PC、移动终端、卫星电视等的播出要求,集虚拟演播室、多种媒体资源开发和研究为一体,逐步建设成为国家级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制作和技术研发中心。 (2)资源存储:对资源进行采编和索引,实现资源的分类、分布存储、统一管理、高效检索,支持千万级用户多种终端接入和资源的检索功能,形成国家开放大学的数字资源库,并确保安全可靠运行。 (3)播出:依照国家标准,建设国家开放大学高清晰视频演播室,演播室具
45、有转换多种应用规格视频资源能力,能为互联网、卫星电视以及无线通讯提供视频资源。利用卫星电视、有线电视、IPTV、3G等传输课程教学资源与信息,逐步实现大中城市有线电视和IPTV全覆盖,边远地区卫星电视传输全覆盖。 (4)研制并建立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资源建设标准:参照国际和国内的资源制作标准以及电大已有的基础,逐步研制并建立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资源建设标准,并能够与主流的资源标准兼容。 4远程接待中心 建设基于网络、系统运作的数字化分布式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接待中心。开通400或800免费服务电话,实现电话呼叫接入、应答、转移、自动语音等实时远程接待服务,支持服务电话、服务邮箱、网上论坛、文本和视频答
46、疑、传真、短信等服务形式,对远程接待服务运营情况进行监控与管理,自动生成统计报表。 5考试监控中心 建立国家开放大学考试监控中心,包括1家考试监控总中心、40家考试监控分中心和6如家市县级考试监控中心,及500010000间电子监控考场。在各考试监控中心配备考试监控大屏幕、视频与音频系统、双向视频会议终端、IP可视电话等设备,实现对所有考场的有效监控和管理,实现个性化预约考试。 6远程会议中心 建立以卫星电视、互联网和专网作为传输途径的国家开放大学远程会议中心,实现远程会议、圆桌会议等功能,并可对会议进行实时记录、加密和播出。 7学习体验中心 在全国根据需要建立50100个左右的学习体验中心,方便学习者和社会公众体验国家开放大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