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案.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60822960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4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案.pdf(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案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案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为数学是现实生活中的财产,在实践中应用数学财产,而且这种应用与感兴趣的日常实际密切结合,就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实践、提高生存能力,从而使生活变得轻松。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案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案 1 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教材分析: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表格、图像、关系式,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为后面学习正比例、反比例打下

2、基础,同时体会函数思想。教材呈现了三个具体情境,鼓励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中,体会在生活情境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会随着发生变化,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关系。这三个情境分别用表格、图像和关系式呈现变量之间的关系,以使学生体会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多种形式。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是一所民办实验小学,学校的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本,突显人文性,这样学生喜爱学习数学,敢于在课堂上表现自我,学生有较好的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用手势表示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高的变化。2、用手势表示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体重的变化。3、师:身高、体重

3、都会变化,这些都是变化的量。(板书课题)二、观察表格,感知变量。1、出示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表。师:这是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表。(1)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2)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3)师生共同画一画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4)说一说小明 10 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2、说一说。(1)我发现()随()的增加而增加。(2)我发现()随()的减少而减少。3、师:通过你们举的例子,可以发现什么?三、通过读图,感受变量。1、师: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2、出示骆驼体温随时间的变化统计图。3、读懂统计图。(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2

4、)一天中,骆驼体温是多少?最低是多少?4、感受量的周期变化。(1)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2)第二天 8 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 8 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3)第二天,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第三天呢?第十天呢?(4)师:每天骆驼的体温总是怎样变化的?四、建立模型,感悟变量。1、出示叫的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关系的情境。2、你能用式子表示这个近似关系吗?即气温 h=t7+3。3、理解式子中量的变化。师:如果蟋蟀叫了 7 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如果蟋蟀叫了 14 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如果蟋蟀

5、叫了 28 次呢?你能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是怎样变化的?4、举出而变化的例子。5、通过举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而变化,这些量就是变化的量。五、课堂巩固,加深理解。1、连一连,把相互变化的量连起来。路程 正方形周长边长 购卖数量总价 行驶时间2、说一说,一个量怎样随另一个量变化。(1)一种故事书每本 3 元,买书的总价与书的本数。(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24 平方厘米,长方形的长与宽。六、全课小结,谈谈收获。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案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案 2 2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

6、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3、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重点:目标 1、2。教学难点:目标 2、3。教学过程:活动一;判断下面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1、每行人数一定,总人数和行数。2、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和宽。3、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4、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数值。5、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6、一个自然数和它的倒数。7、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8、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9、圆的半径与周长。10、圆的面积与半径。11、什么样的两个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活动二:探索一个数与它的 5 倍之间的关系。1、求出一个数的 5 倍,在书上表格填写。2、判断一

7、个数的 5 倍和这个数有怎样的关系?小结:一个数和它的 5 倍之间具有正比例关系。3、请观察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然后,根据上表说说各点表示的含义。4、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5、利用书上的图,把下表填完整。找一找这组数据在统计图上的位置,读出未知数据再算一算,比较两次结果。活动三:试一试。1、在下图中描点,表示第 20 页两个表格中的数量关系。2、思考;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发现:所描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活动四:练一练。1、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2、乘船的人数与所付船费为:(数据见书上)(1)将书上的图补充完整。(2)说说哪个量没有变?(3)乘船人数与船费有什么关系

8、?(4)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3、回答下列问题:(1)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2)根据右图,先估计圆的周长,再实际计算。(3)直径为 5 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实际计算值为()。(4)直径为 15 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实际计算值为()。4、把下表填写完整。试着在第一题的图上描点,并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表格见书上)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案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案 3 3教学目标:1、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量的实例,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

9、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苹果、梨、橘子的图片 问:起一个总的名称是什么?2.出示:仿照第一题填空(1)时间:3 小时 20 分 2 小时 45 分(2)总价:5 元()()(3)():6 千克 800 克 3 吨 350 克填后问:左边的是什么?右边对应的是什么?你还能举出一种量和它对应的数吗?二、学习新课(一)相关联的量教师做实验,向弹簧称上加钩码问:(1)这其中有哪两种变化着的量?(2)弹簧长度为什么会变化?指

10、出:弹簧长度是随着钩码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像这样的两种量我们把他们叫做相关联的量。追问:现在你知道什么叫相关联的量了吗?你能举例说明吗?(二)学习成正比例的量1、出示 19 页表格观察图像,填表,回答下面的问题:(1)表中有哪两个相关联的量?(2)正方形的周长是怎样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的?(3)正方形的面积是怎样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的?(4)它们的变化规律相同吗?小组讨论交流汇报2、20 页第 2 题3、正比例的意义(1)例 1 和例 2 有什么共同点?(两种相关联的量,比值一定)师指出:这样的两种量就是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成正比例关系。问:现在你知道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了吗?自由说说 指

11、生回答阅读课本师板书关系式:y/x=k(一定)(2)那么,要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量该看什么呢?三、巩固提高:19 页说一说。四、全课小结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案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案 4 4教学内容:圆柱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2.使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教学难点:1.建立空间观念。2.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教具准备:硬卡纸圆柱体,相应电脑课件,尺子,剪刀教学过程:一、复习引

12、入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2.引入新课。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的一些物体。提问学生:这些形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吗?说明:这些形体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通过学习要认识它的特征。(板书课题)二、教学新知1.认识圆柱的特征。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再和讲台上的圆柱比一比,看看它有哪些特征。提问:谁来说一说圆柱有哪些特征?2.认识圆柱各部分名称。(1)认识底面。出示圆柱,让学生观察上下两个面。说明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2)认识侧面。请大家把圆柱竖放,用手摸一摸周围的面,你对这个面有什么感觉?说明:围成圆柱除上下两个底面

13、外,还有一个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追问:侧面是怎样的一个面?(3)认识圆柱图形。请同学们自己再摸一摸自己圆柱的两个底面和侧面,并且同桌相互说一说哪是底面,哪是侧面,各有什么特点。说明: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侧面围成的。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4)认识高长方体有高,圆柱体也有高。请看一下自己的圆柱,想一想,圆柱体的高在哪里?试着量一量你的圆柱高是多少。谁来说说圆柱的高在哪里?说明: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圆柱的高是多少,怎样量出来的。提问:想一想,一个圆柱的高有多少条?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高有无数条,高都相等)3.巩固特征的认识。(1)提问:你见过哪些物体

14、是圆柱形的?(2)做练习一第 1 题。指名学生口答,不是圆柱的要求说明理由。4.教学侧面积计算。(1)认识侧面的形状。教师出示圆柱模型说明: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如果把圆柱侧面沿高剪开再展开,它会是什么形状。现在请大家拿出贴有商标纸的饮料罐(教师同时出示),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然后展开,看看是什么形状。学生操作后提问:你发现圆柱体的侧面是什么形状?(2)侧面积计算方法。提问: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跟圆柱体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看从第 3 页最后两行到 4 页的“想一想”,并在横线上填空。提问“想一想”所填的结果。得出计算方法。提问:根据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算?为什么?(3)教学例

15、 1出示例 1,学生读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三、巩固练习1.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2.课件出示练习题3.做“练一练”第 3 题。4.思考如果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四、作业布置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案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案 5 5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2、下表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二、

16、自主探究(一)教学例 11.出示例 1,提出观察思考要求: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个表同复习的表相比,有什么不同?(1)表中的两种量是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教师板书: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2)每小时加工的数量扩大,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缩小;每小时加工的数量缩小,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扩大。教师追问:这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吗?为什么?(3)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都是 600.2.这个 600 实际上就是什么?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和零件总数,怎样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师板书:零件总数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3.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每

17、小时加工数变化,加工时间也随着变化,每小时加工数乘以加工时间等于零件总数,这里的零件总数是一定的。(二)教学例 21.出示例 2,根据题意,学生口述填表。2.教师提问:(1)表中有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吗?教师板书:每本张数和装订本数(2)装订的本数是怎样随着每本的张数变化的?(3)表中的两种量有什么变化规律?(三)比较例 1 和例 2,概括反比例的意义。1.请你比较例 1 和例 2,它们有什么相同点?(1)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2)都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3)都是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2.教师小结像这样的两种量,我们就把它们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3.如果用字母 x 和 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 k 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教师板书:xy=k(一定)三、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种量是成反比例的量,也学会了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在判断时,同学们要按照反比例的意义,认真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2、通过今天的学习,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四、课堂练习完成教材 43 页做一做五、课后作业练习七 6、7、8、9 题。六、板书设计成反比例的量 xy=k(一定)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一定)每本页数装订本数=纸的总页数(一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