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第二十九章 足财加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第二十九章 足财加爱.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第二十九章足财加爱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上一章韩非子用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来 说有重刑与轻刑的好坏,告诉君主轻刑乱国伤民,而重刑国治利 民。韩非子先讲了一个古老的谚语“不蹶于山,而蹶于埋。”人们 不会被大山绊倒,而会被小土堆绊倒。这是生活常识,面对大山要 么翻过去,要么绕过去,绝不会被绊倒,绊倒人的只有不起眼的小 土堆,韩非子用大山形象重刑,用小土堆形容轻刑,当世学者主张 仁爱轻刑,犹如在人们行走的路上堆了一个小土堆,相当于设了一 个陷井。这样的政策实质是乱国害民。为什么说轻刑是仁爱治国论者给民众设置的一个陷井呢?还是 要从人性民情说起。小时候妈妈告诉孩子烧水壶很烫不能摸,但没
2、有体验过的孩子就是不信,结果被烫伤,从此孩子知道了烧水壶不 能摸,他长大了一样会告诉自己的孩子烧水壶不能摸,但他的孩子 也会犯他一样的错误。这就是人的特质决定了只有实事才能教训 人。对于轻刑者而言,没有“痛”到刻骨铭心,是不会轻易接受教 诲的。皮毛的疼痛很快就会忘记,根本没有教训可言,所以韩非子 说“今轻刑罚,民必易之。”轻刑的处分,只会让民众更容易违 法。君主执行轻刑,实质是将民众抛弃,原因就是前面讲的轻刑就是一个陷井,当民众纷纷掉进这个陷井,失去自由与生命,这不是抛弃是什么?如果君主爱民如子,就不应该设置“轻刑”这一陷井,而是执 行重刑这一高山,让民众不绊倒。我们常说“阴沟里翻船”比喻在
3、有把握的地方出了问题。看似一个无所谓小土堆却绊倒了自己,看 似一座大山却没有奈何得了自己。轻刑者很容易让人产生无所谓的 错觉与意识,就会犯错违法。韩非子在这一章引用当世时学者的话继续批驳轻刑,他说:今 学者皆道书策之颂语,不察当世之实事,曰:“上不爱民,赋敛常 重,那么用缺乏而下恐上,故天下大乱。”意思是:现在的学者都称 引典籍中歌功颂德的话,而不考察当代的实际情况,说什么:“君 主不爱民众,赋税总是很重,于是民众因用度缺乏而怨恨君主,所 以导致天下大乱。”首先,韩非子一开头先给当世学者的言论设定为臆想,因为当 世学者既不调查研究,又不与时俱进,只是靠称引典籍中称颂先王 的话再加上自己的臆想妄
4、断说出这样的话。基础是虚伪的,结论自 然是错误的。当学者将天下混乱的原因归咎于君主欺民,税赋过 重,民众生活用度缺乏而生心怨恨,故而为利生乱。韩非子明白当世学者所言的意思,并反向说明了这句话的言下 之意。韩非子说“此以为足其财用以加爱焉,虽轻刑罚,可以治 也。”意思是:这是认为使百姓财用富足并施加仁受,即使减轻刑 罚,国家也可以治理好。当世学者说君欺重赋,民众用度缺乏是社 会混乱的原因,那么君主爱民,财用富足,轻刑处分,国家就能治 理好。对当世学者“轻刑财足那么国治”的提法,韩非了很坚决的回答 “此言不然矣。”意思是:这话就不对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有 君主的关爱,富足的财用,仁爱般的轻刑,这样的国家应该能够治 理好,可为什么韩非子说不行呢?下章我们分析。【今学者皆道书策之颂语,不察当世之实事,日:“上不爱 民,赋敛常重,那么用缺乏而下恐上,故天下大乱。”此以为足其财 用以加爱焉,虽轻刑罚,可以治也。此言不然矣。】一切脱离了人性民情的思想与政策,都是臆想。当世学者的 “轻刑财足那么国治”的说法,本就是建立在人性自觉守法的基础 上,而“自觉”的原因是轻刑财足,而这本身是违背了人性的说 法。我们常说人心缺乏蛇吞象。轻刑,多轻才是轻,财足,多少才 能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