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登泰山观日出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登泰山观日出教学设计.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717 登泰山观日出登泰山观日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能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游览胜地、“依稀可辨等词语的意思。2、能根据课题理清课文脉络,找到相应小节,并了解游记的一般写法。3、感知作者抓景物特点写具体的方法,学习运用比喻的修辞正确表达。4、欣赏描写泰山日出的语句,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怀。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感知作者抓景物特点写具体的方法,学习运用比喻的修辞正确表达。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欣赏描写泰山日出的语句,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怀。课时:课时:2 课时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谈
2、话导入,揭示课题1、多媒体出示泰山图片,随图介绍泰山。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二、明确题材,归纳写法1、从课题入手,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篇游记。2、出示句子:泰山是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理解游览胜地:著名的景色宜人的地方。3、我们还学过哪些游览胜地?桂林山水、颐和园4、出示并比拟这些文章的开头,寻找共同点。一班写景的文章开头会用一句话概括景点的情况。三、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刚刚读课题,我们发现了这是篇游记,这次我们把中间停一停,再来读读,看看还能发现什么?课文可以根据课题分成两局部。2、交流预习作业:第一局部:16 节,第二局部:79 节3、这篇课文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游记,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
3、来写这篇游记的?默读课文,用直线划下有关语句。4、交流展示两条线索:时间:凌晨 2 时半 刚 4 点半 天已微明7 点 10 分地点:山脚下 中天门 对松亭 南天门日观峰师小结:作者按照时间、地点的变化顺序写了这篇游记。板书:时间 地点三、品读“登山,感悟写法1、师引:课文 26 节,作者写了登泰山的整个过程,一路上,在不同的地方他看到了怎样不同的景色呢?默读这几个小节,把作者看到的景物找出来。2、交流并板书。3、指板书“整个泰山、山势、云海还有山路有哪些特点?课文是通过怎样的文字来具体表现这些特点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2-6 小节,用曲线划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并作圈划写批注。4、交流。随机出
4、示句子。过渡:凌晨 2 时半,我们跟随作者来到了泰山山脚下。1山势越来越陡,抬头望去,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给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觉。交流板书:泰山高 比拟句子:山势越来越陡,抬头望去,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顶天而立的墙,给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觉。原句更好,更能体突出山的高。指导朗读。过渡:为看日出,作者不敢停留,天微明时,已至对松亭。2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视,虽有浓浓的云雾笼罩着,但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交流板书:山势奇出示山、马鞍、驼峰图片,感受山势的奇指导朗读与前文比喻做比拟学生交流,理解“依稀可辨。小结:当你站在不同的位置、从
5、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一景物时,这一景物会展现出完全不同的特点。过渡:跟随作者的目光,我们又看到了泰山的云雾。3 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在岸边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交流板书:云雾美比拟句子:云雾有的像雪白的棉絮,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有的像无数朵白色的浪花。指导朗读说话训练:媒体出示:泰山云雾图片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什么,有的像什么,有的像什么。媒体出示:图片及有关动词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什么 怎么样,有的像什么 怎么样,有的像什么 怎么样。师:看到这
6、样美的云海,如果你是作者你会用怎样的感情来表达呢?惊喜从哪儿看出来的?出示:这时,我才发现自己的四周竟是一片云海。品味词语:竟才过渡:顺着作者的脚步,我们继续往上。4猛抬头一看,南天门正在头顶上,山路宽一丈,像一张瀑布从峭壁上直落而下。交流板书:山路险指导朗读5、经历了这些,作者一共用了多少时间?5 个小时这五个小时笔墨的分布平均吗?为什么?天越亮,景越明,感受越多6、师生合作朗读。四、小结:学了“登泰山这一局部内容,我们已经知道了写游记要抓住“时间和“地点这两条线索,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读了以后,我们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下一节课让我们再跟随小作者,去欣赏
7、“泰山日出的奇观吧!板书设计:板书设计:17、登泰 山观日出时间地点泰山高山势奇云海美山路险第二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在语言环境中学习和理解日出前后天空变化的句子,仿照课文七、八小节,进行写话练习。2、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情操。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学习课文“观日出局部1、作者是如何写日出过程的?大声读读课文7、8、9 小节,找一找哪些句子写了日出前,哪些写了日出时,哪些又写了日出后呢?学生自读课文;交流,媒体不同颜色显示。2、学习“日出前,天空颜色变化的句子。1作者按日出的先后顺序,描写了日出过程,那么日出前,作者是抓住什么来写的呢?板书:天空的颜色2
8、天空的颜色是如何变化的?默读“日出前这一局部,用直线划出有关句子,说说天空颜色的变化过程。3交流:第七小节,说说天空的颜色是如何变化的?板书:鱼肚白淡红色加深红得最浓、最艳出示句子:大约过了七八分钟,东方天际出现了鱼肚白,是那么柔和,又是那么光洁。理解“鱼肚白引读:你们看,鱼肚白不断地扩大,仿佛要淹没群山似的。出示句子:它不断地扩大,仿佛要淹没群山似的。它的底部那么微露着淡红色,四周的云也发白了它的底部那么微露着淡红色一会儿,那淡红色加深了,范围越来越大,把邻近的云也照得发亮。这时,东方的天空发红了,在重重叠叠的峰峦的最东端红得最浓、最艳,好似燃烧着的大火正在蔓延扩大。指导朗读:看到这最浓最艳
9、的朝霞,作者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急迫、期待4东方天际的由鱼肚白变为淡红色,淡红色逐渐加深,变为最浓最艳的红色,让我们一起来再读一读这些句子,感受一下日出前天空的美丽变化。5作者抓住颜色,把日出前的天空变化写具体了,你能根据老师的图片、文字提示,复述一下日出前天空颜色的变化吗?3、学习“日出时,太阳形状变化的句子。(1)日出前,作者主要抓住了颜色的变化来写的,那么日出时呢?板书:太阳的形状(2)太阳又是如何变化的?快速浏览有关句子,用“浪线划出描写太阳的句子,说说太阳的形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交流。出示句子:就在这一刹那间,那红绸帷幕似的天边拉开了一角,出现了太阳的一条弧形的边,并且努力地上
10、升着,变成了一个半圆形,放着强烈的光,把周围的红绸帷幕撕得粉碎。板画:弧形的边、半圆形出示句子:那半圆形不断上升,越来越圆,像一个火球在天边跳动着,最后终于挣脱了地面。(4)作者抓住了形状,把日出时太阳的变化写出来了,但他是如何把这一变化写具体的?形象的比喻、生动的拟人,能使句子表达得更加具体。小结:因此,我们写某一事物的变化时,不仅要抓住这一事物的变化特点板书:变化,而且还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板书:修辞,能使文章更具体、生动。(5)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太阳形状的变化吗?出示图片、文字4、学习“日出后,体会作者兴奋的心情。太阳在作者的期待中升起来了,他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11、啊!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5、学习作者感受的句子。在整个日出过程中,作者不止一次提到自己的感受,读一读,想一想,作者写日出过程为什么要写自己的感受?(1)出示句子:我目不转睛的看着这一切。我的眼睛被这强光刺激着,微微感到疼痛,可我仍然盯着它,就像怕它跑掉似的。“啊!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我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2)小结:请大家看课题,作者写的是“观日出,所以参加“观过程中的感受,板书:感受,更能让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三、仿写学完了课文,让我们学以致用,写一写“雷雨的过程,先请大家思考,你想抓住什么来写雷雨的过程?天空的颜色,云的形状,声音的变化仿照课文第 7、8 小节,写一写“雷雨的
12、过程,记住,可以用上适当的修辞手法,让你的句子更具体,更生动。分层写话:A写出雷雨时天空变化的过程,能在一处用上修辞的手法。B写出雷雨时变化的过程,能在多处用上修辞的手法。C写出雷雨时变化的过程,能在多处用上修辞的手法,并写出动态的感觉。2、学生仿写,教师巡视指导3、交流,评价4、布置课后作业,刚刚我们模仿7、8 小节,写了雷雨前,雷雨时的变化,现在,老师要把题目改成“观雷雨,你觉得还需要参加什么描写?请大家课后把自己的写话练习完成。四、总结:今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登泰山观日出,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了,泰山之高,山势的奇,山路之险,云海之美,随着作者观看到了泰山日出的壮观景象,另外,我们学会了在写文章时,我们可以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变化特点,参加自己的真实感受,把某一过程写具体。板书设计:板书设计:17登泰山观日出日出前天空的颜色的变化鱼肚白淡红色加深红得最浓、最艳日出时太阳的形状的变化一条弧形的边一个半圆形半圆形不断上升,越来越圆终于挣脱了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