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思品教案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下思品教案5.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谢谢你,家乡的劳动者 一、教学目标1、本单元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观察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他们的劳动成果”和“了解家乡的优秀人物,向他们学习”等内容标准。2、“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一切美好东西的源泉。”有了劳动才有了人类,劳动创造了一切。自古以来,是劳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家乡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用他们勤劳的双手为家乡的建设做出了贡献,为我们的生活服务。有了他们,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愉快、幸福、安康。但
2、是,儿童并不一定明白这一点,他们往往认为别人为自己服务是理所当然的。因此,设置本单元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家乡或社区的劳动者带给自己的方便,了解劳动者艰辛,初步学会尊重劳动者及他人的劳动,尝试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为他人提供便利。二、教材分析1、 本单元主题结构如下:谢谢你,家乡的劳动者清晨,谁在为我们忙碌“小蜜蜂”在行动行行出状元家乡的打工族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您辛苦了小棉袄找妈妈看不见的手走在上学路上我选这一行寻找身边的状元行行有状元听听他们的心声打工妹回来了汇款单的故事2、“谢谢你,家乡的劳动者”取材于学生的社区生活,力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兴趣,观察和访问生活在自己身边不同行业的劳动者,通
3、过对他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过程、成果(产品)等的了解,懂得“劳动创造财富,劳动维系人们的生活”的道理,知道自己的生活离不开人们的劳动及提供的服务,知道任何物品都是来之不易的,从而学会感谢和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三、教学建议1、本单元包含“清晨,谁为我们忙碌”“家乡的打工族”“行行出状元”“小蜜蜂在行动”四个活动主题。这四个活动主题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他们很辛苦,我们应该尊重并感谢他们”这一中心主题。教材对四个活动主题的安排虽然角度不同,但很有层次。从点到面、从认识到探究、从所见所闻到付之行动,都是以儿童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劳动场面为载体,让儿童在积极参与
4、和体验中提高认识,陶冶情操。教材的总体思路是: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劳动者的工作入手,感受劳动的意义,然后再思考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的劳动者也为我们带来的方便,最后把自己对劳动者的关心和尊敬变为自觉的行动。2、建议授课时数12课时左右四、教学评价1、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体验。但在尊重学生体验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要引导儿童在多元价值中作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2、学生之间是有差距的,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表现的欲望也是不同的。教师活动中,要创造条件,创造生活化的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和相对较弱的学生,区别对待,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及时捕捉、调动表现欲望较
5、弱的孩子表现的契机,又要注意学生参与的权利,不能苛求一致。多少人为了我教学活动案例 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生活中的便利之处,想一想,这种便利是谁带给我们的;2、了解身边为我们默默付出的人们,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活动过程一、上学路上的见闻1、全班交流:上学路上,你发现了谁在忙碌?谁在为我们服务?2、学生交流路上的见闻。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列举几个常见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职业,如交警、环卫工人、门卫、饭店服务员等。探讨:他们的一天是怎样工作的?如果没有他(她),我们的生活会是怎么样?二、看不见的手1、教师:为了我们生活得安宁幸福,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在忙碌,有的人甚至长期默默地为我们服务,
6、我们却没有注意到。2、引导学生探讨教材中的四个问题的答案:(1)爷爷为什么每天都能从阅报栏内看到当天的报纸?(2)妈妈为什么总能从箱子里取出鲜奶来?(3)晚上扔的垃圾袋为什么不翼而飞了?(4)谁把树干刷白了?3、生活中还有没有发现这样的“怪现象”?(1)国内外的大事总能很快地在新闻中听到、看到,怎么传得这么快?(2)把信扔在邮筒里,就能送到千里外的收信人手上?(3)绿化带总是被修剪得整整齐齐?4、大家商量解开这些谜的办法。三、寻找谜底1、选择一样你感兴趣的“怪现象”,想办法解开这个谜,可以几个人为一小组合作完成。2、采用的方法:(1)询问爸爸、妈妈或其他熟悉情况的人。(2)利用星期六、星期天和
7、其他时间实地跟踪调查。3、调查结果:“怪现象”谁是“无形的手”时间地点怎样忙碌的(1)相互交流调查结果。(2)谈感受。听听他们的心声教学活动案例 活动目标1、了解家乡打工族的生活劳动状况及他们为家乡所做的贡献;2、走近家乡的打工族,听听他们的心声,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3、学习采访的方法,学会与他人交流。活动准备1、教师了解当地外出打工者的情况或外来人员在当地打工的情况,为学生的采访提供一些范围。2、学生寻找自己熟悉或离自己较近的打工者,与他们交朋友。活动过程一、寻找熟悉的打工者1、打工族的足迹遍布城市农村、大街小巷,他们为家乡的建设贡献着,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着。你认识这样的打工者吗?2
8、、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打工者。(1)亲人、邻居中外出的打工者;(2)外地来家乡的务工者;(3)带着资金、技术回乡的创业者。二、走近打工族,听听他们的心声1、根据你熟悉的打工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一项任务。(1)给在外地打工的亲人、邻居写一封信。(2)搜集打工者的感人故事或打工者为家乡所做的贡献。(3)采访身边的一名外来打工者,了解他的经历、感受。2、帮助学生根据选择的内容分组,(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制定计划。(1)确定写信的内容:告诉他(她)的家乡和家里发生的一些新鲜事,感谢他们为家乡(家里)所付出的努力,号召他们为家乡做出更大的贡献(2)列出采访提纲:确定采访人,采访时间、地点、方式,采访内容可包
9、括:在这里习惯吗?有什么困难?工作辛苦吗?对收入满意吗?3、分组行动。三、汇报成果学生根据完成任务的情况,向全班汇报、交流。1、讲打工者的故事。2、展示小组的采访记录,谈采访感受。3、将打工族为家乡所做的贡献的有关报道、图片资料展示出来。四、活动延伸教师可根据学生、学校的实际将活动朝以下几个方面拓展:1、慰问为家乡建设做出贡献的打工者:制贺卡、写感谢信等。2、为打工者排忧解难,如为准备外出打工的亲人、邻居寻找打工信息等。我选这一行教学活动案例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劳动不分贵贱,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任何行业的人们的辛勤劳动;2、让学生懂得无论哪一行业的劳动者都是值得尊重的,能初步树立现代的
10、职业观。活动准备1、课前学生调查了解自己父母从事的行业,以及这一行业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自己喜欢或认为重要的行业做好竞聘上岗的准备,并和家长共同准备竞选词。活动过程一、小调查1、爸爸妈妈从事的是什么职业?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有什么看法?2、爸爸妈妈希望自己长大后从事什么职业?3、你将来打算做什么?为什么?(可将调查内容设计成表格)爸爸的职业看法妈妈的职业希望我从事的职业理由将来打算做什么二、我选这一行1、你知道社会上有哪些职业吗?(把各种职业写在黑板上,注意有代表性)2、你喜欢什么职业?把你的名字写在该职业下。3、教师宣布竞选规则:说出你选这一行的理由,如果选这一职业的人比较多,就进行竞选演说。4、学生上台演说,陈述理由。5、全班投票表决。6、采访“落聘”的同学,请他们谈一谈感想。7、小结:劳动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应当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并立志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劳动者。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