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必修五知识点与题型.doc

上传人:z**** 文档编号:61183119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必修五知识点与题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数学必修五知识点与题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必修五知识点与题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必修五知识点与题型.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优质文本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第一章 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在中,、分别为角、的对边,为的外接圆的半径,那么有 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a=_,b=_,c=_;sinA=_,sinB=_,sinC=_;在正弦定理中,两边和一角或两角和一边,可以求出其它所有的边和角。注明:正弦定理的作用是进行三角形中的边角互化,在变形中,注意三角形中其他条件的应用:(1)三内角和为180 (2)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3)面积公式:S=absinC=2R2sinAsinBsinC (4)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如:sin(A+B)=sinC,cos(A+B)=-cosC ,sin=cos,cos=sin

2、使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共有三种题型题型1 利用正弦定理公式原型解三角形题型2 利用正弦定理公式的变形(边角互化)解三角形:关于边或角的齐次式可以直接边角互化。例如:题型3 三角形解的个数的讨论方法一:画图看方法二:通过正弦定理解三角形,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与三边的不等关系检验解出的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确定解的个数。2、三角形面积公式:3、余弦定理:在中,有,4、余弦定理的推论:,使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共有三种现象的题型题型1 利用余弦定理公式的原型解三角形题型2 利用余弦定理公式的变形(边角互换)解三角形:凡在同一式子中既有角又有边的题,要将所有角转化成边或所有边转化成角,在转化过程中需要构造公

3、式形式。题型3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结论:根据余弦定理,当a2+b2c2、b2+c2a2、c2+a2b2中有一个关系式成立时,该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而当a2+b2c2、b2+c2a2,c2+a2b2中有一种关系式成立时,并不能得出该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的结论。判断三角形形状的方法:(1)将式所有的边和角转化为边边关系,通过因式分解、配方等得出边的相应关系,从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2)将式所有的边和角转化为内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通过三角恒等变形,得出内角的关系,从而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这时要注意使用A+B+C=这个结论。在两种解法的等式变形中,一般两边不要约去公因式,应移项提取出公因式,以免漏解。正、

4、余弦定理在实际中的应用求距离两点间不可通又不可视两点间可视但不可达两点都不可达求高度底部可达底部不可达题型1 计算高度 题型2 计算距离 题型3 计算角度 题型4 测量方案的设计实际应用题型的本质就是解三角形,无论是什么样的现象,都要首先画出三角形的模型,再通过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进行求解。5.其他常见结论(1)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特别地,(2)三角形中的射影定理:在ABC 中,(3)两内角与其正弦值:在ABC 中,(4)、射影定理:(5)、设、是的角、的对边,那么:假设,那么;假设,那么;假设,那么附:1. 三角形的五个“心;重心:三角形三条中线交点.外心: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内

5、心:三角形三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垂心:三角形三边上的高相交于一点.旁心:三角形一内角的平分线与另两条内角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一点.2. 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的点有4个,一个是内心,其余3个是旁心3.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定理: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边的平方和. 第二章 数列 1、数列:按照_排列着的一列数 2、数列的项:数列中的_ 3 项数n. 如 3,6,9,12,15,18 a4=_ n=_ 4、有穷数列:项数_的数列 5、无穷数列:项数_的数列 6、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_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即: 7、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_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即: 8、常数列:各项_的数列 9 正

6、项数列:各项_的数列 10、摆动数列:从第2项起,有些项_它的前一项,有些项_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11、数列的通项公式:表示数列的_之间的关系的公式 12、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的公式 13、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_,那么这个数列称为等差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差数列的_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项起,_,那么这个数列称为等比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比数列的_ 通项公式 =+_=+_=+d,中项任意两数a、b一定有等差中项 A=任意两数a、b不一定有等比中项,除非有ab0,那么等比中项一定有两个.前项和 判断和证明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常有三种方法:(1)定义

7、法:对于n2的任意自然数,验证为同一常数。(2)通项公式法。(3)中项公式法:验证都成立。性质1假设_,那么 假设是等差数列,且_、,那么2=假设_,那么。假设是等比数列,且、,那么_2假设成是等差数列其中,那么也是等差数列。假设成等比数列 其中,那么成等比数列。3 成等差数列。成等比数列。4 , 5假设公差,那么为递增等差数列,假设公差,那么为递减等差数列,假设公差,那么为常数列。假设,那么为递增数列;假设, 那么为递减数列;假设 ,那么为递减数列;假设, 那么为递增数列;假设,那么为摆动数列;假设,那么为常数列.6假设等差数列、的前和分别为、,且,那么. 如果数列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

8、那么数列是非零常数数列,故常数数列仅是此数列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7 “首正的递减等差数列中,前项和的最大值是所有非负项之和;“首负的递增等差数列中,前项和的最小值是所有非正项之和。法一:由不等式组确定出前多少项为非负或非正;法二:因等差数列前项是关于的二次函数,故可转化为求二次函数的最值,但要注意数列的特殊性。正数列成等比的充要条件是数列成等差数列.如果两等差数列有公共项,那么由它们的公共项顺次组成的新数列也是等差数列,且新等差数列的公差是原两等差数列公差的最小公倍数. 注意:公共项仅是公共的项,其项数不一定相同,即研究.数列的前项和与通项的关系:(1) 1+2+3+.+

9、n = _ (2) 1+3+5+.+(2n-1) =_ (3) (4) (5) ; :公式法: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如数列试写出其一个通项公式:_即求,用作差法:。如的前项和满足,求= ;数列满足,求= .求,用作商法:。如数列中,对所有的都有,那么_;= . 假设求用累加法:。如数列满足,那么=_.求,用累乘法:。如数列中,前项和,假设,求= .递推关系求,用构造法构造等差、等比数列。特别地,1形如、为常数的递推数列都可以用待定系数法转化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后,再求。如,求= ;,求= ;2形如的递推数列都可以用倒数法求通项。如,求= ;数列满足=1,求= .注意:1用求数列的通

10、项公式时,你注意到此等式成立的条件了吗?,当时,;2一般地当条件中含有与的混合关系时,常需运用关系式,先将条件转化为只含或的关系式,然后再求解。如数列满足,求= .:1公式法: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特别声明:运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务必检查其公比与1的关系,必要时需分类讨论.; 如1等比数列的前项和S2,那么_;(2数列 的前n项和,求数列的前项和答: 2分组求和法:在直接运用公式法求和有困难时,常将“和式中“同类项先合并在一起,再运用公式法求和. 如求:= 3倒序相加法:假设和式中到首尾距离相等的两项和有其共性或数列的通项与组合数相关联,那么常可考虑选用倒序相加法,发挥其共性的作

11、用求和这也是等差数列前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如 ,那么_4错位相减法:如果数列的通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的通项与一个等比数列的通项相乘构成,那么常选用错位相减法这也是等比数列前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如1设为等比数列,求数列的首项和公比;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5裂项相消法:如果数列的通项可“分裂成两项差的形式,且相邻项分裂后相关联,那么常选用裂项相消法求和.常用裂项形式有:; ;,;.如1求和: ;2在数列中,且S,那么n_;6通项转换法:先对通项进行变形,发现其内在特征,再运用分组求和法求和。如求数列14,25,36,前项和= ;求和: . 第三章 不等式1. 不等式的根本概念(1) 不等等号的定义:

12、(2) 不等式的分类:绝对不等式: ;(3) 条件不等式: ;(4) 矛盾不等式: .(5) 同向不等式: ;(6) 与异向不等式: .(7) 同向正值不等式: ;(8) 同解不等式与不等式的同解变形: .(9) 绝对值不等式: .2.不等式的根本性质1反对称性2传递性3加法单调性4同向不等式相加5 6乘法单调性 7同向正值不等式相乘 8平方法那么 9开方法那么倒数关系移项法那么3.几个重要不等式12或当仅当a=b时取等号3如果a,b都是正数 ,那么称为正数、的算术平均数,称为正数、的几何平均数 均值不等式定理: 假设,那么,即 当仅当a=b时取等号(4) 极值定理:假设那么:假设和为定值,那

13、么当时,积取得最大值假设积为定值,那么当时,和取得最小值 利用极值定理求最值的必要条件: 一正、二定、三相等. 当仅当a=b=c时取等号当仅当a=b时取等号(7)(8) 假设,那么糖水的浓度问题4.几个著名不等式 1平均不等式: 如果a,b都是正数,那么 当仅当a=b时取等号即:平方平均算术平均几何平均调和平均a、b为正数:特别地,当a = b时, 常用不等式的放缩法: 5、二次函数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间的关系:判别式二次函数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有两个相异实数根 有两个相等实数根没有实数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假设二次项系数为负,先变为正 6. 不等式大小比拟的常用方

14、法:1作差:作差后通过分解因式、配方等手段判断差的符号得出结果;2作商常用于分数指数幂的代数式;3分析法;综合法4平方法;5分子或分母有理化;6利用函数的单调性;7寻找中间量或放缩法 ;(8)图象法。其中比拟法作差、作商是最根本的方法。 7、证明不等式的方法:比拟法、分析法、综合法和放缩法(比拟法的步骤是:作差商后通过分解因式、配方、通分等手段变形判断符号或与1的大小,然后作出结论。). 8 .不等式的解法1整式不等式的解法根轴法. 步骤:正化,求根,标轴,穿线偶重根打结,定解.特例 一元一次不等式axb解的讨论;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a0)解的讨论.2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先移项通分标准化,那么3无理不等式:转化为有理不等式求解 4.指数不等式:转化为代数不等式5对数不等式:转化为代数不等式6含绝对值不等式应用分类讨论思想去绝对值; 应用数形思想;应用化归思想等价转化 9、线性约束条件:由,的不等式或方程组成的不等式组,是,的线性约束条件目标函数:欲到达最大值或最小值所涉及的变量,的解析式线性目标函数:目标函数为,的一次解析式线性规划问题: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可行解: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可行域: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最优解: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可行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