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考试重点.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8547380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考试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财政学考试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学考试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考试重点.doc(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财政学重点复习提纲一 第一章1. 财政的定义(10): 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实践中,财政表现为政府的一系列收支活动或政府的理财活动。财政概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具体含义:(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政府)。(2)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其中主要是剩余产品)。(3)财政分配的形式既有实物和力役形式,也有价值形式。(4)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2. 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14,了

2、解) 区分两者的标准通常是:(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出在消费某种物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为私人产品付钱购买之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商品和服务所带来的利益,排他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竞争性是这消费者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没多提供一件或一种私人物品,都要增加生产成本,因而竞争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二个特征。 非排他性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例如,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受益于国防所提供的安全保障,每个适龄儿

3、童都有权利和义务接受政府提供的义务教育,等等。非竞争形势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如:大学是公共物品还是私人物品?是公共物品,因为其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我念大学不能排除其他人念,大学的成本不会因为我的加入而增加。3. 财政的三大职能(26-30)只要存在政府和财政,财政的三大职能就不会消失。(1) 资源配置职能,广义地理解可以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地理解可以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其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

4、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指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2) 收入分配职能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派的界限和范围,原则上属于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越俎代庖,凡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其职。规范工资制度。加强税收调节。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是每个社会尘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3)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表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共需求的打听

5、平衡。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例如累进税制度、失业救济金制度,都明显具有这种作用。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财政应切实保证前面提到的那些非生产型社会的公共需要。诸如,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和平的和安定的环境,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二 第二章1. 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31,了解)公共物品的市场均衡问题 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费竞争性,所有个人对公共物品愿意支付的价格等于每个个人愿意支付的价格的总和,因此,公共物品的市场需要曲线不是向私人物品市场需求曲线那样通过水平相

6、加求得,二十通过送垂直相加求得,如上图所示,d1.d2,d3是公共物品的个人需求曲线,D是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公共物品的均衡价格。图中的均衡产量Q,是社会有限资源下所提供的公共物品的产量,价格P等于边际成本。如白云区公园收取的门票之和等于每个人的门票相加,即P=P1+P2+P3,D=d1+d2+d3.纯公共物品提供方式 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不是与提供纯公共物品。政府的性质和运行机制决定了政府可以解决市场提供公共物品所存在的难题。一方面,政府具有社会职能,因而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追求社会目标,是政府本来应当承担的职

7、责;另一方面,政府是一个公共权力机构,政府拥有向社会成员征税的权利,税收是保证纯公共物品共计成本得到补偿的最好途径。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分为两类:具有非竞争性又具有排他性的第一类准公共物品。如桥梁。具有外部效应的第二类准公共物品。如科研成果。其有效提供方式主要有:政府授权经营。对于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自然垄断行业,政府部门通过公开招标形式选择民间企业,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委托中标的民间企业经营。政府参股。对于那些初始投资量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如道路、桥梁、高速公路、铁路等,有政府通过控股参与建设。政府补助。对于那些提供教育服务、卫生服务的民间机构及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民间企业,政府给予一定补助。

8、不住的方式包括补贴、贷款贴息、减免税等。关于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如慈善事业就是公共物品有四人资源提供,国际多边援助,我国私人捐助的希望小学等。对缓解我国公共设施建设的滞后状态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三 第三章1. 我国财政支出分类(58-59,两种方式很重要)(1) 我国现行支出经济分类经常性支出。是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社会保障支出。其特点是消耗会使社会直接受益或当期受益,其补偿方式为税收。资本性支出。是用于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用品所需的支出,其中有用于建筑厂房、购买机械设备、修建铁路和公路等生产性支出,也有用于建

9、筑办公楼和购买汽车、复印机等办公用品等非生产性支出。其特点是耗费的结果将形成长期使用的固定资产,其一部分应在当期补偿,而大部分应分摊到未来的使用期。资本性支出的补偿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税收,意味着本期享用的公共物品,本期付出代价;二是国债,意味着未来享用的公共物品,未来时期付出代价。净贷款(2) 按财政支出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分类(58-59)以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和服务香蕉换为标准,可将全部在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两类。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两者的共同点是财政

10、一手付出了资金,另一手购得了商品和服务,并运用这些商品和服务实现国家的职能。政府从事等价交换的活动。转移性财政支出。其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财政付出了资金,缺无任何所得,在这里,不存在交换的问题。它所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2. 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两个。60星号标志处)(1) 财政收入占GDP(或GNP)的比重(2) 财政支出占GDP(或GNP)的比重3. 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指标(三个。61)(1)财政支出增长率:财政支出增长率,以G(%)表示。财政支出增长率表示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

11、),即所谓“同比”增长率。举例子:假设第n年我国财政支出额为12000亿元,上一年即(n-1)年的财政支出额为10000亿元,求第n年财政支出的增长率。则为:(12000-10000)/10000*100%.(2)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以表示。财政支出增长系数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的增长速度。GDP(%)代表GDP增长率,GDP代表当年GDP相对与上年GDP的增长额。(3).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以MGP表示,该指标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GDP没增加一个单位的同

12、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或财政支出增长额占GDP增长额的比例。四 第四章1. 经常性支出有哪些?(整章了解)(1) 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要的的经费支出。行政支出是维持国家各级政权存在、保证各级国家管理机构正常运转所必需的费用,是纳税人所必须支付的成本,也是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经济基础。具体分析时可将政府的行政管理支出按照预算收支科目分解为以下四大类:公检法经费、外交外事支出、行政费用和武装警察部队经费。 特点:行政管理支出属于公共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具有稳定性行政管理支出的效率难以考核 国防支出的内容包括国防费、国防

13、科研事业费、民兵建设费、动员预编费、招飞事业费、专项工程以及其他支出等 。其项目包括: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装备费。(2) 教育、科技与医疗卫生支出按支出的部门划分,科教文卫支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文化事业费;(2)教育事业费;(3)科学事业费;(4)卫生事业费;(5)体育事业费;(6)通讯事业费;(7)广播电视事业费。 按支出的作用划分。科教文卫支山可以分成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 (3) 社会保险支出 社会保险支出在财政支出项目中也是一项经常性支出,它的属性属于转移性支出。 社会保险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注意:行政管理支出是不是

14、经常性支出?诸如此类问题,应为判断题,要明白经常哪些是属于经常性支出,看一看。五第五章1.基础设施投资的含义(102)?是问含义吗?上网查 概念:为向社会提供作为共同生产条件的基础设施而进行的投资。这里的基础设施是狭义,也成为经济基础设施。 广义的基础设施投机范围:1经济基础设施投资主要包括:能源设施投资;交通设施投资;通讯设施投资;环保设施投资;供水设施投资等。2社会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科学、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社会保障设施投资等。注意:其包括对三农的投入(106),应为选择题。2. 财政投融资的概念(110)特征(111) 概念:财政投融资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有偿地投

15、资于具有公共性的领域。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财政投资,也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性投资,而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一种新型的政府投资方式。特征:(1)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 (2)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 (3)由国家设立专门结构(政策性金融机构)进行管理和经营。 (4)财政投融资的预算管理比较灵活。 (5)财政投融资是资金运用上的政策性与有偿性的统一。 3.我国三大政策性银行的名称(112)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五 第六章1. 财政补贴概念(115) 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特定的经济目的,向企业和居民个人提供的无偿补助。它

16、实际上是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无偿地转移给受领者,构成税收的逆向运动,西方学者也称之为“负税收”。注意:财政补贴不属于税收支出, 财政补贴属于转移性支出的一种。2. 税收支出的八大形式(123) 1税收豁免 2纳税扣除 3税收抵免 4优惠税 5延期纳税 6盈亏相抵 7加速折旧 8. 退税六 第七章1. 财政收入的分类,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126)与按财政收入的管理方式分类(127)(1) 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税收收入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靠国家税法规定所取得的财政收入。 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等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如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

17、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基金收入。非税收入,如国有资产权益收入是国家凭借国有资产所有权,参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所应获取的经营利润、租金、股息(红利)、资金占用费等收入的总称,主要以利润上缴形式体现。 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包括内外债贷款和转贷的收回本金收入。债务收入国家凭借其信誉,采取有借有还、还本付息的信用方式,从国内、国外取得的财政收入。 2.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三个。127-130)(1) 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生产技术也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但生产技术水平是内含于经济发展水平之中的,(2

18、)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3)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3. 税收收入与非税收收入的概念(138) 非税收入在收入分类科目“简目”中列有7项非税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 其中,政府性基金收入属于预算外收入,而纳入预算内收入的非税收入实际上就是预算内政府收费。4. 税收与收费的区别(140,星号) 收费有时与税收难以截然区分,因为有时一项收入可以采取税收形式也可以采取收费形式,如使用公路可以收取公路费,也可以征收燃油费。但二者也确实存在差别,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税收与政府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没有直接联系,税收收入一般不

19、规定特定用途,由政府统筹安排使用,而收费与政府提供的特定商品和服务有直接联系,专项收入,专项使用。二是税收是作为政府一般的筹资手段,而收费往往是作为部门和地方特定用途的筹资手段。三是税收收入是政府的主要收入,必须纳入预算内统筹使用,而收费则可以有所不同,全国性收费一般纳入预算内,部门性收费或地方性收费可以作为预算外收入,按预算程序管理,形成政府性基金或由部门和地方自收自支。四是一般而言,税收的法制性和规范性强,有利于立法监督和行政管理,而收费的法治性和规范性相对较差,容易诱发滥收费现象,因而法治性不强的发展中国家应避免收费项目过多,并力求加强管理。七 第八章1. 税收的定义(145) 税收是国

20、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社会成员强制、无偿地征收而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它是各国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最基本的形式。 2.税收的三性(146-147)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3.税收术语:纳税人(148)、课税对象(148)、课税标准(149)、税率(149)、起征点免征点(151)(1) 纳税人:纳税人又称为纳税主体,纳税义务人,课税主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2) 课税对象:课税对象又称为税收客体,征税对象。它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根据。 我国税法的分类方法主要是采用按课税对象为标志的分类方法,即划为五大类: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

21、,财产税,行为税。(3) 课税标准:指的是国家征税时的实际依据,或称课税依据。计税依据也称税基,指的计算应纳税额根据的标准,即根据什么来计算纳税人应缴纳的税额。(4) 税率:是指对瞌睡对象征税的比率。税率划分为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和累进税率三类。比例税率就是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统一按一个比例征税。例如:应纳税额100万元17%(增值税),应纳税额1000万元17%(增值税),应纳税额10000万元17%(增值税)A单一比例税率,亦称“统一比例税率”,即一个税种只规定一个征税比例的税率。 B差别比例税率。根据课税对象或纳税人的不同性质规定不同征税比例的税率。 C幅度比例税率。税法统一规

22、定税率幅度,由各地区在此幅度内具体规定本地区征税比例的税率。 其优点是:有利于鼓励生产经营者扩大生产经营的规模,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还有利于开展社会主义竞争,因为生产经营规模扩大了,税率并不因之而提高,同一课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的负担相同。缺点:调节收入效果不太理想。所以一般应用于商品课税 累进税率是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一般应用于所得课税。A全额累进税率:是把课税对象的全部按照与之相对应的税率征税,即按照课税对象适应的最高级次的税率统一征税。当课税对象提高到另一个级距时,对课税对象的全额都按提高一级的

23、税率征税。B超额累进税率:是把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对每个级别分别规定相应的税率,分别计算税额。这样,一定数额的课税对象,可以采用几个税率征税,则各个等级税额之和,就是纳税人的应纳税额。税率在个人所得税计算中的运用:例如:张三月收入4000元,李四月收入4001元,2008年3月1日-2011年8月31日止,个税免征额为2000元,税率参看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全额累进税率计算:张三应纳税:(4000-2000)10%200元李四应纳税:(4001-2000)15%300.15元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张三应纳税:5005%150010%175元李四应纳税:5005%150010%115%1

24、75.15元 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一,全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高,超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低,在税率级次和比例相同的情况下,前者负担重,后者负担轻;其次,在所得额级距的临界点处,全额累进税率会出现税额增长超过所得额增长的不合理情况,超额累进税率则不存在这种问题,上述题中张三只比李四多收入一元,在全额累进税率计算下却要多交100.15元,极为不合理,而在全额累进税率计算下则避免了这一问题。所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超额累进税率。 但超额累进税率在计算繁琐。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将应纳税收入划为九个级距,假如纳税人的收入数额很大,计算起来就要算好几个乘法和加法。而全额累进税率在计算上

25、简便。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常使用简单的计算方法,叫速算扣除数法。速算扣除数是指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与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的差额。计算公式为:速算扣除数全额累进数-超额累进数应纳税数额全额累进数-速算扣除数(具体数参看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例如:张三应纳税全额累进数-速算扣除数200010%-25175元李四应纳税全额累进数-速算扣除数200115%-125175.15元 定额税率也称为固定税额,它是按课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的税额,而不规定征收比例。 定额税率又可分为:A地区差别定额税率,如原盐税规定每吨盐的税额:辽宁为141元,山东130元;B幅度定额税率,如土地使用税,大

26、城市每立方米税额0.5-10元;C分级分类定额税率, 如车船使用税,对机动船舶按净吨位的多少分类分级规定不同税额。一般适用于从量计征的税种。 起征点和免税额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起征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免征额是指征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起征点和免征额的区别是:征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时,不征税,但达到起征点时,全部征税对象都有征税;而对有免征额的征税对象,只就其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如: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由2000元上升至3500元。2. 税收分类(152-153)税收分类是指按一定的标准对性质相同或近似的税种进行归类。 (1)按税收客体分类按税收客体(或课税对象)分类可分为:商品税、

27、所得税和财产税等,这是目前世界上通行的分类方法。商品税。商品税(也称为流转税),是以商品交换或提供劳务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收。课征商品税的前提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其计税依据是商品销售额、增值额、营业收入额等,因此,商品税是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类税,并且在税收总额中占较大比例。其税种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 所得税。所得税是指以纳税人的所得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也就是对纳税人的纯收入(即总收入扣除成本、费用、损失及流转税额后的余额)征税。我国目前开征的所得税主要有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等。 财产税。财产税是以各种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为征税对象的税收。世界上财产税一般

28、包括:一般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税等;我国目前开征的房产税、契税和准备开征的遗产税等。其他税。 A资源税。资源税是对开发和利用国家自然资源而取得级差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税收。目前,我国的资源税包括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和2009年1月1日开征的燃油税等 B行为税。行为税是指对某些特定的行为开征的税收。目前,我国的行为税包括:车辆购置税、印花税等。 (2)按税收的计量标准分类按税收的计量(或计征)标准可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两大类。(3)从价税是以征税对象的价格为计税依据的税收,如我国目前征收的增值税、营业税等;从量税,是以征税对象的数量、重量、容积或体积为计税依据的税收,如

29、我国目前征收的资源税等。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可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两大类。凡是税款构成商品或劳务价格组成部分的,属于价内税;凡是税款作为商品或劳务价格以外附加的,则属于价外税。 (4)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两大类。所谓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负担的各种税收,因此,纳税人就是负税人。通常人们将所得税、财产税和遗产税划为直接税。所谓间接税是指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负担的各种税收,因此,纳税人不一定是负税人,最终负担税收的人可能是消费者、生产者或纳税人本身。通常人们将商品税视为可以转嫁的间接税。(5). 按税收管理权限和使用权限分类按税收管理权限和使

30、用权限分类,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三大类。中央税是指中央管辖课征并支配的税种,如目前我国开征的消费税、关税等;地方税是指由地方管辖并支配的税种,如我国目前开征的屠宰税、印花税等;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是指属于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享有并按照一定比例分成的税种,如我国目前开征的增值税、资源税等。3. 税收原则的概念(154)税收原则分为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公平性(156-157)税收原则:建立税收制度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又称税制原则。书上概念:税收原则是政府在设计税制、实施税法过程中所遵循的准则,也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它决定政府对什么征税(课税对象)、征收多少

31、(课税规模)、怎样征税(课税方式和方法)等税制的基本要素。(1)公平类税收原则受益原则,是指个社会成员应按各自从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中享用的利益来纳税,或者说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应按个社会成员享用的份额来承担。显然,这一原则得以实施,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就可以同它的边际效益挂钩,而各社会诚如如能如实纳税,那么公共物品提供中的“免费搭车”现象就可以避免。 问题在于,公共物品是一种集合性消费,具有排他的内在属性,每个人的享用程度难以个量化,因而受益原则就难以普遍应用。有些情形,由于享用程度不可分解,受益原则则不适用,如国防费和行政管理费等等。能力原则。能力原则,是指征收以各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为标准

32、,而不考虑各自对公共物品的享用程度,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按个人的实际支付能力分摊,收入高的人多分摊,收入低的人少分摊,显然,这一原则具有收入再分配的作用,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能力原则的问题在于如何确定支付能力的标准。关于度量标准,有客观说和主观说之分,客观说主张按个人的所得、财产和消费支出为标准,主观说主张以在享用公共物品是个人感受到的牺牲程度为标准。纵观世界各国税制,实际上都是以客观标准作为度量支付能力的标准,主观说难易度量,会演变为人为的标准,难以付诸实施。(2) 效率类税收原则促进经济发展原则。促进经济发展原则,又称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是指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在保证筹集财政收入的同时

33、,应有利于经济发展,力图对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税收为提供公共物品筹集财政收入,而提供公共物品是为了弥补市场失灵,这本身就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但在筹集财政收入过程中,筹集多少,采取什么方式,如何处理政府与企业、居民之间以及各企业、各居民之间的利益关系,却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促进经济发展原则,要求税收政策应趋利避害,首先着眼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了,才可能有丰裕的税源。促进经济发展原则涉及“税收中性”问题。所谓税收中性,简单地说,是指在征税过程中不应或尽量减少给纳税人带来应纳税款之外的超额负担。征税指在费用最小化和确实简化原则。征税费用最小化和确实简化原则,是

34、税制本身的问题,所以又称税收的制度原则。税收费用的最小化,是指在征收既定税收收入的前提下,尽可能将征纳双方的征纳费用降低到最低限度。税务部门的征管费用包括税务征管机关的办公费、设备购置费、专用发票应刷费以及征管人员的工作和津贴等,统称为税收成本。税收成本可视为负税收,税收成本占税收收入的比例是衡量征收征管效率的重要标志。6税收超额负担的定义(158)问题:计算出税收超额负担的部分解:征税前的消费者剩余:三角形IBE;征税前生产者剩余:三角形JBE征税后的消费者剩余:三角形IAF;征税后的生产者剩余:三角形AKF征税后损失的消费者剩余:SABEF;征税后损失的生产者剩余:SBCDE。即征税后损失

35、的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的合计为:SACDEF.政府的征税收入=CD(销售量)*DF(税率)=SACDF税收超额负担部分=征税后损失合计 政府的征税收入=SACDEF SACDEF= 三角形FDE7. 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1) 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2) 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3) 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睡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负不容易转嫁。八 第九章1. 税收两大经济效应(166、167)一种是收入效应,是指由于增加税收而使纳税人的境况变坏的效应。一般说来,开征某种税的目的是希望这种税的

36、收入效应能激励纳税人更奋发工作,其原理是由于征税使纳税人的收入减少,不得不减少闲暇等其他方面的享受。 书上的概念: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另一种是替代效应,经济学理论所说的替代效应是用来说明相对价格变化及其所造成的和个人支出模式变化之间的关系。书上介绍: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2. 税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1)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最有力工具(2)税收

37、支出也是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3)社会保险税是实现收入再分配的良好手段(4)所得税指数化是减轻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扭曲效应的一种方法3.拉弗曲线的三个经济含义(176)(1)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也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2)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税率(3)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九 第十一章1. 商品课税的特征(198)(1) 课征普遍 (2)以流转额为计税依据(3)实行比例税率 (4)计征简便2. 增值税的概念和类型(199)概念:它是以应税商品和劳务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税。 类型:生产型增值税,计税依据中不准许抵扣任何购进固定资

38、产价款,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成为生产型增值税。 收入型增值税,只准许抵扣当期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折旧部分,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相当于国民收入,成为收入型增值税。 消费型增值税 ,准许一次全部抵扣当期购进的用于生产应税产品的固定资产价款,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只包括全部消费品价值,称为消费型增值税。3. 消费税(203 税目的区分 判断题)课税范围:应税消费品的销售收入为课税对象的税。税目为11个,包括应税消费品:烟、酒、化妆品、护肤护发品、贵重首饰、汽油、柴油、汽车轮胎、摩托车、小汽车、烟花爆竹等。税率(1)比例税率适用于大多数应税消费品,税率从345(2

39、)定额税率只适用啤酒、黄酒、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石脑油、溶剂油、润滑油、燃料油等税目。(3)复合计税(混合计税)适应于卷烟、粮食白酒、薯类白酒应税消费品定额税率比例税率卷烟每标准箱150元4530粮食白酒每斤0.5元20注释:每标准箱(50000支,即250标准条)收取150元税额; 4. 营业税征税项目(204 九个)交通运输业-税率3建筑业-税率3邮电通信业-税率3文化体育业-税率3金融保险业-税率5服务业-税率5转让无形资产-税率5销售不动产-税率5娱乐业-税率20 5. 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3500元,出选择题。要会计算工薪所得应交税费。(209)费用扣除额:一般人3500元工资薪金应

40、纳个人所得税的一般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每月收入额费用扣除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如:工资为8000元,则应纳税额=(8000-3500)=4500 即为第二级数,所以450010%105=345工资为10000,则应纳税额=(10000-3500)=6500 即为第三级数,所以650020%-555=7456. 资源税和财产税的概念(212) 资源税:书上概念是对自然资源的课税。网上是开发利用国有资源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以重要资源品为课税对象,旨在消除资源条件优劣对纳税人经营所得利益影响的税类,包括矿产资源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财产税:财产税是以纳税人所有或属其支配

41、的财产为课税对象的一类税收。它以财产为课税对象,向财产的所有者征收。财产包括一切积累的劳动产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自然资源(如土地、矿藏、森林等)和各种科学技术、发明创作的特许权等。国家可以选择某些财产予以课税。对各种财产课征的税,按一般税收分类方法,统称为财产税。财产税属于对社会财富的存量课税。十 第十二章1. 国债的概念 种类 负担(216-218)国债的概念:国家举借的债务称为国债。种类:(1)以国家举债的形式为标准,分为国家借款和发行债券。(2)以筹措和发行的地域为标准,分为内债和外债。(3)以债券的流动性为标准,分为可转让国债和不可转让国债。(4)以发行的凭证为标准,分为凭证式国

42、债和记账式国债。负担:(1)认购人负担 (2)政府负担 (3)纳税人负担 (4)代际负担2. 国债发行方式(四种 219)(1)直接发行方式(2)连续发行方式(3)承购包销方式(4)公募招标方式3. 国债偿还方式(220)4. 国债三大政策功能(225)5. 国债负担率与国债依存度概念(226)十一 第十三章1. 国家预算的概念(245)2. 预算分类与原则(247)3. 政府采购制度概念(254)4.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概念(265)十二 第十五章1. 对财政平衡的理解(277)2. 财政赤字的概念(279)分类(280)3. 财政赤字弥补方式两种概念 详细及运用IS-LM模型分析,即作业。(286)十三 第十六章1.财政政策概念(294)目标(296)工具(298)【精品文档】第 2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