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大作业题目及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大作业题目及要求.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管理学课程大作业学习中心:江苏淮安金湖奥鹏学习中心次:专升本级:1809年秋季 号. 181*6名:陈思完成日期:2019年1月10日大工18秋管理学大作业 及要求第一部分:注意:请从以下题目中任选其一作答!题目一:如何理解决策的定义 及其作用?题目二:试分析目标管理过程。题目三:详细阐述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题目【!1!组织控制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重要?题目五:试分析学习型组织的特征。第二部分:学习心得 作业具体要求:1.从第一部分的五道题目中选择一道作答,答案字数不少于1000字。2.为区分 作业是否独立完成,请写出自己对本课程的想法或者学习心得,字数不少于 500字。3.正文内容统一采用
2、宋体小四号字体,1.5倍行距。4. 封面格式已给出,要求学生将个人信息认真填写完整。5. 作业必须独立完成,不准抄袭他人、相关资料或者请人代做,如发生以上情 况,成绩以0分记。6.要求学生必须在2019年3月11日23:59:59以前,将完的离线作业以附件的形式上传至课程平台。谏程公古课付浏览在场作业离线作业实时交流序号作业名称/止日期下提交日9!得分作1戴卫东浙江台州奥鹏学习中心1VIP09*8*109*8*3109*8*1&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8年11月如何理解决策的定义及其作用? 一、决策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对于 这一定义,可作如下理解:决策
3、树是用二叉树形图来表示处理逻辑的一种工具。可以直观、清晰地表达加 工的逻辑要求。特别适合于判断因素比较少、逻辑组合关系不复杂的情况。决策树提供了一种展示类似在什么条件下会得到什么值这类规则的方法。 比如,在贷款申请中,要对申请的风险大小做出判断,图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而建立的一棵决策树,从中们可以看到决策树的基本组成部分:决策节点、分 支和叶子。决策树中最上面的节点称为根节点,是整个决策树的开始。本例中根节点 是收入 40,000”,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产生了 “是”和“否”两个分支。决策树的每个节点子节点的个数与决策树在用的算法有关。如CART算法得 到的决策树每个节点有两个分支,这种树称为二
4、叉树。允许节点含有多于两个 子节点的树称为多叉树。每个分支要么是一个新的决策节点,要么是树的结尾,称为叶子。在沿着 决策树从上到下遍历的过程中,在每个节点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对每个节点上 问题的不同回答导致不同的分支,最后会到达一个叶子节点。这个过程就是利 用决策树进行分类的过程,利用几个变量(每个变量对应一个问题)来判断所 属的类别(最后每个叶子会对应一个类别)。假如负责借贷的银行官员利用上面这棵决策树来决定支持哪些贷款和拒绝 哪些贷款,那么他就可以用贷款申请表来运行这棵决策树,用决策树来判断风 险的大小。年收入40,00”和“高负债”的用户被认为是“高风险”,同 时“收入40,000但“工作
5、时间5年”的申请,则被认为“低风险”而建议 贷款给他/她。数据挖掘中决策树是一种经常要用到的技术,可以用于分析数据,同样也 可以用来作预测(就像上面的银行官员用他来预测贷款风险)。常用的算法有 CHAID、CART、QUEST 和 C5.0。建立决策树的过程,即树的生长过程是不断的把数据进行切分的过程,每 次切分对应一个问题,也对应着一个节点。对每个切分都要求分成的组之间的差异最大。各种决策树算法之间的主要区别就是对这个“差异衡量方式的区别。对 具体衡量方式算法的讨论超出了本文的范围,在此们只需要把切分看成是把一 组数据分成几份,份与份之间尽量不同,而同一份内的数据尽量相同。这个切 分的过程也
6、可称为数据的纯化。看们的例子,包含两个类别-低风险和高 风险。如果经过一次切分后得到的分组,每个分组中的数据都属于同一个类别, 显然达到这样效果的切分方法就是们所追求的。到现在为止们所讨论的例子都是非常简单的,树也容易理解,当然实际中 应用的决策树可能非常复杂。假定们利用历史数据建立了一个包含几百个属性、 输出的类有十几种的决策树,这样的一棵树对人来说可能太复杂了,但每一条 从根结点到叶子节点的路径所描述的含义仍然是可以理解的。决策树的这种易 理解性对数据挖掘的使用者来说是一个显著的优点。然而决策树的这种明确性可能带来误导。比如,决策树每个节点对应分割 的定义都是非常明确毫不含糊的,但在实际生
7、活中这种明确可能带来麻烦(凭 什么说年收入 40,001的人具有较小的信用风险而 40,000的人就没有)。建立一颗决策树可能只要对数据库进行几遍扫描之后就能完成,这也意味 着需要的计算资源较少,而且可以很容易的处理包含很多预测变量的情况,因 此决策树模型可以建立得很快,并适合应用到大量的数据上。对最终要拿给人看的决策树来说,在建立过程中让其生长的太枝繁叶茂” 是没有必要的,这样既降低了树的可理解性和可用性,同时也使决策树本身对 历史数据的依赖性增大,也就是说这是这棵决策树对此历史数据可能非常准确, 旦应用到新的数据时准确性却急剧下降,们称这种情况为训练过度。为了使 得到的决策树所蕴含的规则具
8、有普遍意义,必须防止训练过度,同时也减少了 训练的时间。因此们需要有一种方法能让们在适当的时候停止树的生长。常用 的方法是设定决策树的最大高度(层数)来限制树的生长。还有一种方法是设 定每个节点必须包含的最少记录数,当节点中记录的个数小于这个数值时就停 止分割。与设置停止增长条件相对应的是在树建立好之后对其进行修剪。先允许树 尽量生长,然后再把树修剪到较小的尺寸,当然在修剪的同时要求尽量保持决 策树的准确度尽量不要下降太多。对决策树常见的批评是说其在为一个节点选择怎样进行分割时使用“贪心 算法。此种算法在决定当前这个分割时根本不考虑此次选择会对将来的分割造 成什么样的影响。换句话说,所有的分割
9、都是顺序完成的,一个节点完成分割 之后不可能以后再有机会回过头来再考察此次分割的合理性,每次分割都是依 赖于他前面的分割方法,也就是说决策树中所有的分割都受根结点的第一次分 割的影响,只要第一次分割有一点点不同,那么由此得到的整个决策树就会完 全不同。那么是否在选择一个节点的分割的同时向后考虑两层甚至更多的方法, 会具有更好的结果呢?目前们知道的还不是很清楚,但至少这种方法使建立决 策树的计算量成倍的增长,因此现在还没有哪个产品使用这种方法。而且,通常的分割算法在决定怎么在一个节点进行分割时,都只考察一个 预测变量,即节点用于分割的问题只与一个变量有关。这样生成的决策树在有 些本应很明确的情况
10、下可能变得复杂而且意义含混,为此目前新提出的一些算 法开始在一个节点同时用多个变量来决定分割的方法。比如以前的决策树中可 能只能出现类似“收入35,000的判断,现在则可以用收入(0.35*抵押)” 或“收入 35,000或抵押150,000”这样的问题。决策树很擅长处理非数值型数据,这与神经网络只能处理数值型数据比起 来,就免去了很多数据预处理工作。甚至有些决策树算法专为处理非数值型数据而设计,因此当采用此种方法 建立决策树同时又要处理数值型数据时,反而要做把数值型数据映射到非数值 型数据的预处理。二、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1)决策、管理和监督三位一体,才能保证健康、有序发展。抛开监督
11、不说, 就企业内部来讲,决策和管理往往又是相辅相成的两套职能系统,是企业发展 的“两翼。缺少任何一个,结果只能是停滞不前。企业中决策和管理之间的 关系总结成一句话,那就是:决策是“做正确的事,而管理则是正确地做 事” O(2)科学决策是现代管理的核心,决策贯穿整个管理活动,科学决策是现代管 理者的主要职责。(3) 决策是决定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决策是任何有目的的活动发生之前必不可少的一步。不同层次的决策有大小不同的影响。学习心得不知不觉,这一学期的课程也结束了,当然,我所钟爱的管理学亦然。在这一学期的学习 中,感觉自己有所获,但也有所惑。所得的,感觉很多,但感觉又无从说起;所迷惑的, 尽然能完
12、全表露,管理课程却已终止。下面就说说我的不知所云吧。还记得第一次管理课,你第一次向我们提出管理学无非八字四词“计划、组织、领导、 控制,当时一听,打心底的一种不屑,厚厚的一本管理学怎么能就这简单的几个词就能 概括。但后面的实践证明,管理学就那么简单,有时简单到就那么几个字就可以概括。无 论是在决策中的“SWTO分析法”,抑或是“五力分析法”,甚至那次的“管理就是你说 我做,同样的寥寥数句就把重点吐露完全。当时就很惊讶,不知道到底是陈师的金齿玉 牙厉害还是管理学真如那四词一样的简单。有些东西简单就好,但有时也并非像口中所说 的那样简单。很赞同陈师的那句话,“不是学了管理就会做管理,也不是没学管理
13、就不会 管理。你那次上课讲你没学过管理的朋友依然对公司的管理做的井井有条,而自己学过 管理,却不一定能超过他。当时我就在想,管理是死的,然而,人却是活的,管理的主体 是人,而并非那一套又一套的死板的理论。这个暂且算是我学习管理学的所得吧。正如上 面说说,管理就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然而这更是一个过程,一个自我不断优 化,不断配置的过程。有时,我也在想,什么是管理,看了好多的书,都在说管理就是什 么管理者通过一系列的什么,最后一实现什么。感觉他们好像忽视了管理的主体一人。还记得哲学中那句话,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发展中。同样的,人类的 一切活动,都是变化的,水无常势也就是这个道理。
14、首先来说,管理的主体是人,不 同的人管理的结果也就不同。同样的计划,三六九等的人来实施就有三六九等的结 果,管理是死的,而管理的主体却必须积极。刚刚说过,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若把管理视为一条长江大河,而创新变化确实它滚滚前进的动力,管理者如若不懂的 变化发展之道,那么那条长江大河就是一潭死水,毫无生气。还记得很久以前就听过 的一折故事,两个推销员到非洲去买鞋子,第一个去看了以后,发现当地的人都不穿 鞋子,马上就走了,而第二个推销员去了发现,他们都不穿鞋子,如果发展到他们要 穿鞋子,销售市场不就是很大吗?我们暂且不问故事的结果,当然,我们可以想像的 出,这两个推销员的变通到底几何,而谁又是最后的赢家。最后,记得老子的的一句 话叫做“大道无为”,其实仔细一想这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什么可为而为,什么不 可为不为,管理者一样,在和谐前提下“无为而治”又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