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前言】美学理论告诉我们,认得审美是一种精神的需要,是对美的事物和现象的期望与追求。所谓审美是对美的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感知、联系、想象,乃至理解、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如果一个人没有追求美的欲望,也就无所谓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和评价美了。只有那些热爱生活、渴望美的人,才能以满腔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去追求美并创造美。因此,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绝不能离开审美情趣的培养。【摘要】审美情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创设美的情境,给学生美的享受,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和提高语文素养。【关键词】审美情趣 ,创设,激发,提高,能力,素养【正文】在小学
2、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鉴赏美的能力较为薄弱,而学习语文至关重要的就是学会在课本中审美,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提高自身的素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负有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任务。语文是应用最广泛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一门学科。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写作、思考等智力方面的素质,更为重要的责任在于挖掘课文中美的因素,用课本的美来打动孩子内心深处的潜能,让他们学会用美去看待周围的事情,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知识层面,还能提高学生的内在素质。在课文中,美无处不在,学生对课文的学习、理解,不仅仅是认识活动,而且是欣赏美、理解美、评价美、创造美的活动。逐渐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对自然、社会
3、、人类现实生活中所呈现出来的种种美的现象和对事物产生震动、惊异、赞叹、仰慕、热爱、振奋等美好的情感,从而激发强烈的向往与探索的愿望和热情。小学语文教学应具有丰富的审美性,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负有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任务,教师要用自己全部的感情去指导学生体验课文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美、自然美、精神美,用发自灵魂的真情实感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达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知识教育的目的,让学生与教师达成一种共鸣,一种无需太多言语就能感觉到的一种交流方式,对于发现美,有深刻的体会和领悟,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主动学习并且掌握知识,增强自己的语言能力,提高语文素养,那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
4、趣呢?应从三个方面入手:视听结合,培养审美情趣;审美阅读,提高审美情趣;创造美,升华审美情趣。一、视听结合,培养审美情趣(一)、利用课件情景、实现潜移默化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因为语言文字除了达意,还有传情的功能,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把静态变为动态,首先应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与课文相关的情景画面,如观潮,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让学生们观看三张潮水的画面,潮来前,笼罩薄雾,海面风平浪静;潮来时,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潮去
5、时,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然后再配上潮水的潮声,让学生对潮水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看见潮水的颜色,潮水的波动,和潮水击打在岩石上激起的浪花,让学生对潮水的壮观情景有一个粗略的印象,激起他们对学习本课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视听器官。随着播放潮水的画面,标准的课文朗读,也随着潮水的节奏逐步显现,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播放形象逼真的视频,把钱塘江大潮来临时那汹涌澎湃、气壮山河的宏伟气势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感受,不仅调动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进而领悟钱塘江潮那自然伟力的壮美(二)、调动学生情境,培养审美情趣语文教师要在教学
6、中创造审美情景,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感染力,充满激情的进行教育,就容易激起学生美的感受和学习的热情,充分利用多媒体创造审美情景。充分挖掘这些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可以有效的帮组学生培养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教学中,我们结合课文和生活实践,充分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从而有效的提高审美情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感知的主要对象是语文教材中那些情文并茂,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文章不是无情物”,就其思想内容讲,既有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向往、对英雄的赞颂、对祖国的爱恋,也有对谬误的批判、对现实的针砭、对邪恶的诅咒、对敌人的愤恨,师生共同浸润其中,心灵必然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感染
7、,并相应地作出或爱或憎、或喜或忧、或褒或贬的情感反映。因此,语文课堂教学总是沉浸在一片深情的海洋中。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心理的催化剂和主动学习的原动力。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这就是说语文教学首先要通过“言”、“声”的分析来激情感人,教师要披情人问,进入角色,把学生领进作者创设的角色中,以激动人心的情感魅力,把学生的激情“煽动”起来,使他们投入忘我的学习之境。在激发主体意识中陶冶美的情感,使学习始终自主能力的积极状态。二、审美阅读,提高审美情趣(一)、通过阅读,领悟文字的魅力学生对美的兴趣是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出来的,在阅读之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先亲近
8、课本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造美的情趣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课文感兴趣了,教师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语文教学要在阅读上下功夫。通过反复吟诵范文,体味出作品的美感,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发现美。如教学桂林山水这一课,首先是教师有声有色的范读,把学生带入一幅美丽的山水花卷,从听觉上获得一种审美的情趣,激发对桂林山水的喜爱。其次是个人读、小组读、男女同学读等,让学生与本文对话,从而能有所思,有所悟。在学生充分初读以后,组织交流各自知道了什么。在交流中,有的学生说:“我知道作者写了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它们奇峰罗列,怪石嶙峋。”有的学生说:“我知道作者写了水的特点
9、静、清、绿。”有的学生说:“我发现作者在写这些山和水的特点时,运用了排比句,更形象地加深了我对桂林山水的认识。”学生精彩的回答,说明他们已经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内容。随后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特别精彩的地方,让学生说说对桂林山水某一个特点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析和体会,让学生在品读、评读、诵读、引读、配乐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读出情趣、读出感情,感受语言之美、品味山水之韵,提高了审美情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课文中的词句,去引导学生品味词句,在句意中去发现美,品味美,欣赏美。如观潮一文中,短短几段文字,却深刻的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潮水画,气势磅礴,字字铿锵有力,
10、“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一句先声夺人,然后通过文字对潮水的形、声、色、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让学生在句意里体会潮水雄奇壮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从修辞手法来看,文中既有排比句,又有拟人句,排比句突显潮水的磅礴气势,拟人句把潮水写的惟妙惟肖,仿佛潮水的画面就在眼前通过阅读欣赏,品词赏句,引导学生了解我们大自然的美,从而使学生对大自然的美得到一种情感的深华,喜欢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二)、品评阅读,提高审美感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的任
11、务之一,就是正确认识美的各种形态,而语文课文可以说是集各种形态之大成,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美的系统”。强调了语文课文中的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资源。从现行教材中的一篇篇文章中来看,各有各的美,每篇课文的美都不一样,有些美蕴含着宽广而深厚的生命意识和充满人性的审美情趣,都是作者审美情趣的结晶。抒发了他们丰厚的思想和深厚的情感。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母子情深;“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悲哀;“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的亡国之痛;“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气概这文字与情感紧紧联系在一起,使语言的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体现了文学即“人学、心学”。这样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达到增强学生
12、的美感,将文学中美的意识、美的情感,深入学生的心灵之中。审美情感的阅历不是一朝一夕的产物,而是在学生不断的阅读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情感体验。学生的审美感知力的培养,不仅是在引导学生品评阅读文体材料,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从文体中课堂之中拓展开去,在生活实践中去感受品味美之存在。文学形象与文学美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人、事、物、景处处有美的存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双眼和心灵去感受生活中的美,更利于学生对美的感受经验的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学生阅读指导与训练,才能让学生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体验到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情感,感受到阅读的无穷乐趣,最终将文体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达到提高学生审美情趣,逐
13、渐发展学生语文素质。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喜好,对什么事物感兴趣,排斥什么,小孩子的思想纯真,对没有接触的,没有看到过的,都很容易产生兴趣,然后再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阅读课文内容的兴趣。三、创造美,升华审美情趣(一)、乐于模仿,创造美,表达美 小学生的特点时善于模仿、乐于模仿,更善于在表演中融入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创造这样的表演情境,就会使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更好地品味语言的内涵美,深化人物的形象美。而有效到位的表演必须以研读品读为支撑。如,登山一课中有一段有关于通上山顶的小路非常艰险的描写。教师要求学生分小组表演,以黑板为“峭壁”,以小
14、板凳为“小路”,小组中的一个学生上台进行表演,其他学生朗读课文,以帮组学生体会小路的险,感受列宁面对困难好不退缩的可贵精神。教师在学生表演结束后,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学生们有的说读书的同学声音太小,听不清楚,也没有感情;有的说列宁走得快了一点点,不好;有的说某位同学表演没有放开,怕难为情教师显然对表演的学生也不满意,对光从表演技巧角度来评价也不满意。教师又请了一组同学上来表演,由此可见教师由于注意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研读,使学生能披文入境,演得到位,评得到位,不但理解了语言的内涵美,从而也促进认识和体验的升华,列宁自觉地跟“害怕”作斗争,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可贵精神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心中,进一步
15、深化了人物崇高的形象美。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创造审美情景,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感染力,充满激情的进行教育,就容易激起学生美的感受和学习的热情,充分利用多媒体、表演创造审美情景。真正的做到了审美教育不仅要求我们引导学生感受没,品味美、欣赏美,同时还要训练学生去表达美、创造美。(二)、向往美,感悟美,升华美在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到处都是艺术。小河流水之细腻、花儿盛开之美丽;我们听到惊涛拍岸、鸟儿争鸣;我们嗅到花儿的清香;我们尝到生活的酸甜苦辣;我们在这些生活中感悟出美好,感悟出艺术无处不在,美的魅力无处不在。课本中每一篇课文都是美的,每一种美都是不一样的,有细腻的美,有粗狂豪迈的美,有平静的美。鸟的天堂
16、一课中语言优美,层次清晰,学生在学习中边学课文内容边感受榕树的奇妙之美,由衷的感叹和向往,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展示了大自然生命力的美。在描写群鸟活动的场景时,运用了两个“到处”和三个“有的”对群鸟活动的情景进行了总体的描述,让学生有一个整体感受,这就是对“面”的描写。在此基础上,一只画眉鸟的出现,把它的姿态与叫声刻画得生动逼真。写柳树,首先对柳树在四季的变化上都有不同美的感觉。春天的柳树“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夏天的柳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可以说,是对柳树总体的描述,也就是“面”的
17、描写,给学生一种向往美的憧憬。作者巴金把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真实感化作精美的语言文字,来打动每位读者。第一次看到榕树以为是“几株”大榕树的错觉,先抑;后突出写群鸟嬉戏的场面再扬。证实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前后对比,波澜起伏,产生了动人的艺术美。写“鸟”的天堂,作者从不写鸟落笔,用大量的篇幅写河面上的榕树的远景,写大榕树枝干茂盛的近景,写“闪耀着翠绿色的叶子”的特景,表现大榕树旺盛的生命力,突出大榕树是“鸟的天堂”。课文将树中飞鸟的动态描写与榕树的静态描写形成对比,使课文内容形成了“鸟树鸟”充满诗意的对话特色。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己选择“榕树小组”和“鸟儿小组”来合作学习,充分向往自己的角色扮演
18、,在仔细品味描写自己的段落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美妙,让学生充分感悟树因鸟而年轻,鸟因树而可爱的整体和谐美。让学生在感悟课文语境时,有效的参透景美、文美、情美的和谐之美,充分升华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情趣”在审美活动中与人的精神需求相伴而生,是现实生活中人的心理活动的产物。生活中,美随处可见,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其实美就在你身边。语文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美,要让学生善于创造美。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至关重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审美情趣的萌芽和形成期,对美有着强烈的追求。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以课堂为载体,以正确的什
19、么把握好每堂课的审美化特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充分感受审美的情趣,从而塑造他们健康完美的人格。参考文献: 【1】包立波.浅谈语文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J. 神州. 2012(08)【2】赵炎秋:文学理论教程,岳麓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3】 王秋萍.在中学语文课中实施美育教学J.陕西教育(教学).2010(04)【4】朱立元: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5】曾繁仁.论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中介作用J.齐鲁学刊,2003【6】樊德三.提高学生审美素养途径论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4【7】曾繁仁.审美教育:一个关系到未来人类素质和生存质量的重大课题J.山东大学学报.2002【8】杨金月.语文教育应重视美学教育J.宝山师专学报.2007【9】崔昌玉.让“感悟”流淌在“鸟的天堂”里J.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08【10】张华梅.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获得真切感受J.吉林教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