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香中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问卷调查数据分析.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0223989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彩香中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问卷调查数据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彩香中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问卷调查数据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彩香中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问卷调查数据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彩香中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问卷调查数据分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彩香中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一、个体身心发展基本情况(一)家长文化低、子女多,经济条件较差。1、家长的文化程度偏低。在所有接受问卷的625名外来学生中,父母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仅仅占到11.68%,高中文化程度也只有18.08%,初中及以下的占到70%以上(图1)。笔者统计了同级彩香中学本地学生家长的学历情况,显示高中以上学历在80%以上,这个差距还是十分巨大的。2、子女多。该群体中独生子女的比例仅为24.96%,有23.68%的家庭有3个以上的子女。形成对比的是苏州本地2006年85.16%的独生子女率 苏州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苏州市人口发展数据苏州市各地区2003年2006年

2、独生子女率。3、家长职业层次和本地家长类似但经济条件差。数据表明,彩香中学外来务工人员家长和本地学生家长就业情况基本类似:层次比较低。家长主要从事个体工商、工厂职工等职业,工种以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的简单劳动为主。,甚至只依靠单亲工作,类似于本地的下岗家庭。但由于城乡差距,反映在家庭收入上却有教大区别。47.8%的外来学生表示其家庭总收入不超过2000元/月(图2),有34.4%的外来家庭表示月收入在2000到3000元之间,超过3000元的比例仅为17.8%。政府统计部门给出的2009年一季度苏州市职工季平均工资为7763元/人 江苏省统计局,R统计分析资料,第013期,2007年4月24号。

3、,折算家庭为5175.33元/月。考虑到外来家庭生活成本中还包含租房等开支,实际外来务工人员的经济条件是比较差的。在走访调查中发现,由于经济条件差,居住条件也差,大部分外来学生的学习条件都非常简陋,甚至连预习课文、做作业的地方都没有,学习用品、课外书籍也比较短缺。第9题关于家长工作时间的数据表明,能够像普通城市居民那样有正常作息时间的比例为47.68%,一半以上的家长需要工作到晚上8点以后。这个结果是符合他们的以非正规就业为主的状况的:迫于生计压力,外来务工人员家长不得不以延长劳动时间为代价追求更多收入或者相当稳定的工作。第18题数据显示虽然有50.08%的外来家庭表示支付孩子的学习费用并不轻

4、松,但并未因经济问题影响孩子的学业,甚至有81.92%(第15题)的家长经常买书给子女。实践中也未发现有拖欠孩子学习费用的情况。由此看到,虽然经济情况较差,但并不妨碍他们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在经济上他们哪怕自己勒紧腰带,也要尽可能地把孩子接到城市里来,“读好的学校,进好的班级”。(二)具有良好的个人基本品质1、学生年龄偏大且跨度大。界于12-17周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4.26周岁。形成对比的是这三届本地学生的年龄段为12-15周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3.55周岁 数据来源为苏州市彩香中学教务处学籍档案。,国家规定的小学入学年龄为6周岁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

5、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2006年修订),由此推算初中入学年龄一般为12周岁,彩香中学本地学生实际为11-13周岁之间。对此现象,笔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主要有二个起因:一是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由于家庭等多种原因推迟了入学;二是学生随父母辗转四方,多次中断学业。过大的年龄不仅表现出青春期的躁动,而且常觉不好意思、难为情,所以这部分年龄偏大的外来学生无论是中途辍学还是晚上学,当和自己的“弟弟妹妹”坐在同一教室内时,本身就会有一种压抑感。2、自强。问卷第4题“长大后的理想”,前5位依次为:老板、当领导、工程师、科学家、教师。这表明该群体有着摆脱现实

6、生活环境的潜在愿望,他们不甘心于延承父母的现实生活,不愿意再重复他们父辈的艰难。同时外来学生选择把当“老板”“领导”放在前两位,表明他们的理想很实际,跳出农门跳进龙门的愿望也很强烈。3、爱劳动,有孝心。第17题“在休息日,您在父母工作中”,有57.76%的学生选择“充当帮手”,另有33.44%的学生选择“有时帮忙”,仅8.80%的比例表示“跟己无关”(图3)。走访中发现该群体很孝敬父母,协助父母工作,照顾弟妹,热爱劳动,懂得尊重和感恩。一方面表明他们能理解父母的辛劳,乃至今天家庭生活的现状来之不易,以日常生活中充当父母的“小帮手”来感恩父母;另一方面表明他们有吃苦耐劳,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

7、验。这些优秀品质正是当前城市学生严重缺乏的。4、淳朴善良。对比城市孩子采取哭闹、威胁、冷战等不正常行为,第19题“要求得不到满足时经常采用的方法”,大部分选择“讲理”,比例为71.68%。第30和53题同样表现了外来学生的淳朴善良。“对公物的态度”有72.80%选择“认真保管”,“不闻不问”或“当作玩具玩耍”的只是少部分。“看到同学吵架或打架”,高达80.64%的外来学生会选择“劝解劝架”,选择“和我无关”或“看热闹”的比例不到20%(图4)。5、尊敬师长。第56题对待老师的教导,几乎所有外来学生都表示“虚心接受”。第20题“您在日常生活中对父母的主要态度”, 24.32%的外来学生选择的是“

8、亲近”,34.40%选择“尊敬”,37.28%选择了“敬畏”,其中,“敬畏”的比例比较高。从第58题“最想对父母说的话”中也能得到类似的结果。总体来看外来学生对待家长的情感是正面的,不像初中阶段城市独生子女对家长有着较多负面印象,如反感、叛逆、蔑视等。(三)小结(1)彩香中学外来务工家长受教育程度低,造成职业层次低,加上子女比较多等因素,造成了家庭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低下,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能力和关怀程度有限。(2)家庭条件差无碍其良好的个人基本品质。外来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淳朴勤劳,自强自立、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与城市独生子女的“自立能力差、依赖性强、任性、固执、娇气 张燕燕、刘晓莉,独生子

9、女品德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J淄博师专学报,2007年,第二期。”等不良品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人类创制这家庭的基本结构,目的是在解决孩子的抚育问题,使每个孩子能靠着这个社会结构长大,成为可以在社会中生活的分子。 费孝通,M生育制度,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再版。” 家庭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经济功能,同时还应具有非常强的教育功能。对于外来务工子女来说,家庭仍然是其社会化最重要的初始环境。从上述调查发现外来务工家庭限于自身条件,对孩子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和情感的倾注只能是捉襟见肘,来到城市以后往往只能处于社会底层。物质条件的缺乏、精神生活的贫乏,加上来自个别本地学生的歧视,这些外来孩子承受着巨大

10、的精神压力,极易受到不良情感体验的伤害,进而出现消极的情感特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善良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永远无法弥补。”虽然这些外来孩子有着和城市孩子一样的对未来的憧憬,但现实生活环境注定他们成长的道路将是曲折的,在情感基础和教育发展上也会和城市孩子有着明显的区别。二、家庭教育情况1、学业要求高。在城市生活中意识到了文化程度和生活水平的关系,外来务工人员对子女的学业产生了较高要求。第10题表明,有78.24%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读完大学或更高,要求读完初中的仅仅有2.40%,普遍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有比较高的要求和期望(图5)。在走

11、访中也发现,外来务工人员不甘于自己的消极地位,出于改换门亭的目的,他们把改变前途和命运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希望孩子能扬眉吐气,对子女寄予的很高期望,“孩子再读不好书,我们这个家就没希望了!” “希望孩子能超过我们,一代比一代强。” 正是所有外来务工人员的心声。2、家庭教育不当,过分关注分数。第13题关于父母陪伴或辅导子女学习,“每天”的比例为22.40%,有35.36%的比例表示“有空闲时才辅导或陪伴”,另有42.24%的学生则很少有机会在日常学习中得到家长的关心(图6)。本地家长通常每天会对照“家校路路通”的作业要求辅导或检查孩子的功课。这说明外来家长没有时间或没有意识来陪伴照顾自己子女

12、的学习生活,也说明由于自身文化程度低,没有能力来辅导子女。第14题:父母对您的学习成绩的好坏是否关心上,高达85.28%的同学选择“经常过问”,这也表明外来家长虽然对孩子的日常学习关心不够或者基本不关心,但对自己子女的学习成绩是结果是非常关心的(图7)。而当子女犯了错或者学习成绩不如人意时,家长选择的家庭教育方式上还是以打骂等简单、粗暴的方式为主,其比例占到45.92%,能耐心教导的只占33.44%(图8)。这反映出家长的自身素质较低,没有更多、更科学、更有效的家教方式。3、沟通少,沟通方式欠缺。第11题中有22.24%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选择“很少沟通”,有48.32%的学生选择的沟通方式为“

13、管教式”,只有23.36%的学生选择了谈心式(图9)。这种情况在问卷第58题中也有体现:外来学生渴望家长的理解。走访中发现,外来务工家庭普遍缺乏沟通,认为孩子是我的,就该受我管教,没有必要进行家庭情感沟通的需要。即使有也是内容贫乏、浅显、时间短,缺乏沟通的主动性。家庭教育意识淡薄,平时家长很少花时间到学校了解孩子在校学习和表现,也较少关心子女的校外教育需要,不能积极主动地与孩子交流,甚至有时对孩子的情感要求不耐烦,没有耐心,以“管教式”代替平等的“谈心式”,对子女实行高压政策,打骂体罚孩子现象十分普遍,强行压制孩子的感情取向。比如孩子犯了错误,相当比例的家长往往简单地选择打一顿了事。4、小结。

14、(1)出于改换门庭的功利性目的,外来家庭普遍对自己子女的学业有着较高的要求,也愿意为子女的教育费用来压缩其他开支。(2)外来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习结果而对孩子学习的过程关心不够,更不用说花时间来关心孩子的心理问题、道德问题、情感状况等非智力方面的情况了。(3)外来家长的家庭教育问题较多,表现在一些不重视家庭教育,也不知道如何进行家庭教育的家庭。这些家长大多不理解、不尊重子女,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缺乏应有的沟通交流,具有严而无格、宽而无度的偏颇,缺少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观。由此会造成两方面的后果。一方面,较高的学业要求和急功近利地关注眼前的考试分数往往与子女的当前能力形成两级差。由于该群体

15、的小学教育一般是在家乡或者民工子弟学校完成,和本地学生不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成绩的暂时落后也就有了必然性。而现实中迫于家长的压力和自尊性的需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会对学习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感,甚至发展到自信心丧失、不求上进、自暴自弃等程度,自卑、偏激等不良情感也就随之出现。另一方面,外来家长缺乏正确、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他们对孩子只求成绩好,忽视情感培养和交流,忽视心理需求,“暴力教育”普遍存在。这些家长通常极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也没有顾及孩子的自尊心和内心感受,绝对的权威造成了在家庭中很难形成良好的现代亲子关系。久而久之,孩子就缺乏正确引导,产生了严重的道德和心理问题,造成子女个性发展

16、的缺陷。这种情感和性格发展上的严重挫折,不但影响孩子对所有成人的态度,而且长大后,由于情感的扭曲,难以和周围的人建立正常的关系。三、学校教育的影响(一)多种因素导致学习成绩落后1、功利性的学习目的。第21题首位的学习动机是“考上大学”(41.76%),其次是“报答父母”(39.36%)。排在第三位的才是“获得新知识”(18.88%)。这个结果显示了强烈的外在学习动机,符合家长寄托的厚望。2、学习信心不足,学习成绩偏差。第25题“您喜欢彩香中学吗?”调查中,62.56%的外来学生表示“很喜欢”,只有6.56%的学生表示“不喜欢”(图10),表明绝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对就读的学校是有信心的。第2

17、4题“您相信自己有能力取得好成绩吗?”调查中,仅28.48%的学生表示对自己有信心,信心不足或没信心的合计却有71.52%(图11)。表明多数外来学生对自己学习缺乏信心。第22题:“刚进入彩香中学时,您的学习状况是”的问卷调查中,有60.32%的外来学生表示“感到学习很吃力,赶不上别的同学”,能够“很适应”的只有14.88%(图12)。第23题“认为在学校中自己学习成绩”问卷中,表示“很好”的比例仅为16.16%,绝大多数外来学生选择了“一般”(29.12%)或者“几乎处处不如别人”(54.72%)(图13)。但查阅“彩香中学08-09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成绩统计”,显示实际情况要好于问卷结果

18、。这一方面反映出该群体整体学习成绩不容乐观,但更重要的是反映这个群体对学习缺乏信心,自卑、畏难心理比较普遍。为了进一步把握外来学生的学习成绩,笔者考察了彩香中学2009届学生的学习成绩 原始数据来源于苏州市彩香中学教务处,并经笔者分类统计。该届学生共470名,2006年入学,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数为189名,占40.2%。入学后的期初考试统计分数见表三(满分均为100分)。在2009年6月份的中考模拟中,分数分类统计见表四(语数外满分为130分,理化满分为100分)。分析数据发现:(1)从入学成绩来看,两者学习成绩有较大差距,以本地学生的分数为基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算术平均成绩要低21.7

19、%。(2)从毕业前的情况来看,虽然仍然有差距,但差距在缩小。以本地学生的分数为基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算术平均成绩要低8.8%。(3)英语学科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而言是个弱项。该届外来务工子女学生是外来学生大规模进入苏州公办学校的第一年(2006年秋季)。该届本地生源相对往年略差,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生源相对较好。所以有理由认为其他兄弟中学这两类学生的学习成绩差距更大。表三 苏州市彩香中学2009届学生入学成绩 学科 人群语文平均数学平均英语平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69.875.454.6本地学生81.287.786.2表四 苏州市彩香中学2009届学生中考模拟成绩 学科 人群语文平均数学平均英

20、语平均物理平均化学平均外来务工人员学生87.382.171.873.874.7本地学生93.287.783.680.979.93、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第26题“您能适应彩香中学的学习生活老师的教学方法吗?”问卷中,“不适应”的比例仅为7.84%。第31题“苏州方言带来的沟通问题”的调查中,合计有77.28%的学生表示无影响或者影响不大,有较大影响的比例为22.72%。这两项数据表明,他们对彩香中学校内的学习环境总体还是认可的,第25题问卷也反映出他们对学校还是热爱的。第27题“回家作业能否认真完成”题目中,“总能完成”的比例为50.72%,另有一半的学生是“有时能”或者“很少能”,作业拖

21、拉、完成情况不佳的比例相当高(图14)。第29题“课堂注意力是否集中”,“很集中”的只有32.16%,大部分选择“有时集中”,占54.72%,还有13.12%表示不能集中(图15)。第28题“放学后”“径直回家”的比例只有22.24%,而35.68%的学生表示“经常玩耍”,选择“看情况”的比例也高达42.08%(图16)。第32、33题调查了外来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从阅读的时间来看,每天能坚持课外阅读的为20.96%,占全部学生的1/5,而选择“很少看”的却高达45.76%,即将近50%的外来学生缺乏课外阅读习惯。从阅读的种类来看,以层次比较低的小说娱乐类为主,占到51.68%,而真正对中学生

22、有益的“学生读物”的阅读比例只有17.92%。笔者在走访调查中也发现,大部分外来家庭除教学参考书外的藏书及其有限,甚至基本为零。4、小结。(1)相当一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之所以想好好读书,更多的是出于对父母的感恩,以及对考上大学改变命运的良好期待,表现出一种功利型的而非自觉型的学习动机。(2)虽然城乡存在差距,对彩香中学表现一定的不适应,但总体对学校还是满意的。(3)外来学生的学习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同时学习自信心缺乏,自我评价很低,表现出学习心理上的自卑、畏难等情感特征。(4)外来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存在较多的问题。受从小家庭背景和教育背景的影响,在学习上表现出自控能力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23、,作业马虎且常常不能按时完成,甚至不催不做,学习上态度较随便,也不愿意接受学校纪律的约束,课外学习贫乏。研究表明,态度影响效率, 信心也是影响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尽管外来务工人员对自己的子女的学习有着较高的要求,但由于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比较差,导致了他们学习成绩不理想。又由于缺乏正确引导加上家长的重压,面对学习效率的低下,他们往往不敢正视,出现自信心丧失、自卑或者偏激的不良心理,这些不良的情感体验也必定会产生情感上的消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土壤和动力。”实践中有一批外来学生,虽然家境贫寒,学习生活条件很差,但学习成绩却相当出色,考试中成绩始终能名列前茅

24、,成为了城市家长教育子女的典范。所以该群体总体学习成绩较差并非由于其智力因素,而是由他们的学习态度、信心等非智力因素所导致。非智力因素的实质就是情感的全部功能,“情感一旦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将会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卢家楣,论情感教学模式,J,教育研究2006年,第12期。”(二)、多种原因导致人际交往受阻1、交际范围窄,交际能力弱。第46题“日常社交范围”,认为自己“非常广泛”的学生比例只有22.40% ,认为自己交际能力弱而选择“较为狭小”“一般”“经常独自一人”比例合计高达77.60%(图17)。第34题“您有几个最要好的同学或朋友”,选择“3个及以上”的外来学生为46.88%,超过50

25、%的外来学生表示只有一到二个好朋友。即使在有限的“好朋友”中,也是以老乡等其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第55题“课余您经常和谁玩?”的问卷中,选择“和苏州本地同学玩”的比例仅仅为26.88%,第54题“学习中的同学合作项目中,您选择的合作对象是?”的问卷中主动选择“苏州本地同学”的比例为27.04%。第41题“当众说话会”,选择“非常自信”的比例为25.44%,低于“紧张或脸红”的34.40%的比例。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1)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强,存在不善交往或惧怕交往的心理障碍。(2)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交际范围狭窄。尽管他们生活在城市中,但缺乏由于地缘关系产生的交际圈,仍然囿于老

26、乡或者同类的外来学生,离真正融入城市环境尚有距离。(3)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需要友情的滋润。城市孩子现在虽然不像农村孩子那样有兄弟姐妹,但家长通常鼓励子女和其他孩子交往,社交圈相对大得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觉是外来人,感觉到了城市孩子与自己的差别,这种差别在城市壁垒面前难以逾越,他们内心世界对社会差别感受到的强烈不平等,加深了他们的被歧视感、对立感和自卑感,导致他们不自信、不敢与人交往,自我封闭,他们对人对事变得敏感、忧虑不安。 陈美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格特征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28 (6),第180页。2、师生交往融洽度不够,主动性不强。第35题“老师和您的关系”问卷数据表现出了离散

27、。认为“老师不太了解自己”的为28.96%,认为老师“很少注意自己”的为22.72%,认为“老师对自己不公平”的为16.80%,认为“老师对我很好”的为31.52%(图19)。其中认为“老师对自己不公平”的学生比例最低,认为“老师对我很好”的比例最高,这说明该群体对老师的总体感觉是良好的。但另一方面,有半数同学选择了“老师不太了解自己”、“很少注意自己”的比较中性的选项,也表明尽管老师没有歧视他们,但也没有表现出对特别关心和爱护。在走访中该群体对老师总体评价是正面的,愿意听从老师的指导。这在第51题“与老师亲近有困难吗”,第56题“您对老师和他人的正确教导”的态度,第59题“最想对老师说的话”

28、的问卷中也有体现。51.20%的学生表示与老师亲近“没有困难”(图20),96.16%的同学表示会“虚心接受”老师正确指导。虽然有34.40%的同学表示和老师亲近有困难,但了解发现这种困难主要来自他们面对老师时的担心、恐惧、自卑等心理障碍。 综合来看,彩香中学外来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融洽程度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表现在外来学生虽然很尊敬老师,但主动亲近老师的自我意识不强,有较多的负面情感因素干扰。3、同学交往中甘居消极地位。第52题“认为在学校中自己各方面表现”这个关系到自身定位的题目中,认为自己“很好”的比例相当低,只有17.60%,而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人”的比例高达48.32%(图21)。第39题

29、“您认为同学对您的态度”选择中,认为“很友好”、“看不起您”、“一般”的比例基本各为1/3。第40题“和同学在一起,您认为自己是” “领导者”的比例仅为12.32%,选择“多余的”的却高达44.32%(图22)。上述几个数据表明,外来学生在同学交往方面自我意识很弱,自卑情感明显。第36题“在平时与同学关系”的选择“互帮互助”的比例为46.56%,超过一半选择了“没有来往”、“有时要打架骂人”,第44题“与同学合作完成学习任务”问卷中,选择“喜欢并善于”的学生比例为39.52%,而选择“不喜欢也不善于”的比例为24.00%,表现出大部分外来学生实际上内心是喜欢和同学合作的,但由于某些方面原因使得

30、他们在团队合作方面并不理想,而且仍然有相当部分外来学生不愿意和同学合作。第50题“如果您被人说了坏话或受到城里人的歧视”,选择“自卑自责”和“暗自发奋”的比例基本各占1/3,这表明外来学生面对挫折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图23)。第37和38题形成对照。是否“愿意向同学借”和“愿意被同学借”这两个问卷题中,外来学生表现出“非常乐意”(72.32%)借出却“羞于开口”向同学借入(50.24%)的现象,这表明外来学生乐于帮助别人,却羞于开口求人或接受别人帮助。同样情况在第45题也有体现,当遇到不懂的学习问题时,42.72%的外来学生表示“主动问老师、同学”,而大半的学生则不愿意开口求助。数据表明,外

31、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和本地学生交往时还是存在隔阂,融合度不高,缺乏主动性,甘居消极地位。然而这并不表示外来学生不愿意和本地学生交往,第54和55题的问卷中,外来学生“想和苏州本地同学合作”、“想和苏州本地同学玩”的比例超出了对自己老乡的比例,第60题“最想对同学说的话”中也表达了他们内心的想法。4、集体活动较少参加。第43题“您能参加学校的各种兴趣小组吗?”,“积极参加”的为31.84%,“偶尔参加”和“很少参加”的合计为68.16%(图24)。第48题参加校内外各种活动的情况,本地学生几乎是100%参加的,该群体中为73.12%,有26.88%的外来学生选择的是“不太参加”或者“不参加”,这和学

32、校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是相符的。第42题“您能参加课堂讨论、交流吗?”,回答“能够”这一积极选择的为39.84%(图25),而选择消极选项的“偶尔能”的比例为36.32%,还有23.84的同学干脆选择“很少”。课堂教学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确是课堂上“沉默”的群体。第49题“如果您不大参加校内外各种活动,其主要原因是“没有钱”、“想参加但不好意思”,选择“没兴趣”的学生约为1/3。由此看出,外来学生相对本地学生参与集体活动比较少相对是个事实。5、小结(1)该群体人际交往能力不强,交际范围狭窄,缺乏友情情感的滋润。(2)无论在师生关系还是同学交往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处于大多被动地位。(3)外来口子女在

33、乐于助人方面做得比较好,在内心深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其实也是渴望和同学尤其是本地同学交往的。笔者认为,造成外来学生人际交往方面的不如人意的主要原因主要在于这部分学生自我意识较弱,“自卑”这一不良情感是阻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正常同学交往的最大的“拦路虎”。他们进城后虽然生活在城市,但尚未真正地融入城市生活,没有建立起以地缘关系为主的社会文化圈,缺乏必要的交往能力和交往选择,只能囿于一个互识的文化圈子里。和本地同学相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差异,自卑这一不良情感特征比较明显。本地的孩子用的是名牌书包,文具盒是多功能的,而他们使用的是最便宜的书包,文具盒往往也是最简单的铁质盒子;本地很多同学上下学都有人接送,而他们的父母忙于生计,多远的路都是自己一个人回家。他们从幼小的心灵深处,洞察出自己“与众不同”。这无形的伤害使他们过早地“成熟”,尽管他们也渴望能够和本地同学交往,渴望得到同学、老师的尊重和关爱,但心理上的孤独感、自卑感、压抑感等障碍都制约了他们的交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