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坚持科学发展 建设现代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东坚持科学发展 建设现代农业.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巴东坚持科学发展 建设现代农业 湖北日报讯 图为:柑橘种植大户介绍规模化生产经验图为:清明时节茶农争相出售鲜叶图为:浩牧业合作社的饲养员在给肉牛投放草料图为:万亩柑橘科技示范园舞活“农”头巴东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纪事 巴山、巫山、武陵山三山盘踞,长江、清江两江分割,八百里巴东山高水长。近年来,巴东凭借天赐的自然条件,响应时代前行的召唤,正精彩地上演着现代农业发展大戏。“做足黄土地的功课,走特色农业产业之路,舞活农头成为首要选择。”巴东县委书记李洪敏诠释了巴东农业发展的“秘笈”。 六大产业搭建现代农业发展平台 巴东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三峡移民、对口支援和扶贫开发政策机遇,突出农业产业化建设重点,以
2、龙头企业为载体,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建立了一名县级领导带领一个职能部门、一家商业银行、一个工作专班、负责一块基地的“四个一”协调服务机制,以“问题、问责清单”等形式,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县委书记李洪敏、县长刘冰多次深入特色农业产业区指导基地建设,讲授产业发展技术,主持协调解决产业板块建设所需资金。他们还担当农业发展战略、农业科技推广“讲师”,走到哪里讲到哪里,县农业领导小组领导更是常年在一线调研、指挥和组织实施产业建设,从而在全县掀起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推广农业科技的热潮,极大的鼓舞了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积极性。 目前,巴东共有以蔬菜、柑桔、魔芋、茶叶
3、、药材、桑蚕为主的农业产业基地68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162家。12个乡镇均建起两个以上万亩基地,共建成28个万亩特色专业基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蔬菜产业面积达到23万亩,以绿葱坡镇、大支坪镇为主产区,产量32万余吨,产值过2亿元,促进产业区农民人均增收500元,主产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多元; 柑橘产业面积11万亩,年产量1.5万吨,年产值2000多万元。国家农业部把巴东柑橘纳入全国农产品优势产业规划,以东壤口、官渡口、溪丘湾等乡镇为柑橘主产区; 魔芋产业面积达到6.5万亩,产量11.2万吨,清太坪镇等6个乡镇147个村1605个组45988余户从事魔芋种植; 桑蚕
4、产业主产区集中在东壤口镇、溪丘湾乡,18个村124个组2638户种桑养蚕,桑园面积达到2.1万亩,产茧5.875吨; 药材产业被列入国家中药现代科技产业基地和湖北省地道药材GAP示范基地,全县药材面积达到20万亩,产量9600吨,年产值6000多万元; 茶叶产业基地达3.2万亩,年产量600吨以上,年产值2500万元,金果、真香茗等品牌相继获得国家绿色食品管理中心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并分别获得国家茶文化评比一等奖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银质奖。“今年,我们在农业技术员指导下,对橘园实行统一规范化管理,暴雨、干旱等灾害都没对橘树造成太大的损害。”8月16日,雷家坪村柑橘种植大户沈德春望着挂满橘
5、果的一株株橘树,高兴地说:今年的柑橘估计可以卖到十万块钱!在雷家坪村,像沈德春等每年柑橘收入超过10万元的农户并不在少数。 166家企业铺就农民通向市场大道“农业企业是农业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没有农业企业的链接和支撑,农业产业链就会断裂,农民承担的市场风险就会大大超出农民自身的承受能力。”巴东县县长刘冰说,“巴东牢牢扣住产业兴县战略,大力招商引资,确保特色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真正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东瀼口镇种桑历史悠久,但在风云变幻的市场面前,农民脆弱的承受能力往往经受不住市场的考验,桑农们曾经历了因桑荣至桑贱而种桑又毁桑的辛酸历史。20
6、03年,巴东成功引进浙江老板投资兴业,成立了巴东县鹏程茧丝绸有限公司,为全县桑蚕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对蚕茧实行保护价收购,化解了桑农种桑的风险,巴东出现了“兴桑”局面。 几年来,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个客商落户绿葱坡等高寒地区,建成16个高山生态蔬菜专业村和14个大型生态蔬菜基地,成立了14个蔬菜专业合作社,培养了350个蔬菜营销经纪人,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动了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巴东蔬菜远销深圳、广州、南昌、上海、福州、杭州、武汉、长沙等城市,出口到日本、泰国等国家。绿葱坡白萝卜、结球甘蓝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品牌认证,“绿葱坡”牌系列蔬菜获绿色食品标识认证
7、。 据统计,巴东已有5.6万户农户加入“订单生产”。在农产品收购、加工和流通领域,全县农业企业达到166家,年产值200万元的农业企业62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2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州级18家。2007年起,县农业局共实施农业项目19个,筹集资金9000多万元,培植农业加工企业87家。“金果茶业”、“土家人”、“野之源”、“土家土”等一些企业的加工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产品已打开国际市场,提升了巴东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一套规划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蓝本 有一个好的发展规划,才有可以预期的好的特色农业产业结果,早在2004年就出台了巴东县特色农产品发展规划。有了
8、这个“纲”,就凝聚了共识,彻底避免了发展过程中的一时头脑发热,克服了盲目性,使产业建设走上了科学决策,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届接着一届干的良性循环轨道。 在此基础上,又先后制定了系列政策,对技改投入、技术创新、建立基地、做大规模等方面予以扶持,在项目申报上给予优先;鼓励企业申报国家、省、州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对获得国家、省、州名牌(著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知名商标、“三品”认证的单位给予奖励;组织农业企业参加各类农展(博)会,展示巴东农产品品牌,推介巴东农产品,对参展企业获得展会金奖、银奖和优质奖的品牌进行奖励等。 在良好政策的激励和扶持下,巴东已成为全省优质柑桔板块基地、产粮产油大县、
9、魔芋大县、药材GAP种植示范基地和国家独活地理保护基地;全县种植业农产品已有注册商标127个,“绿葱坡蔬菜”、“雷家坪柑桔”、“土家人小杂粮”等品牌被评为省、州名牌产品,巴东独活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金果、真香茗茶叶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名优茶奖;全县共有无公害农产品32个、绿色食品28个、“湖北名牌产品”5个。近四年来,巴东县多次获得国家、省、州党委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的表彰。 六大产业,舞活了巴东的山山水水; 百家企业,盘活了巴东的村村寨寨; 一套规划,展现了巴东现代农业发展的美好明天!农村新景美如画巴东县生态家园建设掠影 雨中的巴东县清太坪镇宁静得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远处青山云雾缭绕,烟雨
10、迷蒙;一排排融土家风韵和现代特色于一体的生态民居掩映在茂林修竹间,石墙、木窗、红瓦、青石台阶,目之所及,处处赏心悦目。这就是巴东县精心打造的又一项“民心工程”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成果的生动写照。 2009年,清太坪镇被确定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巴东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新农村示范乡镇,要把营造文化氛围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与村庄建设结合起来,把新农村建设、农村休闲观光旅游业、土家民居建筑文化景观相融合,通过示范带动的辐射效应,加快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以农村沼气为主体的生态家园建设,使清太坪镇农业循环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清太坪镇已建沼气池1300多口,形成了银杏、魔芋、烟叶、畜牧、核桃等五
11、大支柱产业,其中银杏和魔芋成为百姓增收的两张“王”牌,集镇饮水、集镇道路延伸工程已全部结束,公路通车里程达534公里,100%的村、95%的组、90%的农户通了公路。 如今的清太坪镇可谓是一户一景,一村一画。八字岩村,平整的水泥路通到农户家门口,干净的自来水接到厨房,太阳能、沼气走进农家小院;而在双树坪村,又仿佛置身于乡间别墅群,装修漂亮的欧式小别墅,别墅旁鱼塘、花园、亭台交相辉映,五颜六色的尖顶,鲜艳夺目的墙壁,户与户之间的林荫小道 这些醉人的美景,已在巴东县12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遍地开花,共同展示着生态家园建设带来的喜人景象。近几年,“生态家园”建设成为巴东县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县委、县
12、政府以推广实施农村沼气为纽带,通过以奖代补引导群众改建新建实用舒适的特色民居,加快了农村水、电、路、渠、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县累计修建沼气池5.3万口,试点村沼气池普及率达到了85,在试点村修建农村道路395公里,解决了2200余农民安全饮水问题,柑桔、蔬菜、桑蚕、畜禽、茶叶、魔芋、中药材、烟叶等已成为试点村的主导产业。在发展生产、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巴东积极探索乡风文明的有效载体,12个乡镇文化站、144家农家书屋、新建的文化广场不仅改变了农民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丰富多彩的群众娱乐活动也闹翻了以往沉寂的小山村 随着生态家园建设的加速推进,一个个文明富裕、充满活力的新农村正在巴东崛起
13、。又见丰收“艳阳天”巴东县发展粮食生产扫描 粮食产量保持在23万吨,连续7年获得湖北省产粮大县奖励,2009年再获产油大县奖励。作为鄂西山区的农业大县,巴东共有可耕地面积73万亩,实际耕地65万亩,粮食年年稳步丰产,除了天时地利,还得益于实实在在的惠农政策,得益于农业项目的建设实施,得益于深入人心的科技帮扶。“现在种田不要缴税还拿补贴,把地撂荒了心疼。”溪丘湾乡村民谭明柱又一次拒绝儿子接他去县城享福,他舍不下自家的一亩三分地。 谭明柱种了近30年水稻和小麦,从2005年取消农业税开始,粮食直补、农资直补和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接踵而至。“去年我种的5亩地,留足自用的,卖粮赚了几千元,每亩还领到了粮
14、食直补和农资直补款。”谭明柱一笔笔算着细账。 为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巴东借助惠农政策的东风,将良种推广、农机、种粮大户等专项补贴资金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给农民手中。从2007年至2010年,全县落实各类惠农补助资金近2亿元,争取省粮食大县和油料大县补助资金近2000万元,大大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热情。 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给广大农民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而农业部门大力推广的扶农支农配套措施,更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剂“强心针”。“这是我今年种植的新品种土豆费乌瑞它。你看,个头大、产量高,外形也好看,最大的可以长到半斤多”大支坪镇农民胡安宣夫妇一边挖土豆,一边介绍新品种土豆的优点。胡安宣夫妇种了5亩新品
15、马铃薯,年收入近2万元。 近年来,巴东引进一批品质优、产量高的新品种进行示范推广,粮食作物良种推广面积每年都在90多万亩以上,良种覆盖率达96.6%;每年推广优质稻面积2.8万亩、优质玉米35万亩,优质马铃薯15万亩,免耕稀植油菜8万亩。落实玉米、马铃薯、水稻、油菜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示范项目17个,同时加强对土壤肥料工作的监测,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坡改梯、小流域治理、土地改良等农业项目11个,建成18个改造示范样板面积7.8万亩。大力推广种植绿肥、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2007年以来应用秸秆还田面积2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应用面积累计128万亩。 为推广实用科技,县农业部门组织
16、农技人员下乡送技术,实地帮助农民解决科技增产增效中的困难,培训农民技术骨干2.2万人,开通农事“110”服务热线,随时为农民开展技术咨询服务,使良种、良技、良法成为农民种田节本增效的“法宝”。 又到收获时节,农家小院已挂满了一排排金黄的玉米,堆满了饱满个大的马铃薯,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农民的脸上,巴东又迎来一个丰收的“艳阳天”。构筑绿色屏障再造秀美山川“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巴东人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再造八百里秀美山川,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双赢。“风来尘土满街走,缺水少树秃山头,雨来土肥留不住,十年九灾难糊口”。过去,巴东是一个林木资源匮乏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频发。面对恶劣的
17、生态环境,县委、县政府将“生态立县”作为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响亮提出“造林绿化十万亩、争创全省先进县”的目标,在峡江两岸打响再造秀美山川的攻坚战。 巴东围绕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着眼长远,立足区域和产业特色,科学编制了全县生态建设规划,为建设“绿色巴东”描绘了壮美蓝图。县委、县政府将绿化任务分解到部门和乡镇,将造林绿化工作纳入全年综合考评,不断加强对植树绿化工作的检查督办,部门联手,县乡联动,全民植树造林的浓厚氛围在全县悄然形成。 与此同时,巴东将项目建设与造林绿化紧密结合起来,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用于林业产业建设和农村植树造林,投资2000多万元用于城镇绿化和经济开发区的绿化工作
18、。该县8家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家龙头企业、18家绿化苗木公司、27个造林大户积极投身造林绿化,形成了“专业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造林绿化格局。还先后在沿渡河镇等乡镇建起油桐、银杏、核桃基地5万亩,栽植苗木500多万株。至目前,全县累计完成植树造林10.1万亩,完成“四旁”植树225万株。 生态林业建设使巴东的山变绿、水变清,生态旅游随之蓬勃兴起。巴山森林公园、铁厂荒森林公园、神农溪等大批景区引来中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生态旅游渐渐成为巴东的朝阳产业。实施科技兴畜打造畜牧强县 巴东地处山区,粮草资源丰富,发展畜牧大有可为。巴东人找准了畜牧业在产业发展中的位置。2009年,全县生猪出栏7
19、0.15万头,畜牧业产值7.8亿元。今年1至8月,畜牧产业再创佳绩,生猪饲养量达105.8万头,出栏41.55万头。 近几年,巴东抓住三峡库区生猪品种改良项目机遇,新建地方母猪核心群繁殖场1个,母猪繁殖群基地2个,改造提高生猪品改站135个,能繁母猪饲养量达到5.7万头,从而满足了生猪发展的种源需求。同时,新建3个山羊良种繁育场和2个牛冻精配种站,促进了草食牧业发展。 实施科技兴畜,必须造就一批业务技术过硬的动物防疫员队伍,努力提高养殖户的科技养殖能力。巴东加大畜牧科技培训力度,形成了县有讲师团、乡有宣讲队、村有示范组、组有示范户的科技推广网络,还沿318、209国道线以及清太坪新农村建设试点
20、镇推广各种畜禽标准养殖模式,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近两年,该县集中培训村级动物防疫员近500人,培训规模养殖企业(大户)技术员154人,生猪品改员80人;利用送科技下乡进村入户活动,发放科技资料8万册,宣传资料20万份,培训养殖明白人近20万人次。 疫病防控是降低养殖风险的有效途径。巴东县按有场所、有设施设备、有软件资料、有交通通讯工具的要求,建立了450个村级兽医防疫服务室,健全和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冷链体系;按照“政府评聘,部门考核”的原则,评聘了500名村级动物防疫员,专司动物防疫工作,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连续三年实现了重大动物疫情零发生的目标。 为确保畜牧产业发展安全,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每年都要与兽药、饲料、畜产品经营户签订安全责任状,定期进行卫生安全检查;建立了畜产品检验检测室,为全县1000个畜禽规模养殖场(大户)建立养殖档案。今年6月,又成立了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大队,畜牧兽医行政执法成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 科技兴畜,谱写了巴东畜牧产业的新辉煌,在科技兴畜的指引下,巴东畜牧养殖已经完成了从喂猪吃肉到养殖致富的转变,规模化养殖、产业化经营的新理念早已在巴东深入人心。 (文字/图片:边文海、李芬、陈江、黄远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