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生物 解题高效训练 第3单元 第3讲 生物的进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61049292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考生物 解题高效训练 第3单元 第3讲 生物的进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生物 解题高效训练 第3单元 第3讲 生物的进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届高考生物 解题高效训练 第3单元 第3讲 生物的进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考生物 解题高效训练 第3单元 第3讲 生物的进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讲生物的进化课堂考点集训考点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1(2013杭州模拟)据报道,生活在纽约和新泽西州间的哈德逊河中的大西洋小鳕,由于数十年来受到河道中排放的毒性污染物影响,在短短几十年内就进化出了抗药性。对比来自其他水域的大西洋小鳕发现,几乎所有的哈德逊河中的大西洋小鳕体内的AHR2基因都发生了基因突变。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毒性污染物的选择作用使大西洋小鳕产生突变,抗药性不断增强B不同水域的大西洋小鳕存在地理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C大西洋小鳕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异变大D含有毒性污染物的大西洋小鳕可能通过食物链的富集对人类造成危害解析:选A基因突变不

2、是在毒性污染物的选择作用下产生的。2下图表示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被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解析:选D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被选择的是适应环境的个体,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但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考点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3(2013湖南重点中学调研)下列有关生物的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

3、是()A自然界中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的B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进行着相互选择,实现共同进化C从分子水平上看,生物的性状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DNA的多样性D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解析:选C从分子水平上看,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直接影响着生物性状的多样性,而遗传物质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考点三基因频率的计算4假设一对等位基因A和a的基因频率为A0.9, a0.1,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基因频率下降,下列对后代中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规律的分析错误的是()A当A的基因频率为0.6时,Aa的基因型频率最大Baa的基因型频率上升

4、CAa的基因型频率先上升后下降DAA的基因型频率下降解析:选A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基因频率下降,则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下降,aa的基因型频率上升,而Aa的基因型频率先上升后下降;当A的基因频率为0.5时,Aa的基因型频率最大。5(2013石家庄市部分学校联考)据调查,某小学学生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42.32%)、XBXb(7.36%)、XbXb(0.32%)、XBY(46%)、XbY(4%),则在该群体中B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A6%、8%B8%、92%C78%、92% D92%、8%解析:选D假设被调查的总人数为100个,由于B和b这对等位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

5、等位基因,故基因总数为150个,而B和b基因的个数分别为42.3227.3646138,7.360.322412,故B的基因频率为138/150100%92%,b的基因频率为12/150100%8%。 6.在一个海岛中,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游泳能力较弱。若开始时,w和W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更容易从海中得到食物。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为W为0.2,w为0.8。(1)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_,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分趾海龟中杂合子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_。(2)该种群

6、中海龟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其中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_,但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只是产生了进化的原材料,进化的方向是由_决定的。(3)海龟是否发生了进化?_,理由是_。(4)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理由是_。解析:(1)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该海岛中海龟的基因频率变化后,理论上计算,分趾海龟中杂合子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20.20.832%。(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其中可遗传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只是产生了进化的原材料,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海龟的类型有很多种,其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突变和基因重组。(3)、(4)海龟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7、,可认为海龟发生了进化,但未与原物种个体产生生殖隔离,故不能认为形成了新的物种。答案:(1)基因库32%(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3)发生了进化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4)没有产生新的物种,只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并没有产生生殖隔离课下综合检测一、选择题1(2012广东高考)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还可能发生变异B表现型仍受环境的影响C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D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解析:选D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和不可遗传

8、的变异,该重组酵母菌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随着DNA的复制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等变异;生物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的,环境可以影响生物的表现型;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部分片段后,导致酵母菌具有原本没有的遗传物质,增加了遗传多样性;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2下列有关物种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C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新物种形成D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9、解析:选B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能使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最终出现生殖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3(2013武汉名校调研)普通栽培稻是由普通野生稻进化而来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进化过程中,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出现了定向的变异B普通野生稻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普通栽培稻的进化方向C基因突变对普通野生稻和普通栽培稻绝大多数是有利的D普通野生稻含有抗病虫基因,是水稻育种的有用资源解析:选D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普通栽培稻的进化方向;基因突变绝大多数是有害的; 普通野生稻含有抗病虫基因,是水稻育种的有用资源。4目前人类的进化速度超

10、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科学家表示,人类再经过几代将会进化到一定程度,从而出现几种可以抵御糖尿病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上不同地域的人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相似B人类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人类在不断进化C基因突变产生可以抵御糖尿病的基因,这种变异决定人类进化的方向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解析:选D世界上不同地域的人种生存的环境不同,再加上种群基因库也不同,所以进化方向是不同的;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5(2013潍坊三

11、县市联考)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连续自交n代,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2)n,AA和aa的频率均为(1/2)1(1/2)n。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A没有发生基因型频率的改变B没有发生生物进化C发生了隔离D发生了自然选择解析:选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说明生物没有进化。6鱼类是将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体中进行体外受精的水生生物。在鲫鱼、鲢鱼混合放养的鱼塘中, 不会出现鲫鱼和鲢鱼杂交产生的后代。这是因为()A鲫鱼和鲢鱼将自己的生殖细胞产在不同水层,不同鱼的生殖细胞不能相遇B鲫鱼和鲢鱼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12、,不能实现精子与卵细胞的融合C同种个体产生的生殖细胞能进行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D同种个体的生殖细胞通过分泌到水体中的信号分子相互识别、结合解析:选B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是通过细胞膜的接触进行信息传递的,通过识别,同种生物的生殖细胞之间可进行融合,不同种生物的生殖细胞之间不能融合(存在生殖隔离);精、卵细胞的融合是借助细胞膜的流动性实现的,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7(2013黄冈联考)八倍体小黑麦(8N56)是我国科学家利用普通小麦(6N42)和黑麦(2N14)杂交获得杂种幼苗后,经秋水仙素处理培育而成的高产小麦新品种,据此可推断出()A小黑麦是普通小麦与黑麦共同进化的产物B小黑麦的

13、产生没有改变生物基因库的数量和基因频率C小黑麦是新物种,其单倍体不可育D普通小麦与黑麦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解析:选C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小黑麦是通过多倍体育种方法获得的,并不是共同进化的产物;小黑麦是一个新的物种,它的出现增加了种群基因库的数量。8在自然条件下,某一种群中有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其中AA占24%,Aa占72%,下列有关该种群的描述错误的是()A在某种条件下,A、a的基因频率可以相等B种群自交后基因型频率不变,但A、a的基因频率改变C该种群自交一代后,A基因和a基因的频率分别为60%和40%D在随机交配的情况下,一般来说,

14、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解析:选B通过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使A、a的基因频率相等;自交后基因型频率改变,基因频率不改变;经过自然选择,不适应环境的个体被淘汰,适应环境的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控制其性状的相关基因的频率增高。9滥用抗生素会使细菌出现耐药性,如果被这样的细菌感染,则人体会因该种细菌能够抵抗各种抗生素而无药可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抗生素的使用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但会引起细菌的定向变异B细菌中本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下降C“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病菌发生了进化,产生新的“耐药性”病菌D抗生素的滥

15、用导致“耐药性”细菌被优选出来,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选择的结果解析:选D人体的免疫力是人体本身的一种防御机能,是由人体的免疫系统决定的,抗生素不会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抗生素的使用不会引起细菌的变异,且变异是不定向的;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上升;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但未必会产生新物种。10(2013衡阳联考)如图表示某种小鼠的进化过程,X、Y、Z表示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小鼠原种与小鼠新种不是同一物种BX表示基因突变,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Y表示自然选择,使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了进化的方向DZ表示隔离,能阻断种群间基因的交流,导致新物种产生

16、解析:选B小鼠原种和小鼠新种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是两个不同的物种;X表示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它们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11(2013合肥模拟)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K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下表。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的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则褐鼠种群中()基因型rrRrRR灭鼠灵敏感抗性抗性维生素K依赖性无中度高度A基因R的频率最终下降至0B抗性个体RRRr11CRR个体数量增加,rr个体数量减少D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Rr解析:选D从表中提供的信息可知:对灭鼠灵药物有抗性

17、的褐鼠对维生素K有不同程度的依赖性,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的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则种群中基因型为RR和rr的个体被淘汰的概率较高,基因型为Rr的个体生存的概率较大,导致最终种群中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Rr。12.如图所示为玉米的含油量随选择世代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选育过程对高含油量玉米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A改变了控制产油的一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B改变了玉米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C淘汰了一些表现型,从而导致控制含油量高的基因频率增大D在逐步产生并选择多对等位基因的同时,淘汰了多对等位基因解析:选C依曲线图可知,随着选择世代数的增加,玉米的含油量逐渐增多,这是选育过程对

18、含油量高的表现型进行了选择,从而导致控制含油量高的基因频率增大。任何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人工选择并没有导致新物种的产生;从图中无法得出D项的结论。二、非选择题13下图1所示为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种群中每只甲虫都有相应的基因型,A和a这对等位基因没有显隐性关系,共同决定甲虫的体色,甲虫体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不同体色的甲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多样性。(2)在种群中出现了基因型为AA的甲虫,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_。该来源为生物进化_。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基因库中的_发生改变。(3)图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

19、会进行_。由此可知,种群1和种群2之间不存在_。(4)如果黑色个体更能适应工业污染的环境,根据图1两个种群中不同体色的甲虫分布比例,可以初步推测出处于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的是种群_,该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了_作用。解析:(1)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不同体色的甲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多样性。(2)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基因突变,该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1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3)图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基因交流,从而也说明种群1和种群2之间不存在地理(生殖)隔离。(4)两个种群中种群1中基因型为

20、AA的黑色个体明显较多,说明该种群所处的环境工业污染较为严重,这样的环境对甲虫起了选择的作用。答案:(1)遗传(2)基因突变提供原材料基因频率(3)基因交流地理(生殖)隔离(4)1选择14(2013烟台四校联考)假设有一个方形保护区,边长为1 000米,如图1,如果家猫由边界深入保护区100米捕食,就会使森林中的鸟类不能成功地保护它们的幼雏,因此保护区仅有640 000平方米适于鸟类繁育。若该保护区被一条宽10米、南北向的公路和一条也是10米宽、东西向的铁路分割成大小相等的四个区域,如图2,这样家猫可以像沿着边缘一样,沿着公路和铁路进入森林捕食。(1)被公路和铁路占去2%土地后,适于鸟类繁育的

21、保护区面积是_平方米。(2)下列对于被公路和铁路造成隔离状态的保护区的描述中,不准确的是_。A边界长度与原保护区相近B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会降低C种间斗争会加剧D物种的迁移可能受限制(3)若原保护区的A物种的不同种群被分割到甲、丁两地,分别进化为B、C两个物种。进化的前提条件是物种具有_的特性,形成两种进化方向的主要原因是_,而_使不同种群间停止了基因交流,最终形成新物种。解析:先计算出每一个小区域适于鸟类繁育的保护区面积为(4005100)287 025平方米,总面积为87 0254348 100平方米。修了铁路和公路后,边界长度缩短。地理隔离使得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间基因无法正常交流,不同种群可

22、能出现不同的变异,然后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基因频率可能会朝着不同的方向改变,最终形成不同的物种。答案:(1)348 100(2)A(3)突变(变异)自然选择地理隔离15美国医学会杂志周刊刊登一份政府调查报告说,被称为“超级病菌”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美国国内正呈蔓延趋势,每年预计有超过9万人严重感染这一病菌。请回答下列有关“超级细菌”的问题:(1)从细胞结构来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属于_生物,其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_。(2)抗生素在“超级细菌”进化过程中起到了_作用,使细菌的_发生定向改变。(3)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抗生素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

23、”的观点是错误的。材料和器具:青霉素、培养皿以及对青霉素敏感的普通金黄色葡萄球菌。将实验完善:实验步骤:步骤1:取培养皿A若干个(A1、A2、A3),加入普通细菌培养基;取培养皿B若干(B1、B2、B3)加入_的细菌培养基。步骤2:将适量细菌培养液涂在培养皿A1的培养基表面,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培养基表面会出现一些细菌菌落。步骤3:用灭菌后的丝绒包上棉花制成一枚“印章”,在A1上轻盖一下,再在B1上轻盖一下,这样A1中的细菌就按一定的位置正确地“复制”到B1之中,将B1培养一段时间后,B1中一定部位出现了少量菌落。步骤4:根据B1中菌落出现的方位,将A1中对应位置的菌落取出,均匀涂抹

24、在A2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表面又会出现许多菌落。反复重复步骤3、4。预期结果:在B2、B3中保留下来的菌落越来越多,直到最后,所有复制到B中的菌落全部保留下来,都具有了对青霉素的抗药性。本实验的原理:_,说明细菌抗药性变异的产生与抗生素无关。解析:(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染色体,其变异方式只有基因突变这一种。(2)抗生素属于环境选择因素,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3)设置一组含有青霉素的对照组,实验证明先变异,后选择。答案:(1)原核基因突变(2)选择基因频率(3)含有青霉素A组细菌从未接触抗生素,而细菌的抗药性不断增强教师备选题库1(2011江苏高考

25、)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解析:选C生物变异的方向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故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是随着种群数量下降而增大的。2(2011广东高考)(双选)最近,可以抵抗多数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引人关注,这类细菌含有超强耐药性基因NDM1,该基因编码金属 内酰胺酶。此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是()A定向突变B抗生素滥用C金属

26、 内酰胺酶使许多抗菌药物失活D通过染色体交换从其他细菌获得耐药基因解析:选BC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抗药性的产生是由于抗生素滥用对耐药基因进行定向选择,且耐药基因所表达的酶能使多种抗生素失活;超级细菌是原核生物,无染色体。3(2010山东高考)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解析:选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备环节;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2010江苏高考)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

27、是()A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B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C冬季来临时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为了更好地防止冻害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解析:选D人工培育的新物种有的也可以生活在野外,如杂交水稻等;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自然选择的方向;冬季来临时,植物体内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增大了细胞内溶液的浓度,降低了凝固点,有利于适应寒冷环境,而不是为了适应寒冷环境;农药处理后选择了具有抗药性的个体,淘汰了没有抗药性的个体,因此抗药性强的个体生存下来并且繁殖的机会大大增加。5(2011广东高考)登革热病毒感染蚊子后,可在蚊子唾液腺

28、中大量繁殖。蚊子在叮咬人时将病毒传染给人,可引起病人发热、出血甚至休克。科学家拟用以下方法控制病毒的传播。(1)将 S 基因转入蚊子体内,使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 S 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登革热病毒的复制。为了获得转基因蚊子,需要将携带 S 基因的载体导入蚊子的_细胞。如果转基因成功,在转基因蚊子体内可检测出_、_和_。(2)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蚊子(AABB)。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 A 基因或 B 基因的胚胎致死。若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F1群体中 A 基因频率是_,F2群体中 A 基因频率是_。(3)将 S 基因分别插入到 A、B 基因的紧邻

29、位置(如下图),将该纯合的转基因雄蚊释放到野生型群体中,群体中蚊子体内病毒的平均数目会逐代_,原因是_。 解析:(1)要获得转基因动物,受体细胞一般是受精卵。如果转基因成功,目的基因(S基因)能进行复制和表达,在蚊子体内可检测出S基因、S蛋白以及S基因转录的mRNA。(2)AABB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F1中A基因的频率为50%,F1随机交配,F2中有致死现象,即基因型为Abb(3/16)和aaB(3/16)的个体死亡,则F2存活个体中AAAaaa361,故F2中A基因的频率为60%。(3)群体中S基因频率逐代升高,而S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以抑制蚊子体内病毒的增殖,使蚊子体内的病

30、毒平均数逐代减少。答案:(1)受精卵S基因S基因的RNAS蛋白(2)50%60%(3)下降群体中S基因频率逐代升高,而S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以抑制蚊子体内病毒的增殖6(2011上海高考)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1)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2)依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材料2: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

31、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这两则材料中发生的相似事件是_。A适应辐射B地理隔离C生存竞争 D生殖隔离在材料1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_的结果。在材料2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_变小。(3)下表为V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基因型A种群(个)B种群(个)VaVb2000VaVa50120VbVc100200VcVc15050VaVc10080计算Va在A种群中的频率_。就V基因而言,比较A种群和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_。解析:(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32、;(2)材料1说明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不能产生后代,所以二者产生了生殖隔离,材料2中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也产生了生殖隔离;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自然选择或适者生存的结果;种群的基因库由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基因构成,所以种群中个体数的减少,会使种群的基因库变小;(3)A种群中Va的基因频率为:100%33%;因为A种群中的基因型为5种,B种群的基因型为4种,A种群的基因型多于B种群,所以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B种群。答案:(1)种群(2)D自然选择基因库(3)33%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B种群;因为A种群的基因型为5种,B种群为4种(A种群基因型多于B种群)7(2010天津高考)某地区从1964年

33、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右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据图回答:(1)R基因的出现是_的结果。(2)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_。(3)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_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_。(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_,原因是_。解析:(1)新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2)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是4%和1%,则RR的基因型频率为95%,则R的基因频率为95%4%297%。(3)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因此1967年中期停用杀虫剂后,RR基因型频率下降,SS基因型频率上升,说明在不使用杀虫剂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低。(4)由(3)分析可知,不再使用杀虫剂,SS基因型幼虫更能适应环境,RR基因型幼虫不适应环境,从而使S基因频率上升,R基因频率下降,这样的持续选择作用导致SS基因型频率最高。答案:(1)基因突变(2)97%(3)不再使用杀虫剂低(4)SS在不使用杀虫剂的环境条件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基因频率越来越低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