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 三、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四、论述题(每题10分,20分) 六、计算题(每小题8分,共16分)第1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扩展 关注现实意义与启示 第1节 绝对优势理论第1节 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1776年发表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创立绝对优势,成为理论起源; 一、亚当斯密对重商主义批判 mercantilism :认为金银或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一国握有货币的数量代表着该国的富裕程度,而对外贸易是获取额外贵金属或货币的主要源泉,是增加一国财富的重要途径。 早
2、期重商主义(15世纪到16世纪):其代表人物为英国人威廉斯塔福。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禁止贵重金属外流。称为“重金主义”或“货币差额论”; 晚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到18世纪)其代表人物为英国的托马斯孟。强调长期的贸易顺差,一定时期内的外贸逆差是可以的。称为“贸易差额论” 古典经济学家批判了重商主义的两大缺陷,即贸易保护主义和金银货币财富观。 (1)大卫休谟指出,在金本位制度下,金银的流入会扩大国内货币供应量,导致国内物价上涨,从而削弱出口产品的竞争力,鼓励产品进口,因此重商主义所追求的贸易顺差在长期内是难以实现的。 (2)亚当斯密认为,重商主义的财富观歪曲了社会财富的真正含义,衡量一国财富
3、的标准不是金银货币的存量,而是可供国民消费的产品和劳务的种类和数量。二、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绝对优势:一国相对于另外一国在生产上有更高的效率A,或更低的成本a根据绝对优势分工和贸易有利双方。三、绝对优势理论的数例说明 表1-1 绝对优势的数例说明:A,A*以放弃1个单位处于绝对劣势的部门生产为例,说明专业化分工后的净效果 ?贸易利益假设两国按1:1的国际比价进行交换,那么,中国用放弃1蒲式耳小麦生产的劳动所生产出的棉布(5匹)与美国交换,可得到5蒲式耳小麦,多获得4蒲式耳小麦。同样,美国用放弃1匹布生产的劳动所生产出的小麦(3/2蒲式耳)与中国交换,可多获得1/2匹布。 结论与局限绝对优势是
4、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按绝对优势的国际分工互惠互利,各国应该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但是:如果出现如下情形: 小麦 棉布 中国 1 2美国 6 4两国会分工和贸易马? 第2节 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1817年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探讨了一般情况下互利贸易发生的可能性,认为决定互利的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由此,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理论。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比较优势:各国之间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形成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使各国在不同产品上具有相对低成本而获得的优势 ;根据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贸易,有利于双方. 假设 (1)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而且劳动是同质的;
5、(2)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 (3) 生产要素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可以自由流动,但在两个国家之间不流动; (4)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 (5)规模报酬不变,即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不因产量增加而发生变化; (6)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成本; (7)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8)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二、比较优势理论的数例说明以放弃1个单位处于比较劣势的部门生产为例,说明专业化分工后的净效果。 贸易利益假设两国按1:1的国际比价进行交换,那么,中国用放弃1蒲式耳小麦生产的劳动所生产出的棉布(2匹)与美国交换,可得到2蒲式耳小麦,多获得1蒲式耳小麦。同样,美国用放弃1匹布生产的劳动所生产
6、出的小麦(3/2蒲式耳)与中国交换,可多获得1/2匹布。 所以,根据比较优势分工与贸易是可行的.三、从工资率角度考察比较优势 如果本国在两种产品上的生产效率都低于外国,怎么能向外国出口产品呢? 答案在于本国的工资率要比外国低得多,以至于工资差别足以抵补劳动生产率上的差距,使本国在某种产品上具有较低的成本。 如果本国在两种产品上的生产效率都低于外国,怎么能向外国出口产品呢? 答案在于本国的工资率要比外国低得多,以至于工资差别足以抵补劳动生产率上的差距,使本国在某种产品上具有较低的成本。 四、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 比较优势理论被一些实证研究证明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成为国际贸易理论重要基石。 但仍存在
7、严重的缺陷: 假设过于苛刻;没有进一步解释造成各国劳动生产差异的原因 ; 现实中难以找到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进行完全专业化生产。同时,也有其不能解释的情况。例如: 如果出现如下情形: 小麦 棉布 中国 1 2美国 2 4两国会分工和贸易? 第3节 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 后来经济学家力图在更接近现实世界的基础上,来研究和检验比较优势理论适用性和普遍性。一、多种产品时的比较优势 假设本国和外国都生产并消费三种产品,分别为A,B,C;假如本国相对于外国的工资率为1/3,则本外国会各生产并出口? 如何判断多种产品比较优势:如果本国相对工资1/3,则本出口B,C,外国出口A。二、多国时的比较优势 假设三个
8、国家A、B、C,生产和消费两种产品(小麦和棉布),A、B、C三国1单位小麦分别能够交换2/3、1和2单位的棉布。如果国际市场上1单位小麦能够换取1单位棉布 。小麦的世界相对价格表示为PW /PC=1 则可以判断多国比较优势: PW /PC=1时,A国出口小麦,C国出口棉布,B国无套利三、考虑运输成本的比较优势 如果中国的棉布运到美国成本增加到2美元,高于美国本土的棉布,棉布的出口受到阻碍。 水泥便是由于运输成本相对于其生产成本显得过高而很少有国际贸易。 所以,运输成本提高会削弱其产品的比较优势地位。本章小结教材 1.关于重商主义 2.关于绝对优势 3.关于比较优势 4.多国比较优势 5.多商品比较优势 6.运输成本的影响本章习题 Q2,5,6 讨论题:中国对外贸易符合比较优势原理吗?为什么? 提问: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关系及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