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岳阳楼记》教案(集体备课共2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岳阳楼记》教案(集体备课共2课时).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岳阳楼记教学目的:1、积累词语,理解句意。2、了解“对偶”的特点及作用。3、理解本文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作特点。4、学习我国古代进步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思想。 教学设想:1、本文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不仅立意高远,而且文采斐然,句式于整齐中见变化,尤 其便于朗读。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吟味,体会文章的特点,并在思想上受 到教育。2、倡导学生自读,教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启发引导。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历代都作为散文名篇收入各种选本,它究竟有哪些独到之处使它 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呢?这是我们在阅读这篇文章时必须认
2、真思考的。关于岳阳楼和作者,请先看本文的题注。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文学 方面也相当有成就。下面是宋史里关于范仲淹的简略介绍(节引,字句略有改动),对 我们理解岳阳楼记的思想内容很有帮助,请同学们先读一读(投影):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 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改其乐也。既仕(做官),每慷慨论天下事, 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副宰相)谪守邓州。勤政爱 民,有政声,常自诵日:“土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死之日,四方闻者, 皆为叹息。思考:1.范仲淹少年时为什么发愤苦
3、读? 2.范仲淹论政事奋不顾身,力主改革,勤政爱 民,他的思想基础是什么?明确:1.以读书为乐,并以天下为己任。2,以“土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也”为自己的座右铭。二、指导自学。1 .读懂文句: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师提示重点词 语与句子,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2 .思考:(1)范仲淹写本文的缘由是什么?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处境如何?(2) 找出本文中写景的句子,想一想它们所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文章中分别起了怎样 的作用? (3)本文的中心句(文眼)在哪里? 三、课外作业。1.反复朗读,加深理解。二:思考这次词语和句式的特点.实词:(名词)赋
4、、国、景、大观、迁客、骚人、宠辱、 (动词)谪、属、把虚词:夫、斯、其、微、贝I、然那么.理解句意。“得无异乎?”(反问句)吾谁与归? (倒装句句)其必日乎。(表示揣测语气的陈述句)第二课时(教读第14段)一、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根据上一课布置的思考题提问。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目的 在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以便有的放矢地教学。)二、研习新课。教读第1段。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1 .要重点理解的词句。越明年一一课本注解为“到了第二年”(即庆历五年),而据岳州府志载宗谅求 记书,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在庆历六年,所以这句中的“越”还是按它的本来意义作“过” 讲为妥,“越明年”就
5、是“过了第二年”,即进入了第三年讲(庆历六年)。谪一一封建社会官吏的降职或远调,也指把有罪的人遣戍远方,如“发闾左遹(同“谪”) 戍渔阳九百人”。属一一同“嘱”,通假字,“属予作文以记之”点明写作本文的缘由。教读第2段。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1 .要着重理解的词句。夫一一本文中几个“夫”(观夫、假设夫、嗟夫),前两个“夫”有指示作用,相当于 “那”;“嗟夫”,感叹声,亦作“嗟乎”。然那么一一顺接连词。注意不要跟转折连词“然而”搞混。“然那么”在这句中有承上连下 的作用:(既然)洞庭湖是这样(气象万千),它北通巫峡,南到潇湘,降职外调的官吏和 忧然失志的诗人大多会合在这里,那
6、么他们看到这景色后产生的感情,能不因景色的变化而 不同吗?骚人一一课本注解: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世也称诗人为骚人。但在某 种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两者不能对换,如本文“迁客骚人”假设换成“迁客诗人”就不恰当。因 为离骚的作者屈原是一个遭到贬逐的诗人,所以“骚人”比“诗人”有时还多一层“忧 然失志”的意思,本文中“骚人”与“迁客”相配比拟合适。得无异乎一一“得无”本是一个表示测度的语气副词(如“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 耶”),但本句中“得” “无”是两个词,相当于现在说的“能不”。以诘问语气表达肯定 的意思。2 .思考与讨论。(1)这一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
7、仔细体味, 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取得这样的效果的?引导要点:作者善于选取形象化的词语绘声绘形。如:衔远山一一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 用一 “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一 “吞”字,不仅 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有气势磅礴之感。“衔” “吞” 字连用,更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一一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了气势,而且四字 都是水旁,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气象万千一一连用两个数词写洞庭湖上景象变 化之多之快,极有声势。此外如“横无际涯”的“横”,与“广”近义,但作者用“横”而 不用“广”,因“横”字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朝晖夕阴”的
8、“晖”换成“晴”字,义 通顺,但作者用“晖”而不用“晴”字,因为“晖”字具体,容易使读者联想到洞庭湖上“春 和景明”的景象。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炼字的功力。(2)本节中有些句子有前后照应的关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们找出来 说明它们的关系或作用。引导要点:“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为下两段分别写洞庭湖上“霆雨霏霏”和“春和 景明”的景象伏线。“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既承接上文写景的句 子,又引出下面两段文字,其中“情”“异”,是关键词,是全篇抒情、议论的基础。行文 前顾后盼,文理绵密。教读第3、4段,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1 .要重点理解的句子。“
9、那么有者矣”是一长定语句。“者”指代“览物之情”。以第3段末句为例,从“去 国怀乡”到“感极而悲”都是“者”的定语。第4段末句的结构相同。这两句可分别译为 “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忧虑谗言,惧怕讥讽,满眼凄凉,感伤 到极点而悲哀的心情了“就会产生一种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誉和屈辱一齐忘记, 端着酒杯面对和风,充满了喜悦的心情了。”景一一形声字,“日”形“京”声。“景”的本意是“日光”。锦鳞一一鳞,指鱼,是借代(局部代整体),加上“锦”字的修饰,令人想见碧波清浅 之中日光下彻、彩鳞闪烁的美丽景象。浮光跃金一一这句写月夜有风时湖面上的景色。“浮”和“跃”两个动词分别作名词 “
10、光”和“金”的定语,构成两个偏正短语。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着的碎 金”,造成了一种动态美。静影沉璧一一这句写月夜无风时湖面上的景色。语法结构、修辞方法跟上句相同,不过 它写的是静态美: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跟上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把一一动词,持,握。“把”作介词是后起的用法(把门关上),或用在比拟接近口语 的诗词中(欲把西湖比西子)。其喜洋洋一一洋洋,众多或盛大貌,这里形容喜的样子。朗读时“喜”字后要稍顿一下。 这句可译为:那喜悦真是到达了极点。2 思考与讨论。(1)本文写景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愁苦之景那么悲情毕现,写欢乐之景是 喜气洋洋。写景取得这样的效果,
11、“奥秘”在哪里呢?主要在于选择景物和渲染气氛。细读 这两段写景的局部,说说作者为表现“悲” “喜”两种不同的感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特征 的景物?又是怎样渲染气氛的?引导要点:作者选择的景物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以第3段为例:雨是“霭雨”,风 是“阴风”,浪是“浊浪”,时间是“薄暮”,所闻是“虎啸”和“猿啼”,无不是带有愁 苦的色彩,再加以“霏霏”“怒号” “排空”“冥冥”等词语的渲染,一幅天昏地暗、浪黑 风高、恐怖凄惨的画面就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了。有些景物本来没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如“日 星” “山岳” “商旅”“橘”“楫”等,但配以“隐耀”“潜形” “不行”“倾”“摧”等 词语,就带上了浓重的愁
12、苦色彩。(第4段的特点与第3段相同,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体会。)(2)第3、4段除了选择景物和渲染气氛都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这个相同点外,两段在 结构上也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先写景,后抒情,为情设景,缘景抒情;甚至连前后两个抒情 句的表达方式也完全相同。试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把两个抒情句都去掉,行不行?为什 么?引导要点:这两个抒情句是文章思路开展的中心环节:前句迁客骚人登楼而悲,后句写 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喜,联系上文看,是为了落实“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一句,联系下文 看,是以迁客骚人随物而变的心情,衬托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从而 引发出“先忧后乐” 一段正论。如果把
13、两个抒情句删去,文章思路中断,也破坏了文章的内 在联系。三、布置作业。完成“朗读背诵” 一、二。第三课时(教读第5段,总结)一、检查作业。二、研习新课。教读第5段。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1 .要重点理解的词句。“先天下乎”一一这是一个略带测度语气的肯定句。注意:“其”在这里是代词,不是表示推测的副词。这一句是作者代古仁人回答。“然 那么何时而乐耶? ”用“乎”这样测度的语气,显得委婉而得体。2 .思考与讨论。这一段是学习的难点所在,教读应着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可层层启发,设问:(1)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概况,记了登楼所见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 生的不同的“情
14、”。作为一篇“记”,写了这些也够了,但作者的本意却不在写景抒情,而 在于由此引出一番振聋发巨贵的讨论来。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笔锋突转,提出了一个“古 仁人之心”来,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从这里开始看作 者是怎样逐步深入地阐发他的思想的。请想一想: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 情不同在哪里?提出: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发而发生变化;古仁人那么“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2)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 什么有关系呢?他们“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
15、一一 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 辱都没有关系,他们是为民生疾苦而忧心忡忡。(3)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在天下人感到快乐后古仁人才会快乐。可见他们的或忧或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或忧或乐 而转移的。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4)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联系第一课时介 绍的有关作者的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提示: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士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这 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从他力主革除弊政、做官勤政爱民的行为看,确 实不是徒托
16、空言。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提出这种理想化的人物来,正是为 了 “假托古人,自写怀抱”,说明自己本来就不为个人的进退、荣辱而悲喜,虽遭贬谪,但 忧国忧民之心决不改变,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问句的形式 表达,自励励人,委婉含蓄。三.:思考与讨论。第一段首句中“谪”字点明了滕子京当时的处境。滕被谪以后心情不好,准备修好岳阳 楼后“凭栏不恸数场”。可作者偏偏在文章的一开头就点出这个“谪”字,这不是存心触痛 老朋友吗?试联系整篇文章的意思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是否别有深意?明确:从这个“谪”字看,滕子京正是一位如下文所说的“迁客骚人”,作者一开头就 点明滕的处境,其实暗暗
17、包含对老朋友的劝勉:你虽然身处逆境,但希望不要像一般的迁客 骚人那样为个人的遭遇而悲叹,应该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同时,作者自己在庆历五年也遭贬谪,这样写也暗寓与老朋友同处逆境、自勉勉人之 意。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是很深的。岳阳楼记所以传诵千古,主要原因就在于它 不是泛泛的记事写景之作,而是一篇有所寄托、立意高远的好文章。作业:基础性作业:1.背诵课文2.理解并默诵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选择性作业:1.朗读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杜甫的登岳阳楼,陈与义的登岳 阳楼,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2.完成习题比拟阅读L【甲】至假设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18、;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 也,那么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 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 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悠然有遗世之想; 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瘗鹤铭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
19、,乃得踏危石于 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实无不幸也。(选自渔洋山人文略) 【注】米家父子:米芾父子。杪(miao):树梢。瘗(yi)鹤铭:六朝摩崖石刻。 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的地阅览、观赏。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春和景明心旷神怡悉成明霞得踏危石10以下句子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于潮汐汩没之中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B.而或长烟一空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C.不以物喜可以一战(曹刿论战)D.悠然有遗世之想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11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12填空和解答。根据乙文内容填空。游焦山四件快事:一晚望月孝然祠外一 一晓
20、起观海门日出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不同,请简述。A.在/在B.有时/有时C.因为/凭借D.的/的答案:(1)日光愉快全,都能够(2) C (A.在/在 B.有时/有时C.因为/凭借D.的/的)(3)水面上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就像一块沉在水中的玉璧。开始从远处的林子里稍微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4)观返照吸江亭听晚梵声出松杪甲文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引出后面的登楼之情,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做铺垫。乙文 那么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甲文译文: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风平浪静,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 鸥时而飞翔,时
21、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 浓郁,草木茂盛。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闪耀着金光;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好似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 有穷尽!(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却荣辱得失,举起酒杯面对 和风,喜气洋洋的感觉!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 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作 官的人为君王担忧。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在野为民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 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唉!(如 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乙文欣赏:该文选自渔洋文略卷四。焦山,在江苏省镇江市东长江中,与金山相对峙。据作者的居 易录载,顺治庚子,即公元1660年(顺治十七年),王士祯与京口别驾程昆仑同游金、 焦、北固诸名胜,该文便作于此时。它记载了游览焦山的四件畅快之事。作者以诗人的妙笔, 寥寥几笔,就勾勒出焦山一带的美景,有诗意之美,有画幅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