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国际关系史ppt课件.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60277351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PPT 页数:156 大小:5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国际关系史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6页
现代国际关系史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国际关系史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国际关系史ppt课件.ppt(15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现代国际关系史ppt课件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第三章绥靖政策与二战的爆发v一、慕尼黑会议和英法的绥靖政策v1、德国吞并奥地利:、德国吞并奥地利:奥地利问题的由来:v德国和奥地利都是以德意志民族为主体的国家,德奥合并的问题由来已久。v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德、奥两国出于不同的目的,都有实现两国合并的意图。v 1918年10月,德军军需总监鲁登道夫鲁登道夫写信给外交部,请他们考虑以实现德奥合并来补偿德国因“战争所带来的其他地区的损失”。v

2、奥地利临时国民议会考虑到战败及奥匈帝国的解体给奥地利带来的影响,于11月12日通过了与德国合并的决议。v但协约国在建立凡尔赛体系的过程中,把削弱德国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故严禁德奥合并。v凡尔赛条约第80条和圣日耳曼条约第88条都规定:奥地利之独立如非经国际联盟行政院之许可,不得变更。v 1921年奥地利经济严重恶化。为了维护欧洲资本主义秩序的稳定,英、法、意、捷英、法、意、捷四国于19221922年年1010月月4 4日日同奥地利签订了“关于关于恢复奥地利的议定书恢复奥地利的议定书”,向奥地利提供经济援助,但要求奥地利保证“不放弃其独立”,“避免进行旨在直接或间接危害这种独立的任何谈判或承

3、担任何经济上或财政上义务”。v 此后,奥地利的独立实际上是由英、法、意三国来维持的。v 19331933年纳粹党夺取政权后,德奥合并再次年纳粹党夺取政权后,德奥合并再次成为严重的国际问题。成为严重的国际问题。v 希特勒最初企图采用扶植奥地利纳粹党人的办法,利用他们在奥地利内部进行颠覆活动,以实现德奥合并。v v1934年7月25日,一群奥地利纳粹分子突然闯入维也纳总理府,枪杀总理陶尔斐斯陶尔斐斯,另外一些纳粹分子占领了广播电台,并宣布林特布林特伦伦(奥地利驻意公使)为总理。v 叛乱分子遭到迅速镇压,墨索里尼派出四个师陈兵勃伦纳山口勃伦纳山口,并向奥地利政府发出急电,允诺意大利支持奥地利的独立。

4、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不得不否认与叛乱阴谋有任何关系,暂时收敛起来,等待时机再次实行吞并奥地利的计划。v1936年德奥协定年德奥协定:v1936年下半年的国际形势,对德国十分有利。v1935年10月意大利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受到法、英的纵容,而且意大利本身由于陷入侵埃战争,无力再与德国争夺奥地利。v1936年3月,德国重新占领莱茵非军事区,公然违反凡尔赛条约和洛迦诺公约,也未受到英、法的干涉。v鉴于上述种种情况,新任总理许士尼格许士尼格只得尽力避免德国的干涉,使希特勒容忍现状。v1936年7月11日,许士尼格许士尼格同德国驻奥公使冯冯巴巴本本签订了一项秘密协定和一份供公开发表的公报。v在公

5、报中,德国政府表示:“承认奥地利联邦的全部主权”;双方互不干涉内政,包括奥地利民族社会主义问题在内;奥地利承认自己是一个德意志国家。v 但秘密协定则要求奥地利按照德国政府的外交政策来执行自己的外交活动;实行政治性大赦,即大赦奥地利纳粹党政治犯;任命“奥地利的民族反对派”分担政务。v通过德奥协定,德国基本上控制了奥地利的内政和外交。v1937年,希特勒认为彻底解决奥地利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11月5日,他召集作战部长、外交部长和三军总司令,举行了一次重要的秘密会议。这次会议由希特勒的军事副官霍斯巴赫上校担任记录,会后整理出一份备忘录,通称为霍斯巴赫备忘录霍斯巴赫备忘录。v根据备忘录的记载,希特勒认

6、为德国的前途完全决定于如何解决生存空间的需要。解决生存空间,首先要向欧洲发展,而不是到海外去寻找殖民地。德国的第一个目标应是夺取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这就不能不动用武力。v列强是否会进行干涉呢?v希特勒估计,英国面临重重困难,不会参与对德战争,而没有英国的支持,法国也不可能对德国采取军事行动。v总之,希特勒已下定决心要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v国际形势的变化:l意大利态度的改变意大利态度的改变:意大利在侵埃战争中已经消耗了很大的力量,在干涉西班牙内战中又投入了大量的兵力,而且由于共和国的坚强抵抗,不得不一再增兵,这样就再也无力与德国争夺奥地利,甚至要求助于纳粹德国了。墨索里尼继宣布罗马柏林轴

7、心之后,于1937年11月6日参加了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这说明意大利正在倒向德国。在签定反共产国际协定之际,墨索里尼对里宾特洛甫说:“他为奥地利的独立站岗已经感到厌倦”,“今天意大利对这个问题已经不像前几年那样关心,因为意大利的发展已经转移到地中海和殖民地上去了”。意大利放弃奥地利,解除了德国吞并奥地利的一大障碍。v英、法的绥靖政策英、法的绥靖政策德国如果实现吞并奥地利的计划,实力势必大大增加,这对法国的安全将构成很大的威胁。但是,30年代的法国左右两派的斗争异常激烈,政局不稳,内阁更迭频繁,存在只一个月的竟有好几届,因此再也无力对德国采取强硬政策,无可奈何地走上绥靖的道路。1937年11月

8、8日,法国财政部长博内博内(后改任外交部长)对路经巴黎的德国驻奥大使巴本巴本说:法国对法国对19361936年年7 7月德奥协定签订后两国在经月德奥协定签订后两国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建立更密切的联系没有任何异济和文化方面建立更密切的联系没有任何异议,并同意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德意志少数议,并同意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德意志少数民族应享有广泛自治民族应享有广泛自治。随后,法国总理肖当肖当又会见了巴本,说他自己“并不反对德国通过演化手段明显地并不反对德国通过演化手段明显地扩大它在奥地利的势力扩大它在奥地利的势力”。v英国一直谋求全面解决与德国的矛盾,在“总解决”中,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都是讨价还价的筹

9、码。1937年11月19日,英国枢密大臣哈里法克哈里法克斯斯在伯希特斯加登伯希特斯加登拜会希特勒,明确表示“凡尔赛强制条约的错误必须加以纠正”,欧洲秩序的变更问题,亦即但泽、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迟早定会发生,英国所关心的只是“这些变更必须通过和平演变来实这些变更必须通过和平演变来实现现”。v武装吞并奥地利武装吞并奥地利v在德国的强迫下,许士尼格于1938年2月12日在伯希特斯加登同希特勒举行了会谈。上午,希特勒和许士尼格单独会谈了两个小时,希特勒以极其粗暴的态度对许士尼格进行谴责和威胁,甚至辱骂许士尼格是“奥地利政治的卖国贼”。v午餐后,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把一份用打字机打好的德奥议定

10、书草案交给许士尼格,说草案提出的要求是最后要求,不许讨论。v随后,希特勒再次召见许士尼格,说:“你必须在三天内履行我对你们提出的这些要求,不然我就要下令向奥地利进军。”在威逼下,许士尼格签了字。v德奥议定书规定:奥地利政府应随时就两国共同关心的外交政策问奥地利政府应随时就两国共同关心的外交政策问题同德国交换意见,并对德国的愿望和行动从道义题同德国交换意见,并对德国的愿望和行动从道义上、外交上和出版物上予以支持;上、外交上和出版物上予以支持;任命任命赛斯赛斯-英夸特英夸特为奥地利保安部长;为奥地利保安部长;取消禁止奥地利民社党活动的禁令;取消禁止奥地利民社党活动的禁令;对受到法院和警察惩罚的一切

11、奥地利民社党人大对受到法院和警察惩罚的一切奥地利民社党人大赦;赦;系统地交换军官系统地交换军官100100人;人;两国总参谋部定期举行会议,等等。两国总参谋部定期举行会议,等等。v实行议定书的要求,奥地利实际上将丧失独立。v许士尼格13日回国后,立即谒见总统米克米克拉斯拉斯。为了强迫奥地利在三天内作出明确而有约束力的答复,希特勒命令德军在德奥边界采取模拟式军事行动。v在武装入侵的威胁下,米克拉斯于2月16日宣布大赦纳粹罪犯,并任命赛斯赛斯-英夸特英夸特为内政部长。但是,希特勒并不因此而满足,他于2月20日在德国国会发表演说,宣称在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居住着1000万德意志人,德国有责任使他们获

12、得政治上和精神上的自由。v奥地利的纳粹党徒也不断举行示威,要求德奥合并。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在意、法、英的外援都已不可指望的情况下,许士尼格打算用公民投票的方式,决定国家的前途。v3月9日,他宣布将于3月13日举行公民投票,由奥地利人民决定是否赞成一个自由的、独立的、社会的、基督教的和统一的奥地利。v希特勒闻讯大怒。v3月11日,他下达了代号为“奥托奥托”的军事行动方案的第一号指令,命令德国陆军和空军必须准备好在1938年3月12日入侵,至迟不得晚于12点钟。v11日,戈林整天不断通过电话,指示赛斯-英夸特和德国驻奥使馆官员,要求许士尼格立即辞职,奥地利总统必须立即委任赛斯-英夸特组织新内阁

13、。否则,驻扎在德奥边境上的德军将于11日晚全线开入。v3月11日夜,米克拉斯终于屈服,委任赛斯-英夸特组阁。v3月12日凌晨,德军开进奥地利,v3月13日,希特勒和赛斯-英夸特签署了关于奥地利和德国重新统一法,独立的奥地利灭亡了。v德国吞并奥地利后,不仅增加了700多万人口,而且从三面包围了捷克斯洛伐克,大大改进了它的战略地位。v英、法坐视奥地利灭亡而不问,使希特勒进一步看清了它们的绥靖外交,于是便有恃无恐地对捷克斯洛伐克下手了。v2、捷克危机捷克危机:捷克斯洛伐克位处欧洲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德国如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则向东进攻苏联时,可用它作为桥头堡;向西进攻法国时,可无后顾之忧。而且,

14、侵吞捷克斯洛伐克后,还可占有它的发达的工业和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希特勒对捷克斯洛伐克垂涎已久,他企图利用苏台德问题苏台德问题作为入侵的突破口。v 苏台德区在捷克西北部,原属哈布斯堡王朝的一部分。一战后划归捷克。捷克在此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人称“小马奇诺防线”。这里的居民多系日耳曼人。德意志人作为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少数民族,没有受到歧视。v但早在1933年10月,希特勒就唆使康拉德康拉德汉来因汉来因,成立了苏台德德意志党,专门从事分裂活动,阴谋把苏台德区并入德国。v还在吞并奥地利以前,德国作战部长兼国防军总司令勃洛姆堡勃洛姆堡根据希特勒的指示,于1937年6月24日制定了代号为“绿色方案绿色方

15、案”的突然进攻捷克斯洛伐克的计划。v占领奥地利后不久,希特勒就在1938年3月28日召见汉来因,面授机宜,命令他继续不断提出“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不能接受的种种要求”。v根据希特勒的指示,汉来因于4月24日在苏台德德意志党代表大会,提出了8条纲领条纲领:v要求在苏台德区建立一个德意志区,实行完全自治;苏台德区全部官职由德意志人担任,等等。v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深知对汉来因无论做出多大让步,也不能使他的主人希特勒满意,但在英法的压力下还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满足了苏台德德意志党的要求,可是汉来因分子仍以政府拒绝苏台德区完全自治为借口中断了谈判。v5月18日,捷情报机构报告谈德军正在边境集结。v5月19日,莱

16、比锡的一家报纸登出了德军调动的消息。鉴于奥地利被突然占领、汉来因分子无理中断谈判,现在又传来德军集结的消息,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于5月月20日宣布局日宣布局部动员,征召后备役人员和某些技术人员入部动员,征召后备役人员和某些技术人员入伍。伍。v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形成了所谓的“五月危机五月危机”。v事变突然发生,出乎英法意料之外。它们不能允许未经交易就由德国自行占领捷克斯洛伐克。v5月21日,法国外交部长宣称,如果德军越过德捷边界,法国将履行1924年法捷同盟友好条约的义务。v同日,英国也声明,如果法国履行法捷条约的义务,英国不能保证在事件的压力下自己不会介入。v五月危机期间,苏联政府多次声明,要

17、同法国和捷克斯洛伐克一起采取一切措施保证捷克斯洛伐克的安全。v纳粹德国当时尚未做好战争的准备。在捷克斯洛伐克决心抵抗入侵和国际社会的压力下,不得不暂时收敛一下。v5月23日,希特勒指示德国外交部通知捷驻柏林公使,说德国没有侵略捷克斯洛伐克的企图,德军在边境集结的传闻是毫无根据的。v“五月危机”得以克服的事实说明:只要捷克斯洛伐克自己坚决抵抗,又有国际社会的援助,纳粹德国的侵略行为是完全可以制止的。v3、张伯伦三访希特勒、张伯伦三访希特勒v希特勒在“五月危机”后,继续全力推行他侵占捷克斯洛伐克的计划。v1938年5月30日,他下达了关于“绿色方案”致三军总司令的命令。命令说:“在最近的将来用军事

18、行动去粉碎捷克斯洛伐克,是我的不能变更的决定。”命令指出,就军事行动来说,应充分利用突然袭击,“办法是在和平时期就采取适当的准备措施,并以意料不到的速度发动进攻。”v英、法在“五月危机”中的表现,表面上看来是很坚决的,实则不然。v5月22日晚,英国驻巴黎大使菲普斯往见法国外交部长博内,向他宣读了英国外交大臣哈里法克斯的来电,内称:“一旦捷克斯洛伐克问题未能获得一旦捷克斯洛伐克问题未能获得和平解决,法国政府不应对英王政府的态度抱有任和平解决,法国政府不应对英王政府的态度抱有任何错误的幻想。何错误的幻想。”电报强调说,法国政府不应根据英国政府5月21日的声明,就以为英国会立即与法国采取联合一致的军

19、事行动来保护捷克斯洛伐克免遭德国的侵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电报认为当时电报认为当时的军事形势是:的军事形势是:“法国和英国,即使再加上可望来法国和英国,即使再加上可望来自俄国的援助,也不足以阻止捷克斯洛伐克免遭德自俄国的援助,也不足以阻止捷克斯洛伐克免遭德国蹂躏。国蹂躏。”v英国的这种态度正是法国绥靖派所欢迎的,以后他们多次以英国不肯援捷为理由,来为自己拒绝履行法捷条约的义务的行为作辩解。v为了使捷克斯洛伐克尽早屈服,7月26日张伯伦在英国下院宣布:英国议员伦西曼将“应捷克政府之请”去布拉格,“仅仅以他个人的身份”充当捷政府与苏台德区德意志党人之间的“调解人”。v其实,伦西曼的布拉格之行并非出

20、自捷方的邀请,而是英国为了便于自己直接插手,硬逼出来的。伦西曼在他的“调解活动”中,完全站在德国和汉来因分子一方,公然主张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v在德国和英、法的压力下,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奈斯贝奈斯于9月4日召见苏台德德意志党的头目,几乎全部接受了他们的要求,同意给他们广泛的自治权利。v但是,希特勒的根本目的是吞并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问题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因而捷方的让步并不能使他就此罢手。v9月7日,希特勒指示汉来因中断同政府的谈判。v9月12日晚,他在纳粹党代表大会上,大骂捷克斯洛伐克和贝奈斯总统,叫嚣不能容忍捷克的现状继续下去。v与此同时,英法的报刊极力渲染世界大战迫在眉睫,绝对不能为捷

21、克斯洛伐克的边界而冒大战的风险。v战争恐怖的气氛已经造成。张伯伦认为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实现英德谅解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在9月13日晚急电希特勒,建议立即与他商讨“寻求和平解决的办法”。v得到希特勒的同意后,9月15日,69岁高龄的张伯伦生平首次乘飞机到达德国慕尼黑,遂即前往伯希特斯加登会晤希特勒。v在会谈中,希特勒表示将不惜一切代价使居住在捷克斯洛伐克的300万德意志人回归德国。v为此,他将面对任何战争,甚至冒世界大战的危险。不论世界上其他国家如何行事,他将寸步不让。v张伯伦表示,他不能代表整个英国政府发表明确的声明,但就个人的看法而言,他承认苏台德区分离的原则,并希望回国后取得政府的批准。v

22、张伯伦回国后,同法国政府共同起草了对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的声明,于9月19日交给捷方。v声明认为应将苏台德德意志居民超过50的地区立即直接让渡给德国,否则“和平的维护和捷克斯洛伐克切身利益的安全,便不可能获得切实的保障。”声明还表示,英国首相必须于9月21日以前同希特勒重开谈判,因此希望尽快予以答复。v英、法政府的声明引起了捷克斯洛伐克举国一致的愤慨,捷政府理所当然地拒绝了这份实质上等于最后通牒的外交照会。v但是英、法政府训令它们的驻捷公使,以极其强硬的措词表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如果作否定的答复,就得负挑起战争的责任。”如此,英国将“置身事外”,“法国将不参加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战争,即不履行条

23、约。”英、法公使还要求“必须尽速回答和无条件地接受”。v9月21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被迫接受了英、法两国的建议。v9月22日,张伯伦再次飞往德国,在哥德斯堡和希特勒举行了第二次会谈。张伯伦以为英、法的建议这次可以使希特勒满足了,不料希特勒说形势已变,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v德意志族占居民德意志族占居民5050以上的地区由德国进以上的地区由德国进行军事占领;德意志族不占居民多数的地区,行军事占领;德意志族不占居民多数的地区,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同时还要满足匈牙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同时还要满足匈牙利和波兰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的领土要求。利和波兰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的领土要求。v9月23日,希特勒把一

24、份备忘录和标有捷克斯洛伐克新国界的地图交给张伯伦(戈德(戈德斯堡备忘录),斯堡备忘录),限期捷方在9月28日交出苏台德区,后来又假惺惺地作了一点让步,容许把交接日期宽延到10月1日。4、慕尼黑会议v对于纳粹德国的暴力威胁,捷克斯洛伐克人民义愤填膺,全国掀起了抗议浪潮,要求抵抗侵略。v9月25日,捷驻伦敦公使把拒绝哥德斯堡条款的照会交给了英国。v9月下旬,苏联政府多次声明,将根据苏捷互助条约立即给予捷克斯洛伐克以有效援助。苏联还把30个步兵师调往西部边境地区,空军和坦克部队也已处于充分戒备状态。v但是,贝奈斯政府一味依赖英法,而不积极谋求自救之策,更不敢接受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v9月27日,

25、张伯伦发表广播演说,公然表示:“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这篇演说进一步给希特勒壮了胆。v28日,张伯伦分别写信给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建议由英、法、德、意、捷五国举行会议,讨论领土割让事宜。同日,希特勒同意召开国际会议,向英、法、意三国发出邀请,但不让捷克斯洛伐克派代表参加。v9月29日,张伯伦第三次飞往德国,在慕尼黑同达拉第、墨索里尼、希特勒举行会议。v30日凌晨,四国签署了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v协定规定苏台德区以及捷南部与奥地利接壤的地区割让给德国,捷方应于10月1日至10日间从上述

26、领土撤退完毕;上述地区的任何设备都不得损害,无偿交给德国。v协定的附件规定,英、法将保证捷克斯洛伐克新国界不受无端侵略;德、意则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波兰和匈牙利少数民族问题已告解决时,才给予保证。v捷克斯洛伐克虽然是当事国,但它的两名代表未被允许参加会议,仅在会议结束后,才被带到举行会议的大厅。v张伯伦把协定的文本交给捷方代表马斯特尼去宣读,毫不掩饰他的困倦,不停地打呵欠,没有一点窘迫的神色。v法国外交部秘书长莱若蛮横地说,英、法不再等待捷方的答复,认为这个计划已被接受。v慕尼黑会议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它不是像张伯伦所吹嘘的那样,带来“我们时代的和平”,而是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v慕

27、尼黑协定不仅大大增强了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而且提高了希特勒在国内的威望,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英法只图苟安一时,以为借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便可缓和它们自己与德国的矛盾,英国甚至妄想在德奥合并、苏台德区割让和但泽问题解决后,即可实现英德之间的“总谅解”,保住大英帝国的既得利益。v但是,英法越是退让,希特勒越是看不起它们,轻蔑地把他的对手叫做“一批可怜虫”,越是敢于放手发动侵略战争。慕尼墨会议后不到半年,德国便灭亡了捷克斯洛伐克。5、英法的绥靖政策v1936-1937年,英国对外交政策的辩论;v英国为什么会推行绥靖政策?v二、英法苏三国谈判和苏德谈判1、德军占领捷克和波兰危机、德军占领捷克和波兰危机

28、v 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v慕尼黑协定签字后,希特勒立即着手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v在德国的策动下,1938年10月7日,斯洛伐斯洛伐克克成立了“自治政府”。v1939年3月14日,斯洛伐克总理提索提索发表了由德国起草的“独立宣言”。v3月16日,提索致电希特勒,“要求保护”,德国军队随即开入斯洛伐克。v至此,原来的捷克斯洛伐克只剩下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了。v3月14日,希特勒召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哈哈查查,强迫他在德国已经拟好的德捷协定上签字。v3月15日,德军进驻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v16日,希特勒宣布成立“波希米亚摩拉维亚保护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大大增强了德国的力量。v

29、捷克斯洛伐克的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40个师不再与德国为敌了。闻名欧洲的斯科达斯科达兵工厂兵工厂,也落入德国的手中。它在1938年8月到1939年9月间的产量,几乎等于同期英国各兵工厂产量的总和。v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德国的下一个侵略目标是波兰。v侵占波兰,对于德国发动世界大战具有重大的作用。征服波兰后,一旦同西方发生冲突,就可消除东西两线作战的威胁;如要向东进攻苏联,也必须以波兰作为前哨阵地。在经济上,波兰的粮食和劳动力,对德国进行战争也是非常需要的。v纳粹德国首先从但泽(今格但斯克)和波兰走廊但泽(今格但斯克)和波兰走廊问题下手。v慕尼黑协定签字后不到一个月,德国就于1938年10月24日

30、向波兰提出要求:归还但泽自由市,并在波兰走廊修筑一条铁路和一条高速公路,二者都享有治外法权。波兰拒绝了德国的这些要求。1939年3月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以越来越强硬的态度重新提出对但泽的领土要求。v英国签订慕尼黑协定时,原指望从此可以达成英德之间的谅解与合作,但慕尼黑会议后不到半年德国就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v1939年3月15日下午,张伯伦在下院发表了一篇仍然充满“慕尼黑精神”的演说。他以斯洛伐克宣告“独立”为借口,宣称“由于这一宣告,结果使我们曾建议担保其边界的那个国家,因内部分裂而消灭了”,因而“英王陛下政府也就不再受该项义务的约束。”v张伯伦这篇讲话在工党、自由党,甚至保守党内部引起

31、强烈不满,英国的社会舆论也纷纷谴责德国的暴行和政府的绥靖政策。v在这种形势下,张伯伦不得不在3月17日于伯明翰发表演说,表示要纠正3月15日讲话引起的“误解”。v他以大量的篇幅为他的慕尼黑政策进行辩护,同时也作出强硬姿态,说:“如果以为我国认为战争如果以为我国认为战争是一件愚蠢而残酷的事情因而已失尽血性,以致在是一件愚蠢而残酷的事情因而已失尽血性,以致在受到挑战的时候也不会尽其全力予以抵抗,那就大受到挑战的时候也不会尽其全力予以抵抗,那就大错特错了错特错了。”v这篇演说被西方誉为宣布了英国的“外交革命”,其实并无实际的重要内容,因为张伯伦就在这段听来激昂慷慨的话的前面,还强调说:“不准备在无法

32、预见的形势下使我国承担新的不明确的义务”。v对于1939年3月以后英国外交政策是否发生了重大变化和转折,我国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3种观点。v第一种认为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和转折,表现在对德态度上,由一味妥协投降的绥靖政策开始转向阻遏对抗的强硬政策,在对苏关系上,开始由反苏亲德逐渐转向联苏抗德。v第二种观点认为,英国继续朝着绥靖主义的死路走去。v我们持第三种观点,即:首先应该看到它有变化,这既可以从英德双方全球战略的重合和分歧中分析得出,也为历史史实所证实。v但是,由于热衷于绥靖政策的张伯伦还在台上,因此这种变化不仅是被迫的,而且也是三心二意的:v他试图遏制德国,但是又没有下决心同侵略者斗争到

33、底;v他试图同苏联拉关系,但又只想利用苏联而不肯同苏联结盟。正是这种矛盾态度,使得英国的政策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又不能对它估计过高。v1939年3月22日,德国占领默麦尔(立陶宛)。v3月23日,罗马尼亚与德国签订经济协定,沦为德国的农业附庸。v从3月27日起,英国报刊上不断披露有关德国调动军队和即将入侵波兰的惊人消息。v3月28日,德国报纸对波兰猛烈攻击,大骂波兰虐待境内的德意志少数民族,这被许多人看作德国即将入侵波兰的先兆。v形势日益恶化,而张伯伦政府依然无所作为,艾登集团和丘吉尔等36名议员(除3人外均为保守党员)遂在下院提出议案,要求成立由保守党、自由党和工党联合组成的国民政府。这个提案

34、反映了保守党内反对派不满情绪的加剧,甚至意味着准备更换首相。v另一方面,匈牙利于1939年3月16日宣布合并喀尔巴阡乌克兰。v喀尔巴阡乌克兰位于捷克斯洛伐克的东端,德国如占有此地,就能据以进一步侵入苏联乌克兰。但现在它把如此重要的一块地方让给匈牙利,这显然表明德国不打算立刻与苏联发生冲突。v鉴于德国不会立刻与苏联发生冲突,张伯伦政府便企图联合波兰,组成“东线”,造成东西夹击的态势,以“威慑”德国,使之不敢首先西进。这样做,也可应付上述的国内压力,渡过政治难关。v张伯伦于1939年3月31日在下院宣布:“如果一旦发生任何明显地威胁到波兰独立的行动,而波兰政府因此也认为亟须动员全国力量进行抵抗时,

35、英王陛下政府将认为自己有义务立即给波兰政府以全力支持。”v1939年4月6日,双方开始谈判签订互助条约;v4月13日,英国宣布对罗马尼亚、希腊提供单方面担保。v几天后,这种单方面担保又扩大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并与土耳其签订了互助条约。v法国也跟着采取了同样行动。这表明英国对德政策开始调整:这表明英国对德政策开始调整:由一味的绥靖变为采取遏制、对抗的措施。v纳粹德国对于英国的“威慑”并不害怕。v1939年4月3日,希特勒批准了侵略波兰的“白色方案”,命令必须做好准备,“能在1939年9月1日以后的任何时间内发动军事行动”。v4月7日,意大利闪击阿尔巴尼亚,国际局势进一步紧张。v4月28日,宣

36、布废除德波互不侵犯条约和英德海军协定。v5月22日,德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即所谓“钢铁同盟”)。宣布,两国“决心为保障它们的生存空间而共同奋斗”。如缔约一方同一国或数国发生战争时,另一方应立即以自己的陆海空军力量予以援助。有军事同盟条约的涵义了。有军事同盟条约的涵义了。v新的世界大战到了一触即发的关头。2、苏、英、法三国谈判:在战云密布的紧急关头,英、法只有同苏联联合起来,才能制止纳粹的侵略,防止世界大战的爆发。一些著名的政界人士如英国的劳合劳合乔治乔治、丘吉尔丘吉尔,法国的赫里欧赫里欧等,都主张同苏联结盟。以张伯伦、达拉第张伯伦、达拉第为首的英、法政府由于他们推行的绥靖政策屡遭失败,在舆论的

37、压力下,也不得不稍稍改变拒绝与苏联实行任何联合的顽固态度。v苏联虽因慕尼黑勾结增加了战争的危机感和对英法的不信任,但仍未放弃同英法组成反法西斯同盟的企图。v经过一段互相试探以后,从1939年4月到8月,英、法、苏三国进行了关于缔结互助条约的谈判。v4月14日,英国外交大臣哈里法克斯训令英国驻苏大使向苏联提出建议,说明英、法两国已经向波兰和罗马尼亚提供了安全保证,因此希望苏联政府能主动地发表一项公开声明:“一旦苏联的任何欧一旦苏联的任何欧洲邻国遭到侵略并进行抵抗时,如果希望得到苏联洲邻国遭到侵略并进行抵抗时,如果希望得到苏联的援助,苏联将随时援助他们。的援助,苏联将随时援助他们。”v同日,法国外

38、交部长博内把法国的建议交给了苏联驻法大使,即两国以互换信件形式补充1935年的法苏互助条约,规定苏法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因援助波兰或罗马尼亚而同德国发生战争时,对方“将立即予以援助和支持”。v英国的建议要求苏联对它的任何欧洲邻国都提供安全保证,而英、法却只对波兰和罗马尼亚负有援助义务,这是很不平等的,法国的建议则至少在原则上是对等的。v4月17日,苏联提出了自己的反建议8点,主要两点是:英、法、苏缔结为期5至10年的盟约,彼此承担义务,在欧洲一旦发生针对任何一个缔约国的侵略时,立即互相给予一切可能的援助,包括军事援助在内;英、法、苏约定,在发生针对分布于波罗的海与黑海之间同苏联接壤的东欧国家的侵略

39、时,给予这些国家以一切可能的援助,包括军事援助在内。法国法国由于直接受到德国的威胁,对苏联的建议持比较肯定的态度,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是有益的”。英国英国拖到5月8日才给以答复,仍然要求苏联政府声明:如果英国和法国因履行它们对波兰、罗马尼亚、希腊等国的义务而卷入军事行动,苏联政府一定立即给予所需要的帮助。这仍然是对苏联的单方面要求,自然为苏联所拒。以后双方又提出了一些建议,仍然未能达成协议。v苏联为了打破谈判僵局,于7月9日建议不等政治谈判取得结果,立即开始同时进行军事谈判。v英法虽然接受了苏联的建议,但并无紧迫感,它们的代表团乘船而不是乘飞机前往苏联。v苏联代表团团长是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伏罗

40、希洛夫元帅夫元帅,地位很高,并拥有签订军事协定的全权证书。法国代表团团长杜芒克杜芒克将军有本国政府的授权,但在法国军界的地位不高。英国代表团团长德拉克斯德拉克斯是一名退役的海军上将,他甚至连签约的授权都没有。v谈判从8月12日开始,到8月21日结束。关键是当德国对波兰、罗马尼亚、法国发动侵略战争时,苏军是否有权通过波兰和罗马尼亚的领土给德国以打击。v苏方认为,由于苏德没有共同边界,“过过境权境权”的问题的问题如不解决,苏联就无法给波、罗、法、英以援助,军事谈判也就必然遭到失败。但是,波兰和罗马尼亚坚决不同意苏军过境,英、法也未对它们施加足够的压力。v8月21日,伏罗希洛夫声明,由于苏军通过波兰

41、和罗马尼亚的问题未获解决,建议长期休会。v1939年8月英法苏军事谈判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英法资产阶级民主国家同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结成反法西斯同盟的最后一次机会。v这时,苏联虽然断断续续地同德国进行了若干次外交接触和谈判,但仍然没有最后放弃联合英法共同抗德的计划,因为直接威胁苏联的毕竟是纳粹德国。vv英法方面,特别是张伯伦政府,在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以后仍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希特勒已决心发动世界大战。它们虽然参加了军事谈判,但只想利用军事谈判来“威慑”德国,以达到避免战争的目的,而不是真想用英法苏军事同盟来打击德国。它们还企图用军事谈判来牵制苏联,哈里法克斯对英国内阁外交政策委员会说:“只要军

42、事谈判正在进行,我们就能阻止苏俄加入德国阵营。”v苏联看到英法方面缺乏诚意,又对慕尼黑会议排斥苏联参加记忆犹新,深恐出现一次新的慕尼黑勾结,遂决意中断与英法的谈判,转而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3、苏德谈判希特勒始终怀有消灭苏联的打算。但由于英、法不断推行绥靖政策,希特勒认为它们软弱可欺,便决定首先攻占波兰,解除后顾之忧,然后挥师西下,打败法国后再与苏联决战。为了在进攻波兰时使苏联保持中立,德国加紧了与苏联的谈判。3月至5月两国进行了试探:3月10日,斯大林在联共18大的政治报告中,对英法的绥靖政策进行了猛烈抨击,而对德国的侵略扩张抨击的程度要差很多,这引起德国的注意;3月15日,德国占领捷克后

43、,把碦尔巴阡乌克兰让给了匈牙利,苏联也看在眼里;v5月3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换人,李维诺夫辞职,莫洛托夫兼任。v(李维诺夫:犹太人,集体安全的积极倡导者)v希特勒事后回忆:“李维诺夫的免职是决定性的。对我来说,就像轰的一声炮响一样,显示了莫斯科对西方国家态度转变的迹象。”MaximLitvinovSovietAmbassadorMaximLitvinovandU.S.SecretaryofStateCordellHull1939年6至7月,德国通过各种渠道多次向苏联表示,“希望两国关系正常化”,苏联方面则提出要有安全保证。(公开摸底)在获悉英法苏正在酝酿军事谈判后,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里宾特洛甫

44、于8月3日向苏联驻德临时代办声明,苏德之间在黑海到波罗的海的整个地区没有不可解决的问题,建议两国就所有这些问题达成协议。8月12日,苏联驻德临时代办通知德国外交部,苏联政府同意对报刊问题、波兰问题以及旧的德苏政治条约等问题逐步地进行讨论,并建议以莫斯科为谈判地点。英法苏军事谈判开始后,德国更加急迫地希望与苏联达成协议。8月19日,苏德经济协定在柏林签字。8月20日,希特勒亲自致电斯大林,要求最迟到8月23日允许里宾特洛甫访苏,21日斯大林复电表示同意。v1939年8月23日,里宾特洛甫抵达莫斯科,随即与斯大林、莫洛托夫举行会谈。v当晚,莫洛托夫和里宾特洛甫代表两国政府签订了为期十年的苏德互不侵

45、犯条约。v条约规定: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间进行任何武力行动、任何侵略他国家彼此间进行任何武力行动、任何侵略行为或者任何攻击;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行为或者任何攻击;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为的对象时,另一方不向该第三国国敌对行为的对象时,另一方不向该第三国提供任何支持;缔约任何一方不加入直接或提供任何支持;缔约任何一方不加入直接或间接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间接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v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还附有秘密附属议定书,它划定了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v在属于波罗的海国家(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在属于波罗的海国家(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

46、亚、立陶宛)的地区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时,立陶亚、立陶宛)的地区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时,立陶宛的北部疆界将成为德国和苏联势力范围的界限;宛的北部疆界将成为德国和苏联势力范围的界限;v 属于波兰国家的地区如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时,属于波兰国家的地区如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时,德国和苏联的势力范围将大体上以纳雷夫河、维斯德国和苏联的势力范围将大体上以纳雷夫河、维斯杜拉河和桑河一线为界。杜拉河和桑河一线为界。v 在东南欧方面,苏联关心它在比萨拉比亚的利益,在东南欧方面,苏联关心它在比萨拉比亚的利益,德国则宣布它对该地区在政治上完全没有利害关系。德国则宣布它对该地区在政治上完全没有利害关系。v慕尼黑协定后,苏联

47、时刻警惕着出现新的慕尼黑勾结。当英法苏军事谈判看来无成功希望而德国又竭力靠拢时,苏联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便与德国签定了互不侵犯条约。这一条约杜绝了英法德结成反苏阵线的任何可能,使苏联不致首先与德单独作战,并赢得了一段喘息时间,以加强战备。但条约的签订也使德国得以按既定计划发动对波兰的进攻,并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v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爆发。根据秘密议定书,苏联同纳粹德国划分了势力范围,宰割弱小国家,这玷污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是尤其错误和可耻的。va.该条约使德国成为1939年国际斗争的最大赢家。vb.斯大林宁肯承受条约带来的消极影响,同世界人民的主要敌人达成暂时的妥协,自有其难言的苦衷。

48、vc.在事实真相日益明朗的今天,作为总结历史教训,可以看出斯大林的签约决策并非无懈可击。如:苏联在德国进攻波兰前后同英法结成同盟的可能性没有完全断绝;条约模糊了苏联和世界人民的认识,不利于推动世界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斗争。vd.秘密附属议定书中对东欧势力范围的划分,如果仅仅作为阻遏德军向苏联国境逼近的手段,或者为了战时的需要而临时占用,当然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如果借此机会实行永久性的疆土扩张,就不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应该作的举动。苏方代表莫洛托夫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上签字v希特勒和斯大林:荒唐的伴侣德方代表里宾特洛甫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上签字v斯大林在莫斯科会见德外长里宾特洛甫v四、三国同盟条约和美日谈判

49、v1、大战爆发后的形势德国进攻波兰及各国的反应v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经历了一个由局部战争到全面战争的发展过程。v1931年“事变”,日本在中国燃起第一场战火;v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v1936年,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v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v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侵占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v1939年,意大利侵吞阿尔巴尼亚,德国进攻波兰,英法等国对德宣战;v1941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各主要大国才完全卷了进去,打成了一场真正的全球大战。v所有这些局部战争,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和英法对德宣英法对德

50、宣战战,具有较突出的意义。v中国抗战开辟了中国战场中国抗战开辟了中国战场,该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诸个战场中,开辟最早,持续最久,贯穿始终,它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是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主要战场,破坏了日本既定的侵略计划,延缓了法西斯国家的结盟进程,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牵制了日本百万大军,保证反法西斯盟国得以实施“先欧后亚”的战略。v英国和法国作为当时世界上对国际事务有重要影响和作用的大国,当争夺霸权的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时,在欧洲这一具有较大战略意义的地区总爆发,对战争进程和世界形势都有很大的影响。v30年代恰逢世界格局发生转换之际,一些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的国家走上法西斯专政的道路,处心积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