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上课件1(可编辑.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59587038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上课件1(可编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精品】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上课件1(可编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上课件1(可编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上课件1(可编辑.ppt(5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上课件1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古义:子侄辈的年青一代今义:儿子和女儿 聚会 差不多、大致 比不上 不久,一会儿 的样子 二、重点句子翻译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太傅高兴地说:“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2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太傅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不”通“否”,表示疑问 古义:玩耍今义:戏剧,杂技、嘲弄 古义:拉今义

2、:领 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去 古义:约定今义:等候所约的人,泛指等待或盼望 古义:丢下、舍弃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 天 太阳 当时 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您 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惭愧 回头看 副词,才 二、重点句子翻译1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朋友相约一起出游。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您与家父约定在中午。中午您没有到,就是不守信用;您在儿子面前骂父亲,就是无礼。三、问题探究1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今天的您;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指您父亲;家君是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3、?说说你的看法。【示例一】元方入门不顾不应为失礼。其一,全文主要写元方懂得为人之理,无信,无礼,是全篇核心,从反面说明信和礼的重要;其二,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来说,我们不应该过于苛求。【示例二】元方入门不顾应为失礼。理由是:别人已经深感惭愧并表示了歉意,就应该宽容别人,做人应有宽容、原谅别人错误的心胸。四、文章中心本文主要阐述了为人处世一定要讲诚信,这样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的道理。急 差不多 乘 通“否”,表示疑问。C 3翻译下列句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待君久不至,已去。(我父亲)等了你好久(你)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与人期

4、行,相委而去。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4咏雪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咏雪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5陈太丘之友、元方各是怎样的人?你怎样看待他们?陈太丘之友: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_元方:聪慧明理,有胆识,正直,爱憎分明。像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我反省,反而责怪别人,他被友人抛弃,受到儿童蔑视,实在是咎由自取。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5、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6、(子张)“说”通“悦”,愉快“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古义:泛指多次今义:数词,三 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古义:优点今义:善良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替 成为,做 了解 懂得 得到 愉快,快乐 以为乐 乐趣 名词做状语,按时 名词做状语,每天 动词用做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名词做动词,吃饭 形容词做名词,旧知识;形容词做名词,新的知识 生气,发怒 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真诚,诚实 站立,这里译为独立做事情 越过,超过 本义是指木工用来画方形或直角的曲尺,这里引申为法度 粗粮 冷水 忍受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

7、从 喜爱,喜好 不正当的手段 河,河流 舍弃 普通的人,男子汉 忠实,坚守 恳切 转折连词,却 顺承连词,不译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修饰 代词,他们 代词,指“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代词,他的 对于 指示代词,这,指河水 二、成语探源1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2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实行。3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4逝者如斯:时间就像这奔腾的河水一样,不停地流逝。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三、重点句子翻译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我,我

8、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感到迷惑。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荣华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是就连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能广泛地阅读,并且能够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

9、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四、问题探究1“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这样做的好处。这是一种严于律己、勇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只有这样,人才能净化自己的思想,才能在做人与求学方面得到提高。2孔子看来,“人不知而不愠”也是一种“君子风范”,那么作为“君子”应该具有怎样的风范?不仅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而且有广博的学识,还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善良的心地。3孔子把“不义而富且贵”视作“浮云”,应怎样理解“浮云”这一比喻义?浮云聚散无常,比喻不义得来的富贵,瞬间即逝,极为短暂;浮云在天,高不可及,比喻不义得来的富贵与己无关,用不着汲汲而求之;浮云轻飘淡然,比喻不义得来的富贵无足轻重。

10、孔子在这里用来比喻表明了自己坚持道义的信念。五、文章中心本文记叙了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内容涉及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原则等,给我们以指导和教育。【考点精练】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015东营)正如孔子所说“_,_”,对已学知识不断反刍以至融会贯通,并有所发现,才是获得真知灼见、超越他人的科学方法。(2015北京)当有远方的朋友到来时,我们常借用论语中的“_,_”来表达喜悦的心情。(2015海南)与人交往,应善于取舍别人的优缺点,将别人视为自己的“镜子”,随时“正衣冠”。正如论语中所说:“_,_。”(2015营口)2013年3月1日,习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讲话中说,学习和思考

11、是相辅相成的,正所谓“_,_”,你脑子里装着问题,想解决好问题,就会自觉去学习。(请用论语中的语句回答)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像 表示多数,可译为“几”流逝 D 4翻译下列句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5结合本课所学的相关知识,请用文中的语句对出下联。上联:博学且笃志下联:_切问而近思6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我们不能回避利益问题。你认为君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

12、义?在商品经济社会,会出现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思想及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但面对金钱、财富,我们要“义”字当头。合乎“义”的“利”可取,不义之财,虽贫不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行义以达其利,通过做“义”之事,获得利益。虽有嘉肴礼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古义:甘美今义:意义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教导 学习 名词做形容词,甘美 形容词做名词,好,好处

13、即使 美味的菜 不 吃 甘美 最好的道理 所以 反省自己 自我勉励 代词,它的 副词,表揣测,大概 二、重点句子翻译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美好可贵。2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3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尚书兑命说:“教导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三、问题探究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告诉了我们教学相长的道理。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2文章开头写“虽

14、有嘉肴”有何作用?开头运用类比手法,由“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引申到“即使有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自然过渡到教与学的关系,为“教学相长”提供有力的论证。四、文章中心文章运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B B 3翻译下列句子。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习然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理解得不透。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道理解不透,然后就能自我勉励。4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对于我们学生来说,不懂的知识有很多,应努力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

15、足,同时也要从教师的“教”中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实现知识的迁移,培养自学能力。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

16、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钯”通“耙”,平整土地的农具“颠”通“癫”,疯狂 古义:一起今义:并列 古义:经历今义:阅读 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 今义:指物理学,一门学科 古义:罢了今义:耳朵 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 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古义:本来今义:坚固 认为 成为 被 名词活做动词,划船 动词活做名词,洪水 水边 倒塌 推究 埋没 信服 正确的言论 表原因的发语词,可译为因为,由于 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于是,就 既然这样,那么 代词,指代“顺流求石兽”这件事 代词,它,即石兽 结构助词,的 二、重点句子

17、翻译1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2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3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凡是河中丢失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去寻找。4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固然荒唐;在石兽掉下去的地方寻找,不是更荒唐吗?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还多着哩,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吗?三、问题探究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文中讲学家的“笑”包含了讲学家对庙僧的嘲讽,隐含着讲学家的自恃博才、骄傲自信的心态。老河兵的“笑

18、”流露出老河兵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一种否定以及他的自信和沾沾自喜。四、文章中心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依照常情作出主观判断,同时也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靠近 寻找 终于,到底 主观地判断 D 3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庙僧、讲学家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没有从实际出发,犯了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常年在河边待着,料及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的特征,他把理论知识和多年实践经验相结合,得出“当求之于上流”的结论,所以他提出了正确的方法。4本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和学习有什

19、么启示?遇事不能主观臆断,要实事求是(遵循事物的规律)。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实践出真知。实践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重要。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任意答对一点即可)寓言四则智子疑邻韩非子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塞翁失马淮南子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

20、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古义:说今义:云朵、云烟等 古义:丢失今义:死亡 古义:对其不幸表示安慰今义:悬挂 古义:经过今义:居住,居所 古义:十分之九,绝大部分今义:表示数字 动词,丢失 动词,逃跑 副词,将要 动词,带领 名词做动词,下雨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智,认为聪明 形容词做动词,靠近 形容词做动词,有许多 形容词做状语,大举,大规模 对老年人的尊称 如何,怎么就 拉 代词,他 结构助词,的 表转折,却 表承接,可不译 二、成语探源塞翁失马: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三、问题探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塞翁失马这则

21、寓言给我们的启示。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我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四、文章中心智子疑邻消极方面:作者本意是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己跟听言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积极方面:可以引申为,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的,对人不能持偏见。塞翁失马揭示了“祸福相依”的道理。好和坏,祸和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教育人们要顺应自然,对于生活中的得失要保持一颗平常心。C 修补 精通 A 4塞翁失马一文中,塞翁“善术”是本文情节变化的根本原因吗?塞翁的真正高明之处在哪里?不是。塞翁的真正高明之处是不悲观,能辩证地看待问题,从反面思考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