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重点.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财政学 第一章(一)、市场失灵的表现但市场经济作为“看不见的手”在现实中并非万能,即存在着市场失灵。市场失灵即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缺陷具体表现:(七个方面)1.市场机制无力于组织与实现公共产品的供给;2.市场机制无法补偿和纠正经济外在效应;3.自由市场竞争最终必然会走向自己的反面垄断;4.市场无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5.市场分配机制会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和贫富两极分化;6.市场不能保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和稳定协调发展;7.市场中存在着优值品和劣值品。(二)、公共产品的两个特性。即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增加一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减少其他人对公共产品消费的数量和质量,即MC
2、=0。/受益的非排他性是指无法将那些不付费的人排除在公共产品消费之外,可能是因为技术上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排他成本太高。例子:面包(纯私人产品)、路灯(纯公共产品)一、 外部性的定义与分类、结果与解决方案定义:外部性就是指某些个人或厂商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厂商,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换言之,外部性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分类:外部性根据其性质不同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个人或企业不能得到其决策和行为带来的额外收益则是正外部性。个人或企业不必承担其行为带来的成本情况是负外部性。正外部性:边际社会收益 MSR=MPR+MER 资源配置效率要求
3、:MSR=MPR+MER=MC 从社会的角度考虑MSC(社会边际成本)和MSR(社会边际收益),社会最优量大于个人决策量。生产者成本大于收益,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市场提供不足。故采取矫正性的财政补贴与正的外部性的内在化。负外部性:边际社会成本 MSC=MPC+MEC 资源配置效率要求:MSC=MPC+MEC=MR 从社会的角度考虑MSC和MSR,社会最优量小于私人决策量。生产者成本小于收益,会得到超额利润,市场提供过多。故采取矫正性的税收与负的外部性的内在化。因此所有的外部性可以概括为以下八类:生产者对生产者的正外部性:水果园园主与养蜂场场主;生产者对消费者的正外部性:工厂绿化对周围居民;消
4、费者对消费者的正外部性:私人花园对路人;消费者对生产者的正外部性:居住环境改善增加生产性投资;生产者对生产者的负外部性:上游化工厂对下游渔业公司;生产者对消费者的负外部性:建筑施工对居民的休息;消费者对消费者的负外部性:隔壁寝室放声高歌影响自己休息;消费者对生产者的负外部性:大声说话影响医生看病;负外部性:p19图正外部性:p20图3.明确产权和谈判:科斯定理1)科斯定理假设前提:外部性来源清楚;谈判成本为零。结论:无论谁获得产权,有关各方总能达成一种协议。通过这一协议,每个人的状况都能变好,而且其结果是有效率的。2)科斯定理的启示及其适用范围启示:产权一旦确立,私人经济主体就能有效解决他们之
5、间的外部性问题,从而无须政府的干预。适用范围:当事人很少,而且外部性来源清楚。按科斯的思路分配产权,有助于解决某些重大的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问题二、 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逆向选择(事前非对称):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在产品市场上,特别是在旧货市场上,由于卖方比买方拥有更多的关于商品质量的信息,买方由于无法识别商品质量的优劣,只愿根据商品的平均质量付价,这就使优质品价格被低估
6、而退出市场交易,结果只有劣质品成交,进而导致交易的停止。道德风险(事后非对称):指市场交易的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所控制和采取的行动时所发生的、知情方故意不采取谨慎行为的情形。由于属于道德范畴,故无法用法律对投保人实施强制性约束。如购买了家庭财产盗窃险的人不愿花钱加固门锁;购买了汽车偷盗保险的车主不再愿意安装先进的防盗装置。三、 公共产品特征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增加一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减少其他人对公共产品消费的数量和质量,即MC=0。受益的非排他性是指无法将那些不付费的人排除在公共产品消费之外,可能是因为技术上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排他成本太高。三、信息不对称的解决1、名牌产品、免检产品、驰名商标
7、。2、AAAAA级风景名胜、 酒店。3、金融机构豪华办公楼。4、资格证书。5、社会保险计划、强制购买火灾保险等。第九节 (试述财政职能及其内涵):资源配置职能:市场失效的存在客观上要求政府介入社会资源配置过程,弥补市场功能缺陷,承担起那些市场不能或不宜承担的资源配置任务,以克服资源配置的浪费现象,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收入分配职能:它是国家为了实现自己的职能,维持自己的存在,把财政作为一种收入分配手段,从社会再生产中筹集一定数量的物质资料,然后供应安排出去的客观功能。 经济稳定职能: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如果社会总供求保持了平衡,物价水平就是基本稳定的,经济增
8、长率也是适度的,而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也是不难实现的。所以,运用财政手段来促进经济的稳定,首要的是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看课本p33收入分配不公平洛伦兹曲线 基尼系数 图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分析收入分配差别或公平与否,最常用的技术是洛伦兹曲线。收入分配绝对公平,洛伦兹曲线是一条45度角的直线。如果收入分配绝对不公平,则曲线将与正方形底边的右边重合。可见,曲线越接近绝对公平线,收入分配越公平。若测定收入分配的不公程度,可用曲线A与对角线之间的面积除以对角线以下的总面积,其数值成为洛伦兹系数或基尼系数。可见。基尼系数小于1大于0,而且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公平。(画图P34), 导致“谷贱
9、伤农”。一、 财政支出的分类、性质、区别、特征、有无偿性、直接间接对经济的影响财政支出的概念:财政支出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特征:公共性和非赢利性(一)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财政支出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为了执行各种政府职能,用于购买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包括用于维持政府部门正常运转所需和政府投资兴办各种实业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特点:有偿性(一手付出资金,一手收到商品和服务)与对经济影响的直接性(购买支出乘数是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单方面的,无偿的资金支付。它没有取得相应的商品和劳务,只是将
10、资源在社会成员之间重新分配。这类支出并不减少私人部门可支配的资源总量,而只是在结构上调整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可支配资源的数量,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特点:无偿性(单方面转移)与对经济影响的间接性(转移支出乘数小于购买性支出乘数)。作用:调节收入分配、实行特定支出和对经济进行自动调节。(二)按国家职能分类,财政支出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这种分类可以反映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活动的全貌,和各个时期政府职能与活动范围的变化情况。(三)国际分类法二、 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规模、相对规模、影响因素、反映财政活动规模的两个指标:绝对量指标和相对量指标绝对指
11、标是财政支出总额,它直接用货币量表示,能够较直观地反映财政支出的现状和变化情况,但难以反映影响财政支出的各种复杂因素。相对指标通常采用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反应在一定时期内的由政府集中和支配使用的份额,可全面衡量政府活动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相对重要性。考察财政支出增长的结构性特点。三、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一)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和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二)政治因素:政局是否稳定、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及政府干预政策。三)社会性因素:人口状况、文化背景等。四,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这一思想是瓦
12、格纳提出的,又被后人归纳为瓦格纳法则。(一) 瓦格纳法则(试述瓦格纳法则及瓦格纳本身对经济增长的解释)瓦格纳断言,工业化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政府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张,原因如下:政治原因:劳动分工和生产的专业化经济交往复杂化经济主体间的摩擦增加要求更多的商业、法律和契约,并要求建立完善的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经济原因: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人口居住将密集化并导致拥挤等外部性问题要求政府进行管理和调节。(二)内外因素说 皮考克(Peacock)和威茨曼(Wiseman)内因:公民的可容忍的税收水平决定可容忍的财政支出水平。外因:只有在经济和社会制度受到冲击时,如战争、大灾害、大危机等,需要政府发挥
13、更大的作用,此时增税对选民们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当危机过后,财政支出水平会下降,但不会低于原来的水平。(三)经济发展阶段论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于道路、运输系统、环境卫生、法律和秩序等。在中期阶段,政府投资还应继续,只是对私人投资补充。在成熟阶段,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支出。(四) 非均衡增长论 鲍莫尔公共部门的活动为劳动密集型,私人部门的活动为资本密集型私人部门劳动生产率较高私人部门工资水平上升为提供足够服务,公共部门的工资水平须与私人部门保持同步公共服务的单位成本上升公共服务的相对价格上升公共支出增长。(五)官僚拉动支出增长理论 帕金森各个部门、各个组织机构之所以用
14、人越来越多,无非源于两个浅显的道理:一是凡是当官的人,在工作太忙需要加人时,总是希望增加下属,而不愿意找一个与自己势均力敌的副手;二是官多了,他们之间自然会制造出许多工作,使人人都有活干。虽然该书没有直接研究政府支出结构变化的原因,但从他所描述的政府结构膨胀和官僚主义盛行中,不难明白公共支出结构变化的必然性。五,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及适用条件1,成本效益分析法:假设项目周期为n年,第i年的折现率为r,第i年的效益和成本分别为B和C。则未来的净效益现值NPV=B-C/1-rNPV大于零,项目可行,小于零,项目不可行。此方法广泛应用于成本和收益都能准确计量的项目评价。比如公共工程项目等。2,成本效
15、用分析法:成本效用笔比率=等额年成本/效用此方法适用于在项目评价时,其效益不能以货币计量,而是采用相应的数量单位来度量。3,最低成本法:适用于成本抑郁计算而效益不易计量的支出项目。六,政府采购的定义 是指政府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和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和程序对货物、工程和劳务的购买活动,其主要形式是以公开招标方式,从国内、国际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和劳务。七:购买性支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政府购买日常政务活动和事业发展所需商品和劳务支出;另一类是政府购买投资所需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前者是政府各部门进行政务活动和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所拨付的日常经费支出
16、,因此也称为社会消费性支出。主要包括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教科文卫支出等;后者是政府投资拨款和贷款,其结果是形成各类资产,主要是固定资产,因此称为政府投资性支出或财政投资支出。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投资支出和农业支出。二,基础设施投资方式BOT:build -operate- 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指政府将一些拟建的基础设施项目通过招商转让给某一财团火公司,由其组建一个项目经营公司进行建设经营,并在协定的时期内,由该项目公司通过经营该项目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协议期满,项目产权转让给政府。TOT: transfer -operate- transfer 即转让-经营-转让,指委托方(
17、政府)与被委托方(外商或私人企业)签订协议,规定委托方将已经建成投产运营的基础设施项目的未来若干年的收益一次性地从被委托方那里融到一笔资金,再将这笔资金用于新的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三,财政农业支出的理论依据(四条必背)(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为整个国民经济提供最基础的食品。2.上游产品,提供原材料,其价格稳定影响到整个社会物价的稳定。3.其生产率提高,解放农业中的劳动力转移到其他行业,促进其他行业的发展。(二) 农业是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相互交织的弱质、低效产业。(三)农产品偏好的同一性和需求弹性小的特征导致“消费性陷阱”和“谷贱伤农”。价格降低,消费提高不大,降低到一定程度,消费已不可
18、能提高。(四)农业的外部性特征明显。粮食安全、环境保护、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四,解释谷贱伤农(自己画两个图阐明不同需求弹性对农民的影响)作图说明农产品市场增产不增收、谷贱伤农现象、p28课件 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小,经常保持相对的稳定,但是在供给方面,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农产品需求弹性小,加上人们的偏好也具有同一性,因而价格的变动对消费的影响是有限的。即使价格下降,农产品的消费也不可能很高,价格降低到一定程度,还会形成“消费性陷阱”,挫伤农民积极性农产品偏好的同一性和需求弹性小的特征导致“消费性陷阱”和“谷贱伤农”。价格降低,消费提高不大,降低到一定程度,消费已不可能
19、提高。一、 社会保障的(含义)社会保障是指政府为了劳动者和其他社会成员因年老、伤残、疾病而丧生劳动能力或机会,或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等原因面临生活困难时,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提供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以确保其基本生活、基本医疗需要的一种经济保障活动。这一概念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一)社会保障的主体是政府。(二)社会保障的对象是相关制度规定的社会成员。(三)社会保障提供的是基本生活、基本医疗保障。(四)社会保障通过国家立法或行政措施来推行和实施。五)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一)社会保险(采取方式)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采取强制手段,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对法定受保
20、人在遭受未来年老、疾病、工伤、残疾、失业、死亡等风险而丧失或减少收入来源时,给予其本人和家属一定物资帮助以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的行为。包括养老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生育社会保险。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首先,保险基金除了来自受保人或其就业单位缴纳的保险费以外,政府还可以给予一定的资助。其次,社会保险的受保人领取保险金的权利与交纳保险费的义务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不像商业保险那样遵从对等原则。最后,社会保险是强制保险,由国家根据立法,采取强制行政手段加以实施。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统账结合”制度。(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社会统筹是指政府通过工薪税或社会保
21、险税费筹集资金,记入专门的社会统筹账户,作为公共养老基金,并由政府将这些资金用于退休职工的养老开支。在这一方式下,养老金的给付水平通常事先确定。个人账户指的是由政府推行的职工在职期间强制储蓄,个人账户基金属个人所有。个人账户往往在设立之初确定缴费标准,但养老金的给付水平却是不确定的,它取决于个人缴费状况及基金运营状况,尤其是投资收益。 目前,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费由企业和职工按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并分别纳入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进行管理。2000 年底国务院发布的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指出,在职职工的缴费率为8,纳入每个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企业缴费率为20,纳入统筹基金;合计缴费率为2
22、8。基本养老金的给付分为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个部分,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上年度社会月平均工资的20%,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本人账户累计额除以120。二,财政补贴的特征与分类、定义一、财政补贴的概念和特征定义:财政补贴是政府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政策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向特定的企业或私人提供无偿补助,进行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特点:政策性,补贴对象、数额以及补贴的期限等都是按照政策的需要制定的。灵活性,随形势的变化和政策目标的改变及时进行调整。时效性,政策变化了,财政补贴的构成要素也应做出相应调整。分类:1.按照补贴对象的不同,我国财政补贴包括以下六方面内容: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职工和居
23、民生活补贴,财政贴息和税收支出2.按补贴环节分为生产环节补贴、流通环节补贴和消费环节补贴。3.按补贴的稳定性分为经常性补贴和临时性补贴。4.按补贴的透明度分为明补和暗补。明补(名义收益与实际收益都增加)是指将全部补贴都纳入预算管理,财政补贴作为预算支出项目,直接明了;而暗补(只增加了实际收益,名义收益没有变化)是指补贴支出不纳入预算管理,隐蔽性强。5. 按补贴的部门分为农业补贴、公用事业补贴和外贸补贴等。一、财政收入的界定财政收入是指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通过一定的渠道和形式占有一部分社会总产品所获得的由国家集中掌握的货币资金。财政收入是政府从事一切活动的物质前提和基础,直
24、接影响到政府各项职能的发挥和各项政策目标的实现。一,财政收入的分类(一)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债务收入,收费收入,其他收入(二)按财政收入的来源分类以财政收入来源中的所有制结构为标准,把财政收入分为八类:国有经济收入;集体经济收入;外商投资企业收入;股份制经济收入;联营企业收入;私营经济收入;个体经济收入;其他收入。以部门结构为标准分类,包括:农业收入、工业收入和建筑业收入等,或第一、二、三产业收入。(三)按管理形式分类: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四)按管理权限分类: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二,财政收入规模的衡量指标(两个比重问题 )通常用两个比重:全国财政收入占全国GDP的比例
25、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来表示,是衡量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的重要依据。前者综合反映出政府与微观经济主体之间占有和支配社会资源的关系,反映出政府调控经济运行和影响社会资源配置的程度和地位;后者用来衡量中央政府集中财力的程度和宏观调控能力一,税收的(概念与特征) 税收是国家为满足公共需要,凭借社会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单位和个人的财富分配,强制地、无偿地、固定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它体现了国家与纳税人之间以法律为准绳结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特征:(一)强制性:国家征税凭借的是社会公共权力,以税法为依据强制地向纳税人征收,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 (二)无偿性:国家
26、征税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不需要偿还。 (三)固定性:征税之前,就必须将应开征的税种、课税对象、纳税人、税率、征纳 方法以及违章处罚等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下来。二,(税收与利润的区别)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是国家凭借社会公共权力,根据法律法规对纳税人强制无偿征收的,纳税人依法纳税,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现了国家主权和国家权力,带有鲜明的强制性与无偿性。利润是企业或厂商出售商品后得到的销售收入扣除成本后的月。二者区别不仅表现在经济含义上,而且表现在法律意义和政治意义上。国家依法征税行使的是国家行政权力。国家参与国有资本分配行使的是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三,(税收与规费的区别) 规费是国
27、家在向社会提供劳务和服务的过程中所收取的工本费和手续费。包括行政规费和司法规费。区别是,国家税收与国家的社会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不具有对称性,而规费主体要提供一定数量的服务,特定的规费和特定的服务带有对称性。四,(试述税收制度及构成要素、什么是,及七个构成要素) 税收制度是国家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管办法的总称。是国家法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向纳税人正睡得法律依据和工作规程,也是纳税人自觉履行纳税义务的行为规范。构成要素:(一)纳税人:纳税主体,指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和赋税人的关系)(二)征税对象课税客体,是指对什么征税,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选择、判断)(
28、三) 税目 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四)税率1.比例税率2.定额税率3.累进税率(1)全额累进税率(2)超额累进税率(3)全率累进税率(4)超率累进税率(五)纳税环节是指商品在流转过程中缴纳税款的环节。(六)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在取得各种应税收入和发生应税行为之后,向税务机关交纳税款的时限。(七)减免税是指减少或免除纳税人应纳税额。起征点和免征额的区别。(八)违章处理对纳税人违反税法规定的行为采取的惩罚措五,免征额与起征点的区别起征点是征税对象达到征税数额开始征税的界限,免征额是征税对象总额中预先规定免予征税的数额。前者征税对象数额没有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起征点后全部征税对象数额都要征税。后者
29、,免征额部分不征税,超过免征额只就其超过部分征税。前者考虑纳税人纳税能力,后者考虑社会公平原则。三、税收制度建立的原则(一)古典税收原则1.斯密(Smith, A.)税收四原则平等原则(principle of equality)确实原则(principle of certainty) 便利原则(principle of convenience)最小征收费用原则(principle of minimum cost)2.瓦格纳税收四大原则(四项九端)财政收入原则:包括收入充分原则和收入弹性原则。收入充分原则,税收收入应能充分满足国家财政的需要。收入弹性原则,即税收收入能够适应财政支出的变化。国民
30、经济原则:包括慎选税源原则和慎选税种原则。慎选税源原则,税源的选择应有助于保护资本;主张以公民所得为税源,而不能以资本所得和财产所得为税源。慎选税种原则,税种的选择应考虑税负转嫁问题,尽量选择难于转嫁或转嫁方向明确的税种。社会正义原则:包括普遍原则和公平原则税收行政原则:包括确定、便利和节省原则(三)税收的公平原则,什么事是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原则。其评价标准为什么是受益原则、纳税能力原则。1.税收应具有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横向公平(horizontal equity)指的是福利水平相同的人应缴纳相同的税收。纵向公平(vertical equity)指的是福利水平不同的人应缴纳不同的税收。2.受
31、益原则(benefit principle)即要求每个人所承担的税负应当与他从公共产品中的受益相一致。横向公平意味着从公共产品中获益相同的人应缴纳相同的税收;而纵向公平意味着受益多的多纳税,受益少的则少纳税。3.纳税能力原则(ability-to-pay principle)即根据每个人纳税能力的大小来确定其应当承担的税收。 横向公平可以解释为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应缴纳同等的税;纵向公平可以解释为具有不同纳税能力的人缴纳不同的税,也即,纳税能力大的人多纳税,纳税能力小的人少纳税,无纳税能力的人不纳税。(四)试述现代税收的效率原则:经济效率原则、税务行政效率原则(解释下)1. 经济效率原则(税收
32、中性与税收调控)税收中性指的是政府课税不应干扰或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经济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税收中性政策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政府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应以征税数额为限,不能让纳税人或社会承受其他的经济牺牲或额外负担;其二,政府征税应当避免对市场机制运行发生不良影响,特别是不能超越市场而成为影响资源配置和经济决策的力量。应当主要依靠市场机制的那只看不见的手。2.税务行政效率原则为了使社会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应当使税收成本最小化,这就是税务行政效率原则。税务行政效率的高低一般通过一定时期的征税成本与入库的税收收入之比来衡量。比率越低,表明税务行政效率越高;反之则反是。
33、试作图说明拉弗曲线(上网查)八,税收分类(展开)五大类1、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 1.流转税 、2.所得税、3.财产税、4. 资源税、5.行为税2、按征收权限分类1.中央税:关税、消费税等。2.地方税:营业税。3.共享税:增值税、证券交易印花税。3、按计税依据分类从价税:以征税对象的价格或价值为计税标准的税种,与征税对象的价格有直接的关系。从量税:以征税对象自然实物量为计税标准的税种,征税对象的价格变动不会影响税收收入4、按税负能否转嫁直接税:税负不能转嫁的税种。如:财产税、所得税。间接税: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纳税人与负税人两者分离。如:流转税5、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价内税:税金包含在价格之内的税种
34、。如:营业税、消费税等。价外税:税金作为商品价格外的附加部分的税种。如增值税。 九,税收负担、什么是 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因履行纳税义务而承受的一种经济负担。从绝对额考察,是指纳税人应支付给国家的税款额;从相对额考察,它是指税收负担率,即纳税人的应纳税额与其计税依据的比例。十,税负转嫁、什么是 指的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将自己应当承担的税款全部或部分转嫁给他人的过程。税收转嫁行为的发生,可能使纳税人与负税人出现不一致的情形。转嫁基本、形式1,前转:也称顺转,指纳税人在经济交易过程中,按照课税商品的流转方向,通过提高价格的办法,将所纳税款向前转移给商品或要素的购买者,即由卖方向买方转稼。是税收转嫁的最
35、典型和最普遍的形式。,2,后转:也称逆转。指纳税人用压低进价、压低工资、延长工时等方法,将所纳税款向后转移给商品或要素提供者的一种形式。税收转嫁之所以表现为后转,一般是因为市场供求条件不允许纳税人以提高商品售价的办法,向前转移税收负担。3,散转4,税收资本化条件:p207/p209课本商品流通的存在,课税商品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弹性第八章、()一,什么是增值税p211 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税。 增值税纳税人划分为一般纳税分和小规模纳税人。计算公式为 应缴税款=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例:A企业某月购进固定资产价
36、值200万元,10年折旧期,购进一般性生产资料100万元,卖出商品的销售额为500万元。消费型增值税: 增值额500(200+100)收入型增值税:增值额500200/(10*12)+100 生产型增值税:增值额5001001.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扣除固定资产。优点:1)税基较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2)可实行发票扣税法。缺点:1)存在重复征税;2)不利于固定资产投资大的企业;3)不利于企业更新设备2.收入型增值税扣除固定资产当期的折旧费。优点:法定增值额与理论增值额一致,是标准的增值税。缺点:1)要求较高的会计核算水平和税收管水平。2)不能采取发票抵扣方式。3.消费型增值税允许将当期购置固定资产
37、的价款一次性全部扣除。优点:1)能实行规范的发票扣税法;2)鼓励企业投资固定资产。缺点:影响国家财政收入。二,消费税、大体上14个 消费税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就其销售额或销售数量征收的一种税。消费税税目(P218)三,营业税、七个 营业税是对在我国境内有偿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四,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是指对我国境内的企业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应纳税所得额税法利润会计利润税收调整额五,个人所得税、(几个税目、累进比率、工资薪金所得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算一、国有资产收益的内涵 国有资
38、产收益是国家凭借资产所有权取得的经营利润、租金、股息(红利)、资产占用费等各种收入的总称。国有资产收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有资产收益是指国有资产纯收入,是企业总产品扣除生产资料补偿价值和必要产品价值后的余额。狭义国有资产收益是指经营性国有资产(国有资本)参与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价值增量,其本质是劳动者当年新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产品价值。二、(国有资产收益的分类)(一)按国有资产收益形式来源划分 经营性收益和非经营性收益(二)按初次分配的结果划分 企业留存收益和企业上缴收益 上缴收益的形式: 1.国有企业应上缴的国家利润。 2.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家应分得的股利。 3.有限责任公司中政府作为出
39、资人按比例分得的红利。 4.各级政府授权的投资部门和机构以国有资产投资形成的收益中应上缴国家的部分。 5.国有企业整体或部门产权转让收入。 6.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股权转让收入。 7.对有限责任共政府出资转让的收入。 8.其他非国有企业占有国有资产应上缴的收益。(三)按收益管理体制划分 中央收益和地方收益三、国有企业亏损 经营性亏损和政策性亏损三、国有资产收益分配管理(一)国有资产收益分配原则 1.税利分流2.兼顾各方利益原则3.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比例关系(二)国有资产收益的分配方向 1.用于国家或地方的基础建设;2.用于国有资产再投资;3.用于产业结构调整。十一章、一、国债的概念、什么是 国债是
40、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在现代经济中,国债既是政府增加收入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宏观财政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二、国债特点、特征 1自愿性:是否认购、认购多少,完全由认购人自主决定。 2有偿性:到期必须还本付息。 3 灵活性:公债的发行与否、采用何种方式发行、发行多少,一般由政府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具有固定性。 四)李嘉图等价定理及其争论、 李嘉图等价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当政府出售债券以弥补税收不足时,具有理性预期行为特征的人就会同时认识到政府为了还本付息将要征收更高的税收,政府借债只是推迟了纳税。并且未来的税
41、收通过贴现和资本化过程计算出的现值与当前的税收(举债)是相等的。 其政策涵义:无论政府采取征税方式还是举债方式,或者是采取二者的某种结合方式,对人们经济行为的影响是无差别的。六、国债的功能(一)弥补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一般是指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即收不抵支的差额。用国债弥补赤字一般不导致通货膨胀。(二)为政府投资性支出筹集资金 我国的财政支出中政府投资占很大一部分,发行国债保证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资金。(三)调节经济 发行国债意味着政府集中支配的财力的增加,反映了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二)还本资金来源p301课本 1.偿债基金 指政府预算设置一种专项基金,专门用以偿还国债,即每年从财政收入中拨出
42、一笔专款设立基金,交由特定机关管理,专作偿还之用。这是国债还本资金的主要来源。 2.通过预算列支 指政府将每年的国债偿还数额作为财政支出项目列入当年支出预算。 3.举借新债 指政府通过发行新的国债筹集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第十二章、一,政府预算的类型 (一)以预算编制的、组织形式、差别为依据,政府预算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单式预算,指政府财政收支计划通过统一的一个计划表格来反映;复式预算,则指政府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二)以、编制的方法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增量预算,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是在以前财政年度的基础上,按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
43、之后确定的; 零基预算,则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为依据,不考虑以前的财政收支状况。(三)按投入项目能否直接反映其经济效果,政府预算分为项目预算和绩效预算。 项目预算是指只反映投入项目的用途和支出金额,而不考虑其支出的经济效果。而绩效预算是指根据成本效益比较的原则,决定支出项目是否必要及其金额大小。(四)按收支管理范围,政府预算可分为总预算和单位预算。总预算是指各级政府的预算,由各级政府的本级预算和下一级政府总预算汇编而成。单位预算是指列入部门预算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的收支预算。(五)按预算作用时间的长短,政府预算可分为年度预算和中长期预算。2、国家预算的原
44、则、简答、六条(一)公开性: 指政府预算的形成和执行时透明的,受公众监督的。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 形式公诸于众,让民众了解财政收支情况,并置于民众的监督之下。(二)可靠性: 指每一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必须运用科学的计算方法,依据充分,资料确 实,符合实际,不得假定、估算,更不能任意编造。(三)完整性: 指政府预算必须包括政府全部的财政收支,全面反映政府财政活动。(四)统一性: 尽管各级政府都设有各该级财政部门,但这些地方政府预算连同中央预算一 起共同组成统一的国家预算。这就要求设立统一的预算科目,每个科目都要严格按统一 的口径、程序、计算和填列。(五)年度性:指政府预算按预算年度编制,不允许将
45、不属于本年度财政收支的内容列入本年 的政府预算滞洪。预算年度是指预算收支起讫的有效期限,通常为一年(365天)。 (六)法律性:指政府预算编制完成后,要经过权力机关审查批准,才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任何人均无权随意对其调整。财政体制的概念(试述什么是财政体制、包含内容3条、p348) 财政体制是处理各级政府之间财政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它是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在财政领域中的具体反映。从其具体的内容构成来看,主要涉及到各级政府间事权的划分、财权的划分以及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项内容。二、财政集权和分权 国家政体从集中和分散的角度划分成单一制国家和联邦制国家两种形式。单一制国家与财政集权相联系,
46、联邦制国家与财政分权体制相联系。要正确认识财政的集权和分权,还应把握以下几点:1.从性质上分析,主要是看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与地方政府的行为方式。2.从财政收支数量上分析,可根据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来判断财政体制的集权和分权程度目前我国的政府间财政关系 中国于1994年起开始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一)改革的指导思想 1.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促进国家财政收入合理增长。 2.合理调节地区之间财力分配。 3.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4.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二)中央和地方事权及支出的划分 根据分税制财政体制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事权的划分,中央财政主要负责国家安全、外交、中央国家机关的运转、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以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等所需支出;地方财政主要负责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及本地区经济、事业发展所需支出。中央政府的具体支出/地方政府的具体支出三)中央和地方收入的划分 1994年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将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税种,划为中央税;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将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划为地方税,并充实地方税税种,增加地方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