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Millwoods acupuncture.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60813743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PDF 页数:39 大小:3.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Welcome to Millwoods acupuncture.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Welcome to Millwoods acupuncture.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elcome to Millwoods acupuncture.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elcome to Millwoods acupuncture.pdf(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Welcome to Millwoods acupuncture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http:/ 伤寒论“但欲寐”的理论指导下,以本方治疗嗜睡症 12 例取效良好。基本症状有头晕头胀,神情不振,每早晨昏睡不足,呼之不易醒,甚至多睡到中午方醒,笔者常以此方加减治疗亚健康收效满意。本方有扶正祛邪,提高人体免疫能力之作用。视瞻昏渺(球后视神经炎)本病外眼无异常,而出现视力减退以致视物模糊不清的效果。如李某严冬坐车闷热头痛难忍,下车后用水洗脸,洗头,顿感清爽。3 日后视力急剧下降,双眼视物昏朦,当地县医院诊为急性视神经炎,经中西治疗2 个月视力未改善。证属冷热相激,寒凝内闭玄府,

2、眼络闭郁,失于宣畅。方以麻黄 15 克,附子 10 克,细辛 10 克,苍术 30 克,葛根6090 克,桂枝30 克,柴胡、黄芩各10克,经加减连服 20 余剂,视物如初。慢性鼻炎,慢性鼻炎为常见病,多以鼻塞、流鼻涕、嗅觉减退、闭塞性鼻音、头痛、头晕、咽干、咽痛,甚或耳鸣、耳闭塞感,均为常见症状。麻黄附子细辛汤有良好宣肺通窍,温阳助盖、益肺摄涕之效。据报道有人以此方加味治疗本病取效满意,清涕多遇寒加剧者加黄芪 3060 克,鼻塞不通、头痛、头晕加苍耳子、辛夷各10 克,黄涕加黄芩 20 克,桑白皮 10 克。涕泪不止 本病是指鼻涕及眼泪时出不止的一种病症。据报道有人以本方加苍术、五味子治疗本

3、病获效。患者涕泪不止3 月多,有按风寒,按炎症,也有按过敏治疗者,均不效。其按五液辨之,认为水寒之症与肾关系密切,病始风寒,阴盛阳弱,病及少阴,故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太少两治,药尽 3剂而愈。腓肠肌综合证腓肠肌综合症民间俗称吊脚筋或转筋,是以肢体筋脉牵掣拘挛,或扭转急痛,常发生于小腿腓肠肌,甚至牵连腹部拘急。据报道有人认为本病是由于阳气不足筋脉失于温煦,遂至拘急挛痛,屈伸不利。故以本方温经散寒,暖络通脉为法,加木瓜、白芍、甘草和胃通络,缓急筋挛,一般 510 剂可效。此外本方用于治疗前列腺肥大、无汗症、少阴咽痛、病态窦房结综合症、低血压、风湿性关节炎、阳萎、血管神经性头痛、骨髓炎等疾病也取得了很好

4、效果。-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表温经两法彰,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词解:?曷:“曷”字用在这里,类似“怎么”一词的意思。曷能康,意同“怎么能恢复健康”?是反诘语。药物:麻黄(去节)二两(23 克)细辛二两(36 克)制附子一枚(36 克)用法:煎分两次服。功效:助阳发汗。适应症:外感恶寒发热,寒重热轻,神疲欲卧,舌苔水滑,脉象沉细。方义:伤寒论用本方治疗少阴病是指机体阳气不足,脉沉细,神疲嗜卧,恶寒甚等症状而言。这些症状,本来应该禁用发汗表散之药,可是外感寒邪,恶寒发热,又不得不用表药。因此,设表里兼

5、顾的方法,用麻黄发汗,解散在表之寒邪,用附子温少阴之里,以助阳气不足,并以细辛配附子温经散寒。这样三者配合,可使发汗散寒不损阳气,温经助里不妨解表。所以适用予阳虚外感寒邪,寒重热轻,神疲欲卧,脉沉细等症。-麻黄附子细辛汤根据伤寒论所载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药为:麻黄 6 克(去节)、细辛 6 克、附子 6 克(炮,去皮)。以水 2000 毫升,先煮麻黄减 400 毫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600 毫升,去滓,温服 200 毫升,日 3 服。其功效助阳解表。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发热,脉沉者。笔者在临床中应用此方加减,治疗数种内科病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血管神经性头痛多数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阳虚阴盛、经输不

6、利,故可应用麻黄附子温阳通经、细辛通络止痛,用量宜大,不必完全拘泥于药典之规定,但应先煎 30 分钟,以减轻毒性。川芎、蜈蚣能助细辛通经止痛。有一中年女患者,患血管神经性头痛。其反复发作 10 余年,加重 3 天。每次以头顶及两侧太阳穴处疼痛为剧,甚则呕吐,与受寒及情志刺激有关。此次发作因情志波动引起。症见:头痛如劈欲吐,伴畏寒肢冷,面色苍白,月经错后及量少有块,少腹冷痛,舌质暗淡,苔白,脉沉。综合脉证,系阳虚阴盛、经气不利之头痛。治则温阳通经止痛。方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 6 克、制附子 10 克(先煎)、细辛 12 克(先煎)、白芥子 10 克、川芎 30 克、蜈蚣 2 条(研末冲服)

7、、甘草 6 克、石菖蒲12 克、川牛膝 12 克。诸药每日 1 剂水煎服。患者服用 15 剂告愈。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以老年人多见。中医认为:是心阳不振、经输不利之胸,由于心阳不足,故遇寒则甚。应用麻黄、附子温通心阳,细络止痛;配薤白助细辛宽胸止痛;人参、丹参益气活血通络,改善微循环,促其功能恢复。诸药合用,温阳通脉、益气活血,故能使窦缓恢复。有一老年男患者被确诊为窦性心动过缓 3 年。症见:胸闷心悸,每遇寒冷或受凉时则胸部闷痛加重,伴畏寒肢冷,小便清长,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沉迟。证属心阳不振、经输不利之胸。治则温阳通脉,养心益气。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 10 克、制附子 10 克

8、、细辛 4 克、薤白 12 克、丹参 20 克、人参 10 克。诸药每日 1 剂水煎服。患者共服40 剂,胸闷、心悸、肢冷减轻。肺心病心功能不全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由于反复咳嗽气喘、耗伤阳气,致心肺气虚、气血运行不畅。其病机为:心阳不振,故而胸闷心悸;阳虚不能外达以温煦四肢,故形寒肢冷;肺气不足,宣肃失常,痰浊内停,故咳痰气喘;阳虚气化不利,水气流溢四肢,故肢体浮肿。故治宜温阳散寒,利水平喘。有一老年女患者,患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 20 余年。症见:喘咳气急痰多,痰色白质稀,胸闷心悸,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双下肢凹陷性浮肿,口唇紫绀,颈静脉充盈,桶状胸,双肺呼吸音低,满布干湿性罗音,心音低

9、,舌淡苔白滑,脉沉。证属心阳不足,痰浊内停之喘证。治则为温阳散寒,利水,祛痰平喘。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炙麻黄 9克、制附子 10 克、细辛 5 克、干姜 10 克、射干 12 克、莱菔子 12 克、紫苏子 15 克、猪苓 12 克、车前子 20 克(包煎)。诸药每日 1 剂,水煎服,患者服药 10 剂后,一般情况明显好转。老年人劳累后感冒高热老年人肾气已衰、精血虚亏,又加劳累,愈伤肾气、损耗真精,寒邪乘虚直入少阴。症见:高热恶寒,肢冷蜷卧,神疲乏力,阴不涵阳,面色潮红,脉浮躁无根。当为本虚标实之证。若纯以辛温发表,必阳虚精亏不能鼓邪外出,且有虚脱之虞,亟当温经益肾。扶正祛邪,遂取麻黄附子细

10、辛汤温经助阳以散寒;熟地、萸肉、龟版滋肾益精以固本,待阳复、精固、寒散则高热自退,恶寒、身倦、肢冷等症自除。有一老年男患者,劳累后,翌日即发高热 3 天,伴恶寒肢冷。症见:蜷卧肢冷,面色潮红,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象浮躁。此证恐有虚脱之险,亟当温经发汗,益肾固精。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 5 克,细辛 4 克,制附子、山萸肉各 1 克,熟地 15 克,龟版(先煎)12 克。诸药每日 1 剂,水煎服。患者仅服2 剂药后,诸症即大平。后服大补元煎加减 4 剂康复。-麻黄附子细辛汤【组成】麻黄 6 克,附子 9 克,细辛 6 克【功用】助阳解表。【主治】少阴病初期,反发热,脉沉者。【古籍论】少

11、阴病本为阳气虚寒证,应不发热,如初起反复发热,可知兼有表证。但表证脉应浮,若反为沉,可知病在少阴。方中麻黄发汗以解太阳之表邪。附子助阳,以扶少阴之里虚。细辛通彻表里,内散少阴寒邪,外解太阳之表。三味合用,是在温经助阳之中微微发汗以散寒邪,使外感之风寒得以表散,而又因护里阳。如只用麻黄、细辛不用附子助阳,则阳气随汗而泄,恐有亡阳之虑。今麻、附并用,则发中有补,使表解而又无损于阳。【点评】寒伤太阳之表并且脉浮的,宜用麻黄汤发之,若兼袭少阴之里而又脉沉者,则宜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既解太阳之表,又扶少阴之里。-麻黄附子细辛汤琐谈麻黄附子细辛汤来源于张仲景 伤寒论,文中第 301 条云:“少阴

12、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方中由麻黄、细辛、炮附子三味药组成,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里助阳,细辛温化寒饮,既助麻黄解表,又配合附子逐里之寒饮。本方具有助阳解表、温里寒饮之功效,组方严谨,众多医家对此独具慧眼,颇多发挥。已故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曾用本方治疗一女性哮喘患者:白天无咳喘,但有鼻塞流涕,头痛、口干不思饮,背恶寒,但欲寐,晚上喘息胸闷,喉中痰鸣,吐少量白痰,便干,脉沉细,苔白根腻,变态反应检查对尘土、_虫、花生、大豆等八种物质过敏,他医以三阳合病用大柴胡汤加生石膏加减服汤剂 38 剂不效。经胡老辨证为少阴表证夹饮,与麻黄附子细辛汤 3 剂(麻黄 6g,细辛

13、 6g,炮附子 6g),诸症大减,又继续服药 2 月余,诸症消失,经追访3 年未见复发。胡希恕先生率先提出少阴病当属表证的观点,是他通过长期学习伤寒论及临床体验而得出的结论。伤寒论第 7 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无热恶寒者发于阴。”日人山田宗俊认为该条是辨别太阳表证与少阴表证的重要条文,他说:“所谓阴阳二字,指其人因有寒热虚实之殊,而言太阳、少阳、阳明皆属实热;少阴、太阴、厥阴皆属虚寒其发于阳之始谓之太阳;发于阴之始谓之少阴。”所以,当机体出现发热恶寒者为在表的阳证,亦即太阳病,当机体出现不发热而恶寒者为在表的阴证,与太阳病相对应的理应是少阴

14、病。清末伤寒名家陆渊雷认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当用于正气虚弱,且有外感表证。”藤平建患感冒咳嗽久治不愈,用小青龙汤不效,后经仔细辨证是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用后不久即愈。已故北京名医岳美中先生在菏泽行医期间,曾治一中年男子,秋天遇风寒,全身发冷,恶寒较明显,诊其脉沉细,他医处方治之疗效不佳,经岳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半剂而效。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冯世纶老师曾治一青年咳嗽 2 月,服中药数剂不效,诊时症见恶寒无汗,鼻塞头痛,咽干不思饮,切其脉弦,苔白润,冯老师诊为少阴夹饮之咳,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仅服 1 剂而解。湖北中医学院王悟川老师认为:“少阴表证,所以脉沉者,因少阴阳虚

15、,无力鼓动气血达表抗邪,故用温经扶阳达表散邪之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之”。山西已故名老中医门纯德先生认为:“麻黄附子细辛汤为少阴表证。”他曾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愈 1 例感冒重症及 1 例小儿病毒性肺炎危症患儿。从以上医家的精辟论述及临证心得,可以得知麻黄附子细辛汤当属少阴病无疑。笔者在冯世伦老师的指导下,曾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 1 例额窦炎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患者患额窦炎 3 年,曾用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近日感冒后额窦炎复发,头痛欲裂(前额部明显),恶风寒,经常鼻流清涕,手足冷,不欲饮,脉沉细,辨证为少阴夹饮表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之:麻黄 8g,炮附子

16、10g,辽细辛 6g,苍术 15g,生苡仁 15g,败酱草 15g。服 3 剂后症状大减,又继服 6 剂,感冒及额窦炎复发次数明显减少。随后又根据症状不定期服用汤药数剂,现病情稳定。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具有抗炎、抗过敏、抗氧化的作用,可灵活用于过敏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脊髓空洞病,过敏性鼻炎、百日咳、无汗征、低血压、重症肌无力、疲劳综合征、心动过缓、坐骨神经痛、压痛等病,但须注意,辨证属外寒里饮者,凡证见发热或不发热、恶寒倦怠、脉沉细或浮紧等均有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机会。伤寒论第 128 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主要是辨清为少阴病夹饮之外寒里

17、饮证。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运用不胜枚举,要想正确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方,最重要的是我们在认真学习研究伤寒论的同时,要在临床当中仔细去体验,方能使本方发挥应有的治疗效果。-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中医院(255020)原载于新中医2002 年 1 月第 1 期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组成,具有助阳解表之功。用治平素阳虚又外感风寒之证。笔者临证用于治疗小儿肺系病证,每能应手取效,兹举验案如下。1 过敏性鼻炎李某,男,7 岁,1998 年 5 月 17 日初诊。患儿有过敏性鼻炎史 3 年,经常遇冷风打喷嚏,流清涕,鼻塞,曾用中西药治疗未效,近日着凉症状加重。诊见:形瘦,

18、面色(白光)白,舌淡、苔薄白,脉沉紧。询知患儿平素怕冷,手足发凉,纳差,时常腹痛,大便不成形。证属阳虚外感,肺窍失和,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处方:麻黄、炙甘草、细辛各5g,熟附子 3g,黄_15g,蝉蜕 6g,茯苓 12g,防风、大枣各 10g。每天 1 剂.-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治验举隅熊家福 熊庆梁 张在香 2004-7-24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 年 1 月 第 3 卷 第 1 期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少阴病篇,为少阴病兼太阳表寒证的主方。301 条云:“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多年来,笔者运用本方加味治疗胸痹、哮喘等,均获得满意

19、疗效,兹举临床验案如下。1 胸痹证患者,男,50 岁,1998 年 1 月 10 日来诊,因胸闷、胸痛,心悸气短 5 年,曾多处求医,服用过中西药物,效不佳;患者昨日胸闷胸痛,心悸,晚上睡眠中被憋醒,而来院求诊。刻下症见患者面色苍白,唇舌紫暗、苔白,畏寒肢冷,脉沉迟(40 次/min)。心电图诊为“窦性心动过缓”及“冠心病”证属心肾阳虚,胸阳痹阻;拟峻补心肾,宣通胸阳;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炙麻黄 10g,熟附子 30g(先煎),细辛 6g,人参 10g,黄_20g,丹参 20g,红花 10g,炙甘草10g,水煎服。服上方20 余剂,病情明显好转

20、,效不更方继服 30 余剂,胸闷胸痛,心悸气短消失,复查心电图:心率 62 次/min,S-T 段正常,随访 2 年未复发。按:本例由心肾阳虚,阴寒痹阻,心脉血瘀所致,病势较急,非峻补不能愈病。故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振奋心肾阳气,麻黄炙用降低发汗功能,麻黄走心经,兴奋心脏加快心率,附子含有去甲乌头碱,具有与异丙肾上腺素相似作用,也能使心率加快,熟附子能增加窦房结自律性,改善窦房传导,使心率加快。根据久病必虚,气虚则血瘀,方中加人参、黄芪以补气活血,丹参、红花活血化瘀,炙甘草调和诸药。合而用之,心、肾阳气振,痹阻血瘀通,药中病机,病得愈。2 哮喘证患者,女,43 岁,于 1997 年 11 月 2

21、 日来诊。患者昨晚睡眠中弊醒,胸膈满闷如塞,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不能平卧,端坐呼吸。5 年来患者每年秋冬季节必犯,曾多处求医,服过若干中西药效果不佳。患者面色晦涩带青,头痛裹巾,畏寒肢冷,下肢尤甚,口不渴,喜热饮,每天吐清稀痰涎约 250ml,脉沉弱舌淡苔白滑,证属太阳少阴表里俱病,太、少两感触犯哮喘夙根,治宜温经解表,止咳平喘用麻黄附子细辛加味:炙麻黄 10g,熟附子 30g(先煎),细辛 3g,杏仁 10g,苏子 10g,白前 10g,甘草 6g,水煎服。服上方10 余剂,病基本痊愈;改服用金匮肾气丸与紫河车服用以善其后,随访 3 年未复发。按:本病是少阴心肾阳气不足,阴寒内盛,阳气不

22、宣所致,盖太阳与少阴互为表里;少阴阳虚不能卫外,卫阳不固,寒邪外侵袭肺,致邪气壅,肺气升降失常,故哮喘发作。病势较急,非峻温不能愈病,故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峻补心肾,破阴通阳。现代药理分析:麻黄能阻止过敏介质的释放,直接兴奋a-肾上腺素受体,使末梢血管收缩,从而可缓解支气管粘膜的肿胀,对哮喘的治疗和预防有良好的效果;杏仁,苏子止咳平喘;白前祛痰降气,止咳;甘草调和诸药;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紫河车补肺气,益肾精,两者以固本,减少复发,合而用之,使阳气得温,阴寒得散,肺气得宜,元气得复,故病愈。(收稿日期:2002-12-17)作者单位:1256504 山东省博兴县第二人民医院2 山东省博兴县医院

23、乔庄分院-救命药方麻黄附子细辛汤http:/ 年 10 月 11 日 08:52潘德孚中医的治疗原理,说起来很简单,就是辨证论治。“辨”就是辨认;“证”就是症状;“论”就是讨论、议论;“治”就是治疗。只有仔细地辨认症状,经过认真的讨论和议论,最后才能进行治疗。中医不需要知道病人患的是什么病,而是致力于直接解除病人的痛苦。有呕吐的不再呕吐,有发热的,不再发热等等。因为,对于呕吐或发热,如果想找出病名,可以报出很多病名来。但是,没有病名的呕吐、发热,则更多。因此,想确定病名再进行治疗的方法就是反临床倾向

24、。我的朋友娄医师,他妹夫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三岁时患发热,到医院治疗,血检白血球高,注射青霉素,仍不断攀升,不治而亡。没隔多久,次子患麻疹痊愈后,又发热,亦注射青霉素,热势不减,白血球也同样不断升高。妹夫出差在外,妹妹弄得没了主意。妹夫的叔叔是当地有名的儿科大夫,认为只能继续照此治疗,但未见一丝好转。患儿脸色苍白,精神萎靡,娄医师认为这正是“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之主症,当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然而其妹夫的叔叔仍然认为白血球高,是炎症,必须继续使用青霉素。娄先生则认为此病与大外甥的病几乎一样,再这样使用青霉素,必将危及生命。一般人都认为发热就是热症,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这样的

25、热性药极其危险,但他却坚信此方必定有效。但他又想,由于妹夫不在家,万一出了事故,将如何面对?为了避免以后的麻烦,他将病情经过、治疗理由、方法,以及用药等均做了详细记录。服方一剂,即见精神好转,体温退,但白血球未降。他就继续补气健脾调理而痊愈。他妹夫从外地闻知信息赶回家后,站在家门口半天不敢进门,害怕听到坏消息。及至好久不见家中有动静,才大著胆子进了门,听说已经痊愈,心中的一块千斤石头才放了下来。少阴病,叫做阳虚表证。这样的症状,不很多,麻黄附子细辛汤一般人都不敢用。但这样的病证,为什么也能一剂而愈呢?它正说明人体会根据自己的抗病能力组织抵抗疾病的方法。所以,我们处方用药,必须符合自控机理,千万

26、不能自我损伤。我把此病此方和治法记录下来是想告诉读者:疾病千变万化,治疗事关生死存亡,不可固执一种想法。麻黄附子细辛汤这张方,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性大热,在我们南方湿热地带,很多医师害怕使用。但是,这些药方如果使用得当,却是救命的圣药。伤寒论的药方被称为经方,即像圣经一样的药方;用熟经方治病的中医师,称为经方家。经方家如果用方准确,效果极好。所以伤寒论著成已经有二千年的历史,中国和日本的译注者有五百多家,说明此书受到高度的重视,是学中医的必读之书。-请问中医方剂一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组成和功效有那些?伤寒论原文: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此外感之寒凉

27、,由太阳直透少阴,乃太阳与少阴合病也。为少阴与太阳合病,是以少阴已为寒凉所伤,而外表纵有发热之时,然此非外表之壮热,乃恶寒中之发热耳。是以其脉不浮而沉,盖少阴之脉微细,微细原近于沉也。故用附子以解里寒,用麻黄以解外寒,而复佐以辛温香窜之细辛,既能助附子以解里寒,更能助麻黄以解外寒,俾其自太阳透入之寒,仍由太阳作汗而解,此麻黄附子细辛汤之妙用也。【麻黄附子细辛汤方】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方中细辛二两,折为今之六钱,复三分之一剂中仍有二钱,而后世对于细辛有服不过钱之说,张隐庵曾明辩其非。二钱

28、非不可用,而欲免病家之疑,用一钱亦可奏效。盖凡宜发汗之病,其脉皆浮,此独脉沉,而欲发其汗,故宜用细辛辅之,至谓用一钱亦可奏效者,因细辛之性原甚猛烈,一钱亦不为少矣。此方若少阴病初得之,但恶寒不发热者,亦可用。曾治一少年,时当夏季,午间恣食西瓜,因夜间失眠,遂于食余当窗酣睡,值东风骤至,天气忽变寒凉,因而冻醒,其未醒之先,又复梦中遗精,醒后遂觉周身寒凉抖战,腹中隐隐作疼,须臾觉疼浸加剧。急迎为延医,其脉微细若无,为疏方,用麻黄二钱,乌附子三钱,细辛一钱,熟地黄一两,生山药、净萸肉各五钱,干姜三钱,公丁香十粒,共煎汤服之,服后温复,周身得微汗,抖战与腹疼皆愈。此于麻黄附子细辛汤外而复加药数味者,为

29、其少阴暴虚腹中疼痛也。-麻黄附子细辛汤治喉痹喉痹为外感风寒,风热之邪而引起的以咽喉肿痛,甚则失音等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临床以风热犯肺,痰阻咽喉所致为多见,故疏风宣肺清热化痰,为医者所喜用。然风寒外束而致者,临床亦不少见,即丹溪心法所谓:“风冷能令人卒失者”。其治当疏风散寒,理论上多数医家也知。但在实际临证中,很多医家对风寒所致者,辄用寒凉;特别是现在的中成药基本是属寒凉之品,患者往往在药店自购而服,从而导致致寒邪郁闭,使简单的外感病传入少阴,甚至迁延不愈者甚多。盖足少阴之经脉循喉咙,挟舌本,寒邪犯肾,多成此疾。张石顽对此说得颇为详细,其云:“若暴哑声不出,咽痛

30、异常,卒然而起,或欲咳而不能咳,或无痰,或清痰上溢,脉多弦紧或数疾无伦,此大寒犯肾也,麻黄附子辛汤温之,并以蜜制附子噙之,慎不可轻用寒凉之剂,二证寒热天渊,不可不辨也”。余临证,凡见音哑,察咽喉之淡红,或暗红,苔白,脉紧或沉者,往往以此方加味,其效甚佳。-综述与讲座 麻黄细辛附子汤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临床应用概述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少阴病,治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本方由麻黄、细辛、附子 3 味药组成,方中麻黄发表散寒,附子温经助阳,细辛气味辛温雄烈,佐麻黄.表里俱寒证表里俱寒证证名。表寒、里寒症状同时存在。医学

31、心悟伤寒主治四字论:“何谓表里皆寒?凡伤寒表受寒邪,更兼直中于里,此为两感寒证,仲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也。”多由外感寒邪,内伤生冷,或里有虚寒,又感风.2005 年第 3 卷第 23 期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治疗寒冷性荨麻疹 32 例寒冷性荨麻疹系皮肤科常见病,患寒冷性荨麻疹患者近年来有所增加。32 例患者中骑摩托车发病 21 例,3 例从事冷藏工作,8 例农民接触凉水发病。近 2 年来,笔者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治疗寒冷性荨麻疹 32 例,疗.删补名医方论【麻黄附子细辛汤】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二三日无里证者。【组成】麻黄一两附子一枚炮细辛二两热微者,以甘

32、草易细辛微发汗。以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集注】.妙方精选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疑难病经验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之少阴篇。伤寒病传变至少阴,病位在心、肾两脏。少阴病有寒化和热化两端。伤寒论 第 281 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301 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明空医话(7)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四逆汤圆活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四逆汤圆活应用。张耀,男,52 岁,首钢职工,曾从事医务工作。2007 年 1月 17 日初诊,因右手背部外伤,患骨髓炎,住专科医院三月,接受中西医综合

33、治疗未愈。曾咳嗽 20 余年,有少量白痰,做西医检查,病因不明。近因受风寒,咳嗽加剧。面色寡白,略浮肿。左尺弦而无力,寸关浮数,右手伤且绷带包扎,未能摸脉。舌胖大,齿痕舌。胸闷,午后发热,上身尤甚,周身皮肤及手指灼热。腰以下发凉。拊其脐下及小腹部,凉甚。左脐旁有痛点。气机左升右降,生发的路径明显阻止也。此乃阴盛格阳,典型寒盛迫阳,龙火不归于宅,浮游于上,成上热下寒之格局。患者又给我看在右背,右臀有约 100 平方厘米大的血肿。右脚踝有核桃大的红肿,按之有弹性,患者曾拒绝西医手术治疗这血包块正是集中在右侧膀胱经,膀胱经,人之藩,今为寒邪闭束,阻其气机,体内正气相抗衡,郁结而形成红肿包块。为其处方

34、:麻黄 10 克,制附片 10 克,细辛 3 克,炮姜 10 克,白蔻 15 克,砂仁 10 克,炙甘草 10 克,大枣 7 枚,生姜7片。三剂,水煎服。嘱其妻用艾条为其灸天枢,气海,关元诸穴。若看膀胱经之肿包及外伤手背引起骨髓炎,亦可以看作阳和汤证。但此时心中之灵感想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四逆汤更为适用。阴盛已迫阳浮越,必求于本,以固真阳,引火归元。初诊用药量虽轻,感触病机,恍然间我竟告患者一剂咳嗽即可减轻。1 月 20 日张耀由妻子陪同复诊,自述,第一剂药入腹,咳嗽,胸闷即刻减轻。三剂后,咳嗽及胸闷憋气缓解,周身皮肤及手指灼热消失,觉这种热感退入肌肉里去了。腹内及腿部略有暖意。张妻问余,您的药

35、量是否轻了,服药后身体觉舒适,几小时后,舒适感减退,再服第二煎,又有所恢复。余笑曰,投石问路矣。再细询其病情,患者在 7 岁时曾高烧 43 度不退,西医为其冰敷降温。腹部放冰最多,估计是腹部容易停留。从此肚子怕凉。这应是其阳其受损之根源。张耀述其年轻时曾习王芗斋公之大成拳站桩强身,余建议其回家可每日坚持站庄,恢复元气。古人云,要把骨髓洗,先从站桩起。这样配合治疗,事半功倍矣。为其处方:麻黄20 克,制附片 30 克(先煎),细辛 6 克,桂枝 15 克,白蔻 15 克,炮姜 30 克,砂仁 15 克,炙甘草 60 克,生姜7 片,大枣 7 枚。三剂,水煎服。1 月 23 日复诊,自述服药后,咳

36、嗽大减,已无白痰,下午潮热消失。右腿内侧略痒,腿膝轻松,脚踝处红肿包块已缩小,且结暗红色痂。右侧臀部红肿包块有刺痒样痛。余告其是阳气渐复之象。其妻指张耀面部,说浮肿已退,称体重却未减。余观其面庞,已由寡白转为黄润且现光泽。张耀述每日站桩 1 小时,其妻再为其艾灸。因皈依法源寺某法师,每日念大悲咒。余赞同其念大悲咒,可收摄心神也。张耀又告我,服药六剂后,还有一个变化,以前练内家功,身体强健时,眼前总是出一似太阳般的光团,近年得病,眼前只是散见亮点,入骨髓炎医院四个月,一服寒凉中药,就要拉肚子眼前散见亮点也消失了,而今又见眼前散见亮点。侍诊学生不解,问是怎么回事。余答,其修炼武学及佛学,神识教灵明

37、,这些光感,实为自身能量(精气神的综合)一种映射。是通过视觉反映在眼前。如人照镜子,你看到了镜子里自身的影子,只是影子,不是真实的你。今又重现光亮点,说明自身阳气渐渐恢复。又为其处方,制附片增至 45 克,加黄_30 克,菟丝子 30 克,生地 30 克,牛膝 30 克。嘱其服药兼静养,明春身心可 大有转变。-恶寒发热,无汗而脉沉,是表里同病,故用麻黄以发汗解表,附子以温经扶阳,麻附配伍,可使体力增强而表邪易解,并使汗出表解而无损于心阳;更益以细辛配麻黄,专走少阴,而助麻黄辛温发散。三者合用,补散兼施,虽发微汗,无损于阳气矣,故为温经散寒之神剂。本方伤寒论治少阴病反发热脉沉者。郑氏用此方治忿嚏

38、不已,治腰痛难于转侧,及周身皮肤浮肿、内冷身重三症,亦系取其温经散寒的作用。笔者经验认为本方治疗慢性咽炎、喉炎有很好疗效。因少阴经脉循于咽喉,挟舌本,故咽喉疼痛阻,属少阴病者甚多,辨证无误,皆药到病除。又本方加干姜、桂枝、甘草,可治寒邪入里,表里同病,恶寒发热,口不渴,全身倦怠无力,但欲寐。时时背部恶寒,小便清长,咳甚痰多,全身骨节疼痛,项强,心累,手足酸软无力之咳嗽、哮喘,伤寒虚弱之咳、喘,以及因伤寒引起之各种疾病数十种,屡获显效。摘自郑钦安医书阐释伤寒恒论-求教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圆通解发表时间:2006-5-27 07:10 作者:无心来源:民间中医网 伤寒云:少阴病,始发热,脉沉者,麻黄细

39、辛汤主之。条文的意思是首先得确定是少阴病,那么什么是少阴病呢?伤寒云:少阴病,但欲寐。然后要有发热的迹象(少阴与太阳兼表里)脉必要沉(沉脉主里,即合少阴之意思)。具备以上三条,仲景先师说可以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又现今许多临床大家在运用此方上甚为灵活,感觉运用此方并不一定要具备发热、脉沉的症状也能使用此方,且效果很好:如三七生用此方治疗鼻塞、头疼没有发热性质的感冒:又如刘文澄先生运用此方加减治疗扁桃体发炎咽疼、咳嗽等!不知道如何认识和灵活的运用此方?请各位大师指点为幸!-【摘 要】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治疗寒冷性荨麻疹 32例2005 年第 3 卷第 23 期栏目,主要讲述了寒冷性荨麻疹系皮肤

40、科常见病,患寒冷性荨麻疹患者近年来有所增加。近 2 年来,笔者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治疗寒冷性荨麻疹 32例,疗效满意,特报告如下。2 治疗方法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麻黄 9g,附片 9g,细辛 6g,桂枝 10g_咨?0g,甘草 10g,生姜 5g,大枣 5 枚,水煎服,每日 1 剂,10 天为一疗程。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本文重点关注麻黄附子细辛汤 桂枝汤 寒冷 荨麻疹 等内容。【全 文】寒冷性荨麻疹系皮肤科常见病,患寒冷性荨麻疹患者近年来有所增加。32 例患者中骑摩托车发病 21 例,3 例从事冷藏工作,8 例农民接触凉水发病。近 2 年来,笔者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治疗寒冷

41、性荨麻疹 32 例,疗效满意,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门诊患者 32 例,男 24 例,女 8 例;年龄最小 16 岁,最大 38 岁,平均 26 岁;病程最短 5 天,最长 3.2 年,平均 1.1 年;见冷风起风团者 21 例,见凉水、冷物起风团者 11 例,风团以暴露部位和接触部位为主。1.2 治疗方法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麻黄9g,附片9g,细辛 6g,桂枝10g,白芍20g,甘草10g,生姜5g,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 剂,10 天为一疗程。服药期间停服其他药物,禁止接触冷水,避风寒,忌生冷饮食。1.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痊愈 21 例(65.6%)

42、,遇冷风凉水不再出现皮肤风团,皮肤色泽如常;显效7 例(21.9%),遇冷水、凉水皮肤症状基本消失,但皮肤变白,有不适微痒感;有效 4 例(12.5%),遇冷水、凉水皮肤症状改善 50%以上。总有效率 87.5%。2 典型病例患者,男,23 岁,于 2004 年 10 月 6 日来诊,自诉近 2 个月来,面部、上肢及暴露部位遇冷起风团、痒,见热后皮损自然消失。体格检查发现面部、上肢皮肤变白,起皮色和淡红色风团、痒,触之皮肤发凉,用手按压风团 5min 后风团消失。诊脉浮紧,舌淡苔薄,中医辨证属风寒侵入肌肤,营卫不和,寒邪蕴结,即发风团。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温经发表,调和营卫,每日1 剂

43、,水煎分 3 次口服,10剂后复诊。患者皮肤正常,无不适感觉,继续服用10 剂,6个月后随访未复发。3 讨论寒冷性荨麻疹是由于禀性不耐,或表虚卫弱,再遇气候突然变冷,或突然受寒冷刺激,如侵入冷水、接触冷物,在寒冷的刺激下诱发。以暴露部位和接触冷物部位出现皮色苍白,起皮色和淡红色风团、痒,有冷感觉。病机为风寒束表,蕴结皮肤。笔者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温经发表,调和营卫,使风寒之邪由表而出,营卫调和,经络舒通,症状自然消失。作者单位:262700 山东寿光,寿光市皮肤病防治站-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应用举隅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应用举隅湖北中医杂志 1999 年第 2 期第 21 卷 方药纵横作者:

44、赵云芝闫琳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医院(255025)麻黄附子细辛汤方出仲景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组成,功擅助阳解表,为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之太阳少阴同病之方。笔者近年来用本方加减治疗阳虚感寒所致的病证,疗效满意,介绍如下:1背部恶寒证王某,女,35 岁,1996 年 4 月 10 日初诊。主诉:背部恶寒 3 年余,加重 1 周。现病史:近3 年来,患者常觉背部正中如碗口大一片恶寒,如透风状。初期以为感冒,自服散寒解表药,发汗之后症状减轻,但过后复发,夜间睡觉需穿背心始觉舒适。现时至春天,仍著冬装,且背部覆以狗皮,仍感恶寒。周身拘急,同时伴胸中窒塞

45、感,咽部不适,气短心悸,时欲叹息。经胸透、心电图、血常规检查,排除心肺疾患。查体见患者形体略胖,面色晦暗,舌质淡胖,舌苔薄白,脉沉细。询之饮食睡眠尚可,大小便、月经均正常。胸中窒塞感以凌晨为甚。考虑为少阴阳虚感寒,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炮附子各 9g,细辛 3g,羌活、枳壳各 12g。3 剂,水煎服,1 剂/d。患者服药一剂即感背部恶寒减轻,胸闷心悸等症好转;药进 3 剂,背部恶寒消失。唯时感胸闷气短、咽部不适,于上方中加黄_30g,桔梗12g,甘草6g,继服 3 剂。药后患者感胸中畅快,咽部舒适而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按:背部正中为督脉所循,督脉主一身之阳。太阳经脉夹脊而行,少阴阳虚

46、感寒,太阳首当其冲,故表现为背部恶寒,状如透风。阳虚失于温煦,则周身拘急;胸阳不振则胸闷气短、心悸。治以助阳解表,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方中麻黄解表散寒,附子温经助阳,细辛既能助麻黄解表,又可助附子温经散寒,加羌活以增强麻黄解表之力,枳壳善理胸中气滞。药证相符,故获药到病除的效果。2慢性肾炎宋某,女,65 岁,1997 年 4 月 8 日初诊。患者有肾炎病史,虽经中西药物治疗,病情时有反复。1 周前因外感风寒致病情加重,眼睑及下肢浮肿,按之凹陷,周身拘急,腰部冷痛,腰以下如坐水中,疲乏无力,夜尿多,每夜 35 次,小腹冷痛,大便时稀软,日 23 次,不成形,形体肥胖,面色晦滞,四肢不温,舌质

47、淡红,舌苔白滑,脉沉细。查尿常规:蛋白(+),白细胞 25 个/高,红细胞 13 个/高,大便常规正常,尿素氮、肌酐均在正常范围。据脉证中医辨为脾肾阳虚,气化失职。治以温肾健脾,化气行水,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肉桂 6g,炮附子、山萸肉各 9g,熟地、山药、菟丝子、薏苡仁、女贞子各 20g,茯苓、桑寄生、怀牛膝、旱莲草、芡实、金樱子各 15g,苍术、白术各 12g。5 剂,水煎服。经上述治疗后,腰部冷痛及疲乏较前减轻,大便正常,精神好转,唯浮肿消退不明显。患者平时畏寒怕冷,背部有透风感,上方加麻黄 9g,细辛 3g,取麻黄附子细辛汤之意。5 剂,水煎服,1 剂/d。服上药后微汗出,患者顿觉周身舒

48、适,浮肿明显消退,走路轻便,畏寒怕冷等症减。效不更方,继服 15 剂,患者浮肿消退,精神爽,腰部冷痛愈。查尿常规示:蛋白(),白细胞23 个/高。红细胞12 个/高。为巩固疗效,给予金匮肾气丸,每次 9g,日 2 次。随访至今未复发。按:本例患者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平时调养不慎,损伤肾精,日久阴损及阳,导致阳气不足,阳虚感寒,影响肾的气化,故浮肿夜尿多;肾阳虚封藏失职,则出现蛋白尿;阳虚失于温煦则四肢不温,周身拘急,腰部冷痛;影响脾阳则小腹冷痛、大便稀软。初辨为脾肾阳虚,治以温补脾肾,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药证相符而浮肿不退。细询患者平时畏寒怕冷,背部有透风感。背部为太阳所主,少阴阳虚感寒,除影响

49、肾的气化功能外,尚影响肺通调水道之功能。三诊于上方中加麻黄、细辛,温散在表之寒邪,恢复肺通调水道的功能。里阳得助,外寒得散,则身体康复。3冠心病张某,女,65 岁。1997 年 5 月 14 日初诊。患者素有冠心病病史,近来因外感致胸闷心慌加重,伴恶寒肢冷,精神萎糜,倦怠嗜卧,动则气短,少气懒言,自服感冒药效果不显。查体见患者形体肥胖,面色晦滞,舌质暗淡,舌苔薄白而润,脉沉细而结。心电图检查提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据脉证中医辨为心肾阳气不足,复感寒邪,治以温里散寒,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 6g,炮附子 9g,细辛 3g,黄_30g,炙甘草 10g。3 剂,水煎服,1 剂/d。药后患者周身

50、微汗出,恶寒顿减,精神振作,无胸闷心慌等症。守上方 2 剂,诸症消失,改用桂枝汤加减调理 1 周,病情渐趋稳定。按:患者有胸闷心慌、气短等心阳不足之症,又有肢冷嗜卧、脉沉等少阴里寒,并兼有寒邪外侵之表证,但究其根本乃少阴阳虚感受寒邪。治以温里散寒,方中麻黄、附子、细辛温中去寒;黄_、甘草补气养心,合用则里阳得助,外寒得散,心气得补,疾病向愈。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为临床常见,只要认真辨识,即可依法施治而取效。医者往往因本方为大辛大热之剂而弃之。“有是证即用是药”,且中病即止,只要辨证准确,效如桴鼓。方中附子一味,宜先煎1530 分钟,使乌头碱分解,毒性减弱;细辛用量可根据患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