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实施方案编制要点.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0099039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2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实施方案编制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陕西省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实施方案编制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实施方案编制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实施方案编制要点.doc(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陕西省抗旱应急水源工程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编制指南(试 行)(送审稿)陕西省水利厅二一四年九月目 录总 则11.总体要求22.工程测绘要求42.1基本依据及要求42.2测绘工作量布置43.工程地质勘察要求53.1区域地质53.2新建工程地质勘察63.3改扩建工程地质63.4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73.5天然建筑材料73.6 应提交的主要勘察成果74.设计报告编制要求74.1.综合说明84.2项目区概况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94.3工程建设条件124.4工程规模124.5水源选择154.6工程总体布置184.7工程设计224.8消防设计264.9施工组织设计274.10工程占压304.11 环境影响、水土保

2、持及水源保护304.12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314.13节能设计314.14工程管理314.15 概算投资334.16经济评价334.17对下阶段工作的要求和建议335.实施方案报告名称、附录、附件及设计图要求335.1实施方案报告名称335.2附录345.3 附件345.4实施方案图纸要求34 附件:1、抗旱应急水源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2、水利部关于下达2014年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任务的通知 3、水利部关于开展抗旱规划实施方案(2013-2017年)编制工作的通知 4、抗旱规划实施方案(2013-2017年)编制大纲 5、水利部关于开展抗旱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6、抗旱规划技术大纲 7、抗旱

3、规划技术大纲补充说明 8、国务院关于全国抗旱规划的批复 9、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统筹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总 则为适应陕西省抗旱规划实施方案(2014-2016年)中规划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要求,加快前期工作进度,确保勘察设计质量,依据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水利部 水汛2014275号文)、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L619201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和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等有关规程规范,结合省情、旱灾特征以及抗旱应急水源工程项目的特点,现编制陕西省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项目编制指

4、南(以下简称编制指南)。编制指南主要明确陕西省抗旱应急水源工程项目设计技术要求。编制指南仅适用抗旱应急水源工程中的引调提水工程。本次引调提水工程是指在江河、湖库等水源地通过引水、调水、提水等水利工程实现输送水至另一水源地或净(配)水厂的工程名称总称。其建设的目的是指在江河水资源量比较丰富但引水、调水、提水设施相对缺乏的地区,建设一批引调提水工程,通过科学配置和调度,发挥各类水源调节互补的抗旱作用,提升区域抗旱应急供水能力。1.总体要求1.1建设任务和目标:本次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的建设任务是着力保障重点旱区乡镇居民的饮水安全,保障基本口粮田作物生长关键期的用水需求,提高重点旱区抗旱应急供水能力。建

5、设目标是力争用3年时间,通过加快实施抗旱应急工程,在严重和特大干旱情形下,保障乡镇居民3040升/人日的基本生活用水需求,保障农民基本口粮田2040m3/亩的生产用水需求,重点解决严重干旱时居民饮水困难和基本口粮田农作物生长关键期的用水,切实提升重点旱区县抗旱水源保障能力,提高综合抗旱能力,逐步完善重点旱区抗旱供水保障体系。1.2抗旱应急水源工程保障对象和范围:对于供水类工程,鉴于农村有农村人饮安全工程的实施,故只考虑乡镇政府所在地供水,在不增加工程投资的情况下,可辐射周边农村,一般而言,乡镇供水保证率都在90%以上,故只考虑特大干旱情形下的抗旱应急用水需求。对于农业用水,鉴于灌区由相关规划、

6、政策、专项资金等实施来保障灌区用水需求,故本次不予考虑,对于非农业灌区在发生不同程度干旱时,仅考虑保障农民基本口粮田农作物在播种期和关键生长期的用水需求。对于生态需水,本次仅考虑国家级重要自然生态保护区核心区的中等干旱情形下生态需水。1.3本次规定不同干旱年与频率的对应关系为:频率75%90%的年份对应于中等干旱年,频率9095%的年份对应于严重干旱年,频率大于等于95%的年份对应于特大干旱年。设计中建议频率75%、90%、95%分别对应中等、严重、特大干旱年。本次建议通过对来水系列的频率分析确定不同干旱年。1.4设计报告应遵循现行规程规范进行编制,在认真调查、勘察和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就工程任

7、务、保障对象、保障范围、保障标准、应急调度方式、工程规模、工程总体布局、主要建(构)筑物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使得抗旱应急工程范围明确、措施得当、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确保工程能够切实发挥效益。设计报告文字应简明扼要,图纸完整、规范。1.5设计报告应满足初步设计阶段深度要求,部分章节应补充规划、可研阶段的相关内容:(1) 复核县级抗旱规划中提出的区域干旱灾害规律和干旱灾害损失和影响等概况,统计分析受水区干旱灾害损失和影响(工程任务为灌溉的,主要说明农业干旱灾害损失和影响;工程任务为供水的,主要说明因旱人饮困难概况和影响;若两者皆有,均需说明)。(2) 进一步分析供水区供水现状,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8、。根据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准文件,确定工程任务和设计具体内容。(3) 分析区域水资源情况,择优选取工程水源,论证水源水量、保证率和水质的可靠性,并确定主要水文和水文地质等参数和成果。根据历年降雨资料(十年以上),分析气象干旱的易发频率和易发时段。(4) 查明输水线路、建(构)筑物主要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相关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等参数。(5) 合理确定工程任务,明确保障目标、范围、对象、标准、次序。分析其现状年和设计水平年的社会经济指标、采用合理的预测方法和用水定额,分析预测设计用水量,确定工程供水规模。根据工程等级和设计标准,选定各建(构)筑物特征水位、特征参数、运用方式,明确提

9、出运行要求。(6) 论证供水方式,确定工程总体布置方案;通过分析计算,确定管(渠)道、主要建(构)筑物结构形式、尺寸及基础处理措施。供水水源、供水方式、管线布置、建(构)筑物设计应有必要的方案比较,有分析论证和明确的结论意见。对工程兴建和运行可能产生影响的泥沙、滑坡、跨(拦)河过沟建筑物等应分析说明相互关系,提出处理或改造建议及措施。(7) 进行机电和金属结构设计。(8) 进行消防设计。(9) 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主要包括施工总体布置、主体工程施工方案、施工组织安排和施工导流方案等。(10) 对工程占地、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和水土流失问题等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恢复或保护措施及方案。(11)

10、进行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节能设计。(12) 工程管理应明确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机构、人员组成和管理机制、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落实管理的工程和非工程设施以及抗旱应急调度预案。(13) 编制初步设计概算,拟定资金筹措方案。分析预测供水成本和供水水价。1.6供水规模大于1000m3/d(含1000m3/d)的引调提水工程应遵照本编制指南执行;供水规模小于1000m3/d的引调提水工程参照本编制指南执行,实施方案编制报告可适当简化。1.7实施方案报告按照本编制指南第四条内容编制,第四条内容主要以供水类工程设计要求编制,对于灌溉工程和生态补水工程,可参照执行。2.工程测绘要求应收集项目区1:5000或1:

11、10000地形图,作为工程平面布置和测绘任务布置的依据。依据设计、测绘、地勘、建设四方现场查勘情况,研究工程基本任务、可能的工程布置和建筑物要求,确定测绘的要求和范围。2.1基本依据及要求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统和1956年黄海高程或1980西安坐标系统和1985国家基准高程。测绘作业依据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97)、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2001-92)和相关图式标准等规范规程:2.2测绘工作量布置(1)工程平面图的测量测量范围应满足工程总体论证和工程设计制图需要。一般情况长度应包括整个工程线路的长度,宽度宜为管线两侧分别2550m,并应满足取水枢纽(取水口)、主要工

12、程建(构)筑物、净水厂(或管道/渠系末段)的施工平面布置、工程运行管理等设计、施工、运行要求,有其它要求时可另行规定。测图比例应能够清晰表达设计内容,一般管线为1:1000或1:2000。 (2)工程纵横断面测量纵断面:沿初定的管线平面测量一条纵断面图,若最终管线平面布置变化较大需重新测量纵断面;若需推算水面线或其它水文计算需要,沿河道中泓线测绘一条纵断面图并提出河道沿线深泓高程。横断面:横断面测量间距一般为每50m一条,断面控制在管线两侧各50m。遇到建筑物、管线折点、地形变化较大等情况时应加测断面。要求在断面显著位置埋设标石,并在平面图中标注断面位置、断面编号及标石坐标。(3)建筑物地形图

13、和横断面测量建筑物地形图比例1:200或1:500,测量范围及横断面测量应满足设计需要,根据现场查勘确定。(4)历史洪水调查工程有防洪要求的,应对干流、支流断面及特征水文断面,配合设计调查历史洪水。3.工程地质勘察要求3.1区域地质搜集区域地质资料,说明区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地震,物理地质现象等。分析区域构造稳定性,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勘察区的地震动参数。3.2新建工程地质勘察1)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工作,测绘范围沿管线(渠道)进行,重点测绘沿线的地质纵剖面,不同的地貌单元应有横断面控制。2)查明管线(渠道)基础的岩性分布特征,基岩埋藏不深的,应查明其覆盖层

14、厚度及下伏岩体的风化厚度。应根据工程区的具体地质情况,沿线按不同的地质单元布置适当的勘探点,间距300800m。3)工程有防洪要求,需要修建防洪设施的,应沿河床不同部位取3组以上的砂卵砾石样做颗粒分析,提供河床砂卵砾石层的颗粒分析成果,为分析确定河道冲刷深度提供依据。4)对工程规模较小,地质条件简单的,建议以收集资料或类比为主,结合必要的现场及取样试验,提供管线(渠道)基础各层岩土层的密度、变形模量、渗透系数等主要物理力学指标。5)对地质条件较复杂,前期又无勘察资料的,应进行现场及取样试验,试验组数一般应在3组以上。6)应结合剖面图对管线(渠道)基础进行分段评价,分析地基的强度(承载力)、变形

15、、渗透特性和边坡稳定条件。给出开挖地层的稳定开挖坡比和堤基处理意见。7)对地下水丰富的地段,应查明地下水位,初步提出施工排水参数及建议的排水方法。8)报告应根据勘察成果综合分析评价工程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并预测工程运行后可能出现的环境地质问题。3.3改扩建工程地质若原工程无勘察资料,应按照新建工程勘察,若原工程有勘察资料,应在原有勘察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查明以下问题:1)分析评价工程的险情隐患成因及危害程度,提出加固处理的建议。2)对工程改线段调查及勘探,提出管线(渠道)基础各层岩土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并进行评价。3.4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主要建筑物的勘察一般可结合管线(渠道)一并

16、进行。但重点应查明以下问题:1)查明建筑物地基的地层岩性,特殊土层的分布及性状,浅埋基岩的风化厚度及软弱夹层的性质,地下水位等工程地质条件。2)应结合工程区的具体地质情况,沿建筑物地基中心布置纵、横地质剖面,剖面上勘探点间距3050m,一般深度为建筑物底宽的1.01.5倍。3)可收集当地建筑物的地质资料,结合必要的勘探试验工作,提出各层岩土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并对其渗漏、抗滑、变形等稳定性进行评价。3.5天然建筑材料进行天然建筑材料勘察。查明工程所需的土料、砂砾石料、混凝土骨料、石料等料场的位置、储量、质量及运输开采条件等。以调查为主,结合少量勘探试验工作。3.6 应提交的主要勘察成果1)工程地

17、质勘察报告。2)工程平面地质图、工程线路纵横地质剖面图及建筑物地质剖面图。3)主要试验指标成果表。4.设计报告编制要求设计报告编制主要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L619-2013深度要求和的章节内容进行编制,结合本工程的特性和工作安排,可以按如下章节和要求进行编制。4.1.综合说明4.1.1绪言。简述工程地理位置、工程任务、兴建缘由、以及上阶段规划设计报告的主要结论、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意见、勘测设计工作过程等。4.1.2简述设计报告各章节主要内容及结论意见。4.1.3综合说明应附工程地理位置图、供水工程总平面布置图。4.1.4综合说明最后附工程特性表。工程特性表格式见下表,实际设计

18、中可依据具体项目情况和相关规范增删。1-1 供水工程特性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值备注一工程技术经济指标1工程等别依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规范2工程类型依据村镇供水规范3主要建筑物级别4防洪标准5设计水平年年7供水规模m/d8年供水量万m/a9供水受益乡镇个10供水受益行政村个11供水受益人口人12受益学校所学生数量13企事业单位个人口数14居民用水标准L/人d15最小服务水头M16时变化系数Kh17日变化系数Kd18设计概算投资万元19人均投资元/人概算投资/供水受益人口20人均管网长度m/人输配水管长度/供水受益人口二抗旱应急技术指标1抗旱应急供水规模m/d2抗旱应急期d3抗旱应急供水总量万m

19、 前两项乘积4应急供水受益镇个5应急供水受益行政村个7应急供水范围总人口人8因旱人饮困难人口人应小于第7项三工程水文1取水水源河流、水库等,河流应说明地点2流域面积km2坝址以上3利用的水文系列年限年4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万m3550%频率年径流量万m3775%频率年径流量万m3890%频率年径流量万m3995%频率年径流量万m310设计洪水标准及流量m3/s11校核洪水标准及流量m3/s12设计洪水洪量万m313校核洪水洪量万m314多年平均输沙量万t四主要建筑物及设备根据具体工程填写1取水工程如取水坝、泵站及主要设备等数量和型号尺寸等。2输水工程输水管道管径、管材及长度;隧洞长度及形式以及其他

20、主要建筑物尺寸等。3净配水厂分已建水厂或新建水厂,说明水厂占地面积、水处理规模、工艺、主要设备型号及数量,输电线路长度等。4配水干管干管长度、管材管径、闸阀、调节构筑物数量、容积,与现状管网接入点等。五工程概算1建筑工程费万元2设备费万元3安装费万元4临时工程万元5其它费用万元6基本预备费万元总概算万元六水价分析供水成本元/m建议水价元/m供水盈亏平衡点m/d4.2项目区概况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本章主要内容:简述项目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干旱灾害概况,说明供水区的供水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区域供水规划,阐述解决供水问题的思路和措施,论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4.2.1项目区自然概况简述项目区的地理位

21、置、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等情况。4.2.2项目区干旱灾害概况复核县级抗旱规划和陕西省抗旱规划中区域干旱灾害统计成果及干旱灾害特征分析成果。统计说明受水区的干旱灾害概况。工程任务为灌溉的,主要说明农业干旱概况;工程任务为供水的,主要说明因旱人饮困难概况。4.2.3项目区社会经济概况说明项目区的行政区划、社会经济状况,简述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4.2.4供水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供水区供水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供水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包括水源水量、水质、保证率,干旱情况下供水保障程度,设施、设备完好程度、管网漏损、净水工艺等情况以及运行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4.2.5项目

22、建设的必要性根据供水区存在的供水问题,阐述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另外还应包括项目区群众对项目的要求和对未来水价的承受能力,以及是否愿意投工投劳等调查内容。4.2.6项目区供水规划及供水范围重点论述供水范围的确定,包括本工程的常规供水范围和抗旱应急供水范围,若无常规任务,仅需论证抗旱应急供水范围。常规供水范围的确定,应包括拟建和已建供水工程简况和受益范围,实施供水规划的计划安排及本工程的供水范围和供水对象。项目供水范围应依据区域供水规划、供水规模、水源条件、地形特点、运行管理、工程投资效益等分析合理确定。抗旱应急供水范围的确定,主要论证在发生不同干旱时拟建和已建供水工程水源的可供水量和供水对象的保障

23、程度,在降低用水标准的情况下,通过制定的抗旱应急运行方式确定本工程供水范围和供水对象。对于供水类工程,鉴于农村有农村人饮安全工程的实施,故只考虑乡镇政府所在地供水,在不增加工程投资的情况下,可辐射周边农村,一般而言,乡镇供水保证率都在90%以上,故只考虑特大干旱情形下的抗旱应急用水需求。对于农业用水,鉴于灌区由相关规划、政策、专项资金等实施来保障灌区用水需求,故本次不予考虑,对于非农业灌区在发生不同程度干旱时,仅考虑保障农民基本口粮田农作物在播种期和关键生长期的用水需求。对于生态需水,本次仅考虑国家级重要自然生态保护区核心区的中等干旱情形下生态需水。抗旱应急时保障对象的保障次序从高至低分别为居

24、民生活重点部门、单位和企业工业农业生态。本次抗旱规划实施方案的建设任务是着力保障重点旱区乡镇居民的饮水安全,保障基本口粮田作物生长关键期的用水需求,提高重点旱区抗旱应急供水能力,故可根据干旱情况下可供水量的大小,综合分析确定抗旱保障对象,必要时可不考虑工业。表4.2.1 供水范围内现状年有关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供水范围受益人口公共建筑饲养畜禽乡镇企业总人数因旱人饮困难人口学校及其它人数大家禽猪羊职工人数年产值人人个人头头头人万元乡镇政府所在地行政村行政村合计4.3工程建设条件4.3.1项目区自然条件简述项目区的自然条件,包括区域地理概况,地形、河流、植被、气候、气象等条件。4.3.2区域水资源概

25、况简述供水区水资源特性,区域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土保持情况、地表水和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说明流域内邻近流域水文站、地下水观测井(相邻参照井)的分布及其测验、观测情况、资料年限、可靠程度,说明区域地表水、地下水及泉水等水资源情况。4.3.3工程地质4.3.3.1区域地质简述区域地质状况,明确工程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4.3.3.2工程地质(1)概述厂(坝)址、输水线路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地形、地层岩性,河床及两岸覆盖层的厚度与组成物质,岩体风化情况、水文地质条件、物力地质现象等。(2)说明坝(闸)基、输水线路及主要建筑物地基工程地质条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3)评价选定坝(闸)、厂(站)址及输水线路和主要

26、建筑物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岩体质量分类或围岩分类。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的初步建议值,并珍贵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的意见。4.3.4建筑材料说明主要建筑材料的来源、数量、质量、运输、开采和储存条件。明确运距。4.4工程规模本章主要内容:论证分析供水范围、对象的水量、水质要求,合理选用生活用水量标准,重复利用率,时变化系数,日变化系数,确定取水工程、加压泵站、输水管(渠)道、净(配)水厂(如需要)规模。供水规模应分别计算供水范围内各村、镇的最高日用水量。需水预测应充分考虑已有供水设施的利用和群众的用水习惯,实事求是地反映对水的需求,避免采用定额过高,导致设计规模与实际差距过大,造成投资过大、成

27、本过高和难以正常运转。4.4.1设计范围、供水对象及设计水平年简述本工程的设计范围,分别为常规设计供水受益区和抗旱应急保障范围的乡镇及行政村名称(未全部受益的行政村应列出未受益村组名称及人数),受益的学校名称以及乡镇数量、村数、人口数以及学生教工数等,供水受益的其它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情况。若仅为抗旱应急工程,则无需论述常规设计相关指标。设计基准年:一般为2013年,亦可以项目实施的前一至两年为设计基准年。设计水平年:一般为2025年4.4.2常规需水量预测若工程有常规任务,则需计算常规需水量,村镇供水水量包括村镇居民生活用水量、村镇企业用水、集体或专业户饲养畜禽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管网漏失水

28、量和未预见用水量等。应重点说明需水量预测的方法及指标的确定。(1)居民生活用水量:可按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3.1.2条中的公式(3.1.2-1)、(3.1.2-2)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于6。根据发展规划,乡镇政府所在地可适当考虑人口机械增长。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应按照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3.1.2选取,根据农村居民的用水情况,原则上应取低限值。(2)村镇企业和专业户饲养畜禽用水量应根据供水范围内的村镇企业和专业户饲养禽畜的用水现状、近五年的发展计划以及水源充沛程度分析确定是否纳入供水范围。抗旱应急工程,主要以解决抗旱时期人畜饮用水安全为主,一般不考虑用水量较大的村镇企业或饲养业的用水量;

29、对于增加工程投资较少,又有利于发展村镇经济、增加就业和农民增收的企业或饲养业,可适当考虑解决其用水问题,其增加的工程投资应按有关规定按供水量分摊或自筹解决。(3)公共建筑用水量乡镇供水一般按居民生活用水量的1025计列,或按在校师生人数乘以用水定额(1525L/人日)。在校师生人数与农村居民人数不得重复计列。(4)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一般按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建用水量,集体或专业户饲养畜禽用水量之和的1025计列。 (5)用水变化系数及供水时间时变化系数Kh,建议按下表采用:供水规模W(m/d)W50005000W10001000W200W200全日供水时系数Kh1.62.01.82.22.

30、02.52.33.0日变化系数Kd可在1.31.6范围内取值,W1000的一般乡镇建议Kd=1.5,较大城镇建议采用1.3;建议采用全日制供水,每日供水时间为24小时。4.4.3抗旱应急需水量预测根据确定的抗旱应急保障范围和对象,进行抗旱应急需水量预测,预测的方法同4.4.2,预测的标准如下:(1)乡镇人饮按日供水能力不低于日正常供水能力的20%30%或者按保证城乡人饮3040L/人d确定,重点部门、单位和企业按基本用水需求确定,供水持续时间按最不利干旱持续时段(24个月)考虑;(2)农业灌溉以保障作物播种期和生长关键期最基本用水为标准,一般最低控制在2040m3/亩;(特大干旱年时可不考虑农

31、业灌溉)(3)生态抗旱用水按保证发生中度干旱时国家级重要自然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最基本生态用水确定。4.4.4供水规模的确定若有常规任务,规模应按照常规任务和应急任务中较大的确定,否则,以抗旱应急任务确定规模。供水规模确定应根据村镇居民用水的实际情况,考虑现状供水工程已有供水能力,必要时可考虑分质供水,合理确定供水规模。对严重缺水地区,应以解决生活用水为主,一般不考虑乡镇企业、畜禽用水量。工程供水规模(即水厂最高日供水能力)按最高日用水量计算。供水工程供水规模原则上在百位或十位“四舍五入取整数”(附供水规模计算表)。4.4.4 供水规模计算表项目计算说明用水定额用水量小计备注居民生活村镇工副业公

32、共建筑管网漏失及未预见合计4.5水源选择本章内容:对供水范围内及其周边地区可能利用的各种水源进行调查,收集当地水文、现有供水设施及用水情况等资料。重点分析论证工程各种可能水源的水质及不同保证率时的水量,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工程采用的水源方案。4.5.1水源选择的原则和要求(1)水源水量充沛可靠。用地表水作水源时,用作常规生活供水时,枯水期流量的保证率应不低于90,用作抗旱应急人饮供水时,保证率应不低于95%,用作灌溉或生态用水时,应满足其相应设计保证率;以地下水作水源时,其取水量应小于可开采量。鉴于全国抗旱规划实施方案(2014-2016年中西北地区未涉及机井工程,故本次暂不考虑新建水源井

33、。(2)水源水质应符合国家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3)利用现有水源工程作为工程水源时,如改变工程原设计任务,应取得原工程主管部门书面同意,并作为初设报告附件。(4)水源选择应考虑安全、经济以及便于水源保护等因素。(5)有多处水源可供选择时,应对其水量、水质、投资、运行成本、施工和管理条件等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确定。a)当地下水、地表水均可满足要求时,鉴于全国抗旱规划实施方案(2014-2016年中西北地区未涉及机井工程,宜优先采用地表水。b)采用地表水源时,应优先采用有一定调节能力的水库供水。c)供水区周边没有可供利用的水库,且地下水无法利用,若有水质较好的地表径流时,可在适当位置修建引

34、水工程供水。设计应对小河、溪流枯水流量、洪水进行调查分析,论证水源可靠性。d)当现有城镇和村镇集中供水工程水源充沛、设施可靠、技术可行时,周边村镇抗旱应急供水宜采用现有工程管网的延伸供水。4.5.2地表水水源分析供水工程各个可能利用的地表水水源情况,对初步选定的地表水源进行径流、洪水、泥沙计算(日供水300立方米以下的工程其计算可适当简化或提供已有工程相应的成果资料)。选择频率为90、95%的典型年,按照典型年的径流日分配流量与供水区日用水量进行供需对比平衡,分析水源的可靠性。 (1)工程一般应根据水文基本资料进行径流计算,评价计算结果,确定成果采用值。无实测资料,可采用地区水文手册推荐的相关

35、方法,推求径流成果。对受人类活动(治水,用水)影响较大的实测径流资料应进行还原计算;对影响较小的,可直接引用实测径流代替天然径流。对水库应进行水库径流调节计算。根据径流调节、洪水调节计算,确定正常蓄水位、校核水位及调节库容、总库容等水库特征参数;径流调节、洪水调节计算应符合有关现行规范要求。对于无调节的低坝自流引水工程,应根据相关保证率年份最枯日流量进行调查分析。(2)洪水计算应说明采用的资料,推算方法及成果可靠性。设计断面不同频率洪峰流量及洪量值,给出洪水过程线。(3)对多泥沙河流应说明泥沙来源、统计和估算悬移质和推移质的特征值,分析论证对工程建设和运行的影响。5.5.3地下水和泉水水源说明

36、与供水保证率相应的水文地质分析成果,为水源论证提供依据。(1)水文地质概况地下水作为水源时应查明水源区水文地质条件。无勘测资料时可通过参证井的成果进行论述。a)区域地形、地层、地质构造和地下水等。主要含水层的分布范围,埋藏条件,富水性,单井出水量等。b)供水区域及其周边影响范围内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动态变化趋势、开采潜力。c)水源目的层开采井深度,主要含水层岩性特征,地下水类型,单井出水量,各含水层开采量,供水工程项目可开采总量等。(2)地下水水资源评价对于利用地下水作为水源的村镇供水工程应进行地下水资源量和水质评价。地下水资源评价应执行机井技术规范(SL256-2000)规定。对于供水规模小

37、,可采用工程类比法借用周边地区现有机井作为参证井进行评价。泉水若有长系列观察资料,其流量计算可采用长系列进行分析确定;无资料时,可先通过调查方法估算,并通过实测,复核流量及过程分配。5.5.4水源水质分析水源水质应符合国家饮用水水源卫生标准。要根据卫生部门提供的水源水质检验报告,分析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源的水质状况以及流域内水污染情况,地表水含沙量变化情况,汛期最大含沙量及颗粒级配等。选定(或因水质原因否定)的水源,应以水质化验报告为基本依据。水源水质化验报告应包括不同时段(如枯水期、汛期等)取样化验报告单。地下水源可采用参照井的水质化验单。水质化验报告应作为初设报告附件。4.5.5水源论证及水源

38、的确定根据水源水量可靠、水质合格,取水方便、便于管理等综合因素以及整体工程技术经济比较后合理选择工程水源。4.6工程总体布置 本章主要内容:根据水源及供水区范围以及地形、地质等情况,通过对取水工程、输水管线、净(配)水厂位置及配水管网布设等的工程量、施工条件、投资、运行、管理诸方面的综合技术经济比较,选定工程场址、确定输水线路、比选净水工艺及方案,确定配水管网布置,提出科学合理的工程总体方案。4.6.1设计依据及原则4.6.1.1设计依据(1)项目所在县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中有关村镇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村镇供水工程项目的有关规划等;(2)陕西省抗旱规划实施方案(2014-2016年)(项

39、目应列入规划);(3)相关的规范、规程。4.6.1.2设计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以建设抗旱应急水源工程解决干旱情形下乡镇居民生活供水为重点,确保保障范围内干旱期间不发生因旱人饮困难。(2)坚持“大抗旱”原则,充分利用已有水利工程,不重复建设,有效降低工程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3)认真调查供水区现状,找准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因旱人饮困难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挖潜、改造、调度、新建相结合,多措并举。(4)综合当地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情况,合理确定用水标准和供水规模。以解决设计水平年抗旱应急需水为主,同时兼顾长远发展的需要。(5)以县自来水公司、乡镇供水站、抗旱服务队为依托,建立健全乡

40、镇抗旱应急管理体系,提升抗旱应急能力。(6)坚持“早建早补、晚建晚补、不建不补、定额补助”的中省财政补贴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多渠道筹措地方建设资金。(7)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抗旱应急工程长期有效发挥效益。4.6.2工程等级、类型和设计标准4.6.2.1工程等级及类型工程等级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有关内容合理确定;工程类型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按供水规模分类。4.6.2.2工程设计标准(1)水质饮用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在水源、技术和管理等处理条件受限制的地区,其水质应符合农村实施准则中

41、的要求。(2)取水方便程度本次工程宜接入现有乡镇配水干管以达到供水入户。对现有配水管网不完备地区,居民居住分散地区,建议设公用给水栓,给水栓间距以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分钟为准布设。(3)服务水压当本次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直接接入原有配水池或净水厂时,本项可不计。当本次工程直接接入现有配水管网时,应复核服务水压,避免发生过高或不足现象。1)供水入户:村组最远点或最高点的农户供水入户自来水龙头水压为5m。乡镇政府所在地有楼房时,可接村镇供求工程技术规范3.2.2确定水压标准,满足多数楼房的水压要求,供求压力一般为1520m。2)公用给水栓;村组最远点或最高点处的公用给水栓水压为10m,为以后自来

42、水入户创造条件。3)对居住很高或很远的个别住户不宜作为设计控制水压条件。4)用户水龙头的最大静水头不宜超过40m,超过时应采取减压措施。4.6.2.3工程防洪标准集中式供水工程的防洪设计应符合防洪标准(GB50201-94)以及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有关规定。(1)一型供水工程的主要建(构)筑物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50年一遇洪水校核(相当于“防洪标准”供水工程4级建筑物防洪标准上限)。(2)型,型供水工程的主要建(构)筑物,按10年一遇洪水设计,30年一遇洪水校核(相当于“防洪标准”供水工程4级建筑物防洪标准下限)。4.6.2.4工程抗震标准集中式供水工程的

43、抗震设计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以及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的有关规定。(1)一型供水工程的主要建(构)筑物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1度采取抗震措施;(2)型,型供水工程的主要建(构)筑物,可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采取抗震措施。4.6.3总体布置原则(1)总体布置根据水源与供水区(范围)之间的平面、高程空间关系,充分利用地形条件,拟定供水方式及工艺流程组合,合理拟定供水线路走向,确定建(构)筑物工程位置。做到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条件,缩短供水线路,优化建(构)筑物布置,节约土地资源。(2)节约投资原则。工程布置应考虑尽可能与现有工程设施相结合,避免不必要浪费,节约投资。(3)运行经济原则。水源取水方式、线路及建筑物布置应有必要的方案比较,合理采用分区、分压供水,尽可能大的供水范围实现重力供水、减少加压供水范围和供水量,降低运行费用。建(构)筑物位置尽量靠近公路,方便施工和运营管理期交通。4.6.4供水系统根据水源条件、供水范围、建设周期,结合现有给水设施,提出方案进行比较,从技术、经济及耗用能源、主要材料等全面权衡,论证方案的合理性和先进性,择优选择推荐方案,列出方案的系统示意图。4.6.5水源及取水工程在水源选择的基础上,通过取水方式等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水源及取水工程方案。4.6.6输水线路选择及管材选择水源距净水厂距离较远时,对输水线路选线、管径(断面)、条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