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登鹳雀楼_一年级语文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 -登鹳雀楼_一年级语文教案.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语文语文 登鹳雀楼登鹳雀楼_ _一年级语文教案一年级语文教案.教案示例 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 6 个生字。认识“登、鹳、雀、依”4 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出示鹳雀楼的图片,问: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觉得怎样?教师简介鹳雀楼: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
2、登鹳雀楼(板书课题)那么,诗人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呢?2(放.课件)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二、借助拼音自读古诗。1自由读,画出生字和不明白的地方。2出示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3指名读古诗,正音。三、理解诗句意思。1自由读古诗,读后想想:(1)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2)看到眼前的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小组讨论、交流上述问题。3质疑、解疑,重点理解:目:看。欲:想要。穷:尽。4说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什么道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要奋发向上,不断进取。四、指导朗读、背诵。1听课
3、文录音,体会诗的节奏和重音。2指名读,集体评议。3同桌互背。4情境体验:把自己装扮成诗人,看图吟诵古诗。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字形。2重点指导:入:与“人”的区别。穷:部首是“穴”(穴宝盖)3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板书设计.教案点评:古诗登鹳雀楼,描绘出万里山河雄浑壮丽的景象,揭示了“站得高,看得远”这一哲理,表达了作者奋发向上的精神。教学中通过自读质疑,强调学生自学、自悟、自得,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教师辅以重点点拨,引导学生从诗句意思中理解生活哲理,领会奋发向上的精神。板书设计层次清晰,说明诗句前两行为作者所见,后两行为作者所想。.教案示例 2
4、教学要求1会读会写 6 个生字,认读 4 个生字。2理解诗句内容,回答课后问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1学会生字、朗读并背诵课文是重点。2指导理解诗句意思是难点。课前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CAI.课件。教学时数 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并解释题目,激发兴趣板书诗题并解释诗题。【鹳雀楼】旧址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前面可以望见中条山,下面临近黄河。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鹳雀楼,又名鹳鹊楼。楼共三层,是当时文人游览的胜地。此楼北宋时还存在,后来被河水冲毁。题目的意思是登上鹳雀楼。【作者简介】王之涣(
5、688742),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著名诗人。二、教师范读教师一边读,一边演示电脑.课件(画面:诗人正站在黄河边的鹳雀楼上观看景色,太阳渐渐地落下山去。)三、学生轻声读,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四、指导学习生字1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书生字,带领学生读音、组词。2学生书空练习。说说记生字的方法。教师重点指导:楼:lu,读边音。“木”字作偏旁时,捺要写成点。入:r,独体字,两笔。注意和“人”区别开。穷:qing,三拼音,上下结构,写时不要少写宝盖头下面的撇和点。目:m,全包围结构,要和“日”字区别开。更:gng,读后鼻音。独体结构。有7 笔。层:cng,读平舌音,后鼻音。五、课堂练习1组词:
6、人()日()入()目()2在练习本上抄写生字。第二课时一、复习齐读课文。二、导读课文,适时演示电脑.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大意1指名学生朗读后,逐行导读。2指名试读试讲后,教师精讲点拨:第一句:白日:此处指傍晚的太阳。依:挨着,靠着。山:这里不是专指某座山,而是指连绵起伏的群山。尽:完。这里指落日渐渐沉下去了。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仅次于长江。入海流:向大海流去。其实,鹳雀楼距离大海尚有千里之遥,在楼上是看不到黄河流入大海的。但是,无论怎样曲折迂回,最终还是要流入大海的。这里的“入海”是说明流的方向。这句诗的意思是: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一轮落日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快要沉下去了,黄河水正奔腾咆哮着
7、向大海流去。第二句:欲:想要。穷:穷尽,含有彻底的意思。千里,不是实指,而是夸张的说法,指很远很远的地方。更;再。这句诗的意思是:要想把很远很远的地方的景物都看到,就要再登上一层楼;也就是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三、体会诗的意境1引导思考:想一想,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色?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1)这首诗写出了壮丽的黄昏景色。作者站在鹳雀楼上,先向西眺望,看到泛白的太阳依傍着群山缓缓下沉,再俯视黄河,望着奔腾的河水向东流去,这是一幅多么壮丽的景象啊!目送落日,直到它逝去为止;放眼黄河,欲目送它流入大海。既有雄浑壮丽之景,又有留恋遐思之情,情景交融,意境开阔。(2)这首诗还表达了作者开阔
8、的心胸和观察美景的情趣。诗人面对日落水漾的壮丽美景,游兴未尽,不能满足,他急于扩大自己的眼界,还想看得更开阔更高远,于是写出了要看尽这千里风光,必须再登上一层楼。2小结: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物和产生的想法,描绘了祖国雄伟壮丽的山河。四、指导朗读,背诵课文1教师放朗读录音。学生跟读,朗读时要注意读出节奏、重音和韵脚。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自由轻声读三遍。齐读三遍,练习背诵,检查效果。五、课堂练习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完成课后练习第 3 题。填空:()依山尽,()入海流。欲穷(),更上()。板书参考探究活动1.组织一次登高的活动,让学生说说
9、登高望远的感受。2.收集与这首诗有关的资料,然后大家交流,看谁收集的多。语文教案登鹳雀楼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 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阳台上的小鸟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 13 个生字,会写 9 个字。学习 3 个新偏旁,“夕字旁”“双耳”“女字旁”。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我为雨中的小鸟担心的真挚情感,学会关心弱小。【教学重点】指导识字,写字。【教学难点】感情朗读,体会蕴含的情感。【教学过程】第 1 课时一、导入情境,布置预习。(一)初读:激活经验,感知文本1、孩子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 瞧这只小鸟在蓝天的怀抱里自由自在飞翔,它
10、多开心呀!它飞呀飞,飞到你的桌子上,你会怎么做呢?(播放课件)2、老师很高兴有这么多的同学喜欢小鸟,都愿意和它交朋友。春天的脸说变就变。轰隆隆,突然下起了雨,小鸟赶快飞到一个小朋友家的阳台上躲雨。这个小朋友会怎么做呢?我们一起去看看。(揭示课题阳台上的小鸟生齐读课题)3.今天,我们学习第6 课:阳台上的小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注意读好生字“台”。)(二)带着问题初读感知,自主识字1.自由朗读课文,用笔标出生字,把难读的生字多拼读几遍。2.听老师范读,注意听清楚自己不会读的生字词。3.出示生字、生词片认读,再去掉拼音认读。4.再自由朗读,要求读正确、流利。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5.自
11、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最喜欢的办法识字。6.说说遇到不认识的字,你用了什么办法?7.再读课文,标好自然段。二、检查自学,展示交流:结合课文,认读生字词。8、出示自做的生字卡,小组开火车读。9.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认读生字的方法,学会认记新的生字。结合学习新偏旁:阝(阳)女(妈)夕(外)女字旁-她、姓、妈双耳刀-阳陈阿走之儿过还边10.同桌互读,指名读,其他同学评议,正音。三巩固练习,成果反馈。1 做“摘果子”的游戏。在黑析上贴上一棵大树,树上结满了红红的带有序号的果子,每个果子的背面是生字词,让学生摘一个读一个。2 分组做“找朋友”的游戏。让每个学生读一个生字,其他学生运用这个生字,写
12、一个词,另一位用这个词再说一句话。对了 就找到了朋友。3 重点指导书写:身、家、要。【板书设计】阳台上的小鸟阳台小鸟(湿漉漉)-躲雨看收见衣服我第 2 课时一、导入新课。布置预习: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看见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在雨丝里飞来飞去,最后停在一家阳台上。现在,你们想知道主人是怎样对待小鸟的吗?老师和你们一同到主人家去看看吧!2、学生自主分段读课文。了解主人是怎样对待小鸟的。交流汇报。二成果展示,创设情境,体会情感。1、朗读第一自然段。画出书中描写鸟的样子的句子。2、我看见这只鸟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板书:悄悄地瞧)3、谁能读读第二自然段。出示句子:我在一旁悄悄地看着它,“啊,
13、好可怜的小鸟!它肯定是迷了路,找不到自己的家了。”4、“啊,可怜的小鸟!”这句应该怎样读?谁来试试?5、指名一生到讲台上,边读边做出同情、关爱的动作和表情。6、读后同学评议,全班齐读。7、妈妈发现下雨了,要去收衣裳时,我是怎样做的?(小组交流汇报)学习第三、四自然段。1、指名读。2、在书上找出我关爱小鸟的动词,用“”画出。3、引导感悟“连忙拉住”、“轻声说”。)4、反复朗读第四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话。让学生说说从这两个词语中,你明白什么?(板书:连忙拉)a 轻声说。b 雨停了。我是怎样做的?进入情境,再次感悟。自由读第五自然段。1、画出我高兴时说的话。2、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高兴地说。A 同自己
14、喜欢的动作,边读边演示此时高兴的心情。B 指名演读,读后评议。C 全班感情齐读全文。3、说说你喜欢课文中的小朋友吗?说说理由。4、分角色朗读课文中想的和说的句子。三、课后延伸,拓展生活,知识反馈。1、假如在生活中,也遇到小动物,你会怎样做?2、如果你是小鸟你会说些什么?小鸟可能说:“谢谢你,你真是个有爱心的好孩子。”【板书设计】6 阳台上的小鸟小鸟尖尖的小嘴我悄悄地瞧湿漉漉的羽毛轻轻地说【教学反思】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读准字音,并各自想办法记住字型,多数学生都能正确书写,但是,也有个别学生在书写“身“字时不正确。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内心世界,通过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朗读,激发学生想象,让学
15、生入情入境,在读中体验感悟。这种熔“读“、“想“说“于一炉的“体验学习“,倡导的是学生的自主性,珍视的是学生的独创性,发展的是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方的几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让学生知道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从小养成用手又用脑的好习惯。教学时间:2 课时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1、多媒体演示爱迪生经过上万次实验,终于发明出电灯泡的故事。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爱迪生成功的原因。3、爱迪生勤动手做实验,勤动脑想问题,所以他成了大发明家。看来,双手和大脑非常重要,是人的两个宝贝。4、出示课
16、题:人有两个宝(1)认读生字,读题。(2)“宝”什么意思?从图上你能看出来人有哪两个宝?二、初读指导人有哪两个宝?怎样用好它们呢?书上有首儿歌,我们读一读就知道了。1、配乐范读。2、学生自由读儿歌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这首儿歌共几句话?4、指名分句读课文,正音,指导停顿。三、精读训练1、学习第一句。(1)指名读第一句。(2)人有哪两个宝?(3)出示:双手大脑认读。“双手”就是人的左右两只手。举起你们的双手,拍拍自己的脑袋。(4)指导朗读第一句。2、自学生字。看笔顺图,记忆字形、笔顺,并分别给它们找个朋友。交流。3、指导写字。教师范写。学生描红。学生在习字册上练写。第二课时一、复习1
17、、出示:双手大脑两个宝人认读。给“人”、“大”、“手”找朋友。2、人有哪两个宝?二、继续精读训练1、学习第二句。为什么说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1)指名读第二句。(2)出示:会认读。(3)双手会干什么?出示:做工认读。“做工”这儿指做事情,干活儿。观察书上的插图,问:图上的小朋友的双手会做哪些事呢?出示:双手会()。双手会做这么多事,真是人的一个宝啊。(4)大脑会干什么呢?“思考”什么意思?观察课本上的插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做这些事时,大脑里会思考什么?做航模的小朋友在想什么?拉手风琴的小朋友又在想什么?做事时,不仅要用手,还要用脑,双手和大脑真是人的两个宝。(5)指导朗读第二句。2、学习第
18、三句。我们怎样才能用好这两个宝呢?(1)指名读第三句。(2)出示:才能创造认读。“创造”就是想出、做出的事情。比如以前没有电灯,爱迪生做了上万次实验,把它创造出来了。(3)怎样才能有创造?出示:用手又认读。(4)手脑并用,创造是大有希望的。你能说说你做事时是怎样用手又用脑的吗?有没有什么创造呢?(5)指导朗读第三句。三、.总结全文这首儿歌告诉我们双手和大脑是我们身上的两个宝,我们从小就要养成用手又用脑的好习惯,把事情做好。四、朗读、背诵全文五、学习生字1、出示:会工用又才2、自学生字。看笔顺图,记忆字形、笔顺,并分别给它们找个朋友。交流。3、指导写字。(1)教师范写。(2)学生描红。(3)学生
19、在习字册上练写。1人有两个宝 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 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人有两个宝教学设计之二佚名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让学生知道人的双手和大脑的作用是很大的,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朗读背诵课文、识写汉字教学准备:投影片、词语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智力问答:世界上谁的本领最大?有什么本领呢?(学生分组讨论后,各组组长宣布本组讨论结果,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rn“人”,生认读汉字。)2、师:听大家这么一说,老师也觉得人
20、的本领可真大呀!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宝(师完整rnyu lingg bo板书课题:人有两个宝)(评:“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小问题立即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各小组讨论热烈,新课伊始就营造了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3、生看拼音认读课题。二、初步感知1、师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回答提醒学生读时强调“两个”,“宝”是指“宝贝”)你又有什么小问号要问呢?(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整理后有序地板书)2、小问号的答案就在课文里,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吧。(各组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评:引导学生就课题发问,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也调动了学生阅读探究
21、的积极性)3、指名试读课文,师生共同参与评价,相机正音(特别注意双手、大脑、做工、思考、创造的字音)。三、细读课文1、学习第一句大家读过课文后,现在一定能解决自己提出的第一个小问号了人有哪两个宝呢?(请学生试读文中的句子,师相机用投影打出书上68 页图帮助理解)指导朗读,注意词儿连读(可边读边做双手摸头的动作)2、学习第二句提问:双手和大脑分别有什么本领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请学生试读文中的句子)理解“做工”a、出示词语卡片“做工”学生认读后,用投影打出书上69 页图,请学生看图后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们用自己能干的小手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有序地看图,并把话说完整)b、小组交流:人们的双手还会
22、做哪些事呢?(学生练说“的双手会”句式)c、师:双手会做工,“做工”就是做事、工作。双手能做这么多的事,真是人的一个宝啊!(评:适时出示投影片,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帮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使文字内容实在化,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为后面的说话训练奠实了基础)理解“思考”a、我们在用双手做事时,我们的另一个宝贝大脑在干什么呢?(生回答)b、小组讨论:(可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也可说说自己)c、师:人们用双手做事时,大脑同时也在想这件事,在动脑筋想问题想办法,也就是“思考”,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所以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指导朗读第二句。3、学习第三句怎样用好这两个宝呢?谁愿意读给大
23、家听?(请学生试读文中的句子)理解“创造”a、出示词语卡片“创造”学生认读后,小组讨论:工人叔叔做出了哪些新东西?农民伯伯在田里种出了哪些新东西?(师小结:这些都是他们的创造,世界上出现的新东西、新事情都是人们的创造。)b、请学生谈一谈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师:同学们在平时用手又用脑,有了很多的创造,以后做事更要边做边思考,用手又用脑(强调“又”)。指导朗读第三句。(评:将重点词语的理解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沟通,增强了主体感受,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帮学生个性化地理解课文,既促进了课文内容的内化,又有效地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4、听老师范读课文。(评:一年级学生阅读经验贫乏,教师
24、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适时地示范朗读,全方位地定位语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朗读课文。)四、试背课文1、看图齐读课文后试背,展示自己最好的读书、朗诵水平。2、师用问题引背(人有几个宝?双手会什么?大脑会什么?怎样用?)3、学生试背,可自己创编动作,让我们每个人来用手又用脑,看谁最先背出来。(评:通过自我展示、问题提示、自编动作的形式,将单一、机械、重复的课文背诵变为有趣味的多样化活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高。)4、小结背诵情况,请学生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首儿歌的?(评: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帮学生逐步积累学习方法,从小处着眼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5、师表扬学生用手又用脑,不仅解决了自己发现的小问号,还背出
25、了课文,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用好自己的两个宝。五、拓展活动:(课后完成)1、课外阅读注音连环画故事鲁班是怎样发明锯的2、画一画五十年后的新淮安3、准备我会想!我会做展示会(展示学生的各类作品,如字画、手工)(评:阅读连环画故事不仅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且拓宽了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画、做等活动的开展,将语文与其它学科融合,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培养了学生时时处处有语文、学语文的意识,将语文的触角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设计意图:一、改变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新课标明确提出“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并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特别注重学生“探究的研究的过程”。那么用
26、什么启发?讨论、探究、研究什么?问题!在本课的教学中,不再是老师发问学生被动作答,教师始终以一个组织、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在读中质疑,在读中释疑,让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究。开始时,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教师将学生的疑问集中归纳为“人有哪两个宝?”、“为什么说它们是宝?”、“怎样用这两个宝?”三个有效性问题,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在自读课文时十分认真。接下来教师再将问题逐个提出,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互相间的合作、探究与交流代替了教师的讲解,学生在寻求问题的解答中,渐次将课堂教学推向深入。当然对于一年级学生,教师也会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简短的小结适时地传递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认识。此外,学生每次读过课文后,
27、教师都组织学生展开互相间的评价,让学生做学习活动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二、联系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一年级学生易于接受、理解具体、形象、直观的东西,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不再是索然无味的解释,而是将课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沟通。如让学生说说“的双手会”、“自己做事时大脑会想些什么?”、“自己曾经创造了什么新东西?”这几个问题都以学生的主体经验为基本点,强调学生主体的感受与体验,帮学生具体化、个性化地来理解感悟课文,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内化,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有两个宝教学设计之二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 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