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认知能力和学习的兴趣固然重要,但教师往往忽略或不够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教师角色的转换,不意味着完全放手,任其自由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不应无序,不能盲从,不走形式,不为作秀鉴于学生知识储量学习能力生活阅历的局限,还是需要教师的扶持引领参与调度如何在语文课中指导学生审美呢?实际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情与美,与作者产生共鸣,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审美 教育。那么,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本文
2、主要论述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的审美能力。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和心灵认识、感悟语文课文中那些生动的人物形象美和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美,体会作者借文字表达的喜怒哀乐的情感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是学生的引领者。因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应运用情境教学法,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审美思维,引领学生感知美,从而逐渐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目的。一、通过多种方式诵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优美的词、句、段本身就是一种美学生认真、反复地进行不同方式的朗读,就会产生一种美不胜收的感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3、”,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不但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理解文意,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那么,怎样读课文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呢?1.范读。教师的范读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教师有感情地、恰如其分地读出文章的情感,就能感染学生并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很容易和作者产生共鸣。例如,我教魏巍的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时,当我有感情地读“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您说,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能忘怀?”“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这些语句时,教室里异常
4、安静,学生完全沉浸在课文的情境中。可见,教师有感情的范读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感情,让学生通过体会这些质朴而又富有情感的语句感受到语言的独特的美。2.学生自读。在范读之后,教师这时要要求学生自读,适当提示,让根据提示学生去揣摩作者此情此景下的情感,以让学生真实地感觉到情感完全可以借助语言来表达。3.选读。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语言的魅力、最能表达作者的真挚情感的语句、段落,用笔画出来或摘抄在笔记本上,在班上朗读,看谁找得最到位,看谁读得最有感情。这样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学生会对课文更加熟悉,也充分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从而感受到了文章的语言美。二、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想象中感悟意境
5、美 小学生认知事物的能力有限,对事物的感知也比较表面和浅显,尤其面对一些抽象的事物,他们很难悟出其中道理,尤其是对古代诗歌的学习,他们难于理解作品的内涵或作品意境。这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必要的时候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的画面进行教学,让学生根据现有的知识进行想象,促使学生产生审美意识,有效增强其审美能力。例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在学生读熟这首诗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诗人在诗中描绘了什么季节?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不难在题目中找到答案。但当问到“晓”的意思时,学生就很困惑了,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让学生知道“晓”是清晨、天亮的意
6、思,再让学生根据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的画面,推想出诗人是从哪个角度去描绘春天早晨的景色的,描绘了什么情况下的春天的早晨,表现了春天里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待学生根据诗句分析得出答案后,教师再总结:诗人是从听觉的角度描绘春天早晨的景色的,描绘了雨后春天的早晨,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的确春天是美的,而作者笔下的春天是怎么样的呢?有的学生回答生机勃勃,有的回答鸟语花香,好像完全感觉到了作者描写雨后春天的早晨是那么清新,那么美丽,春天的景物在作者的笔下活灵活现。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合理想象,让学生在想
7、象中感悟诗歌的意境美。三、挖掘文章人物的品质美 感知是学生审美的初级阶段,这时,学生的审美能力还有待发展,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美,从而使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做出理解和判断。六年级语文课文里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品质高尚、心灵美的人物,其中有聪明伶俐的闰土,有机智勇敢的蔺相如,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有不畏艰险的詹天佑,有舍己为国的邱少云这些人物在作者的笔下闪耀着人性的光芒。在教学中,我便抓住这本真的素材,启发学生在肯定这些人物的同时,让他们学习这些人物的美好品质。这样就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懂得了真善美,学习了乐观向上、爱国、不畏艰难的优秀品质。 四、“口语交际”教学环节中让学
8、生体验语文的美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重视任何一个语文教学环节,及时、适时地加强美育的渗透。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每周的口语交际课,我通常采用小组交流的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例如,在一次“寻找美、发现美”为主题的口语交际课上,我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演讲。有的学生口若悬河,有的激情澎湃,有的诙谐幽默通过演讲,学生体验到了真正的语文美,扎实的语言功底、严密的逻辑思维、流利的口才等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此时此刻,我及时对学生做出恰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着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学会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总之,学生的认知年龄、知识和能力的制约,是一个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的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以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以真正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